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闖王三打保定城

2021-02-20 民間故事會大全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隨即率軍東徵,直取明朝京都。大順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一路凱歌高奏,然而卻在京南保定受阻,發兵三次,方得破城。

   保定為北京南大門,衛師重鎮,城圍十二裡,牆高三丈五,四周河護城,可謂城堅水深。時值守將張洛彥,執總兵銜、擁兵三萬,此人詭計多端,兇殘狡詐。

   這日,探馬急報,說闖賊已到城南二十裡。張洛彥忙登上城樓。

   保定地處廣袤平原,城頭舉目,一覽無餘。張洛彥遮陽遠眺,就見塵土飛揚處,闖賊兵如洪水,將似猛獸,刀槍林立,旗幡蔽日。張洛彥不禁心驚,暗想,闖賊這般勢頭,出城迎戰,無異於以卵擊石,還是上奏朝廷,固守待援為好。於是轉身回衙,寫了報急文書,派人送往京城。

   保定離京三百裡,就是朝延立派援兵,也不知幾日可到。面 臨闖賊大軍,彈丸保定城,區區三萬兵,如何才能守得住呢?張洛彥冥思苦想,終於琢磨出個固守之策。他立刻傳令派兵,將城外民房拆毀,百姓押解進城,青壯丁男當兵護城,老弱婦孺集中押在關帝廟。

   二日,大順軍攻城,號炮三聲,軍動如山崩,喊殺聲震天,火炮箭弩列陣城下。突然闖王李自成擺了一下手,大軍戛然收住。闖王用馬鞭指了指城頭垛口:「你們看,張洛彥扣押百姓在城頭,如何攻伐?」

   大家細看,果見城牆上一字排列了眾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這些人扶老攜幼,驚恐萬狀,子啼婦泣,慘不忍睹。若炮矢攻城,這些人首當塗炭。

   見大順軍停止攻城,城頭百姓紛紛頓首作揖,呼謝闖王大恩。

   軍師宋獻策附耳低聲道:「闖王,可暫且退兵,我自有辦法。」闖王頷首,下令大順軍後退十裡紮營待命。

   見賊軍如洪水般退去,張洛彥得意地捋髯訕笑,令人備酒宴歡慶。

   大順軍扎住營盤後,闖王急請軍師過帳議事。宋獻策道:「張洛彥既然用百姓擋我炮矢,索性咱就不用炮矢攻城。」闖王問:「保定城高牆厚,不用大炮,如何破城?」宋獻策道:「我軍中有不少山西軍卒,他們在家曾是煤窯工、擅長挖洞爆破之枝,可令他們暗挖地道抵城下,用炸藥轟塌城牆,再揮軍掩殺,可破保府。」闖王疑慮:「炸城雖比炮轟好些,仍難免傷及城頭百姓。」宋獻策笑道:「張洛彥防我攻城重在白日,故不會看押百姓城頭過夜,我軍可夜晚炸塌城牆,免傷百姓。」闖王連稱好計,而後又蹙眉擔心道:「城下有護城河,楷寬水深,地道如何穿河抵達城下?」宋獻策笑道:「井下挖煤,時常穿越地下河水。窯工自有絕技妙法,有何難哉?」闖王大喜,當下傳令劉宗敏,令其抽調窯工將士,組成掘洞爆破營,備料籌物,然後潛蹤秘行、距城數裡,選一隱蔽處,開挖地道,通向城垣。

   再說總兵張洛彥,見妙計奏效,好生得意,便令軍卒每日晨起押百姓上城,落日後圈回關帝廟,一連兩日,卻不見大順軍來攻,城中將士皆歡呼慶賀,頌揚總兵退敵有方,然而張洛彥卻高興不起來。

   張洛彥思忖,闖賊必想他法破城,可到底用啥法呢?於是,張洛彥暗派密探,喬裝成百姓出城查看。

   密探背糞筐持糞叉,趁晨霧出城南行,走出數裡之外,忽見路旁田野有大片松鮮黃土,其間不少土堆,不禁詫異。眼下時令二月,地雖解凍,卻還未開犁翻土。土堆狀似新墳,可前無墓碑上無魂幡,且疏鬆碩大,不像墳冢。既然不是耕土墳丘,哪來這許多鮮土?密探正在發愣,忽見地下冒出些壯漢,皆為兵卒,個個肩背柳條筐,從一洞口爬出,倒掉筐中黃土、轉身又潛回洞中。密探頓悟,原來闖賊在挖地道攻城,於是趕緊回城稟報。

