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下來最大的感觸是:永遠不要過多地追究考研的原因。
無論你是希望得到一個更高的學歷、喜歡做研究、嚮往名校,又或者迫於各種無奈、逃避工作等,一旦開始考研了,想都不要再去想當初的動機,不然會不停被幹擾。
比如我曾經被長輩各種催找工作催婚的信息轟炸得難過了三天,等再去做題的時候,進入狀態又很難了,中間消磨的時間會比想像中更多。而且會不停動搖自己的決心,很容易堅持不下去,還容易自我感動。
說實話,複習的過程並沒有那麼難過,但很容易在各種聲音影響下被自己腦補成一件非常偉大艱巨的事情。
對於一些網上的一些說法,其實大家也不必過多關注,當學習的時候,連梳頭都沒空,還是抓緊多睡點覺吧。睡覺才是這一階段除了學習之外的頭等大事。最好買幾個不同類型的枕頭,以便應付各種場合的臨時休眠。
兩次失利,還是能給大家一些小建議的:
首先是複習資料的問題。
第一,購買資料的渠道一定要靠譜,最重要的是及時更新,關注目標院校本專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補充信息。
第二,如果報了補習班或者找學長姐輔導的,也請不遺餘力地利用他們,他們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第三,學會給資料做加減法,不要搞形式主義,也不要做無頭蒼蠅。因為我獨自複習,二戰是用的一戰的資料,但那一年學校忽然換了重點,本來擅長的學科忽然寸步難行,居然在強項上栽跟頭。
有人會問了,不是已經複習兩年了,怎麼會寸步難行?至少也能編一點吧。
年輕人真是太天真了,何止兩年的複習,加上大學可是整整學了六年,考本專業居然能不過線?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只要出題老師想為難你,你又不認識他,我真的能保證,再多十年也不可能考得上。指望能把這片魚塘都包養下來,只能說,你很有夢想啊!
第二點是選擇專業的問題。
我認識的好幾位教授都告訴我,如果我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專業,就不要考它,可能是這個專業報錄比太低,可能是學校門檻太高。
不過我的動力是,迷惘的未來正在慢慢變得清晰,它甚至都不是很明亮的,但是因為在這個專業裡,在這個駁雜廣袤的知識領域裡,有那麼一個小小的理論吸引了我,在沿著它探索的那個過程中,我感受著倒計時每天在減少然後重啟再減少,即便後來失利了,也沒有給我特別大的衝擊。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所學的領域找到興趣點,會讓複習的過程變得有意思點。
第三點是注意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不要太放鬆也不要太緊繃。
主要是保持一個積極點的狀態(沙雕段子和表情包有奇效)。我身邊有這樣的同學:靠某牛每天學習18個小時,堅持四天然後說心臟不行了,請了兩天假臥床睡覺,休息好了又是一條好漢。
我幾年前生過大病,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十分欽佩這些能肆無忌憚霍霍自己的朋友,為了和我同甘共苦真是不遺餘力,但是我心領了。大家因為擁有健康而很容易忽略它,但是真的,有時候失去它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那個時候,別說考研,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
故,細水長流才能來日方長。
最後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堅持。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學習方法,有時候看幾百幾千個經驗貼,也找不到適合你的方法,那乾脆按自己的節奏來,大家都是憑本事一路走到了現在,怎麼可能還不會學習?
對於天生容易被別人影響的同學更是應該儘早排除幹擾信息,如果你現在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你就走下去吧。感受到緊張、壓力、浮躁的時候,可以出去轉轉,可以運動、可以找朋友一起吃點好吃的,聊一聊,做很多你可以感覺到放鬆的事情,等平緩下來,記得回到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