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古遺址
不在其他地區
在新疆這個地方
它有全國四大名沙之一的自然風光
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
它不是新疆最大的地方
但卻是最多姿多彩
充滿神秘感的地方
是新疆漢文化的母源地
素有「古牧國」
「文化重鎮」
「萬駝縣」的美譽
」與烏魯木齊、伊犁齊名的「三大商都」之一,
「八大名城」之一
它就是
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
在巴裡坤這條古絲綢之路上,
張騫、班超他們從這裡經過,
成吉思汗在這裡安營紮寨。
駱賓王的腳步在巴裡坤的水草裡輕輕地划過,
留下了遠古的詩行:「二庭歸望斷,萬裡客心愁」。
巴裡坤這個宣傳視屏很震撼
太美了
景色宛如仙境
古城與現代建築交相輝印
點開↓↓↓
巴裡坤悠久歷史
巴裡坤古稱蒲類國,1954年,成立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隸屬哈密市。
巴裡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裡坤湖而得名;一說系蒙古語「巴爾庫勒」的諧音,意為「虎前爪」,以地勢險要取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
巴裡坤是全國三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境內中蒙邊界線長309公裡,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之一。
古西域漢文化發源地——巴裡坤秦末漢初,巴裡坤是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類國,中原文化流傳進蒲類國得益於蒲類古道。後來絲綢之路新北道開通後,隋唐、元代、清代到近代,兩千多年的變遷中,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與中原漢文化一起流傳到了這個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這裡也修建了當初為駐守而生的古城,
催生了古城牆、廟宇、古民居等大規模的建築。
建於雍正和乾隆年間距今有200多年,
巴裡坤古城是東疆的門戶,
絲綢之路重鎮、草原明珠,
是新疆的歷史文化名城。
巴裡坤古城分為相鄰的兩座
分別是漢城和滿城,
漢城以當年居住的主要是漢族兵勇、居民而得名,
滿城曾經居住的則主要是滿族八旗兵勇。
這裡接納和融匯了來自各方的形形色色的人群,
人們不分你我,彼此認同,
共同消解遠離故鄉的孤獨,
守護各自地域文化的精髓。
最終,無數顆心靈的虔誠
成就了巴裡坤千百年來的輝煌
巴裡坤成為新疆漢民族文化的源頭之一,
這也讓巴裡坤成為今天人們,
了解新疆漢文化歷史的一個窗口。
「文化重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曲子
巴裡坤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主要通道,
中原主流文化與西域地方文化交融碰撞、
匯聚沉澱。
因而,形成了獨特的漢文化樣式。
新疆曲子戲就是蘊藏在巴裡坤民間
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化樣式,
屬於地道的地方曲藝,
這一品種音樂性極強,
文化特徵非常鮮明,
曲牌也最為個性且豐富,
在巴裡坤俗稱「小曲子」。
巴裡坤漢族腦閣和抬閣
腦閣和抬閣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藝術,
均是雙人組合和多人組合的集體表演。
它將戲劇角色美,
打擊樂的振奮美,
管弦樂的優雅美與青少年表演者的矯健美
融為一體,
鑄就了該表演形式的特殊魅力。
哈薩克族刺繡
在巴裡坤,
哈薩克族刺繡中常用的紋樣
還有牡丹、蓮花、蝙蝠等,
可顯見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特徵,
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
巴裡坤的哈薩克族刺繡,
主要採用串珠、刺花、鑲嵌、彩漆、描金、
雕花、編織、貼花、金銀線
、拼花、挑花、扎花等繡法。
哈薩克族刺繡技藝
不但作為哈薩克族的傳統美術遺產,
顯示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還與時代同步,
有鮮明的時代感,
顯示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
哈薩克族狐狸皮帽子
哈薩克人很看重自己的帽子,
民間有話說「友看帽子敵看鞋。
」也就是說,
帽子就是一個人身份象徵,
哈薩克族用狐狸皮、貂皮、羊羔皮
等加工皮帽子,
很適合在巴裡坤這樣的高寒地區生活時戴,
狐狸皮帽子有很好的禦寒保暖作用,
