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就看這3點,助你儘早防住小人

2020-12-23 重慶臺謝謝你來了

每個人從出生起,就開始經歷著世間的人情世故,一路上會遇到很多人,有好人,也不乏小人,總是給我們使絆子。

所以,即使我們內心再善良,也應該留個心眼,畢竟「知人知面難知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研究人心,多懂得一些道理,讓自己少走彎路。

自古以來寫人心的書很多,但其中有一本書以「害人經」聞名,這便是千古奇書《羅織經》,這本書的作者是唐代酷吏來俊臣和黨羽編著而成,專門用於製造冤假錯案。

這書中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間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如何分辨小人和君子,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託過錯。

可以說,這句話非常符合小人身上的特質,大家如果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比如,在公司裡大家一起做項目,成功了,小人就是把功勞全攬自己身上,失敗了,又會推脫到別人身上,我們身邊這樣的人不少,只是他們善於隱藏,讓人很難發現罷了。

二、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

解釋:人心難測只看外表是看不出來的。

關於隱藏,小人說第一,沒人敢稱第二,所以,僅憑外表去判斷一個人的人品是不可靠的,一些外表老實的人,內心未必那麼純潔善良。

那麼小人為什麼要隱藏自己呢?其實就是為了達到利己的目的而已,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達目的,不惜演戲給人看,這時候就考驗著我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了。

三、人異而心異,擇其弱點以攻之,其神必潰

這就是在說,每個人的思想都有差異,想要擊潰他們,就去攻擊他們的薄弱之處,就容易讓他們的精神崩潰。

小人之所以能成為小人,原因就在於他們善於掌控人心,將老實人玩弄於鼓掌之中,還能全身而退。

為什麼攻心術屢試不爽呢?因為破山賊容易,破心中賊難,人心一旦被攻破,那麼想拿下這個人簡直輕而易舉。如果我們不想被小人所害,最好的辦法辦法就是低調行事,做一個聰明的「啞巴」。

千古奇書——《羅織經》

都說「害人之心不可有」,沒有害人之心的人還要讀《羅織經》嗎?要!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如今這個現實的社會中,「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可以保證不害別人,但不能保證別人不害我們,戰勝小人的最好辦法就是了解他們,而《羅織經》中講述了「厚黑學」,能幫助我們趨利避害。

酷吏周興臨死之際,看過此書,自嘆弗如,竟甘願受死;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罷此書,冷汗直冒,卻不敢喊冤;女皇武則天面對此書,嘆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殺機遂生。

