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依託「民生微實事」平臺 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形成

2020-12-15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深圳依託「民生微實事」平臺,持續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工程-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目前已在全市500餘個社區落地實施,進一步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把食品安全作為永恆的工作。在深圳市食藥安辦、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指導下,深圳依託「民生微實事」平臺,持續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工程-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將食品安全保障紮根社區,探索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打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基層新平臺,多方協作合力為社區居民編織了食品安全服務網,為深圳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走進沙頭社區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走進沙井社區

截至2020年10月,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已在全市500餘個社區落地實施,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活動2000餘場,進行食品安全現場檢測千餘場,組建200餘支社區志願者隊伍,培訓居民志願者超過4000人,萬餘名居民參與到了社區食品安全服務中,項目直接服務居民逾10萬人。

家門口的活動 食品安全項目走進基層社區

「阿姨,買菜了?來檢測一下,看看有沒有農藥殘留。」

「做一下檢測,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好,檢測一下。」

這是老圍社區開展的羅湖區民生微實事——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10名身穿紅馬甲的食品安全志願者,正在給社區居民做食品安全測試。這裡來來往往的居民很多,附近大大小小的超市也多,居民拎著買回來的蔬菜水果走過路過,看到有免費檢測,紛紛停下來,讓志願者抽取菜葉,用專用儀器和藥水進行檢測,並饒有興致地等待檢測結果。

「在社區食品安全服務中,咱們不僅能夠現場免費檢測食材,了解各種食品安全知識,還能知道咱們社區周邊的超市、農貿市場抽檢是否合格呢!」志願者們興致勃勃地招攬買菜的居民進行檢測,向居民介紹這個食品安全共治項目,並向居民發放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手冊,對社區居民進行食品安全問卷調研。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國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人們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防衛意識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來,深圳以「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為目標,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為統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然而政府推動的工作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直接參與?政府打造的民生工程怎樣讓市民直接感受?

為了幫助社區居民掌握更多食品安全知識,提升辨別食品安全謠言的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區食品安全的監督和服務,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深圳市民政局共同開展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民生微實事項目,讓食品安全落地生根,讓成千上萬的群眾成為參與者、支持者、監督者,探索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新型模式。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於2017年2月以高分入選『民生微實事』服務類項目庫,並於當年8月正式啟動,拉開了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服務在全市各區、各街道、各社區全面鋪開的序幕。」深圳市社區建設促進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非常符合民生微實事項目的特徵,可以通過微實事的平臺,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社區,開展惠及民生的服務。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四大類服務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識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針對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食品安全檢測信息共享、居民食品安全意見與建議反饋服務、社區食藥安全志願服務等四大方面的服務,每項服務還包含了若干子項目。

在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服務中,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食品安全宣傳活動、食品安全專題講座、青少年食品安全工作坊、赴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參觀等形式,了解《食品安全法》、食品標籤標識辨識、消費誤區、謠言識別等食品安全知識,以及我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活動等內容,提升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識與能力。

同時,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了解全市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店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檢測信息,通過參與食品安全滿意度問卷調研等形式,向市消委會、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反映關於食品安全的意見與建議,同時可以參加社區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接受專業培訓,參與到社區食品安全的監督與服務之中。

在實踐過程中,項目還引入了論壇劇場、食品小超市等新的體驗形式,加強了與街道快檢室、快檢車及快檢企業的合作聯動,進一步提升了服務的多樣性、互動性和專業性。同時,項目致力於打造更加精細化的食品安全服務品牌,如推出青少年食品安全知識體驗式教育基地「食品安全保衛站」空間,聯動食品行業為弱勢群體建設「食物銀行」等,從食品安全維度體現了民生關懷。

「按需實施」「精準實施」 全市500餘個社區推進項目實施

「民生微實事」就是以「群眾點菜、政府服務」的創新模式,快速解決社區居民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點選」是民生微實事項目實施的前提,點選流程要充分尊重居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只有居民願意做才能實施。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民生工作「自上而下」的傳統做法,避免過去「政府買了單、群眾不買帳」的局面,真正實現了民生項目的「按需實施」。

項目入庫以後,在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和市社協指導下,深圳市社區建設促進會在全市各區全面開展項目推介工作,使更多的社區了解並點選項目,充分體現項目的「按需實施」和「精準實施」。同時,社促會通過媒體多樣宣傳不斷擴大社會影響,積極對外展示深圳食品安全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在「家門口」參加社區食品安全活動,這種「接地氣」、體驗式強、貼近百姓的服務活動得到了居民的充分認可,吸引各社區紛紛「點選」實施。截至2020年10月,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已在全市500餘個社區落地實施,整合社會服務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媒體等77家,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活動2000餘場,進行食品安全現場檢測千餘場,組建200餘支社區志願者隊伍,培訓居民志願者超過4000人,萬餘名居民參與到了社區食品安全服務中,項目直接服務居民逾10萬人。