   張洛彥聞報,驚出一身冷汗。地道暗走龍蛇,炸城方位難測,城內當如何應對?張洛彥召來幕僚商議。大家都不知所措。誰都知曉,城池一旦炸破、萬難抵擋闖賊人馬。總兵問得緊了,大家只好說,備足城磚石灰,城破後迅速修補為上。張洛彥問:「三丈五高的城牆,如何立時修起?」眾人面面相覷,無言答對。冷場多時,張洛彥嘆道:「就按你們說的先準備吧,但有言在先,不論城牆炸塌多大的缺口,必須一日內修復完工,否則你們提頭來見。」 

退帳後,張洛彥獨坐帥廳苦思。他判定,闖王之所以棄用大炮而掘地道炸城,目的是免傷百姓,這樣就可能選在夜半炸城。城破難擋賊兵,當然最好是及時修復,可夜半至天亮,半夜時間要修復城牆,神仙也難為此事呀!張洛彥茶飯無味,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著險棋。

   再說劉宗敏率領的掘洞爆破營,土工作業,進展神速,只三日便將地道掘到保府城牆下,置放好炸藥,按軍師之意,三更起爆,「轟——」的一聲悶響,磚土飛天,高聳的城牆突然倒塌了十餘丈。劉宗敏通過豁口望見城內燈火,不禁哈哈大笑,立即率隊回營繳令。

   前方炸城,後方造飯,五更天大隊人馬便拔營出寨。此時東方透白,朗星隱退,闖王同軍師宋獻策並馬向前。兩人一路上談笑風生,異常輕鬆,因為城牆炸開,攻打已非難事,保定府唾手可得。

   突然,先鋒官來報,說是保定府城牆完好如初。一旁的劉宗敏聞聽火起,一鞭子抽在先鋒官身上:「十丈寬的城牆口子看不見?瞎了你們的狗眼啦!」先鋒官委屈道:「劉爺不信可親自前去察看。」劉宗敏怒喝:「老子自然去看。若找到豁口,非把你的眼珠摳出來!」話音未落,便打馬而去。闖王和軍師滿腹疑惑,緊隨其後。

   保定城前一箭之遙處,劉宗敏勒住嘶鳴的戰馬,抬眼望眺,驚得目瞪口呆——剛被炸塌的城牆竟然依然挺立!

   這時闖王和宋獻策也趕了上來,望見高聳壁立的城牆,也如墜五裡霧中,問劉宗敏,是否記錯了方位。劉宗敏說:「沒錯,你看護城河邊還有炸塌的城磚呢。」

   炸城到現在,不足倆時辰,且在黑夜,如何能修復十丈寬的城牆炸口?實匪夷所思!軍師宋獻策問先期到此的將士,可聞磚石之聲,眾將士皆搖頭,說到來時就如此,只聽見城上守軍的咳聲。

   這時旭日升起,天光大亮,保府城頭,旌旗搖曳,兵刃遊弋,曾被炸塌的城段,格外醒目,青磚白縫,顯然是修復新貌。

   看來,炸塌的城牆已被修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可偌大的工程瞬間完成,絕非人力所能,莫非是神助天成?闖王不禁思量,若真有天神暗助張洛彥,那這個保定城可取不得、以免觸犯神靈,違背天意。