又美觀大方。
哈薩克人將這種皮帽子叫「吐馬克」
哈薩克族氈房製作技藝
氈房是遊牧轉場時
適合搬遷的一種簡易住房,
特點是攜帶方便,
易於搭卸。
氈房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
氈房從外表看不怎麼起眼,
但在內部卻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條,
既有「客廳」、「臥室」,
又有「夥房」、「庫房」。
氈房內四周是掛壁,
地上是花氈,
各種幔帳都是刺繡藝術品,
使人賞心悅目,
仿佛置身於藝術殿堂。
雖無中原帝王之城的氣派
也無江南水鄉古鎮的娟秀
但卻有「平沙莽莽黃入天」的粗獷與悲壯之美
古遺址自然景觀震撼無比
巴裡坤湖(蒲類海)
巴裡坤湖是鹹水湖,海拔1585米,湖由四周泉水匯流注入而成,水域面積最大時達800多平方公裡。民間稱為「西海子」,是巴裡坤的一大景觀。
清時李鑾宣「鸛鶴盤空起,魚龍得氣酣。尾閭何處洩,不必注東南」和史善長「灩灩溶溶波一片,古葦纖鱗都不見,周三百裡磨青銅,歷萬千年澄匹練。」詩意描寫的即是巴裡坤湖的美景。
怪石山(奇山聖水)
怪石山位於巴裡坤古城西北60公裡處。整個石山怪石嶙峋、「瘡孔萬千」,在湖光、綠草、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綺麗無比。
山腰一花崗巖巨石陡壁上有一窩清涼純淨的泉水,只能用芨芨草稈去吮吸,奇怪的是這小石泉水喝不幹,冬天不凍,當地牧民稱為「聖水泉」
鳴 沙 山
巴裡坤鳴沙山位於天山北麓的松樹塘牧場上,規模位居全國四大鳴沙山之首,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碧藍的湖水,金黃的草原,白鸛在天空中翱翔,天鵝在湖水中自由的嬉戲,一派世外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清代中期,文人李維城撰擬了
巴裡坤八景
天山松雪、瀚海鼉城、龍宮煙柳、鏡泉宿月
嶽臺留勝、黑溝藏春、尖山曉日、屯稼堆雲
天山松雪
縣城南矗立的巴裡坤山,東西綿延160餘公裡,峰高海拔4308.3米,終年雪峰晶瑩,蒼松鬱郁,儼似一幅「飛雪九千重,青松萬點翠」的天然圖畫。
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曾吟唱過巴裡坤的松雪佳景,清代文人洪亮吉留下膾炙人口的《松樹塘萬松歌》。
瀚海鼉城
浩渺無垠的的巴裡坤草原像巨大的海面,常有輕煙飄緲,蕩漾如水,不時出現神奇的幻景。漢、滿兩座古城,猶如嬉戲追逐在瀚海波瀾之中的黿(yuán)鼉,,加之幻影襯託,更顯得無比神奇。
龍宮煙柳
漢城西南一裡許,良田毗連,農舍幢幢,在叢叢綠樹中,有一座建於清嘉慶年間的龍宮古剎。龍王廟紅牆綠瓦,殿閣雄偉,「喜雨」、「風雷」二山門樓飛簷雕獸,東西對峙,旗杆鬥子凌空,廟內幽靜清爽。
鏡泉宿月
縣城西北24公裡的巴裡坤湖北畔,有一眼泉,從沙石中湧現出的水,匯成百餘平方米的水面,清澈見底,燦若銀盤,故名鏡兒泉。
清代中期,「絲綢之路」新北道暢通,駝隊絡繹不絕,這裡成為一個中途大站,軍隊設卡倫守護,商賈(gǔ)興建店鋪,迎來送往商旅近200年。遠山、草地、野花、駝群,構成一幅典型的塞外風光圖。
嶽臺留勝
縣城南3公裡處的嶽公臺, 是巴裡坤山陰突兀的一座頂部平坦的圓型小山,海拔2325米。小山南倚雪峰,東西兩側峽谷幽深,林木密布,山勢雄偉,虎視草原。「前有八陣奇門,兩旁能容萬馬」。
黑溝藏春
縣城西南8公裡處有一處西黑溝,口向西北,溝身有西向東綿延20餘公裡,寬3.9公裡,西黑溝所在地的主峰海拔4033米,溝兩壁山巒重疊,遍生雲杉、落葉松等,蒼蒼莽莽一色墨綠。
尖山曉日
巴裡坤湖南畔,有拔地而起嶙峋俊俏的兩座小山,海拔1940.9米,峰如利劍,刺向藍天,山體披著赤色巖甲像威武衛士守護著巴裡坤湖。兩股清溪從山腰穿隙而將,名為「淚泉」。
屯稼堆雲
漢代以來,巴裡坤不斷有駐兵屯田,今大河鄉乾渠村保留著唐代伊吾軍的屯守營址「古城」。
巴裡坤之奇 —六月飛雪
6月的巴裡坤群鳥爭鳴,蝶舞蜂喧,群芳競秀,花草盈野,百花爭豔,千枝綻綠,突然一場大雪,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出現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
巴裡坤之奇—百川西流
都說「大河向東流」,在巴裡坤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冰川、雪峰的融水會經草原上的小河道,西流匯入巴裡坤湖,這就形成了巴裡坤河流走向的奇怪現象。
巴裡坤之奇—夏種冬收
由於巴裡坤天氣嚴寒,氣溫回升慢,有時播種期就要拖到夏天;同樣由於天氣原因,莊稼成熟期晚,加上地廣人稀,實行廣種薄收。於是又違背了「春種秋收」的自然法則。
駝鳴寄情
衙門望北
巴裡坤美食的誘惑
血塊饃饃
「殺牲害命,骨頭啃淨」這是巴裡坤人常說的,其實從開始宰羊起,羊身上的任何東西都不會被浪費,人們接來新鮮羊血,將它和麵粉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合,這種神奇地凝結是老百姓對一日三餐地珍惜和對食物來之不易地敬畏,樸素的信仰凝結在平常的食物中更顯虔誠。
