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扶兩州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圖為由寧波援建的東西部協作扶貧工廠——延邊州敦化市長有食品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製作用於航空餐的敦化煎餅。(資料圖片)(馮瑄攝)
    一片「葉子」,讓黔西南州2000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更成功引領全州茶產業轉型升級;一朵黑木耳,昔日「低小散」種植,如今已成為延邊州汪清縣的大產業,並在兩年間使得當地貧困戶從8375戶減至2033戶……
    統計顯示,2019年,寧波在貴州黔西南州、吉林延邊州落實財政援助資金6.83億元,募集社會幫扶資金2.06億元。寧波與兩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累累碩果。
    2019年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關鍵的一年。寧波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政治站位再拔高、幫扶力度再加碼、前方後方再聯動,創新性推進產業幫扶、人才幫扶、全域幫扶,為兩州奪取脫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貢獻「寧波力量」。
    開對「藥方」拔窮根
    東西部扶貧協作貴在精準。
    「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上。」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寧波根據當地產業特點和發展戰略,在項目安排上,重點向深度貧困縣、鄉、村傾斜,注重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力爭把援建項目打造成脫貧增收的富民產業、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在黔西南州普安縣,佔地2000畝的「白茶一號」茶園讓一大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屯上村磨寨河組村民羅少伍家20多畝荒坡通過流轉種茶,一年收入5000多元;卡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黃錦在茶園務工一年多,掙了2萬多元。
    更多的好消息還在後面。在寧波幫扶工作隊的牽線下,總投資2.8億元的全球最大綠茶出口企業——浙江茶葉集團佔地100餘畝的茶產業園在普安縣落地開建。預計項目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將帶動當地1000人就業,人均增收7500元,實現1.1萬人脫貧。
    在寧波全產業鏈幫扶下,千裡之外的延邊州汪清縣的黑木耳產業告別「低小散」,成長為支柱產業。三年來寧波累計援建汪清黑木耳產業項目20個,投入援建資金9753.3萬元,不僅解決了當地黑木耳菌包壞死率較高的問題,還幫助當地建起了吉林省第一個黑木耳產業特色小鎮。
    通過寧波幫扶工作隊,一批寧波經銷企業、電商平臺與延邊企業、合作社籤訂黑木耳購銷協議。如今,汪清縣黑木耳產業實現產值34億元,從業人員近4萬人,佔有勞動能力總人口的52.6%。當地耳農劉樹香感慨道:「木耳品質越來越好,錢包越來越鼓!」
    一年多來,「白茶一號」「黑木耳」等一批瞄準當地特色產業的項目在兩州「生根發芽」:兩年累計投入4400萬元援建延邊州和龍市桑黃種植項目,今明兩年產值預計7000多萬元,桑黃已成為地方主導產業;已投用的冊亨縣油茶加工廠惠及800餘戶貧困戶,將全力打造冊亨山茶油品牌……
    「真金白銀」換來的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快脫貧致富。數據顯示,2019年,寧波90%援助資金用於縣以下基層,共實施幫扶項目242個,帶動16.31萬貧困人口增收。
    為增強當地造血功能,寧波與兩州產業合作進入「蜜月期」。總投資20億元的延邊杉杉新能源汽車項目第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總投資30億元的貴州安龍萬洋眾創城產業園項目已有20多家寧波企業入駐,總投資30億元的延邊敦化銀泰文化旅遊項目落戶籤約……2019年,寧波新增落戶兩州的企業70家,實際到位資金約52億元,帶動3.17萬名貧困人口增收。
    「智」「志」同扶添動力
    「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
    寧波與兩州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持續加大技術扶貧力度,創新勞務協作模式,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在活力,推動實現「內部造血」。
