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緊急接種工作正在浙江有序推進。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全省共有接種單位1726家,已接種新冠病毒疫苗55.98萬劑次;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1月7日,根據接種工作安排,省人民醫院、浙醫一院、浙醫二院、邵逸夫醫院及其他在杭省級醫院開展了第二批次醫務人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浙江省人民醫院
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洪朝陽、院長葛明華、副院長孟旭莉完成疫苗接種,截止目前,醫院共719名醫護人員接種新冠疫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醫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和醫院工作人員完成新冠疫苗接種。此次接種,主動報名並符合接種條件者共有1900餘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浙醫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院長王偉林和近300名醫護人員接種新冠疫苗,醫院已近1300名醫護人員完成接種。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在邵逸夫醫院三號樓10樓,來自邵逸夫醫院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在蔡秀軍院長帶頭示範下,紛紛擼起袖子,有序進行新冠疫苗接種。
2020年12月31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數據顯示,該疫苗保護效力達79.34%,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目前我國正在積極開展重點人群緊急接種,隨著疫苗獲批上市,或疫苗產量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預防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問題,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進行了解答。
問:保護效力達79.34%是什麼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在新冠疫苗的目標產品簡介中提出,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應達50%以上。我國對於新冠疫苗批准上市的條件中,在疫苗有效性方面,要求保護效力最好能達到70%以上,至少應達到50%。毫無疑問,我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滅活疫苗達79.34%的保護效力,滿足上述所有要求。歐美批准的疫苗主要是mRNA疫苗,據報導其保護效力達90%以上,顯示出保護效力方面的優勢。但不同疫苗的臨床研究設計和現場不同,研究的保護效力會有差異。
疫苗的群體保護作用不光看保護效力,還要看接種的可及性、安全性、可負擔性等影響接種覆蓋率的指標。
mRNA疫苗對儲運要求極高,需要超低溫冷凍保存、運輸,解凍後在2-8℃的冷藏條件下保存時間短。以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現有條件下,該疫苗在接種單位的接種實施方面存在一定難度。而滅活疫苗熱穩定性相對較好,可在2-8℃的環境儲存運輸,在現有預防接種常規流程下即可實施。
此外,mRNA疫苗作為新一代的疫苗,剛應用到人體,需要時間去觀察其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和未來的安全性。相比而言,滅活疫苗技術成熟,安全性和產品質量穩定可靠且評價方法明確。應該說,兩種疫苗各有優勢。
mRNA疫苗作為新一代技術疫苗,我國也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問:接種疫苗後,我想知道有沒有產生抗體,需不需要檢測抗體?
事實上,抗體滴度不是疫苗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像其他常規接種的疫苗一樣,不建議開展疫苗接種後抗體檢測。
首先,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後中和抗體水平檢測金標準由於檢測要求高,不易推廣,現有的檢測方法使用酶聯和膠體金法居多,與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抗體檢測方法並不相同,檢測結果並不能真正體現疫苗的保護效果。
其次,由於存在個體差異,疫苗接種後也不是人人都會產生抗體,以B肝疫苗為例,約有2%-15%的人接種3劑次後依然存在抗體檢測陰性的情況。但檢測陰性並不意味著對病毒就沒有抵抗力,因為抗體水平僅說明體液免疫情況,而機體除了體液免疫,還有細胞免疫,在細胞免疫層面,也會存在一定的保護作用。
問:接種疫苗後,多久可以產生抗體?
一般來說,接種次針以後的1-2周內出現抗體,一個月後抗體水平達到高峰。
問: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長時間?
新冠病毒發現的時間僅僅一年,所以現在說這個疫苗能夠保護多長時間還為時過早。目前證據提示,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要求,疫苗保護期達到半年以上,基本沒有問題。
問:不建議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那應該怎麼樣接種?
除狂犬疫苗外,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時間建議間隔兩周以上。
目前國內所有可及的新冠疫苗均為滅活疫苗,相對來說安全性比較好。由於新冠疫苗是疫苗家族的新成員,目前沒有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的臨床數據,所以暫時建議在接種時間上與其他疫苗錯開,儘量減少非預期的相互影響。
問:接種新冠疫苗後,多久可以備孕?
我國上市的新冠疫苗為滅活疫苗,對備孕人群沒有影響。
如果接種二針劑後發現懷孕也無需擔心。如果接種一針劑後發現懷孕,第二針劑可暫緩接種。
問:我有點牙疼,能打新冠疫苗嗎?
如果出現發熱或者正處於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可暫緩接種。
不適合接種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正處在發熱、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亂的人群以及嚴重的肝腎疾病、藥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惡性腫瘤患者等人員。所有接種人員在接種前要詳細閱讀知情同意書,身體不適可暫緩接種。
問:接種新冠疫苗後,可能會出現什麼不良反應?
任何疫苗接種後都有可能出現一定比例的不良反應,疫苗經過嚴格的Ⅰ-Ⅲ期臨床試驗,審評時都經過規範評估,防病效益遠高於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常規使用疫苗接種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發生率大約為1-1000/100萬。與常規疫苗相比,我國的新冠疫苗安全性數據顯示其處於良好水平。
接種後主要的不良反應包括:一是局部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腫、局部瘙癢等;二是全身反應,主要有發熱、乏力等。無論是局部反應還是全身反應,大多是一過性可自愈的,我國開展至今的緊急接種中尚未發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問:據說接種過新冠疫苗後,核酸檢測中會出現抗體陽性,會被當作無症狀感染者對待嗎?
接種疫苗後,會出現IgM或IgG抗體陽性,不會出現核酸檢測陽性。故結合疫苗接種史和流行病學調查可排查是否為無症狀感染者。所以無需擔心。
問:接種疫苗後,還需要戴口罩嗎?
在達到高接種覆蓋率之前,人群免疫屏障還沒有建立起來,繼續採取其他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另一方面,人群免疫屏障或者群體免疫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新冠病毒傳播力強。所以接種疫苗後還是要繼續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線」,使用公勺公筷等良好生活方式。
來源:健康浙江、浙江日報記者 鄭文 通訊員 任少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值班編輯:薛妍辰 王蓉蓉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