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權威專家解讀:鄉村振興為什麼要立法?立什麼法?怎麼立?

2020-12-12 中國農民合作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2018年中央明確要求「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提出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如何通過立法推動這項工作,近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飛接受《法治日報》記者專訪。

鄉村振興為什麼需要立法

記者:當前,在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條件下,該如何充分認識立法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鄉村振興立法應當如何定位?

李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到我國現代化進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我國農業農村不能實現現代化,那麼我們國家的現代化是不完整的,也不是一個高質量的現代化。

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城鄉發展不平衡帶來農業農村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比如鄉村「空心化」和老齡化現象突出、資金供給不足、技術和人才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滯後、農民增收難度大等,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短板。對鄉村振興,黨中央有戰略部署,中央文件有要求,實踐中有需求,人民群眾也有期盼。加強鄉村振興立法,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體系,有利於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推進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法律法規,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切實有效的制度措施,善於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政策措施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法律規範,體現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切實增強農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獲得感。

鄉村振興需要立什麼法

記者:鄉村振興都需要立哪些法?對於地方來說,是制定一部綜合性的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好,還是從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專項法規好?

李飛:鄉村振興內涵豐富,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五大方面。

面對這一宏大課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如何立法,需要把握好兩個關係:一是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關係。國家制定相關法律作出明確要求的,或者國家法律尚未作出規定,而地方確有需求又有措施而且能切實解決問題的,地方可以制定相關新規。二是地方制定綜合性法規和專門性法規的關係。要根據實際需要立法。如果制定綜合性的條例,也要有切實的硬措施,能夠切實解決鄉村振興的實際問題。究竟是採取綜合性立法還是專項立法,終究要看立法的需求,弄清楚想要解決的焦點問題是什麼,明確立法定位。比如立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調整範圍有多大,是規範政府及行政部門的管理行為,還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功能和作用,亦或是明確農民的主體地位及相應的權利義務等。

鄉村振興說到底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涉及到農業農村農民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的確不是一部綜合性的促進條例就能完全解決的,還需要有更多的專項立法。特別是有些問題在國家層面立法尚不成熟,需要各地立足本地實際,在立法權限範圍內創造性地開展立法工作,先行先試,為國家立法積累經驗。

地方立法要把握好時代脈搏,抓住時代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積極應對。要處理好長期性任務與階段性目標的關係,緊緊圍繞推動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圍繞國家和本地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目標梯次推進。要密切關注農業農村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加強立法的前瞻性,為未來發展預留必要的制度空間。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對相關立法作出動態調整和完善。

鄉村振興應該怎樣立法

記者:我們注意到,以往一些鄉村振興方面的法規制定出來過於宏觀、籠統、原則。那麼鄉村振興立法應該怎樣立?究竟怎麼樣才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管用的法規?

李飛:對於如何將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國家有關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實到立法工作中,轉化為有效管用的法律制度規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充分發揮人大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善於把黨的政策轉化為法律制度規範。政策轉化為法律的前提是政策本身應當是成熟的,是經過實踐檢驗並為人民群眾所認同和接受,具有良好的實踐基礎。所以,為了確保法規有效管用,就要善於「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當前,特別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建立穩定脫貧和防範返貧長效機制,在法律制度層面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統籌銜接。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既要保證及時將行之有效的政策轉化為法律制度規範,又要把握好政策入法的第一道關口,實現相關政策與法律制度規範的有效銜接。

第二,要探索黨的政策轉化為法律制度的具體方法,在具體細化上下功夫。考慮到鄉村振興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可能需要階段性調整,在國家層面,採取鄉村振興促進法這種立法形式,在調整手段上介於政策措施和法律規範之間,引導性的規範比較多,需要依靠其他機制共同發揮作用,產生實際效果。鄉村振興是事關整體和全局性的戰略,國家層面的立法重在制度設計,創設制度基礎,並且為地方立法留下一定空間。在地方層面,無論是綜合性立法還是專項立法,都應當結合當地鄉村振興的特點和需求,突出地方特色,予以具體量化。要致力於解決地方鄉村振興中的實際問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應當更強一些,比如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要素配置、資金投入、稅收政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方面如何優先,有哪些具體的扶持和優惠政策等,都要規定清楚,能具體的應當儘量具體,能明確的應當儘量明確。

第三,要善於把「政策語言」轉化為「法律語言」,提高法律法規的規範性。在立法過程中,不能照抄照搬政策語言,不能讓法律法規成為「政策彙編」。我們要善於使用規範的法律用語,在將政策措施轉化為法律規範時,要更多地使用設定權利義務的表達方式。即使對一些激勵性條款,也要採取正向激勵、定期評估考查等措施予以規範解決,儘量減少「提倡」「引導」「鼓勵」等政策性詞語。地方在制定有關法規時,可參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制定的立法技術規範(試行),處理好「政策語言」轉化為「法律語言」的問題。

