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湯恩幼兒化石頭骨,把人類歷史提到距今350萬年

2021-01-11 叨叨歷史二三事

我們人類有一種好奇心,就是喜歡追根溯源。我們也常常會思考,我們人類從哪裡來?我們遠祖來自哪裡?人類在地球存在了多少年?

我們都知道,中國最早的人種是元謀人,而那並不是人類最早的祖先。

我們來看一個考古發現吧。

1924年年底,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一個普通庭院裡,正舉行一場常規的婚禮。然而不尋常的是,新郎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這份禮物是兩個大木箱,裡面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化石。新郎看到這份禮物,不由得兩眼放光,他撇下新娘和賓客,顧不得身著盛裝,便打開了滿是塵土的木箱……

新郎名叫雷蒙德·阿瑟·達特,澳大利亞-南非人類學家和外科醫生,當時是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剛剛到任不久的解剖學教授。那份「浪漫」的結婚禮物是達特一位相熟的朋友差人送來的,它是工人們在南非中北部卡拉哈裡沙漠西部邊緣的湯恩石灰巖採石場爆破時發現的。達特在這堆化石中吃驚地發現了一個小孩的化石頭骨。這個化石頭骨雖然碎成幾塊,並且被裹在沙子硬化後形成的巖層裡,但保存有部分顱骨、面骨、下頜骨和完整的腦模,頜骨上保存了全部乳齒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恆臼齒,另外還有一塊由填充在死者顱腔內的沙子硬化後形成的天然化石模型。達特以特有的專業直覺敏銳地作出判斷:「這是古人類學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發現。」

達特對剝離的頭蓋骨進行了研究,並在1925年發表了報告。

南方古猿復原圖

湯恩小孩有許多似猿的性狀,例如小的腦子(大約500毫升,與一個大的成年大猩猩的腦子一樣大小,由此估計其在成年後也不過600毫升左右)和向前突出的上下頜骨;同時,他又具有一些似人的性狀,例如上下頜骨不像猿那樣向前突出得厲害,頰齒咬合面平,犬齒小。最為重要的是,枕骨大孔(是頭骨基部的開口,脊髓通過此孔進入脊柱)接近顱底(保護腦子的骨腔的底部)中央,與人類相同而與猿類那種位置相對靠後的情況不同。

人類和猿類枕骨大孔位置上的差別反映了人類與猿類不同的行走姿勢:人類兩腳行走,頭平衡於脊柱的頂端;而猿類四足行走,頭就向前傾。

因此,湯恩小孩是兩足行走的,也就是說,他是人科的成員。不過,達特還是謹慎地將他命名為「南方古猿非洲種」,並創造了至今仍被用來說明人類家族最早成員的通行名稱——南方古猿。

各種出版物、報刊大肆宣稱「失落的環節已不再失落」,但學術界仍持保留意見。在當時,由於長期以來受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偏見的影響以及受歐亞已經發現了許多人類化石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萬物之靈長中的靈長、高貴的人類是不可能起源於非洲這個「黑暗大陸」的。

1936年,南非約翰尼斯堡以北數公裡特蘭斯瓦爾地區的斯特克方丹採石場又爆破出一批化石,被送到了布魯姆手中。化石中包括一個完整的與南方古猿相似的成年頭骨和一段非常像人的股骨遠端。

1938年,在離斯特克方丹3公裡遠的克羅姆德萊農場又發現了更多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頭骨片、頜骨、牙齒、臂骨、手骨和足骨,他們明顯比南方古猿非洲種更為粗壯,研究表明他們屬於南方古猿粗壯種。若干年以後,種族主義偏見所產生的錯誤逐漸被人們拋棄,大多數人類學家終於接納湯恩小孩化石標本是人類的祖先而不僅僅是一種古猿的觀點。

