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可以選擇拿1個月工資離開,或是工資與五險一金不進行保障的留下。對於樂視體育而言,這如同重大手術的同意書,死亡或是切割「樂視」之後重生,已經是必然結局。
作為這一幕的參與者、見證者與體驗者,圈哥鬥膽代表人民想念樂視體育。
然而,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文/ 郭 陽
人們想念樂視體育。
進入2018年,曾喧囂一時的樂視體育,越來越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是在一些 網際網路體育平臺出現卡頓時,會有不少網友評論道:懷念樂視體育啊,這在清晰度和流暢性上差遠了。
然而,即便球迷再想念,再召喚,在聲稱B+輪融資之後就全面靜音的樂視體育,已經不再能夠發聲回應各路爭議。幾乎成為樂視網覆巢危卵的他們,急待去樂視化而不可得,一輪一輪曠日持久的談判與自救未見成效。隨著時光的沙漏傾瀉而下,樂視體育的子彈正在被打光。
近日來,與這家公司有關的最近一條消息是,樂視體育召開內部會議表示,主動離職員工可獲得1個月工資補償,而留守人員無法保證工資的發放與五險一金的繳納。離開的人拿不到《勞動法》規定的N(年)+1月的工資補償,而留守人員則更是面臨艱難局面。
這樣一個「不再相信未來」的決定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或許已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毫無疑問,熱衷於大新聞的從業者與財經記者,想念樂視體育。
公開數據顯示,樂視體育公司正式註冊時間是2014年3月20日,如今馬上要到4周年。過去的4年裡,跟樂視網類似的,樂視體育也走上了一條大刀闊斧的道路,瘋狂製造大新聞+全員轉發朋友圈,這家公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霸屏」體育人的朋友圈。
數據來源:天眼查
一個個天價投資,一片片版權的網羅,一個個新技術的開發,一個個新口號的提出,從所有人都看不懂,到多家資本爭搶入局,B輪融資80億估值215億之後,這家公司達到了商業聲譽的頂峰,幾乎成為了中國體育產業的標杆與代表。
然後,在高額融資帶來的自負與野心下,在2018年上市的對賭壓力下,一個個重大決定未經推敲就匆忙做出,再加上賈躍亭對於這筆款項中40億資金的挪用,這座巨大帝國很快就岌岌可危。
傻傻兩個人,笑得多甜
從2016年夏天那場鳥巢豔陽下消失的曼市德比開始,如「行駛的火車上換輪胎」的樂視體育,開始明顯呈現出齒輪不咬合的狀態。國安冠名的旁落,時不時出現的運營失誤,ICC、WRC等賽事權益的流失,中超、亞冠、英超、F1等頭部賽事版權的旁落,再到一個個高管的出走……
於是,熱愛小道消息的吃瓜群眾與小報記者,格外想念樂視體育。
即便是如今安裝了消聲器的2.0版樂視體育,依然不缺少報導亮點,不斷傳出的小道消息早已成了人們了解這家公司的窗口,動輒「前員工爆料」成為了新聞的固定搭配。
這段在輪船慢慢下沉的日子裡,高管遞交辭呈,公司高管或前高管接到訴訟,以及懸而未決的「去樂視化」重組方案,如同月經貼一般,時不時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
雷振劍、劉建宏、蔣立章、周亮、曾強……一個個名字與樂視體育重組方案結合到一起,或多或少的參與過搜救計劃。但在多重力量左右下,訴訟案件的凍結局面中,即便賈躍亭已經籤字畫押同意離開,但整盤棋局仍然呈現出一團亂麻的混亂局面,誰也沒法輕易解開這生死劫。
完成不了重組,也就沒法改名,無法真正「去樂視化」,在版權逐漸到期之後,曾經的版權帝國轟然坍塌,如今僅剩下了文字直播與少量賽事的視頻直播,官方微博早已停在2017年6月,多個微信公眾帳號與海外帳號已停更,樂視體育香港也遭遇清盤。
而隨著員工與高管逐漸離去,巔峰期過千人的員工規模如今已縮減到百人上下,而剩餘的商業價值,也在不斷走低,這家曾經喊出B+輪240億估值的體育獨角獸,在報導中正在被劃入了「死亡獨角獸」的名單。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對於體育商業世界而言,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真切上演。
但與此同時,《激蕩三十年》中無數中國商業世界的故事又告訴我們,每個行業都需要衝鋒在前的夢想家——雖然往往是槍打出頭鳥。陳勝吳廣被鎮壓,而楚漢稱霸、劉邦得天下,有前人踏出一條道路,後來者才能真正沿著道路前進,達到勝利的彼岸。
因而,夢想家與網際網路體育領域的同行,想念樂視體育。
樂視體育長期追求野蠻生長,海量囤積版權,多條戰線並進,迅速提高品牌認知和用戶數量,這既可以是批判樂視體育的靶子,但也不容否認的是,這同樣抬高了中國體育產業公司的估值和關注度,引領了大量網際網路大玩家與巨頭對於體育產業的大舉進軍,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