   軍師也低聲對闖王說:「我觀眾將,皆有驚恐之色,不宜開戰。況此番前來,認為城牆已破,故未帶雲梯火炮,不如再次回兵,待弄明事端再攻城不遲。」

   闖王點頭。大軍如退潮般又撤回營盤。

   二次退兵,闖王鬱悶不已,派出多人,定要弄清保定城是如何瞬間修復的。至夜,探馬紛歸,報明情況,氣得閻王差點兒背過氣去

   清晨所見那段毀而復好的城牆,竟然是用白布帳畫成的。

   原來,這正是張洛彥下的一著萬般無奈的險棋。那天,正當張洛彥愁眉不展時,蓮池畫師黃雨石造訪,送來他心儀已久的一幅藏畫。畫師見總兵心不在焉,便要告退。張洛彥攔住,道出愁事,最後順口說:「黃公有何高見救我?」黃雨石慌忙起身施禮,笑道:「老夫唯有以筆作畫,總兵若要畫道城牆,老夫尚可,別無他能。」畫道城牆?張洛彥靈機一動,是呀,黑夜城破,先畫道城牆遮掩,待糊弄闖賊退兵後再修築新牆。張洛彥驚喜地說出此意,又擔心畫牆被識破。黃雨石道:「可讓弟子們畫精細些,再將畫布貼附於葦席木架上,只要不下雨,保證讓它神鬼難辨。」就這樣,張洛彥也是死馬權當活馬醫,提前備下畫牆、炸牆後趁黑夜掩於豁口,由黃雨石督導。做得天衣無縫,果然嚇退了闖王。

   闖王聞之,羞怒萬分,擂鼓聚將,待要發兵。宋獻策搖頭:「此時再去,那畫城已變真城,再攻如履前轍。」閻王憤然:「被張賊戲弄,惡氣難平。」宋獻策擺手:「破城時機即到,但要忍耐一兩日。」 

再說張洛彥,此番得意,更勝上次。他自譽諸葛亮,畫城退闖王,不遜當年空城計!他一邊飛馬奏報朝廷,一邊大宴文官武將,還叫全城張燈結彩。

   這一番鬧騰,激怒了城頭眾百姓。「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本以為闖王攻下保定城,可以過幾天好日子,不想老賊張洛彥卻用百姓擋義軍,且連連得逞。大家群情激憤,吵嚷著要下城。

   聞聽城頭百姓譁然,張洛彥大怒,耍淫威,將帶頭男子綁於炮口,一聲轟響,身碎命喪。言稱「祭炮」,誰再鬧事,同此下場。

   當日晚,一王姓鄉紳來到大順軍營求見闖王,說要獻破城之策。闖王忙降身接見。

   王鄉紳說:「保定城牆狀如朝靴,北為上,南為底,東為後,西為前,大軍南來攻南城並非上策。」

   闖王點頭。張洛彥確實用重兵防守南城。便問:「依先生之見,攻哪裡為上,」

   王鄉紳道:「你說,靴子哪裡易破?」

   闖王說:「自然是靴頭。」

   王鄉紳又道:「靴頭為何易破?」

   闖王說:「靴頭不如靴底厚,且常碰硬物。」

   王鄉紳道:「不錯。還有呢?」

   闖王搖頭。

   王鄉紳道:「還有就是靴裡腳趾的頂勁。」

   闖王點頭。

   王鄉紳鄭重道:「闖王,保定城頭百姓,不忍再為張洛彥所用,商定舉事,擬於明日午時扒開『靴頭』西下關城牆,望闖王派兵接應,救百姓於水火。」

   闖王欣喜道:「好,到時我定然派兵。」

   言畢,王鄉紳轉身回城。

   闖王拱手相送:「老英雄,可敬。」

   王鄉紳道:「我兒今日被老賊『祭炮』,我這是要報仇呀!」

   按約定,第二天闖王發兵,佯攻城南,以吸引張洛彥,暗派精兵繞至西下關外,待百姓動手扒城之際,趁勢掩殺攻入。

   保定城破,殺張洛彥,固黃雨石,軍民歡慶。

   在慶功宴上,闖王特意請來王鄉紳入席,親自把盞為其賀功。

   王鄉紳道:「闖王,攻克保定,功不在老者,義軍與百姓裡應外合之功,也在其次。」

   闖王笑問:「以你之見,首功應歸於何人?」

   王鄉紳道:「闖王當得首功。」

   眾將聞言,哄堂大笑,暗譏老兒挺會拍馬溜須。

   王鄉紳不理會眾人的譏笑,不慌不忙道:「闖王功德,俱在兩次退兵上。闖王首攻保定,見城上有百姓,恐炮矢傷民、毅然退兵,此為憐民。二次攻城,誤以畫城當神功,以為天命不可違,故而再退,此乃畏天。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有一憐民畏天之德。若無闖王的兩次退兵,哪有百姓協助破城之舉?閻王自然當居首功。」

