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在中東地區可謂是首屈一指。在建國之初,除了東地中海之外可以說是強敵環伺。不過經過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安全環境大為改觀。這主要得益於埃及與約旦相繼與以色列建交,而敘利亞又喪失了戈蘭高地這一戰略要地。所以能夠對以色列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已然不多。伊朗可以說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不過兩國並不相鄰,伊朗襲擊以色列的手段有兩個,一個是彈道飛彈,另外就是在毗鄰以色列的哈馬斯、真主黨武裝所發射的迫擊炮和火箭彈。
對於前者而言,伊朗並不敢使用,因為這無異於直接開戰。伊朗本身受制裁和封鎖影響,經濟狀況不佳,不具備全面開戰的條件,另外就是也沒有開戰的理由,還有就就算是發生衝突伊朗也會處於劣勢,雙方的軍事實力不是一個量級。
對於後者而言,這其實是遊擊隊民兵武裝在非對稱條件下所採取的對抗方式。火箭彈和迫擊炮都不制導,而且做工比較粗糙,根本就沒有準頭。無差別攻擊以色列的目標,包括平民區,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被西方列為恐怖分子的主要原因。
那麼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真主黨等你武裝的,迫擊炮彈和火箭彈有哪些對策呢?
北部靠近黎巴嫩有軍事緩衝區,目前真主黨已經鮮有發射火箭彈的情況了。現在主要對以色列威脅最大的是哈馬斯等巴勒斯坦激進派。自2005年哈馬斯等武裝向以色列境內發射15000枚火箭彈或者迫擊炮彈。針對這一情況以色列採用了很多對策。
首先,城市規劃。以色列的主要城市和村鎮大多在距加沙6公裡之外,因為個距離是普通重型迫擊炮的有效殺傷距離。巴勒斯坦哈馬斯的卡桑(Qassam),卡秋莎(Katyusha),格拉德(GRAD)三種火箭彈可以覆蓋30公裡範圍內,而伊朗給的M-302,M-75和Fajr-5可以覆蓋50公裡到100公裡,但是這些火箭彈本身精度很差。所以以色列城市的分布也相對而言分散,這使得火箭彈落入人口密集區的機率變得很低。
其次,技術防護。居民點和城市畢竟是固定目標,所以防護迫擊炮和火箭彈還得需要技術手段,不能靠賭運氣。以色列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2007年研製2011年列裝一款名為鐵穹的近程防空系統,其可以防禦70公裡以內的來襲的迫擊炮彈、火箭彈、短程飛彈、加農炮炮彈等。據稱能攔截90%的有威脅的來襲目標。另外以色列也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火箭彈預警系統,一旦雷達發現來襲火箭彈和炮彈,會根據距離遠近預警警報,指引民眾快速躲進附近的專門掩體呢。在以色列建築物和主要街道人群密集處都會有相應地下掩體。而且還配備了一些應急防化裝備,以防生化武器襲擊。
最後,主動防禦。一味的被動防禦是沒用的,以色列本身採用的是進攻性的防禦政策。一方面對加薩走廊實施嚴格封鎖,打擊武器走私和偷運。另外就是通過情報搜集,先下手為強,針對性採取先暗殺和定點清除。還有就是事後報復,以色列在遭遇襲擊後,都會採取大規模報復,給對手造成成倍於己方的損失。壓迫和恫嚇對手不敢再犯。
綜上所述,雖然以色列經常遭到火箭彈和迫擊炮彈襲擊,但是這對以色列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有限,以色列仍然是中東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國家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