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級火箭和洲際飛彈新型發動機的主設計師之一是一位女火箭專家,她叫王之任,小時候還纏過腳。王之任的名字,含有「賦之重任」的意思。
王之任,1928年生於河北保定。童年,她的家鄉是冀中遊擊區,家家都有地道,她上的是遊擊學校,從小接受革命思想洗禮和薰陶,1944年,16歲的王之任成為共產黨員。
1945年,晉察冀邊區工業部到王之任的村子招工,小學畢業的王之任算是文化人,幸運被選中。
17歲的她懷揣介紹信,背著一個小花包袱,怯生生地來到根據地的一座化工廠報到。
老廠長問:「閨女,這可是造Z彈、手榴彈的工廠,你不怕嗎?」
「有什麼怕的呢?」
青春洋溢的王之任皮膚黝黑,性格樸實,樸實得像她故鄉冀中的泥土,像一個地道的北方農婦。
王之任被分配到了硫酸組當工人,女工的人手粗糙得像海星。灰色的、黑色的、藍色的棉襖一件件露出棉絮,像剛從老鼠窩裡拖出來似的,那都是硫酸腐蝕的。
1948年,王之任考上了華北大學工學院(就是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從一名工人變成了大學生。
1951年,她被派往蘇聯學習,主要學習火箭發動機製造技術。這批留蘇學生共100多人,計劃留學7年,周總理在北京飯店為他們祝酒餞行,讓他們好好向老大哥學習,把造飛彈的本領學到手。
總理聽說王之任是這批留蘇學生中唯一結過婚的女性,是說服了丈夫,發誓不把我們自己的火箭發動機搞出來,10年不生孩子的時候,被深深感動,他緊緊握住她的手:「你真像蘇聯的『科學公主』索菲亞,不過我不贊成你留學7年都不回來一趟的計劃,年年有假期,牛郎織女還鵲橋相會嘛?」
索菲亞是世界上第1位女數學家、女教授,19世紀時,在俄羅斯,婦女不能受高等教育,為了出國求學,還犧牲了個人幸福,千裡迢迢隻身到瑞典讀書,當時轟動俄國女界被譽為「科學公主」。
後來王之任在蘇聯同學中被譽為「火箭公主」,她在蘇聯度過7個年頭才回國一次,全副身心都撲在火箭上,婚後12年才生孩子,有了孩子後,王之任也不能像一般母親那樣陪伴照顧,她一門心思撲在了事業上,即使兒女患病住院,她都從未陪護過。
現在很多女性抱怨事業家庭的擔子太重,和以前的女性相比,和王之任相比,現在人更重視自我感受,我們都缺少了點精神,這不僅僅是女性。
王之任那一代女性,一心撲在事業上,想的是報效國家,而不是自己的名利。飛行試驗受挫,她難過得幾天幾夜不睡覺,在試驗場附近簡陋的房間裡,在床上鋪開圖紙,坐在小馬紮上計算數據。
這種忘我、這種執著,她和她領導的科技人員一起研製出了裝備「長徵三號」的氫氧發動機,為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她也不包裝自己,研究所的同事這麼評價這位女專家:「她比較土,沒有一點專家的架子。」
她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北京市勞動模範、火箭發動機專家、
王之任,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勞動模範,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我更願意她貼上這樣美麗的標籤,年輕時,她是我國的「火箭公主」,後來,她是火箭發動機專家,那叫一個英姿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