   眾將茅塞頓開,背向闖王舉杯,賀三破保府功德。

相關焦點

  • 【百城故事】少白讀城之九:保定,素有「文化古城」和「學生城」之稱
    一座城市,幾多輝煌;一段歷史,幾多傳奇;雲輕聽新推出百城故事,希望大家喜歡。因為故事,不是史實,所以一聽之餘,僅供消遣。百城故事的空間是我們的百座歷史文化名城為線索。時間則不受限制。而內容,則發生在城裡城外的故事,傳說,神話,美食等等。故事播發時間或是一周數篇或是一周一篇請大家諒之。百城的名稱順序會在文後列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織文投稿。山海關外的所列的城市都可以投稿。
  • 闖王李自成與白水的故事
    崇禎二年(1629),米脂農民李自成跟隨闖王高迎祥起義軍轉戰於陝北三邊(靜邊、靖邊和安邊)和甘肅固原一帶。李自成布衣粗食,體諒下情,其屬下作戰驍勇,號令嚴明,深得百姓擁戴,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加入義軍。此後,李自成率領起義隊伍,在渭南與明朝統治者進行了十餘年的激戰。崇禎四年(1631)三月,李自成率義軍南進白水縣的馬家渡。
  • 登臨保定最高古建築大慈閣,試析三宗謎團,這樣解釋可否
    保定大慈閣是一個有故事的建築,這裡面有三宗謎團讓人費解:第一,保定大慈閣對外都叫「大慈閣」,可在廟楣上卻嵌著「真覺禪寺」的匾額。縱觀各地,打一開始就把建築建在城市中心還是十分少見的,這與古語「自古名山僧道佔」極為不同——佛家寺院一般來講大多是要建在名山大川當中的,即便是平原地區,也往往要建在郊區的清淨之地。現在就帶大家現場感受一下,然後再試著在這個觀賞過程中解釋這三個問題吧。大慈閣佔地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
  • 闖王之死
    崇禎自殺前後,吳三桂同志帶著部分戰士星夜兼程趕往北京,但他遲了一步,闖王攻入北京的速度,比他預料得快得多,打北京又不現實,他只好回到山海關。作為這支野戰軍的領導人,吳三桂心裡特別矛盾,一方面他預料到後金遲早獨霸天下;另一方面,自己畢竟是漢人將領,投降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其實,他想多了,投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薦讀|闖王之死
    崇禎自殺前後,吳三桂同志帶著部分戰士星夜兼程趕往北京,但他遲了一步,闖王攻入北京的速度,比他預料得快得多,打北京又不現實,他只好回到山海關。作為這支野戰軍的領導人,吳三桂心裡特別矛盾,一方面他預料到後金遲早獨霸天下;另一方面,自己畢竟是漢人將領,投降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其實,他想多了,投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一龍承諾在保定擺下民間擂臺賽,草原狼應戰後發聲:看我怎麼KO他
    看起來一龍對近日網友們的評論很是不滿,他跟劉二狗在六一兒童節做慈善被網友批「作秀」,捐款金額50萬被噴不及他的出場費,更不及與劉二狗跨界大戰直播收益的三分之一。此前一龍避戰打假先鋒一事也被再度提起,一龍是身心俱疲,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他擺下的一龍民間挑戰賽即將開打。
  • 一龍在保定擺下民間擂臺賽,草原狼應戰後發聲:看我怎麼KO他
    一龍在保定擺下民間擂臺賽,草原狼應戰後發聲:看我怎麼KO他 2020-06-05 12:57  顏小白的籃球夢
  • 黨曉龍:用道義鐵肩生花妙筆為保定發展鼓與呼 講好保定故事傳播...
    黨曉龍:用道義鐵肩生花妙筆為保定發展鼓與呼 講好保定故事傳播保定聲音展示保定形象 2020-10-2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間故事:鬼送信
    李輝帶了十幾個人就上路了,走了一個多月,將快至保定地界,夜晚就在一孤館內歇息下來,因為帶了許多財物,李輝相當謹慎,天已經很晚了,都沒有睡下的意思。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很急促的馬蹄聲,李輝走出門來一看,見是個趕路的,穿戴像是個公門之人。彼此施禮後,李輝問他,要去哪裡?公差回答說,要去趟保定,有些公事要辦。李輝聽他的口音和自己相差無幾,很驚訝地問他是哪裡人?
  • 【原創】闖王李自成,你可以瞑目了找著你的後代啦!
    因為夾山,闖王李自成一直未能安息;因為闖王,湖南石門夾山一直倍受爭議。 地球人都知道太平天國起義闖王李自成的故事: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人稱「闖王」,是我國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 暑假閒不住 保定中小學生「小手拉大手」忙創城