到目前為止,在南非的5個地點共發現70多個南方古猿的化石,他們曾經被定過4個屬名、6個種名。隨著科學的發展,其中許多不適當的種屬名稱都被廢棄了,現在所有南非的南方古猿化石都被歸為一個屬兩個種,即南方古猿非洲種(又稱纖細型南方古猿)和南方古猿粗壯種(又稱粗壯型南方古猿)。纖細型的年代大約在距今35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一般來說比粗壯型的時代要早。大量的古猿化石,也完全證明了對第一具頭骨判斷的正確性。

現在,南方古猿已經被確認為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其中還包括由杜布瓦發現的「爪哇直立猿人」和中國的「北京猿人」。在東非所發現的年代更為古遠的史前生物化石,似乎足以證實人類的祖先從非洲大陸上的古代類人猿進化而來。

北京猿人頭蓋骨

2006年,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古人類學家伯傑和他的同事克拉克在當日的一次科學研討會上宣布,他們已經發現了「湯恩幼兒」喪命鷹爪的確鑿證據——在頭骨眼窩的底部,有一個小洞和幾條鋸齒狀的裂縫,這是非洲冕雕「作案」的典型特徵。

這是目前關於「湯恩之死」最有力的說法。它的意義很重大。正如伯傑所說:「這個發現讓我們了解到人類遠祖當時的生活,他們生活的環境和他們所害怕的動物……人類曾經被禽類所獵食,這推動了人類行為的改變。」

研究人類的起源歷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祖先,知道他們如何與惡劣的自然做抗爭,一步一步戰勝自然,掌握自己的命運。

喜歡文章就點個關注唄!

