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雅昌】
清康熙 胡星聚制幽蘭墨
明代滅亡。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年代,繼萬曆之後至乾隆(1736—1795) 形成獨自的文化並盛極一時,如果說嘉慶(1796—1820) 年代有所下降的話,那麼乾嘉時代則形成一個文化興盛的時期。繼而在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約百年間內亂及鴉片戰爭,西歐諸國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制墨業幾近衰亡。
1912年,制墨業與國運同步重新振興起來。繼明代萬曆盛時之後,經天啟、崇禎之亂呈現出衰微的跡象,當時的墨工又開始活躍於康熙。我想朱一涵、汪美中、吳叔大、吳鴻漸、程鳳池、葉柏叟等墨匠,應該是活躍在順至至雍正初年。康熙九年張仁所編撰的清內府藏本《雪堂墨品》中,就列舉了以上這些墨匠。從康熙到雍正年間,曹氏的聲譽也日益提升。
到了乾嘉時代,由於乾隆帝的文化政策,制墨也在清代盛極一時,尤其是乾隆御墨有著區別於明墨的優良品質,更為愛墨家所青睞。嘉慶年代以汪近聖為中心而創研出來的新型「嘉慶墨」,一躍而使乾隆墨屈居亞流。至道光年間,胡開文的後裔胡氏墨嶄露頭角。由於過於追求量產而質量卻有所下降。
清康熙 張英恭 呈鳳閣書雲石綠墨
清代也有由文人監製,如著名的詩人袁隨園、畫家金冬心以及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制的墨最為知名。此外,還有陳曼生( 鴻壽)、曹文敏( 振鏞) 等也有相當可觀的業績。
清代的墨匠:
清康熙 吳天章制集錦墨
吳氏
吳守默( 延綠齋)、吳天章( 暗然室)、吳文英、吳天常、吳光、吳球、吳列武
曹氏
曹素功 ( 芸粟齋 ) 曹堯千 ( 素功的來孫 ) 曹德酬 ( 素功六世孫) 曹毓東( 曹功七世孫) 曹有千 曹素文 曹定遠 曹飲泉
詹氏
詹達三( 乾隆六年銘墨) 詹成圭( 玉瑛堂、文方齋) 詹大有 詹鳴岐 詹文魁 詹文寰 詹西園 詹子云 詹子虔 詹衡襄 詹威宇 詹公五 詹方寰 詹文憲 詹益三 詹素亭( 寶墨齋) 詹公生 詹大信 詹振升 詹素文 詹友翰 詹利川 詹惟懷 詹大生 詹永利 詹蓋元 詹公和 詹尚章 詹啟源 詹奎元 詹鬥山( 二宜齋)
汪氏
汪近聖( 鑑古齋) 汪惟高 汪節庵( 函齋) 汪應三( 節庵七世孫) 汪千波 汪徳茂 汪次候 汪繼廷 汪禹庭 汪己陽 汪啟茂 汪蔡有 汪善長 汪胥源 汪希古 汪鬥山 汪心農 注敬如 汪幹章 汪恭有 汪易齋 汪西亭( 氣華齋)
左為清乾隆 胡開文制小巫山樵書畫墨右為清乾隆 胡開文制樂老堂錄古訓墨
胡氏
胡開文( 蒼佩室) 胡季澤 胡正文 胡同文 胡裕盛 胡伯奎胡修五 胡開明 胡閏明 胡景兆 胡聚奎 胡成錦 鬍子卿( 奎照齋)
程氏
程正路( 悟雪齋) 程鳳池 程公瑜( 真實齋) 程岐山 程一卿( 瑤田) 程怡甫( 尺木堂) 程步青 程丹木 程元常 程音田 程麗中 程虛谷
葉氏
葉良儀( 簡崖) 葉公侶 葉靖公 葉容五
朱氏
朱禹川
其他
廖騰煃 王晉卿 王文恭 張魯庵 江天一 遊永元 遊元紹 陳延齡 石愛文 鮑文淳 巴小孟 洪文元 張敏 餘子士 餘福從 呂宮 遊成美 王俊卿 王麗文 方維田 俞稼園 方密庵 洪漢東 洪吟麓 張敬山 查二妙 金照禪 張魯庵( 綠宜亭) 開泰 許眉庵 金錫公( 怡雅齋) 蔡升元 李英 橘陽月 孫默 錢文起 李禺園 姚治先 佟鐘山 林酉仲
明末清初的墨匠。名綽,齋號暗然室。素以傳承豪華的「集錦墨」而著稱,一匣、五盒共四十九笏。在《古墨緣》卷三收錄了玉堂清玩、漱金家藏、天梯及二笏小墨。此外,見於「上海博物館珍藏文物展」(1980年秋橫浜產業貿易中心)、安徽省博物館等。
胡星聚
名奎,字星聚。開一家「寶笏齋墨店」。明末清初,休寧人。長子伯奎、次子修伍皆承其家業。乾嘉年間,其弟子戴玉章、王堯章繼承其業稱「寶笏齋」。紫玉光、翰墨林等小墨即被收錄在《古墨縁》中。
清康熙 曹素功 谷璧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