來源:法治日報(朱寧寧)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大:讓履職融入鄉村振興主戰場
    上海市人大農村與農業委主任委員孫雷說。早在2013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便對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立法開展了前期調研;2014年,專題聽取了市政府關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要情通報;2015年,對本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201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進立法進程,至2017年列為正式立法項目。
  • 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來源:中國人大網(2019年12月1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44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2020年6月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8次委員長會議修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今年立法計劃完成得怎樣?明年立法計劃有啥重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
    2021年將有哪些重要立法項目現身立法計劃?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了相關具體情況。「助力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完成率高,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特點亮點突出。」嶽仲明說。
  • 省人大常委會到中山橫欄開展鄉村振興與科技興農立法調研
    10月29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徐少華率隊到中山市橫欄鎮開展鄉村振興與科技興農立法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馮煜榮、陳符英,橫欄鎮黨委書記馮金怡全程陪同調研。隨後,在花木場召開的座談會上,調研組聽取了中山市人大常委會關於立法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科技興農等方面情況匯報,並與基層立法點代表進行深入交流。
  • 2021年立法計劃如何安排?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詳解
    2021年全國人大將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12月21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12月2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 明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工作?法工委:修改反壟斷法、制定期貨法等
    今天(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在北京召開。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在記者會上介紹了2021年全國人大的重點立法工作。 嶽仲明指出,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 2020年永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按下高質量立法「快捷鍵」
    規範鄉村建房,助力鄉村振興如今,在永州農村建房「我的地皮我作主」「生米煮成熟飯」這種情況已戴上法律的「緊箍咒」,這是2020年永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永州市鄉村房屋建設管理條例》的一項重大成果。《永州市鄉村房屋建設管理條例》共六章二十九條,包括總則、規劃與用地、建房審批、建房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六個部分。
  • 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不採用的意見立法機構要解釋
    在有法可依之後,更是要做到有法必依,這是建成法治社會的條件之一。攝影/甄宏戈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邁向法治,有待破題  ——專訪全國立法研究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張春生  法律體系形成了,絕不等於法治社會形成了。法治是什麼呢,是大夥都崇尚一種規則。
  • 全國人大常委會調整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多部...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羅沙)2020年6月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6月20日,調整後的立法工作計劃對外公布。對於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計劃提出修改動物防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境衛生檢疫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計劃提出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期貨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以及有關改革要求的立法項目。
  • 2047,香港要拿什麼去向全國人大爭取新授權?
    講話很接地氣,不像一般的官樣文章,非常口語化,也很有穿透性,從實現「一國兩制」的初心,到展望2047年後「一國兩制」的前途命運,甚至張曉明連這都問到了,2047年後香港要拿什麼記錄去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代表的全國人民來爭取新授權呢?
  • 立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近三年立法工作紀實
    2016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法制工作委員會並配備了相關工作人員,啟動了立法工作。2017年3月30日,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批准了《白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標誌著白銀市第一部地方性程序法規的誕生。立百姓需要的法,立造福社會的法。當民生情懷融入立法實踐,於民而言,是強勁保障,也是溫柔呵護。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答每經問:明年將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等...
    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法工委發言人例行記者會,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擬安排審議法律草案情況、近期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等相關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向發言人提問:2021年全國人大將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
  •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
    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審議的代表議案共24件,涉及13個立法項目。按照代表議案辦理的有關法律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議案辦理工作要求,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就代表議案辦理廣泛徵求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大代表的意見,結合委員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加強與代表的溝通聯繫,認真抓好代表議案辦理工作,及時徵求議案領銜代表對議案辦理工作及相關立法進展情況的意見。
  • 解讀新修改的國旗法國徽法 - 人大立法--法制網
    原標題:完善國家標誌制度強化愛國主義精神 解讀新修改的國旗法、國徽法 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國旗法的決定、關於修改國徽法的決定,兩個決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對國旗法、國徽法的修改,可以說是兩部法律頒布實施以來的首次大修。國旗法、國徽法分別於1990年6月、1991年3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後,僅在2009年8月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個別條款作了修改。
  • 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俯瞰圖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非洲豬瘟等風險挑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農業農村工作穩步推進。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記者會 - 文字直播_中國人大網
    下面通報第二部分內容,按照立法法規定,簡要介紹部分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情況:一、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情況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了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會後,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共收到978位公眾提出的1752條意見,另外,收到群眾來信52件。
  • 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進展如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
    《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周譽東8月7日北京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報告了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關情況和工作計劃,這個專項計劃目前進展如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在8月7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臧鐵偉指出,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是黨中央確定的重大任務,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重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 山東「十三五」「三農」工作巡禮—— 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 「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率先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877.76億元農業保險護航農業 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強化制度供給,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 法工委發言人:明年全國人大將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
    《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周譽東、徐航12月21日北京報導:2020年即將結束,對於明年的立法工作,全國人大有何安排?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在記者會上介紹了2021年全國人大的重點立法工作。圖為記者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