扒羊肉
扒肉講究濃鬱酥爛,以巴裡坤草原上當年羊羔肉為原料。因為當年羊羔肉肥嫩適宜,因為製作扒肉一般用料兩公斤,這樣切出來的部分方正有型。
蒸餅
巴裡坤有一種個人認為世界上都僅此一類似饃非饃、似餅非餅的麵食,叫做蒸餅。切成一塊一塊的,中間有紅、黃、綠色的圖案,並有一股香味,非常誘人。
八大碗
清朝時,大量滿族人戍邊巴裡坤,他們推崇的「滿漢全席」成為當時社會飲食追逐效法的標準,其中的「下八珍」八大碗深受民間喜愛。
巴裡坤黃金土豆盛宴
巴裡坤的父輩們對洋芋有著特殊的情感,在那個物資匱乏,生活艱苦的特殊時代,洋芋成了他們的救命糧。巴裡坤縣氣候高寒,適合土豆生長,土豆在當地又被叫做洋芋。
這些年條件好了,土豆不再是主食,成了蔬菜,可是變來變去,巴裡坤人民的餐桌上從來也沒少過它。土豆變換了各種模樣和味道:有絲有片、有方有園、有甜有鹹、有酥有糯。
沒多長時間,一桌子土豆宴就擺上了桌:土豆餃子、土豆丸子、土豆餑餑、土豆餅、拔絲土豆,連時髦的薯條、薯片都被媽媽們複製上家庭餐桌。
如今,巴裡坤縣的土豆不僅在哈密地區有名氣,在全國都很有名。
巴裡坤神奇驢奶
驢奶富含功能性乳清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肺結核、氣喘、胃炎等有輔助治療作用,飲用驢奶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巴裡坤縣花園鄉奶驢繁育基地,佔地面積1600畝,有近千畝的飼草基地,優質的飼草料基地為養殖業提供可靠保證。牌驢奶粉、驢奶奶昔、「金驢三寶」。
一頭驢犢也可以收入2000元,一頭奶驢一年驢奶收入可達10800元,另外還有驢肉收入。粗略一算,除去人工工資、草料以及棚圈折舊和奶驢藥品治療費用,一頭驢大約能掙5400元。
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
老爺廟陸運(公路)口岸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與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相鄰,對面為布爾嘎斯臺口岸。
老爺廟口岸歷史上就是古代商人的驛站,是中蒙之間的通商要道。1991年6月24日,中蒙兩國政府達成協議,開放老爺廟—布爾嘎斯臺口岸。老爺廟口岸於1992年3月正式開通。
旅遊經濟發展迅速
毫無疑問,綠水青山已成為巴裡坤的金山銀山,成為巴裡坤的金字招牌。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特色的風土人情巴裡坤這些年來先後建成了蘭州灣子旅遊景區、巴裡坤湖生態旅遊景區、高家湖旅遊景區。
巴裡坤湖是巴裡坤縣打造草原生態旅遊的景區之一。今年1——9月,全縣接待遊客達97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旅遊社會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23%。
今年上半年,巴裡坤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80天,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100%。巴裡坤也成為鳥類的棲息地,「好山好草」、「真山真水」已經成為巴裡坤的獨特資源。
巴裡坤金疙瘩
煤炭資源
巴裡坤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預測資源量712億噸。712億噸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100輛半掛車都需要拉將近1700萬次!
大家熟悉的巴裡坤煤田312億噸,為國內稀缺煤種,是煤焦化和煤化工的良好原料;而三塘湖煤田400億噸,是優良的動力、發電和煤化工原料。
石油資源
巴裡坤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塘湖盆地,面積2.3萬平方公裡,被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驗收確認為億噸級油田,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重點實驗區塊和實驗項目。
古城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
巴裡坤夜色,
夕陽漫天紅,
夜色散發著神秘的幽藍,
燈光柔和而靚麗,
古香古色中又透露出一股時尚。
現代建築與古代建築交相輝映,
當華燈初上時有種時空交錯,
古今穿越的錯覺。
可以肯定得是,
巴裡坤發展的腳步不會踏壞歷史的痕跡。
巴裡坤是天山腳下的一個邊陲小縣城
但這裡自然風光秀美
人文底蘊深厚
一年四季皆是美景
作為巴裡坤人是幸福的
歷史古城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