而「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也以「接地氣」、有新意、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及高度契合居民實際需求的服務內容,贏得了居民的廣泛好評。2019年6月,在2018年度民生微實事百姓口碑榜評選活動中,「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獲得了全市「十佳項目」的榮譽。

多元參與,共治服務 深圳食品安全共治服務經驗走向國際

深圳市社區建設促進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推進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把基層黨建、政府職能轉變和基層自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社區服務由「政府配菜」向「百姓點菜」轉變,社區事務由「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社區治理由「單一供給」向「多元參與」轉變,充分激發了社區自治活力,為加強黨的領導、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正是依託民生微實事平臺,以社工為專業服務者和資源連結者,整合食品安全研究機構、高校、行業組織、檢驗檢測單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等社會力量和食藥志願者力量,撬動各類社會資源進入社區,充分發動居民以消費者、志願者身份積極參與,形成「多元參與,共治服務」的創新工作模式,多方協作合力為社區居民編織了食品安全服務網。

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圳市社協一方面聯動50餘家社工服務機構、相關組織、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等建立項目資源庫,嚴格把關科普信息的科學性、準確性和規範性,提高項目管理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工的作用,使專業社工成為各方資源的連結樞紐,同時廣泛發動社區居民加入食藥安全志願者隊伍,以「社工引領義工開展服務,義工協助社工改善服務」的「雙工聯動」形式,為居民提供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服務。在項目實施中,志願者在食品安全的社區宣導、現場檢測、抽樣檢測信息推送等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服務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項目成功入選深圳市委政法委首批「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實踐創新項目」,獲得深圳「兩建」2017年十大最具影響力工作、2018年度深圳關愛行動「百佳市民滿意項目」等榮譽。2018年7月,深圳市社工協會在都柏林世界社會工作大會中進行了「多元共治促進社區食品安全」主題演講,使深圳的食品安全共治服務經驗走向了國際。(王環容 李敦首)

