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汽車保養知識,分享用車經驗,了解新車動態,了解更多關於車的「故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溫馨提示:本文共655個字,5張圖,閱讀完大概需要2分鐘。
今天來看一下汽車的下擺臂,相信很多車主並不陌生,下擺臂俗稱下懸掛,支撐車身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將輪胎和車身「彈性」地連接在一起,下擺臂和減震器一起緩衝行駛中的振動。下擺臂是易損部件,那麼下擺臂多少公裡換一次?記住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千萬別等壞了再換。
下擺臂異常的外在表現很明顯,如果能明顯感覺到底盤懸架鬆散,方向左右輕重不一、方向擺動或跑偏,在開高速的時候難掌握方向,再有就是顛簸時擺臂動靜大、伴隨明顯異響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是下擺臂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檢查一下。
還有就是如果下擺臂因為遭到「重擊」而變形的話,是需要直接進行更換的,因為這個時候重擊的變形使得車輪的定位參數損壞,直接換掉下擺臂後做車輪的定位。再一個就是擺臂的膠套損壞(多是橡膠斷裂),目視可以看到兩邊的接口地方開裂甚至完全斷開,這個時候就要及時進行更換。
其實,汽車的很多部件連接處都是用橡膠去吸收震動,久而久之老化損壞也是正常的,由於現在大部分汽車採用前置前驅的形式,所以前懸架會比後懸架先壞掉。汽車下擺臂的建議更換裡程是8-12萬公裡,到了這個時間點,即使下擺臂沒有明顯異常,也要時刻注意,每次小保養的時候,都要讓師傅看一眼!
此外還要注意,如果發現擺臂生鏽,一定要及時到4S店進行處理,防止因斷裂而發生意外。在平時在經過坑窪路面時,千萬要減速,避免剮蹭到汽車底盤,使擺臂出現不應有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