相關焦點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什麼樣子?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什麼樣子?來源:新華社  |  作者:塗一帆 | 字號:A+ | A-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沙烏地阿拉伯文化部遺產委員會16日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泰布克地區發現12萬多年前的古代人類和動物足跡,是迄今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生命證據。
  • 人類在遠古時期走出非洲前,是猛獸的獵物嗎?
    人類開始用火的考古證據人類何時開始用火一直是考古學研究的熱點。根據在非洲取得的考古成果,考古學家此前得出結論,使用火可以追溯到100多萬年前,但這一推論並不十分令人信服。2016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戈倫·因巴爾(Goren INBAR)教授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對以色列北部的一處遺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挖掘和分析。年代測定顯示,該遺址已有約79萬年的歷史。
  • 新科技助力考古 山西西侯度遺址確定距今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對近年來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歷經10年,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測年:讓新科技助力考古年代測定,對考古研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山西: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或蘊藏人類起源秘密
    山西晚報訊(記者 呂國俊 南麗江)人類從哪裡來?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直立人(Homo erectus)最早於距今約185萬年前「走出非洲」。12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近日,法國《人類學》雜誌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芮城縣西侯度遺址最新測年數據及相關研究成果,判定該遺址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早於西方普遍認為的人類從非洲「走出」的時間。此項研究由南京師範大學、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美國普渡大學和南非金山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
  • 墨西哥水下洞穴發現古代礦山,距今1.2萬年至1萬年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4日消息,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墨西哥首次發現古印第安時期的地下礦山。距今1.2萬年至1萬年前,古代人類曾在此開採赭石。《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在北美和南美地區發現的首個古印第安時期的地下赭石礦山明確證明,1.2萬年至1萬年以前,在2000年的時間裡,尤卡坦半島東部三個洞穴系統裡曾進行過礦物開採。」在更新世末期,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的海岸線更遠。
  • 歷史書要因為運城改寫了!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通過對西侯度遺址兩個舊石器時代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26Al/10Be)比值埋藏測年分析,得出該遺址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2.43±0.06 Ma)。 這一研究成果的價值在於:在直立人走出非洲之前,東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種利用礫石打制石器的早期人類。
  • 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對近年來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歷經10年,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測年:讓新科技助力考古年代測定,對考古研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西侯度遺址被確認距今約243萬年
    本報太原12月20日訊(記者王媛)12月17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喜訊:該院研究員王益人與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冠軍、美國普渡大學教授達利爾·格蘭傑和南非金山大學教授凱薩琳·庫曼等人合作的論文《西侯度遺址26Al/10Be等時線埋藏年代:中國北方最早人類聚居地的證據》,在法國《人類學
  • 人類歷史增加1200萬年 史前史重新分期了
    人類社會歷史將增加1200萬年?》修改稿7月16日發於國際戰略論壇二號。(https://mp.weixin.qq.com/s/j6t24OhkZ0gBy54Yet6g3g)稍後,有朋友與我溝通,為了揭露西方「偽史」、「偽史分期」、「偽考古」,勘正和解放中國人被西方禁錮的「偽史觀」,希望看到生物的演化和人類產生的簡單過程。於是我寫了相關內容,11月30日發在珠峰國際戰略論壇。
  • 考古神人將日本歷史往前推進70萬年,真相大白後,日本修改教科書
    我們都知道,要探索人類文明的歷史,就離不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比如說,考古工作者發現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遺址後,中國的人類歷史就往前推進了100多萬年,這一發現被寫進了中國歷史教科書。同時,它也挑戰了之前盛行的「所有人類都來自非洲」理論。通過考古追溯本國文明,證實本國文明歷史悠久,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石器發現還停留在3萬年前。石器時代的人們會用石頭做工具,元謀人也不例外。換句話說,對石器進行考古就是在對本國文明進行考古。
  • 【專家代言】 距今100萬年左右的鄖縣人,「智商可不低」
    30年來,無論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事田野考古,還是到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院攻讀博士、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攻讀博士後,抑或到北京聯合大學擔任教授任教,馮小波始終牽掛著鄖縣人和鄖縣人生活的那片土地。作為鄖縣人頭骨化石發現者之一和主要研究者,馮小波聞訊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評選十大「鎮館之寶」活動,凌晨5點多錄製視頻,鄭重其事地為鄖縣人頭骨化石代言。
  • 考古發現顯示:或許存在「時間倒流」現象
    近代考古學家在史前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造工具及人類遺蹟並測定了它們的年代這些考古發現的年代測定結果表明這些來自於遠古世界的神秘物體其歷史要比我們原先想像的要古遠得多使研究者們困惑的是該化石中所用的線比發現它時的1927年鞋匠們所用的線在做工上還要精細正如加利福尼亞考古博物館榮譽館長所言地球上今天的人類
  • 山西考古學家王益人等中外學者發表論文確定: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對近年來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歷經10年,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測年:讓新科技助力考古年代測定,對考古研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10萬年前 瑞昌就有遠古人類活動(圖)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  近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九江地區聯合考古隊,在瑞昌市發現10餘件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其中,新發現的數件石器表面,有明顯的人工打擊痕跡和紅土印痕。  「從石器埋藏地層可以初步推斷,古人類在瑞昌活動的時間至少可以追溯至距今10萬年左右。」
  • 西伯利亞萬年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專家:人類該清醒了
    西伯利亞萬年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專家:人類該清醒了西伯利亞平原憑藉其寒冷的氣候著稱,得益於當地寒冷的氣候,這裡順利保存下億萬年前動物生存的痕跡,近代,這裡的考古發現不計其數,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這裡的萬年凍土層開始融化。
  • 山大青島校區考古團隊成果 入選今年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全世界都關注了這件距今1.35萬年的靈井鳥雕( 來源:青島晚報)近日,《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文化遺產研究院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 考古丨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前段時間,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 4萬年前貴州古人吃啥?考古學家發現了這份「人氣菜單」
    歷時5年發掘,貴州招果洞發現大量古人類活動遺物遺蹟2016年,由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歷經5年,累計工作時長800多天的連續挖掘,最終確認——招果洞遺址中的古人類活動的遺蹟
  • 科學家在非洲洞穴裡,發現了人工心臟,距今可能有5萬年的歷史!
    科學家在非洲洞穴裡,發現了人工心臟,距今可能已有5萬年的歷史!地球已經存在了很久的一段時間,那麼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到底存在著多少的智慧生命呢?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之中,史前文明是科學家們一直繞不過的話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