相關焦點

  • 以食品安全提升城市幸福感 我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新格局
    3年多來,我市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穩中向好,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逐步完善,食品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群眾對食品安全的總體滿意度穩步提升,如期達到了試點創建目標,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新格局。
  • 「民生微實事」彰顯民本情懷
    張家港市於2018年啟動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截至目前,該市城市社區徵集項目建議1488個,經流程產生民生微實事項目967個,資金預算共約4577.96萬元。今年,經議事會商議、區鎮審核,共產生404個項目,包括242個工程類項目、162個服務類項目,徵集社區覆蓋率達100%,資金預算共約2061.03萬元,項目量、資金量均已超過前兩年水平。
  • 深圳將打造藥品安全「深圳標杆」,推進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建設
    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多舉措強化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加快推進藥品安全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大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全力打造藥品安全民生幸福新標杆。 實現藥品安全社會共治 邀請社會各界參與藥品許可審查 深圳也通過多舉措實現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風險交流專家委員會,聘請89名專家組成6個專家組,針對「從問題疫苗事件看如何利用媒體資源加強風險交流」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 民生「關鍵小事」,你說了算!杭州2021年民生實事項目正在徵集中
    如何從民生「關鍵小事」入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10月下旬以來,杭州各級人大創新搭建載體平臺,正組織和發動各級人大代表多形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渠道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最大範圍徵集2021年度民生實事建議項目。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第一時間向全體市人大代表發出公開信,動員代表廣泛參與民生實事項目建議徵集工作。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原標題: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食安共治 泰安舉辦「小幼機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觀摩活動
    隨後,研討會議上介紹了,食品安全管控措施及學生配餐情況,託幼機構收費依據及疫情期間收費相關問題以及全市託幼機構及小學餐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情況。據了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一直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共有學校(含幼兒園)食堂854家。
  • 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40所高校學子參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競賽
    ……上述既與當前熱點聯繫緊密,又貼近生活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題目,出現在12月19日2020年「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總決賽賽場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人士表示,「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是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鼓勵研究機構、高校、協會、媒體等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有力舉措。
  • 深圳市場監管局:推進數位化建設 著力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效能
    為適應餐飲行業的新變化,深圳積極推進數位化建設,以科技為抓手,支撐智慧監管,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和檢測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量從2014年的5.7萬批次提高到2020年的14萬批次。此外,通過透明執法行動、發揮志願者參與社會共建共治、抓好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開展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嚴打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等,多舉措織牢食品安全社會監督「保障網」,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 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出爐,去年任務已完成
    &nbsp&nbsp&nbsp&nbsp廣州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出爐,今年同樣與你息息相關。&nbsp&nbsp&nbsp&nbsp3.公共安全&nbsp&nbsp&nbsp&nbsp加強食品安全監管&nbsp&nbsp&nbsp&nbsp(1)持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加強對全市農貿市場
  • 上城爭創「治」高點①丨登高望遠 細「治」入微
    到2035年時,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區域治理「五大體系」建設能級更高,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成效顯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區發展更有質量、民生更有品質、平安更有保障,高水平實現區域治理現代化。
  • 東莞市厚街鎮2020年要辦好這10件民生實事!
    本次大會首次採取人大代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票決產生2020年厚街鎮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圍繞以上目標,報告提出,今年厚街全鎮要重點做到「七個精準發力」:要在穩定增長上精準發力,高強度推動經濟發展;在培育新動能上精準發力,高質量推動產業發展;在空間拓展上精準發力,高品質打造灣區現代新城;在統籌「三農」工作上精準發力,高起點推進鄉村振興;在共治共建上精準發力,高要求維護社會和諧;在服務民生上精準發力,高水平增進民生福祉;在提升執行力上精準發力,高效能推進政府建設
  • 深圳:一系列創新舉措擦亮深圳食品安全品牌
    食品安全無小事,不僅關乎千家萬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將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來落實,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擦亮深圳食品安全品牌。
  • 南山區第四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聚·享」第四季區級總決賽...
    12月15日,南山區第四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暨小社區大舞臺「聚·享」第四季區級總決賽在南山區軟體產業基地隆重舉行。本次大賽由深圳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指導,南山區委、區政府主辦,南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團區委及南山區8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承辦。
  • 深圳:創新打造食品安全工作城市品牌
    食品安全無小事,不僅關乎千家萬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關於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將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來落實,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擦亮深圳食品安全品牌。
  • 馬洪智庫網上論壇 | 李羅力:社會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深圳實踐
    一是深圳在民間第三方機構監督政府以及政府自覺接受監督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二是深圳在抓民生實事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三是深圳在抓基層社會改革、社區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深圳社會改革與社會治理要做出更多探索和示範,再樹標杆,再創奇蹟。
  • 健康深圳——民生微實事,健康服務進社區
    健康中國→健康深圳→健康社區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文竹園社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貫徹和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人民健康為出發點,開展健康服務進社區活動。攜康作為社區「民生微實事」項目合作方,組織專業健康服務團隊,提供健康檢測設備,助力社區開展健康檢測、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健康諮詢、健康教育等服務。社區居民踴躍報名參加活動與體驗,並高度認可此類提升健康素養的活動。本次活動,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社區居民紛紛踴躍響應,積極參加。健康管理師通過「攜康健康管理一體機」為居民作免費健康檢測。
  • 第四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暨小社區大舞臺「聚...
    12月15日,第四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暨小社區大舞臺「聚·享」第四季總決賽在南山區軟體產業基地5棟B座慧嵐廳隆重舉行。本次大賽由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指導,南山區委、區政府主辦,南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團區委以及南山區8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承辦。
  • 南山街道今年完成民生微實事331個,覆蓋居民21.6萬名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凡銳 通訊員 朱虹宇 近日,南山街道街區建設部邀請15名「兩代表一委員」組成視察工作組參與南山街道2020年民生微實事視察活動,加強社會各界對街道民生微實事工作的監督。
  • 南京雨花臺區投入47.8億元推進百項民生實事
    2020-12-11 08:0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明年圍繞公共運輸、住房保障、就業創業等十個方面雨花投入47.8億元推進百項民生實事 南報網訊 (通訊員 柳偉 融媒體記者 於潔塵) 圍繞公共運輸、城鄉環境、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公共安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服務、就業創業十個方面,雨花臺區人大常委會昨天舉行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評議會上傳出消息,2021年,該區初步排出12類97個民生實事項目, 年度計劃總投資47.8億元。
  • 第三屆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大會在京舉行
    此後社會共治被作為強化事中事後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的一項基本原則得以重申和強調,並描摹了「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圖景。這些年來,社會各方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形成了越來越廣泛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