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耕耘教育和科研的「初心」 ——記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

2020-12-1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報導  對科學孜孜以求,對工作精勤奉獻,對學生深情滿懷,對生活積極樂觀,既有男子的堅韌、又有女子的溫婉,認真工作、用心生活,這是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致遠學院院長的徐學敏的生動寫照。她做學問巾幗不讓鬚眉,抓管理用無私的胸懷顯示擔當,為人師在教書的同時更關注「育人」,身兼數職還樣樣出彩。

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教授

做學問:用興趣、責任感和事業心撐起一片天

徐學敏是我國培養的最早一批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在接受了上海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培養的本科教育後,1986年赴美留學,並於1991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工程熱物理博士學位。2002年,徐學敏回到祖國,入職上海交通大學投入到一線教學與科研工作中。

徐學敏主要從事生物傳熱傳質基礎研究和重大疾病熱物理治療創新技術研究。她在國際上首創的多模態腫瘤熱物理免疫治療技術,通過微創物理治療,原位釋放腫瘤抗原,激發機體抗腫瘤免疫,抑制腫瘤轉移和復發。局部治療,達到全身療效,為惡性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她在國內外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具有很好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為IAMBE、AIMBE、ASME多個國際學術組織會士(Fellow),同時還是瑞典皇家工學院(KTH)榮譽博士。她始終秉承科學求實精神,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潛心耕耘三十餘年,為醫工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徐學敏認為,做學問要以興趣為支撐,以責任感和事業心為基礎,敢於攻堅克難、不折不撓。在充滿自信的同時還要謙和大氣,要和同事、隊友們團結合作,相互幫助。在「從0到1」的自主創新過程中,徐學敏帶領團隊知難而進,敢於挑戰,百折不撓,在奮勇拼搏的同時,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科學的求實精神。漫漫徵程,悠悠歲月,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與邁進,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

她建立了基於生物熱和物質輸運理論的計算方法,並依據此方法對生物體中三維空間的溫度場分布進行了準確預測,為腫瘤熱療、熱成像等應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她同時注重基礎理論引領技術創新,面向腫瘤與心血管重大疾病診治需求,積極推動技術轉化與臨床應用。她帶領醫工交叉研究團隊,提出的多模態腫瘤消融治療臨床解決方案,針對百餘名晚期肝腫瘤患者,臨床研究證明有效延長無疾病進展生存期,療效顯著,已形成臨床實施「專家共識」。基於該技術,成功研製多模態腫瘤射頻治療儀器。徐學敏的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她是學科強有力的帶頭人和領導者,我國自主醫療儀器發展的貢獻者。

抓管理:為師生謀福利,為團隊創造條件

除了做學問,徐學敏還身兼數職。先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長江特聘教授、Med-X研究院院長、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上海市僑聯副主席。曾獲上海市領軍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等榮譽。

「研究是一種靜態的活動,它追求絕對的結果,要求嚴謹和一絲不苟;而管理則是動態的過程,是相對而靈活的。」徐學敏自2013年起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主要負責人才培養工作。

她高屋建瓴、頂層設計,為深化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基礎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圍繞「立德、好學、樂教」,聚焦專題研究,進一步明晰了學校人才培養主要共識、找準了立德樹人關鍵問題,研究了「學在交大」重點舉措。以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校形成的拔尖人才培養的「致遠模式」廣受讚譽。 「致遠榮譽計劃」面向全校範圍滾動選拔 熱愛科學研究、有志於攀登學術高峰的Top10%學生;組織海內外著名教授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未來科技發展,精心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夯實數理基礎、提倡學科交叉、注重能力建設;面向全球範圍聘請最傑出的學者擔任授課教師,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為學生開啟智慧之光;讓學生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實驗室,跟隨世界頂尖科學家開展科研訓練,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質,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智慧, 以「大師」孕「未來大師」。 在十年建設「拔尖計劃1.0」獲得全國優異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層次分主題的謀劃形成了「拔尖計劃2.0」規劃,制定了「七個強化」和「兩個探索」的未來發展框架。近日,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按相關工作程序確定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上海交通大學有6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她以「全面提升博士生培養質量」為主線,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強調學術導向,嚴把博士培養過程質控。統籌謀劃、推進、部署落實「博士生名額分配方案改革」「博士生導師考核體系建設」「博士生獎助體系全面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碩士生注重專業培養,應對市場需求。