    去年,1.2萬棵草莓苗從奉化尚田鎮遠赴安圖、琿春兩地安家落戶。「這裡的尚田大棚草莓已有100畝,長勢良好。這離不開寧波農技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安圖縣永慶鄉黨委副書記姜俊傑說,如今這百畝草莓不僅幫助當地莓農增收,更成為當地新的旅遊業態。
    受益於寧波技術扶貧的還有黔西南州安龍縣的貧困戶。
    楊梅是慈谿農產品的「金字招牌」。為了幫助安龍縣貧困戶脫貧奔小康,慈谿農技專家數次前往當地,手把手傳授楊梅栽培技術。目前,20畝荸薺種楊梅已在安龍國家森林公園紮根。
    一批批寧波技術人員為兩州持續「造血」的同時,也播下了致富「新苗」。
    在黔西南州興義市,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實際,寧波組織開辦護工、繡娘等東西部協作專題培訓班,贏得當地百姓點讚。在延邊州,開辦草莓、水蜜桃栽培技術等各類培訓班,開辦「愛心超市」創新援助物資發放模式。統計數據顯示,通過實地培訓和遠程培訓方式,寧波為兩州舉辦致富帶頭人培訓班,1957人次受訓,530人成功創業,帶動1.6萬貧困人口增收。
    在技術扶貧的基礎上,寧波持續多方聚力促進就業扶貧。
    寧海藉助專業勞務公司力量在晴隆縣各鄉鎮成立就業扶貧工作站,聘請當地人員為勞務經濟人,成功組織200餘貧困人口來甬就業;鄞州幫助和龍開發65個政府公益性扶貧崗位,按照每人每月400元標準提供資金支持;江北結合冊亨傳統特色產業,開設刺繡、古法紅糖製作等8個扶貧車間,吸納622人就業……去年,寧波組織企業到兩州舉辦專場招聘會,吸納當地3759人就業。
    為了持續增強當地內生動力,寧波積極拓展消費扶貧渠道。
    加大銷售網點和展會展銷力度,推進「黔貨出山」「北糧南運」。支持兩州在寧波開設農特產品直銷點52個,設立全國首個消費扶貧街區,採購銷售兩州農特產品。推進旅遊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超過3.6萬名職工到兩州療休養。
    在寧波全力推動下,兩州成功培育了「貞豐一品」「普安紅」「新瀅工藝」「汪清黑木耳」「延吉味道」等一批品牌,大米、木耳、茶葉、紅糖、五色糯米、鐵皮石斛等產品行銷寧波各地。
    全域幫扶探新路
    依託延邊州和龍市獨特的農業優勢,在2018年成功實施4000塊「共享稻田」扶貧計劃的基礎上,去年鄞州擴大合作規模,發動全區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認領和龍市1萬塊共享稻田,帶動和龍市2068名貧困人口致富,探索出了一條共享共贏、增收增效的幫扶新路子。
    東西部扶貧協作,需要全社會力量參與。
    去年以來,寧波積極構建社會扶貧大格局,搭建扶貧愛心平臺,加大對企業、社會群體、民間團體的組織動員,推進社會幫扶資源與扶貧協作有效對接,形成共同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良好氛圍。
    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捐資1000萬元援建延邊北耳科技有限公司冷藏庫項目;海曙和鄞州設立殘疾人扶貧產品銷售專櫃,銷售兩州殘疾人手工藝品100餘萬元……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隊伍。去年寧波募集社會幫扶資金比上年增長71.55%。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中國扶貧網上開設「寧波頻道」,集中開展「微心願」認領活動。去年認領對口地區求助9萬多次,捐助資金214.38萬元,名列東部13市首位。
    加快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向基層延伸,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注入新動能。
    望謨是餘姚的結對地區。去年9月,餘姚三個社會組織與望謨三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在餘姚市華蓮肉類合作社的牽線搭橋下,餘姚黃家埠鎮100多家企業將與望謨貧困養殖戶籤訂協議,開展「訂單式」扶貧。預計可直接帶動50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望謨15個鄉鎮(街道)的93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望「趕著黃牛奔小康」。
    統計顯示,2019年,全市132個經濟強鎮與兩州129個貧困鄉鎮結對幫扶,128家醫院、304所學校分別與兩州176家醫院、383所學校結對,257家企業、35個社會組織與兩州278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其中208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全覆蓋。
    記者馮瑄
    通訊員馬兵 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