去年季後賽兩隊遭遇時,爵士差點讓傲慢的火箭付出慘重代價,全隊上下眾志成城,在客場斬落火箭、偷走一場勝利;若不是後場控衛幾乎損失殆盡,鹿死誰手幾難預料。時過境遷,今年他們人員整齊,卻連丟兩個客場;而且在哈登手感冰冷、和保羅陷入犯規麻煩的情況下,再丟了一個主場,陷入了絕境,原因何在?
哈登上半場的數據
1、備戰方案只有A計劃,沒有B計劃,調整來的太慢。在第一場上半場用盧比奧防守失效後,本應下半場就調整,但他們被哈登足足打花了兩場比賽後,才想起來要調整;
2、對火箭的防守策略過於保守,沒有侵略性。在防守資源上,他們完全拿的出來這個配置:強側用盧比奧跟哈登腳步,到了三分線聯合克勞德區域包夾、施壓,弱側戈貝爾和米切爾收縮;當球被轉移到弱側時,米切爾和戈貝爾積極補防;
以及他們這個系列賽,讓火箭拿的技術犯規太少了,斯奈德教練沒有安排專門的人幹這個垃圾狗的活,從側面反映火箭的壓力,其實並沒有去年那麼大。
3、爵士在這個系列賽的戰術,偏離球隊資源配置和方向。作為以擋拆為核心的球隊,他們常規賽場均18.3次擋拆後出手,系列賽下降到15次;然而,他們卻在自己最不擅長的三分球上,場均出手35.3次,出手次數比勇士、猛龍還多,但25%的命中率,是今年所有16隻季後賽球隊裡面最差的。
4、以及最重要的:火箭比他們反而要充分、要更加尊重這個系列賽。
盧比奧和克勞德包夾保羅
上圖的情景,其實我一直以為在第一場就會出現,或者說,應該在下半場就會出現,原因在前面第二點說的非常清楚了:全聯盟,應該也就爵士、雄鹿、凱子這三支球隊,拿的出這樣的防守配置,其它球隊均會顧此失彼。但是,這個變化來的太慢了。
火箭雙人擋拆
火箭在接下來的幾次進攻,都出現了上圖的情景:還沒有等克勞德上來包夾,塔克、卡佩拉已經提前上來站樁給哈登、保羅做擋,這說明,火箭對爵士的防守變化,賽前早有預判。
爵士給米切爾設計的中路雙擋拆戰術
這是爵士隊在上半場執行的最好的一個戰術,米切爾在中路利用隊友雙擋拆,切入到籃下得分或者分球,效率非常高,連續三次打成。不過,還是老樣子,火箭馬上就調整過來了。當同樣的戰術再發起時,戈登提前擠壓、繞過了克勞德,沒有丟掉防守人,這是其一;其二,在戰術失敗後,米切爾再利用擋拆,將防守人換成哈登時,塔克已提前預判米切爾的突破路線,直接將他在籃下帽了下來;火箭連續三次將這個戰術三次都成功防守下來,這一定是火箭賽前已經仔細制定了針對米切爾的防守方案、以及爵士會設計給米切爾的擋拆,才能迅速調整,隊友之間才能在防守端協同效應。
戈貝爾與哈登籃下形成錯位
爵士另外做得好的點,就是利用擋拆,將卡佩拉拉到外線,戈貝爾拆開後衝到籃下接球,形成錯位,這個戰術,也至少大成功了三次,是哈登、保羅早早陷入犯規麻煩原因之一;
爵士半場區域夾擊
以及,他們偶爾會趁火箭不注意,在中線附近區域夾擊,這個戰術刁鑽之處在於:由於正好在中線,持球人如習慣性避開就會回場,但往前帶球就會進攻犯規。
總結:
在哈登手感冰冷、以及和保羅兩人早早陷入犯規麻煩的情況下,火箭之所以還能贏下比賽,其實最大的功勞,就是賽前的功課,做的比爵士要充分。他們預判了爵士在攻防兩端可能的變化,相應制定了落地方案。爵士在防守端的過於自信、而不去調整,讓他們失去了主動權。
這個系列賽,他們本來有希望最少可以拿下一場,現在,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