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紅十字會領導班子和理事會成員要聚焦主責主業、秉持人道準則、胸懷博愛之心,團結帶領廣大紅十字工作者、會員和志願者,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切實做到對事業有熱情、對工作有激情、對群眾有真情。
新北區紅十字會在上級紅十字會精心指導下,始終立足弘揚 「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認真履行「三救」「三獻」職能,充分展現了社會救助團體「為黨政分憂、為群眾解難」的良好形象。
組建區紅十字星火救援隊,實戰能力有效提升。面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主動參與海南「威馬遜」颱風、雲南魯甸地震、鹽城風災、王家壩水災等救災援助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並發布募捐公告,暢通社會捐贈渠道。截至募捐工作結束,共接收3600餘人次、138個單位價值801.81萬元的捐贈款物,群眾參與率全市第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人道力量。
在全市率先組織轄區內所有中小學、幼兒園的班主任、體育老師和保健老師開展初級救護員培訓。組織開展應急救護培訓「五進」工程(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共完成初級救護員培訓3300餘人,普及性培訓38000餘人次。高標準建成省級應急救護基地,完成5A級旅遊景區環球恐龍城紅十字救護站建設。建立健全區應急救護師資庫,對33名註冊師資開展年度工作考核。積極組織優秀師資參加省、市紅十字技能大賽,朱迅華同志在第一屆市紅十字技能大賽中取得第一名,黃飛、狄敬旭同志分別在第三屆、第五屆市紅十字技能大賽中取得前三名,榮獲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做好特困群眾、殘疾家庭、重病家庭、困境青少年的救助工作,排查選取300戶特殊困難家庭納入全市紅十字救助資料庫。堅持在春節、中秋前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六年來共慰問轄區困難家庭807戶,發放慰問金49萬餘元,發放慰問物資2000餘份;為身患淋巴癌的學生發動募捐,募集資金22.98萬元並建立國英博愛基金。與華山醫院聯合開展「天使基金」助困幫扶活動,為27戶困難家庭發放3.6萬元的慰問款物,發放總價值達75萬元的天使基金健康儲蓄卡;開展「水晶花」心理關愛項目,為100戶殘疾人、自閉症和孤老家庭發放慰問款物價值19.8萬元,並邀請心理諮詢機構對家庭成員開展心理關愛53次,受益人群達432人次;與團區委聯合開展「希望有約·新北有i」關愛工程,募集資金3.56萬元救助28位困境青少年;為9位先天性心臟病和白血病患兒申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天使陽光」救助款29萬元。
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動員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努力營造紅十字會工作良好氛圍。組建無償獻血志願服務隊,六年來動員1萬多人次參加無償獻血,總量達350多萬毫升;穩步推進造血幹細胞捐獻和服務工作,六年來約2000名志願者加入中華骨髓庫,9人成功實施造血幹細胞捐獻,受到國家總會和省市表彰,目前全區共有14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積極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服務工作,1328位志願者申請登記捐獻,其中完成遺體捐獻6例,器官捐獻8例,為挽救病患者生命、推動醫學教育事業進步貢獻了人道力量。
目前全區共有基層組織46個、志願服務組織7個、註冊志願者1190名。堅持組織建設向社區延生,在府成、富都、江灣、東海四個社區建立紅十字會,實施「博愛家園」項目,建設紅十字培訓基地、生命體驗館等陣地,整合志願者隊伍,推進生命健康教育、防災減災演練、志願服務、人道救助、養老照護、博愛文化傳播等紅十字工作進社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學校紅十字工作蓬勃發展,以示範校創建為抓手,著力開展學生生命關愛與自救互救知識講座、應急逃生演練、紅十字徵文、書法美術作品競賽等工作,三井實驗小學、呂墅小學創成省級紅十字示範校,全區省級示範校達6所。
服務蘇陝協作大局,與紫陽、嵐皋兩縣紅十字會籤訂合作共建協議。開展「博愛益佰 情貫蘇陝」結對幫扶助學活動,公開募捐24萬元幫扶300名困難學生,解決他們部分生活和學習困難。籌集資金24.38萬元,助力兩縣開展扶貧幫困項目,並向兩地學校捐贈急救箱146個。連續三年與團區委等部門開展圓夢「微心願」活動,幫助3000餘名貧困學生完成微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