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國家反詐中心民警在研判警情。
近年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不斷攀升,成為發案最多、損失最大、上升最快的犯罪,對百姓財產安全和社會安定構成威脅。民之所惡,劍之所指。按照公安部黨委的部署要求,公安部刑偵局於2017年2月開始對原有的刑偵情報中心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合成作戰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即國家反詐中心。中心成立以來,在打擊、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2月7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總召集人趙克志在國家反詐中心調研時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形成打擊治理合力,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新型犯罪,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勢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每天都在海量數據中抽絲剝繭
經過嚴格的識別驗證進入國家反詐中心,兩扇大門緩緩打開,「最強大腦」的核心區展現在眼前,容納了180餘名警力的平臺大廳安靜得令人頗感意外。每名研判員都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只能聽得到敲擊鍵盤和點擊滑鼠的聲音。開放式辦公區裡,電腦屏幕整齊排列,反電詐組、打盜搶騙組、追逃組……白色支撐立柱上的醒目大字,就像電子地圖裡的紅色定位圖標,將大廳劃分成若干區域。其中,區域面積最大的當屬反電詐組。
「我們組現有研判員60餘名,主要負責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審核、研判、線索推送、預警反制等工作,下設案件監控組、快打機制組、大案攻堅組、預警反制組等多個小組。」反電詐組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除此之外,公安部刑偵局還專門從全國抽調了20名專家骨幹,在平臺設立了貸款、刷單、冒充客服、殺豬盤等四類高發案件集群戰役工作專班,對相應類型的案件開展集中研判和集群打擊。
圖片說明:國家反詐中心民警在專題研討。
來自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的李金鑫是案件監控組的研判長,他帶領6名組員負責全國每日錄入公安部電信詐騙偵辦平臺工作,實時監控全國各地發案態勢和手段變化,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我們組每天要審核5000餘條案件信息,平均每個人千八百條。」李金鑫說。在日常工作中,他們要將案件進行細化分類,特別是對新的案件類型,要及時發現、分析,為之後的模型建立、輔助決策、預警提示打下紮實的數據基礎。
打擊電詐犯罪拼的是個「快」字
與案件審核組相鄰的是快打機制組,來自廣東省湛江市公安局的林笠已經在這個組工作了近一年。據了解,快打機制組負責對偵辦涉案信息集中研判,梳理出窩點和黑灰產線索,最終推送各地落地打擊。「例如,全國『斷卡』行動中,平臺快打機制組每日研判梳理涉案電話卡、銀行卡『兩卡』開戶線索,下發各地查處打擊。」林笠介紹。截至目前,平臺共下達指令22.9萬條,破案13.8萬起,搗毀窩點1.9萬個。除了精準打擊,在技術反制、預警攔截、緊急止付這些環節同樣需要快速反應,以最大限度減少發案與損失。
據了解,平臺會同工信部建成詐騙電話攔截系統,建立涉案電話快速封停機制,加強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向各地推送封堵涉詐APP和網址域名,阻止群眾登錄被騙;平臺與人民銀行建立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緊急止付及快速查詢凍結工作機制,對涉案資金「一鍵式」止付、查詢、凍結。一系列舉措真正實現了「跨界聯動、以快制快」。
國家反詐中心簡介
當前,各類刑事犯罪全面向網際網路蔓延,非接觸、跨國跨區域犯罪成為常態,給傳統打擊犯罪體制帶來重大挑戰。2017年2月,公安部刑偵局為貫徹中央領導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公安部黨委的部署要求,在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和公安部相關業務局的大力支持下,創建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合成作戰平臺,即國家反詐中心。國家反詐中心是全國公安機關刑偵部門的資源整合中心、情報研判中心、實戰指揮中心、新技術應用中心以及人才隊伍培訓中心,成立以來,在打擊、防範、治理跨區域犯罪和新型網絡犯罪工作中發揮了中樞和引領作用。
數字:
228個——平臺共研判打掉15個國家地區的詐騙窩點228個,抓獲嫌疑人7330名。
7.4萬——平臺對線索統一研判,向各地推送線索,對線索集中的市域,實行周通報排名、紅黃牌警告和掛牌整治,截至目前,平臺利用快速落查機制,共打掉境內詐騙窩點1.9萬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4萬名。
26億——平臺會同工信部建成詐騙電話攔截系統,已成功攔截境內外詐騙電話26億次。
4萬——平臺對嫌疑人詐騙手法特徵開展建模分析,及時發現疑似正在被騙和潛在被騙的人員,推送各地開展預警勸阻,避免群眾上當受騙。目前,平臺日均向各地推送預警勸阻指令4萬條,勸阻成功率98.9%。
3000億——平臺與人民銀行對接,可對電信網絡詐騙涉案帳戶進行快速止付和凍結。截至目前,已成功為人民群眾挽回財產損失3000多億元。
來源: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