在樂視體育瘋狂融資的同時,也撐起了這條賽道的估值,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完成了億級融資,但隨著樂視體育陷入困局,大公司層面的資本運作也逐漸回落。
此外,樂視體育對於小眾項目版權變現的探索,對於F1六路信號的轉播,一系列新打法的創立,自然可以被認為是融資的噱頭。但看看這份成績單:雖然從2017年8月起再無建樹,但這有據可查的300條專利,依然可以體現這家公司員工對行業的微小貢獻。
300條專利信息(數據來源:天眼查)
「讓每個人更好的參與體育」——午夜夢回之時,不知道這家公司曾經的操盤手們是否會想起,他們有著這樣一句有情懷的Slogan。「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應該說,在狂奔的驅殼之下,很多人是真真切切想在這裡做出些什麼,只是,最終未能實現。
未來如果再選一次,樂視體育還會選擇如今的道路嗎?我們無從知道答案。但筆者願意相信,如果再有重返光榮的機會,敢打敢拼寫在基因裡的樂視體育,肯定還是會再一次吹響衝鋒的號角。
從這裡走出的年輕體育人,同樣十分想念樂視體育。
不排除這家公司裡有不少投機者,但對於年輕一代的體育人而言,估值超200億,提供了上千個直接就業崗位的樂視體育,堪稱一代人的體育產業黃埔軍校(並非給樂視體育貼金,黃埔軍校原本也正是戰時速成班)。一個小例子是,早年間生態圈的【體育圈人】招聘平臺,凡是樂視體育的崗位,都有數千閱讀量。
在這裡,實現了很多人從事體育工作的夢想,有不少人在這裡走上解說的崗位,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出鏡報導,剪輯了第一個視頻,進行了第一次明星對話,亦或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現在網站之上。
以至於,即便是後來公司遲遲不給靠譜答覆,即便後期員工社保中斷,即便是遭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對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數離職員工都沒有去落井下石。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隨著時間推移,「前員工爆料」主題的文章減少。
在筆者的溝通與生態圈記者此前的採訪中,很多離職員工都懷念那段一起奮鬥的日子,感謝公司提供的機會,遺憾於事業的未競。但很快,他們抖擻精神,又在新的崗位上開啟了一場體育的尋夢之旅。
此前報導樂視體育時,筆者曾主觀色彩濃厚的描繪了離職員工講述的一個畫面:
那時候,六裡屯總是沒有足夠的工位,空調和網絡時常不好用,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湊在樓下,煙圈吐來吐去,聊的都是體育情懷與夢想。
如今,離職了的年輕人一起喝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的確,有關體育的情懷與當時那種狂躁的夢,早已經碎了一地。挺的人失去信心,罵的人罵夠了,愛過的人傷了心,被欠款的也陸續放棄了追債之路,或是乾脆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曾經給體育財經記者帶來海量選題的樂視體育,就這樣離開了舞臺聚光燈,又逐漸從漩渦中心悄然離開。
我們想念樂視體育,想念它的創新與技術,想念它奔跑時眼裡的光芒,想念它到來時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甚至想念它倒下時揚起的遮天蔽日的塵土,這都是體育產業多年未曾有之畫面。
然而,想念歸想念,遺憾歸遺憾,在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技術、創新打法、給行業撐起的想像力與天花板……這一切都無法阻止一場大敗局的出現。
因此,到夢醒時分之後,對於樂視體育的這種想念,更應該成為行業的一記警鐘。不論是它的貢獻還是教訓,其實都是中國體育產業的寶貴財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下面藍色字,獲取更多資訊
劉建宏:如果失去了希望和努力,永遠不可能扳回比賽 | 人間
B+輪融資估值240億,一文復盤樂視體育功過得失
500天狂奔後再丟五棵松冠名權,樂視體育到夢醒時分了嗎?
天價體育版權冷思考:中國市場的四種打法、三大誤區和兩個趨勢
點擊進入【體育圈招聘】小程序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生態圈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