如果你是職場人,不妨讀一讀,防著點身邊的同事、領導;倘若你在為官,建議讀一讀,查一查身邊的同僚;如果你是為人父母,建議看一看,幫助兒女們少走彎路!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夠了
    行走江湖中,「看人」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分辨出小人,我們便能避免被小人所謀害。在古代就有這樣一本專門寫人心。寫人性弱點的書,它也被稱為「千古奇書」,它便是《羅織經》,這本書是唐代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共同編著而成的,這是一部專講如何羅織罪名、陷害殺人的書。裡面對於人性的分析十分透徹,其中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解釋: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趕快對照一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就是小人的典型行為。在工作中大家一起做一個項目,做好的就瘋狂吹噓自己,將功勞都攬自己身上,出了什麼問題就把鍋甩到別人身上,和他們共事非常令人頭疼,最好遠離這樣的人。
  • 權謀厚黑《羅織經》,記住這3句,助你讀懂人性,防住小人
    這是一本千古奇書,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為何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但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這本書重點不在如何陷害別人,而是可以從中看清人性,看透人心,幫助我們在社會上不受欺負不被小人算計!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這3句話,記住了可以幫我們讀懂人性,防住小人。1、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這句話的意思是,被人陷害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察覺到身邊人的心思,導致禍患都是因為太過於心慈手軟。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老實人也精明
    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出現的都可以正面解決,但是得罪小人,就要時時刻刻小心他在背後「作祟」。即便你沒有傷害別人的心,但是也要留有心眼,避免被小人利用,受到蠱惑陷入圈套。在生活中如何能避免被小人所害呢?常言道,人心隔肚皮。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看3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自古以來寫人心的書真不少,其中有一本書讓人「不寒而慄」,此書便是千古奇書《羅織經》,此書是專門用來「害人」的書,是唐代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共同編著而成的,專門用於在當時製造冤假錯案。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
  • 千古奇書《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夠了
    讀懂一點人性,並不是要我們成為那些內心陰暗的小人,而是我們在每個人小人面前要學會自保,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最近有幸讀了一本《羅織經》這本書被稱作是「中國的人性的弱點」,在書中,作者把人性剖析得十分透徹,就連斷案如神的狄仁傑看完之後也是冷汗直流。
  • 古代小人寫對付小人之書:《羅織經》只用3招,讓身邊小人現原形
    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說,多和「益者」深交,會讓你受益匪淺;當面花言巧語,背後捅刀子的「損友」,還是應該避而遠之為妙。怎麼才能識別小人?一般人還真看不出來,所以就經常遭小人暗算。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們認為君子好識別,小人是防不勝防。如果你讀了武周時期來俊臣寫的厚黑書《羅織經》,就能知道小人的心理活動,只要做到3點,就能讓避開小人,不為小人所害。
  • 《羅織經》裡三句厚黑的話,助你讀懂人性,學會與小人的相處之策
    俗話說「君子易處,小人難防」。在生活中,小人確實很遭人厭惡,但我們卻又不可否認,在工作中,小人最是招領導喜歡,同事升職的速度最快也多是善於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人。小人防不勝防,很多人覺得遇到小人避開就是,不與之為伍,但你真的分得清誰是真君子,誰是假小人嗎?
  • 《羅織經》:對付身邊小人,運用這3招,讓對方無處躲藏
    但小人並不是我們不想交就不來的,有時你心中越不想看見他,他就一直出現在你面前,膈應人。對付小人就不能用常規手段,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專講小人心理的《羅織經》中學來三招,讓身邊的小人無處躲藏。第一招,以利使奸宵小之人做出的種種惡事,都離不開一個「利」字。他們唯利是圖,且見利忘義,常常因為金錢、名譽、地位等身為之物,做出一些傷天害理之事。
  • 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曾國藩認為: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其實非常簡單,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1、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首先就是要一個人看獨處時的想法。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往往就會妄念叢生,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想法是好的方向,就是君子,相反就是小人。曾國藩在《挺經》中寫道:「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 《羅織經》最暴露人性的三句話,看透人心,避離禍害與小人
    在《羅織經》這個書,就有寫著人際交往、處事中的一些謀略,更多的裡面卻有很多處世智慧,要想避開小人,就只能了解小人,把人性看透,就不會被小人所害。今天小編就和你分享《羅織經》最暴露人性的四句話,助你看透人心,避離禍害與小人。一、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層的人都有自己的驕傲,對於員工,跟喜歡順從,心安的。
  • 看透「人性的弱點」:高明的小人,騙過天下人,還被視為君子
    通過做好事,把自己包裝成君子的形象,取信於人,然後再行狡詐之事,這可以說是小人行騙的基本套路了。普通小人跟高明小人的區別,只在於「肯付出籌碼」的大小。就拿王莽來說,為了塑造「奉公守法」的形象,他連兒子都能犧牲,這種才是做大事的人!像王莽這樣的厲害角色,「施小信」的本事,可以說是滴水不漏,絲毫看不出破綻,這也就是世人受其愚弄,讓他詭計得逞的原因。
  • 權謀厚黑《羅織經》3段話,看透人性,教你提防小人
    權謀厚黑《羅織經》3段話,看透人性,教你提防小人當代作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寫道:南周王朝在歷史上出現短短十六年,對人類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一部《羅織經》。所謂南周王朝,就是武則天時代。而是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論古今,這種小人都是存在並且不少的,甚至就在你我身邊。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羅織經》最大的作用就是教我們識別身邊的小人、壞人和惡人!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和親朋!
  • 《羅織經》:揭露人性的三句話,幫你看破人心,遠離小人
    當然,搞懂人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我們就需要花點時間去研究學習一下。如果一時間無從下手,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羅織經》,這本書是唐代酷吏來俊臣和其黨羽一同編著的,書中深入剖析了人性中的惡與弱點,將人性解析得非常透徹。
  • 《羅織經》:三句揭露人性的話,幫你讀懂人性,幫你遠離小人
    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心地良善之人,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確實是讓人生厭的小人。對於小人,我們雖然不能抱有害人之心,但也要懂得該如何避免小人的禍害,那麼該如何才能遠離小人呢?《羅織經》告訴我們:懂得人性,就能夠幫你遠離小人。
  • 看透「人性之惡」:對付小人,忍讓是下策,聰明人用這3個狠招
    文/當年一木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句老話,「寧願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很多人不理解,憑什麼老欺負君子?君子就該吃虧嗎?小人那麼可恨,為什麼不去治一治?下面,我來為大家分享《羅織經》裡面3句經典的話,給人支了3個狠招,幫助您看透「人性之惡」,學會如何對付小人,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01- 「未察之無以辨友,非制之無以成業。此大害也,必絕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認清敵人,就無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敵人,就不能成就事業。這是最大的禍害,一定要根除它。
  • 《羅織經》:你總被傷害,是不懂人性!高手利用這3點,安身立命
    真正的高手從不遵守規則《羅織經》說:「名為虛,智者不計毀譽。利為上,愚者惟求良善。」君子圖名,小人圖利。名聲都是虛幻的,利益才是實實在在的。規則都是說給別人聽的,高手從來不遵守規則,如果你太較真,你就輸了。社會的規則就是表面上一套,背地裡一套,學會演戲。
  • 老人常說「小人難防,3點畢露」小人身上的三個特點,仔細看!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於朋友交流的俗語「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也經常會從長輩口中聽到一些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的俗話,對於朋友來說,我們會付出,但是同時也要提高警惕,因為身邊經常會有小人,老人常說「小人難防,3點畢露」小人身上的三個特點
  • 《羅織經》中揭露人性的4句話,讓你看懂人性,遠離小人
    千古奇書《羅織經》中有4句話,全面揭示了人性的另一面,告訴你什麼樣的人是小人,遇到了一定要遠離。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意思是:在一個團隊裡,事情做成了,功勞都是他的,一旦失敗,他就會推卸責任。雖說人都是自私的,在遇到問題時,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但在一個團隊裡,這樣的人,更意味著他是一個自私自利,沒有責任感的人。
  • 《易經》識人之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非常有道理
    自古至今,對一個人的評價就主要分為兩種:君子、小人。而且,古代的先哲聖賢們也總結很多標準,比如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易經》識人之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就看這3點,非常有道理問之以是非,觀其志。問對方一些大是大非的事,以此來觀察對方的志向。一些可作為論點的事件,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眼界和志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