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找工作的時候,招人公司都要求能力強的,那個時候我就納悶,啥叫能力強的?你說強就強?有什麼標準或者評價體系麼?我說我能力強可以嘛,你認可不咯?又或者能力不強怎麼去彌補?當時是越想越覺得這個「能力強」不是在扯淡嘛。
後來被工作按在地上摩擦了好幾年,這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讓我終於「摸清」了~
敢說敢做敢擔責
剛工作的時候,謹小慎微,生怕說話得罪了人,給同事給領導帶去麻煩,就時常在想成為一個「隱形人」,能不找我就不找我。現在一想,慫個錘子啊,該說話就說話,該發表意見就發表意見。只要不是情商低到讓對方下不來臺,你可以暢所欲言。
當然,對於現在工作好幾年的老油條我來說,說話方式迂迴得多,畢竟同事、領導的面子還是要照顧下的。
另一方面,敢於去做敢於當責這條很重要。啥都想著讓別人幹,不去承擔該承擔的責任,領導會想,我招你幹啥來著?有難處該表明就表明,但得是你答應下來這活接下之後,表明難處不是為了推卸,而是既是向領導尋求資源,也是表明自己的工作思路。
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
以前不知道這句話的重要性,經常是領導交待任務,自己悶聲完成了,等領導想起來再匯報一下。匯報時還心安理得,「嘿,我可都完成了喲~」殊不知,一兩次還好,次數多了,領導心裡有個感覺,似乎這個手下欠缺點什麼,咋啥事都得我親自過問呢?
我之前工作出差多,經常是完成當地的任務就瀟灑離開。結果領導有次找我聊天,「咋感覺你這一出差人都消失了似的呢?」我才恍然大悟。這樣子不行,得反饋啊,再這樣下去漲工資木有了。
所以啊,該匯報匯報,該說明說明。不要想著,「哎,我這一電話過去,不就給領導帶來麻煩了嘛,領導多忙呀~」記住,領導想的完全不是這一碼事,他不在乎你打電話給予麻煩,而是你這手下的進展情況說明。
比領導想要的多那麼一丟丟
領導交待的任務,不要埋頭一股腦地去做,多想想,這任務領導是怎麼想的,他想要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能不能多做一些超出他的預料。這多出來的哪怕是一丟丟也是好的。比如PPT的美觀程度,報表數據的可視性、可讀性,文檔的邏輯性都可以。至少給他種印象,」喲,我這手下還是思考了的嘛。」
以結果為導向
作為一個打工的,我其實很討厭這樣的一句話,這句話太雞湯了,有很多事不是一人頭腦發熱就能達成的。但我呢,畢竟是個打工的,領導又是以這個作為考量的,沒轍,只能儘量迎合咯。所以還是得從結果出發去考量整個任務或項目,需要去做什麼,分成一二三四步,需要哪些人,一二三四,都啥職責,分派啥任務,儘量捋清楚。注意!遇到不配合的人員或難處一定要發郵件指明並抄送領導,一來讓領導知道事情進展,二來尋求領導資源。要不事情進展不下去的時候,領導問責,首當其衝還是你。
看,有沒有想成為領導一把手?讓領導給你一個「能力強」的評價?這些就看你自己領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