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480字
閱讀時長:約5分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經歷過十年寒窗的人一定都知道,語文並不是一門容易學習的科目,它難就難在無法通過認真聽講和題海戰術提高分數,而是更注重深厚的語文素養。
有人在網上曬出了一份美國高中生的中文試卷,引發網友圍觀熱議。這份中文試卷上的題型只有4種,依次分別是同義詞、反義詞、造句和作文。
這幾類題型乍一看去似乎平平無奇,都是我國中小學生日常練習的題目。但如果真的去做,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很多中國孩子在第一題就被難住了。
「蹴居」是個什麼鬼?別說寫出它的同義詞了,很多學生甚至成年人就連「蹴居」這個詞都不認識。有網友調侃自己以為是「蹴鞠」,同義詞是「踢球」……
如果大家以為這份試卷的難度「不過如此」了,那就接著往下看反義詞。「出淤泥而不染」、「鶴立雞群」、「曇花一現」的反義詞是什麼?這種令人窒息的題目讓很多中國學生頓時傻眼。
第三種造句題看起來好像稍微正常一些了,但學生們同樣在第一題「見方」處就犯了難,一時都想不到是啥意思,還怎麼造句啊。
熬過了前三題,本以為在作文上可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了,結果迎來的卻是當頭一棒。「蓮花的啟示」、「永遠的昭君」、「大鼠」三個題目無論要做哪個,都要熟知相關的典故才有下文,中國學生可能只是對「大鼠」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這對美國學生來說真的太不友好了。
不得不說,這份試卷別說是讓美國學生做了,就是很多中國孩子都被難倒了,紛紛感慨自己可能讀了假書。
如今,世界各地都在學習漢語,「漢語熱」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許多外國家庭讓孩子從小就接觸中文學習中文。
外國人都拿中文當寶貝,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有什麼理由不學好中文呢?這不僅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培養素養。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學好語文呢?
一、引導孩子多讀好書
想要讓孩子學好語文、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只讀課本是遠遠不夠的,而需要多讀一些好的課外讀物。
因為在閱讀課外書過程中,孩子的視野會變開闊,認識更多詞句,鍛鍊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並且還可以在無形中提高對語言的敏感度。
至於讀什麼書,可以根據自家孩子情況而定,可以讀一些與孩子年齡相符的世界名著、文學雜誌、作文素材等等。
二、幫助孩子養成積累的習慣
積累與沉澱貫穿於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涯,就算將來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依然少不了積累。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且不能急躁的過程,長期的積累詞句尤為重要。
至於該如何積累,最笨拙但也最有用的辦法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做閱讀筆記的習慣。
看到書裡的好詞好句就及時記在本子上,每天花一點時間背幾個成語或是一句優美的話,時間長了孩子寫作文自然就妙筆生花了,說話時也不擔心不會表達了。
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語文的認知僅限於上課、做題、背書,那麼他(她)就很難提起興趣來。
但如果把學習語文的渠道多開拓一些,比如帶孩子去圖書館、參加讀書分享會等等,都可以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讓孩子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慢慢喜歡上語文。
同時家長也應該儘量給孩子創造可以聽、說、讀、寫的語文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勤加練習。
總結
語言是一門藝術,學好語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大量閱讀、認真積累,在多聽多說多讀多寫中體會認識語文的魅力、體會語言的樂趣。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對家長也是「任重而道遠」。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