徐學敏強調交大注重培養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充分發掘其創新潛質。自2018年分管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以來,研究發布新時期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提出兩院、四中心、六舉措並穩步推進。同時,聚焦國際聲譽提升、國際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等問題,通過國際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全局謀劃,服務於學科發展與國際化人才培養。在堅持「以我為主、聚焦一流、服務大局」的基本原則上,通過發展戰略與具體舉措科學結合,以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主動作為、開拓創新。

領導者要為團隊裡的每一個人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個人發展的空間,也只有每一個人都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個團隊才會取得進步。在她看來,管理其實是一個貫穿著協調、連接和服務的過程,她也十分樂於投入其中,並把這當成一個為集體,為大家做貢獻的平臺。

為人師:「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追夢」

教學中,徐學敏一直信奉未來無法預知,面向未來的能力卻可以培養。在她看來,所謂精英培養,目標並非簡單地讓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將來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而是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能夠改變、引領整個社會。

「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追夢,並賦予他們實現夢想的能力」。徐學敏認為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學,不能只為當下培養人才。或者說,教育永遠是要為未來做準備的,對於上海交通大學來說,也就是更加注重基礎性、通識性。譬如,分子、原子、電子層面,自然科學、理化生是相通的,而數學、計算機則是培養邏輯思維,形成描述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徐學敏認為,高等教育要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具備前沿問題的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中,她治學嚴謹、高度負責,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出發,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每一個細節,向自己發問,在不斷的推敲中達到新的高度。她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不斷深化思想內涵具備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要具一定的藝術品味,激發想像,產生創造,更要培養學生擁有堅定理想信念、具備高尚的人格,堅忍不拔的品質。回國以來, 她培養了博士研究生幾十名,辛勤耕耘換來了桃李芬芳,培養博士生畢業後進入美國加州大學、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密西根大學、深圳大學、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國內外著名科研單位繼續開展科研工作。

徐學敏和學生們的關係十分融洽。在同學們眼裡,她是老師,更是朋友。除了每周例會之外,她還經常用電話、簡訊以及郵件的方式和同學們交流。每逢三八婦女節和教師節等節日,她會收到學生們送來的祝福。

在談到如何堅守科研之路,徐學敏寄語青年人要認準一個方向,堅持到底。「身為教育者,我們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去追夢,幫助學生具備實現夢想的能力。年輕人就是我們的希望,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同時,我們教育學生,不光是要從學術方面,更多的是要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導他們如何做人。」

在專心學校科研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同時,徐學敏努力承擔一名科學家的社會責任。2015年當選為上海市僑聯副主席(兼職),積極探索並推進「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的聯動工作機制,該機制的建立有助於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需求、大學的人才需求與海歸人才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促進三方共同發展拋開繁雜的工作和研究。

剛柔並濟,靜水流深;開拓創新,辛勤耕耘。這就是有匠心的上海交大人徐學敏教授。(徐帆、吳希平、韋如娟)


