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兩江新區堅持高起點辦學、高標準配置、高水平育人,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學校建設按下「快進鍵」,優質資源集聚「加速度」,教育教學體現「高質量」,教育發展成效良好。江小妹推出系列報導,展現兩江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努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實現「高起點、高端化、國際化,打造教育高地」發展目標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畫卷。
重光小學
「真好玩!好想快點學會!」日前,兩江新區重光小學川劇社團的孩子們走進重慶市川劇院,參觀戲曲服裝頭飾,感受鑼鼓聲中的川劇魅力,並拿上道具跟老師學習川劇。
大家在參觀中感受川劇直擊人心的情感共鳴,領悟巴渝文化。而這是重光小學「兒童社會化學習」的重要實踐之一。
孩子們走進重慶市川劇院
「我們需要打開校園、打開課程、打開課堂,通過『兒童社會化學習』,讓兒童與萬物聯結,建立兒童教育社區。」 重光小學是兩江新區一所新學校,校長李斌在建校之初就明確,致力於「兒童社會化學習」實踐探索。
打造「有光空間」:聯結萬物 全面發展
在重光小學的餐廳,記者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這裡被改造成了「生活館」,包括學習區、交易區、用餐區、活動區和休閒區。
「傳統的校園空間大多是封閉的,為了滿足兒童社會化學習的需要,我們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多元、聯結的理念,打造『有光空間』。」李斌說。
師生在生活館開展學習活動
在學校餐廳,樸素而典雅的餐檯成為師生享受美食的最佳場所,這裡還有寬大、整潔的操作臺,一應俱全的廚房設備。其中,學習區為學校開展食育課程提供了便利,交易區真實還原了店鋪的個性化裝扮,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自主設計中去,而活動區和休閒區內的五穀牆樸素而典雅,讓這裡多了一份愜意。
生活館交易區
重光小學的「有光空間」重在聯結萬物,通過多元空間的相互聯結,使校園課程進一步貼近生活。據介紹,重光小學的「冬至」課程,學生可以在教室學習有關冬至的詩歌,去閱讀館閱讀有關冬至的書籍,去時光館觀看有關冬至的影像作品,去生活館學習做餃子、賣餃子。校園課程變成了聯結更多空間的紐帶,從而真正實現了兒童社會化學習。
共創「有光課程」:貼合現實 培養全人
每個清晨,朗朗讀書聲都會在重光小學響起。
「早上8點20分,學校的語文老師都會帶領學生們讀童詩、讀童謠。」重光小學課程部主任吳敏介紹,學校有專門的時間、課程和老師來讓閱讀豐富學生們的在校生活。
孩子們在課堂上
重光小學設立了閱讀館,每一期閱讀課程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充分激發學生的思考。閱讀也正是促進以「兒童社會化學習」為切入點驅動學校變革的特色路徑。
「走出學校後我們接觸的是真實的社會,通過閱讀別人的人生、別人的世界,再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吳敏說,學校希望培養每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通過閱讀撬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習真實發生。
「就學生的心智而論,學校為學生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培養他們思維的能力。」李斌介紹,學校的有光課程結合不同空間開展跨學科綜合課程,以「發展思維」為核心,同時以「真實任務」為驅動,引發學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從而撬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習真實發生。
基於學校生活館「店鋪」招租的真實情境,重光小學進行了「光小面」課程共創。整個課程包括申請開店、開業準備、試營業、正式營業等多個階段。每一個實施階段都會觸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會引發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經驗去解決問題。
課程「光小面」
在這個過程中,同伴交往、團隊協作是保障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而這種「同儕共學」的方式,形成了兒童學習共同體,讓學生通過社會生活場景探索和學習。
「『兒童社會化學習』旨在引導兒童在與自我、夥伴的聯結中,關注社會事件、了解社會運作、參與社會體驗。」在李斌看來,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社會規範,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營造「有光社區」:家校聯動 共同育人
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是兒童教育不可或缺的夥伴,營建「有光社區」能產生教育高附加值。「有了共同的價值追求,自然也就有了方向和動力。」李斌說。
為了進一步提升家校合作,重光小學通過開展「有光講壇」「家長學校」「社區進課堂」以及家訪等活動,逐步通過家校聯動,讓每一位教育者都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
學校開展「有光講壇」
目前,重光小學共開展重光講堂、有光講壇十餘場,邀請了南京、江蘇、浙江等地的教育學者進行演講和教師培訓。
家校聯動創建共同願景,也給重光小學提供了更多支持。據悉,重光小學將實施「母城·重慶」課程,指導孩子採訪重慶市民,帶領孩子們參觀三峽博物館,邀請城市建築師為孩子們講輕軌建設,感受重慶的文化和風景……資源成為課程生長的源泉,這讓「有光社區」變得更有向心力。
打造「有光空間」,共創「有光課程」,營建「有光社區」,重光小學正努力促進「兒童教育社區」的形成,驅動學校變革,真正實現「辦一所有光學校」的願景。
(記者 劉霞 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