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中國的姓氏五花八門,可以說姓什麼的都有。在一個小群體當中,甚至會出現所有人姓氏都各不相同的現象,那么姓氏是如何產生,又經歷了一段怎樣的發展周期呢?
姓氏的由來
姓是氏族社會的必然產物,眾所周知人類是一種群居生物,早在原始社會國家尚未誕生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便聚居在了一起,並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部落群體,這個時候還是母系社會,為了將部落群體進行分類,姓便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上古八大姓都是女字旁,就能夠看得出來這一時期姓氏存在的必要性。
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提的是,通過《通志·氏族略》可以得知,在三代之前姓氏其實是完全分開的,女性稱姓男星稱氏,並且還有著同姓不婚的習俗。姓氏徹底合二為一,要追溯到秦漢之際,等到同姓不婚這一習俗徹底被廢除,則是到了明清之際。由此可見在我國古代,姓氏在宗族社會體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史實是,姓氏的分支以及演變。眾所周知在原始部落時期,中國的姓氏僅有那八個女字旁的姓,比如說姬姓嬴姓等等,這些姓氏隨著時間的發展,似乎已經逐漸從歷史長河中消失,然而姚姓同樣作為上古八大姓之一,卻在現代社會仍然較為普遍,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姓氏的演變
這是因為在我國古代社會時期,有一項名為分封制的政治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將子嗣以及後人,分封到不同的土地上,讓他們在那裡當土皇帝,有事的時候出兵維護王室,沒事就自己發展自己的封地,也正是因為這一政治制度的存在,使得東周時期王室衰微,各個諸侯國之間連年徵戰,因此等到封建帝制政體徹底確立以後,分封制名存實亡,和三代時期的分封有了本質的區別。
因為後人分封到了不同的屬地,所以姓氏也要隨之發生轉變,比如說春秋時期的眾多諸侯國,不同諸侯國的姓氏都是不同的,上古八大姓就是因為這一原因而逐漸變得稀少,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某些姓氏,得知它是從什么姓氏演化而來。
不同的姓氏隨著時間的發展,其覆蓋規模也變得有所不同,就比如說在《百家姓》當中可以得知,有些姓氏常年作為中國第一大姓,有些姓氏什麼都沒有資格登上這部書籍。既然在全中國有數千個姓氏,那麼哪些姓氏非常常見,又有哪些姓氏非常稀有呢?罕見的姓氏
常見的姓氏一般在《百家姓》的開頭就已經羅列了出來,比如說趙王孫李周等等。那些不常見的姓氏,在書籍當中基本看不到,只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它們的存在。比如說禽姓,就是一個非常少見的姓氏。因為禽這個字有著另外一層意思,因此以它當作姓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會面臨很多困擾,比如說被朋友開玩笑的尷尬局面。
我國「最尷尬」的姓氏之一,自己都羞於啟齒,那便是睪姓。這是一個在古代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姓氏,只不過在古代的時候,睪還沒有另外一層意思,因此用起來也較為平常,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睪被看作是身體器官,因此睪這個姓氏看起來就有些奇怪。
因為意思的轉變,使得很多女子偷偷改姓,將睪姓改為皋姓,但還有一部分堅持使用原本的姓氏,這種一般都是為了延續自己的宗族,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姓氏雖說是宗族的傳承和血脈,但改姓並不是一件不被允許的事情,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那麼是完全可以改變姓氏的,因此如果有姓睪的人,不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不敢改姓。
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的姓氏數量達到了上千個,其中不乏有一些非常罕見的姓氏,越是這樣的姓氏,越考驗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畢竟還要在姓氏的後面為子孫取一個名字,這充分說明了中華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堅決地將其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通志·氏族略》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