相關焦點

  • 專訪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打破應用科學向應用技術轉化的瓶頸
    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前一晚,來自全球多所頂尖大學的校長就大學如何提升基礎科研能力、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了一場雲端討論會。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在會後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強調,基礎科研與技術應用的轉化同等重要,目前中國高校仍在探尋一條有效的途徑,縮短技術轉移轉化的過程。
  • 校長訪談錄|徐學敏:幫助孩子讀懂世界 讀懂自我
    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減少疫情對學生的負面影響,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深入思考從小提升國人素質問題,千龍教育擬開通「直面疫情——校長訪談錄」專欄,邀請北京市大中小學校長直面疫情,聽聽他們怎麼說。採訪對象 豐臺區新發地小學校長徐學敏
  • 上海交通大學參加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國際副校長會議
    副校長徐學敏代表學校參加會議,介紹了交大在疫情期間推進國際合作的創新舉措。  疫情蔓延以來,交大通過雲端會晤,與夥伴高校分享了國內和學校抗擊疫情應對之舉及科研成果,傳遞出始終堅持國際合作、共克時艱的積極態度。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院士丁奎嶺被聘為名譽院長
    為了響應國家培養優質教師隊伍的號召,服務上海教育的師資需求,在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成立教育學院。教育學院將依託學校綜合學科優勢、良好的社會聲譽等,致力於培養高水平、有情懷的基礎教育教師和管理者,探索綜合性大學辦教師教育的新路徑。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十四五」期間在高等學府雲集的上海,高校如何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報導」②: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眼中的從「0」到「1」為響應國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創新型大學及科研機構向張江集聚」的號召,配合張江科學城規劃,同時匹配張江現有產業布局,發揮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作用,上海交大決定建設上海交大張江高等研究院。
  • 市優秀鄉村校長羅光明:不忘初心 用堅守書寫教育情懷
    市優秀鄉村校長羅光明:不忘初心 用堅守書寫教育情懷 2020-09-10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學敏
    徐學敏主要從事生物傳熱傳質基礎研究和重大疾病熱物理治療創新技術研究。她在國際上首創的多模態腫瘤熱物理免疫治療技術,通過微創物理治療,原位釋放腫瘤抗原,激發機體抗腫瘤免疫,抑制腫瘤轉移和復發。
  • 專業第一、兼職漢語老師、參加國際研討會,上海交大女碩士厲害了
    在交大求學期間,她刻苦認真、專心科研,專業排名穩居第一,先後獲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凡星勵志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行動踐行實踐,向未來篤定前行交大學子不應只潛心於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而是要以實際行動踐行「飲水思源」,努力回報社會。
  • 上海交大醫學院在B站直播示範黨課
    作為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一,本次黨課是上海交大醫學院為迎接建黨99周年華誕而舉辦的主題活動,同時也是學院「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黨課圍繞初心之問、精神之源、使命之志、信仰之光四個篇章,講述了交大醫學院堅守醫學初心、勇擔健康使命的發展歷程,呈現鑄魂育人、救死扶傷實踐中的履職盡責和擔當作為。
  • 上海交通大學召開2020年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聯合培養工作推進會
    10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聯合培養工作推進會在閔行校區舉行。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重點單位相關領導,院系相關領導,研究生院、科研院、學生處領導及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研究生院副院長歸琳主持。
  • 四川省總工會領導為西南交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五一...
    這標誌著學校以創建創新工作室為主要載體,促進勞模和工匠人才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取得了重要突破。李群湛科研團隊支撐的職務科技成果孵化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這見證了學校賦予科技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積極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取得了實效。授牌儀式由該校工會主席鄭江主持。
  •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2020-06-18 17:21:4018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合作共建基礎上,著力聚焦「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大零號灣」)及「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大海洋平臺」)建設,「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正式落戶上海閔行。
  • 特等和一等獎人數全市第一 交大創「青教賽」參賽以來歷史最佳成績
    6月18日,第三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結果公示結束,上海交通大學9名選手從58所上海各高校推薦的238名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展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創新的授課技巧,創交大參賽以來歷史最佳成績,奪得4張國賽「入場券」中的2張,在上海市高校中位列前茅。
  • 首屆「交大-莫航班」到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入職儀式順利舉行
    6月2日下午,首屆「交大-莫航班」到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入職儀式在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順利舉行。中國商飛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徐春夏、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劉樹新、人力資源部部長浦黎、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陸海平、構型管理中心主任張馨元等新職工帶教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學指委副秘書長、學生處處長侯士兵
  • 交大校長:120年,培養出了30萬各界英才
    追溯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校長張杰院士在交大120周年校慶慶祝大會上的演講,做了很好的闡述和總結,這個視頻值得聆聽。交通大學這個校名最早來源於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是廣義的交通,包括海、陸、空、交通運輸和通訊郵政等,現在的臺灣省新竹交大的微電子專業實力強勁,幾乎支撐起了臺灣電子產業的半壁江山。
  • 教師節,上海交大師生熱議「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
    央廣網上海9月1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盧思語 江倩倩)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
  • 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做學問要敢於攻堅克難 教學生應引導其去追夢
    記者6日獲悉,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與復旦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他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該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教授長期從事肝炎病毒研究,曾兩次到賴斯實驗室做訪問。他向賴斯發去郵件,表示祝賀。 賴斯是怎樣的人?
  • 社科賽斯李發進:匠心擔當助力教育行業高質量發展
    眾多專家學者、行業領導者、專業研究機構、教育媒體和教育投資人等教育界人士,圍繞鄉村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國際教育、職業教育、兒童早期教育、教育科技與大數據等各個教育領域,展開一場育新育德、凝聚共識的深度思辨和探討。
  • 精銳教育學子中考615分被上海四大名校交大附中錄取
    隨著中考成績的陸續放榜,國內K12教培領域的頭部階梯機構精銳教育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收穫時節。近日記者獲悉,精銳教育上海地區學子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615分的喜人成績,離滿分僅15分之遙,已成功被上海四大名校高中之一的交大附中錄取。交大附中,不僅位列上海四大名校,亦同時穩居國內高中的金字塔頂端。
  • 全國科創實力第四大名校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科研實力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家直管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