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漢密爾頓,梅賽德斯或許就會失去俄羅斯站的杆位,梅奔車手博塔斯在最後時刻被維斯塔潘超越,使得梅賽德斯沒有能夠包攬頭排發車,上一次他們失去頭排發車還要追溯到本賽季的施蒂利亞大獎賽。這就體現了優秀車手與世界冠軍級別車手的差距,漢密爾頓總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給出想要的速度。
有人說漢密爾頓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原因在於梅賽德斯車隊的強勢,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說這樣話的人是明顯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從來沒有否認漢密爾頓的成就與梅賽德斯無關,甚至於七成以上的因素是由於梅賽德斯能夠給他提供一臺有競爭力的賽車,但剩下的三成因素並不是每個車手都能夠達成的。
這是漢密爾頓職業生涯的第14個賽季,目前英國人已經斬獲了六個世界冠軍,僅次於舒馬赫的七個,杆位數上以96個持續領跑F1歷史,領獎臺數和生涯積分完賽數也超越舒馬赫排在歷史第一。如果僅從數據方面看,絕對的F1歷史第一人,當然時代不同,各項數據參考的價值也並不是很大,更談不上相互的比較了。但無論怎樣都不能否定他是一位史詩級的車手。
如果其他車手駕駛梅賽德斯賽車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嗎?或許會有那麼一兩個,但絕對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每個車手都能達到。博塔斯與漢密爾頓的差距很大,他依然不夠強,但是當年的羅斯伯格呢?也夠強了吧,可在與漢密爾頓成為隊友的四個賽季中也只有2016賽季戰勝了英國人,另外漢密爾頓在邁凱倫時期被巴頓擊敗過一次。駕駛同樣的賽車在職業生涯的14個賽季被12:2這樣的成績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也有人說漢密爾頓離開梅賽德斯去其他車隊拿冠軍才能證明自己,像舒馬赫一樣代表不同車隊奪冠,可能這部分車迷已經忘了漢密爾頓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是在邁凱倫拿到的,職業生涯前兩個賽季能夠拿到一個亞軍一個冠軍的也只有加拿大車手雅克-維倫紐夫做到過(1996賽季亞軍、1997賽季冠軍)。當一個新秀能夠擊敗衛冕冠軍隊友,這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客觀上講,漢密爾頓是幸運的,幸運的碰上了具備統治力的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成就了他的偉大。但還是那句話,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車手的能力,如果阿隆索有這樣的機會或許他也能夠去挑戰漢密爾頓的成就,但也僅僅只是去挑戰,如果說有十足的把握完成,那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