    據悉,保定市主城區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職工與學生、家長踐行志願者精神,開展「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活動,為保定創城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定市第三中學分校教職工參與「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團隊厚福盈小學學生參與「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青年路小學教職工參與「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保定市十三中教職工參與「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聯盟西路小學學生與家長參與「小手拉大手,創城一起走」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
  • 京津企業聚焦河北保定 共建「品質生活之城」
    16日,華僑城北方集團、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智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華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20餘家京津企業集中與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人民政府進行31個項目籤約,涉及城建、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科技、文化傳播、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總投資額達498億元。
  • 闖王李自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何只當了42天皇帝?原因很簡單
    李自成,在民間也被稱為「闖王」,根據史書對闖王外貌的描述,其大概意思是:「李自成顴骨突出,眼窩深凹,鷹眼般的眼睛,鼻子和蠍一樣,聲音和豺很相似。」 這位擁有特殊外貌的「闖王」李自成,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 遂城民間考古探秘
    遂城 遂城八景 (明清時期) 郎峰晚翠,瀑河寒流。 南嶽宏宮,北極層觀。
  • 闖王的流寇式創業
    有朋友讓我寫一寫闖王李自成,這個話題太難,我也不是學歷史的,全面分析李自成真的是不行。讀了好幾天書,決定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寫一下闖王的創業。
  •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憑什麼繼承了「闖王」的名號?
    高迎祥死後,究竟由誰來繼承「闖王」名號,這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單純繼承「闖王」名號,那倒沒有什麼,因為「闖王」這一個名號只是過去高迎祥這一隻義軍的名號。可是,高迎祥已經稱帝了,明朝雖然不承認,但是在起義軍中還是被大家承認的。這就意味著誰繼承了「闖王」名號,誰就是下一任的「古元真龍皇帝」,誰就是各家義軍的領導者!對「闖王」這個名號,各家義軍可謂是既眼饞又害怕。
  • 明末闖王軍隊和八旗軍隊相比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明末闖王的農民起義軍與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差距是非常大的,二支軍隊的構成不同,兵種不同,士兵的素質不同,作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他們的差距是明顯的。滿清的八旗部隊基本都是精銳士兵,主要是以騎射為主的騎兵,而闖王的部隊也有騎兵,但是數量很少,大部分還是步兵為主的。
  • 闖王李自成當年留下的寶藏都藏在哪裡了?
    崇禎二年在闖王高迎祥麾下任闖將,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稱闖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上吊自盡身亡,大明王朝終結。李自成命兵丁在城內大肆搜刮金銀財寶,歷時40多天,據說當時搜刮到的寶物,裝了整整六千輛大車。後來李自成戰敗撤離北京,從此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隨之被帶走的還有大肆搜刮的金銀珠寶。300多年過去了,這些寶物被藏在了哪裡?據史料記載,一下幾個地方很可能是寶藏所在地。
  • 憶難忘——1958年保定城的大煉鋼鐵
    今天能用文字來記錄那場運動感受的已經年逾古稀,平實的紀錄我們這座城市的過往,找到這座城的精神是我的追逐。太行人家——是一種信仰。  煉鐵必須使用焦炭,保定都是自己煉焦炭。用磚砌一個直徑四、五米以上的圓形爐,把煤塊放入點燃,到一定程度把爐火用水澆滅,冷卻後用來做燃料。小煉鐵爐一但出了鐵水,人們就敲鑼打鼔到上級部門報喜,從劉格莊往南至大祝澤,這一帶工地上搭著很多窩棚,旗杆上的紅旗迎風飄揚,這裡是煉鐵區,到了夜晚,紅紅火火,把天空照的如同白晝。
  • 丁玲是闖王李自成後代?經專家調查得到答案,李自成可能偷梁換柱
    闖王后裔這樣一群人,就是這些帝王將相的後裔們。最近,就有一人,自稱是闖王李自成的後裔。她的名字叫做丁玲,是一位知名女作家。她寫有《莎菲女士的日記》、《在黑暗中》等等作品,書中的文筆細膩流暢,筆下的故事感人至深。其文章,有真情,有哲思,發人深省,是新中國成立後,不可多得的進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