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日本:島國碼農鄙視鏈的頂端

2021-02-13 程式設計師在日本

Hello,這裡是唐賽依。

欠下的債必須還!說好了要講日本谷歌,那麼,今天就來講日本谷歌。

何況前兩天接了廣告再不寫點乾貨就太不地道了。

谷歌日本,英文全稱Google Japan,辦公樓設立在高逼格的港區——六本木之丘著名的森大廈(森タワー)裡。這是整個六本木新城最風騷的一棟建築,東京文青的看展聖地森美術館也在裡面。門口有一隻金屬澆築的大蜘蛛,藝術感爆棚。

雕塑《ママン》

森大廈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日本所在的樓層是森大廈的44層,日語裡「4」的一種發音與「死」接近,是很不吉利的,日企大都避之唯恐不及。也就歐美公司敢這麼大大咧咧地把公司開在這一層。(Google :你們東洋人整的這些封建餘毒根本傷不到我,God bless America儂曉得不曉得?)

也因為樓層高,谷歌日本的辦公室可以360無死角俯瞰整個東京,把包括東京塔在內的港區夜景盡收眼底。從裡面眺望出去,應該很容易產生「寶寶就是人生贏家」的感覺。

這是白天:

這是夜景:

而且同層還有一家膠囊旅館,可以洗澡睡覺休息,聽說這個是連總部都沒有的特殊服務。

關於坐標的八卦就到這裡。現在講講大家最關心的待遇問題:

Google Japan的平均年收是1130萬円~1260萬円。



根據2016年的數據來看,它給大學應屆生的起薪是650萬日元左右,現在又有所提高。新人工程師第一年各種工資加起來一千萬基本是穩的,老鳥們拿個兩三千萬也很常見。

根據年齡劃分的收入統計:

   按公司內部職位劃分的收入:

數據來源:https://heikinnenshu.jp/gaishi/google.html

這個收入跟G社在灣區的總部比應該不值一提,但是在島國,那絕對是傲視群雄的高收入。大手諮詢哪怕是MMB這一檔,起跳也給不到這個價。

再說文化氛圍。

谷歌的社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好。谷歌日本也不例外。

在大家的印象裡在日本的上班族都是西裝革履,黑西裝黑皮包黑皮鞋,整齊劃一悶到不行。但是在Google是不要求穿西裝的,也符合谷歌所倡導的自由創新,所以在電梯一群黑壓壓的人中間看到一個穿著襯衫牛仔褲棒球帽的人,那麼基本就是谷歌的Engineer沒跑了。

    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谷歌的Game room了,真的是要啥有啥滿足員工所有的娛樂需求,喜歡看書的有書吧,喜歡運動的有桌球臺,喜歡音樂的有很有科技感動全臺設備;有西式的沙發椅子,還有日式的榻榻米。更有一整面牆的Google world 沒事兒發呆可以看個爽。朋友說樓裡沒有飛機火箭坦克車的原因也就是因為運不上來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說完玩,再說吃。

谷歌日本的食堂非常、非常好。秒殺本部所在美國灣區的所有公司。

據說,一個平時在家吃泡麵麵包的眼看體重蹭蹭蹭往上的程序猿,來到了谷歌沒見幾個月就瘦下來了。可能大家會想,一定是太辛苦了吧,都餓的不成人樣。但是!你們錯了!是因為吃的太健康了,螃蟹,和牛,刺身這些都是食堂的常客,而且日式料理講究的就是菜的品種多,量不大但是健康和新鮮。與森大廈樓下的五星級餐廳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谷歌深諳一個健康的程式設計師有可以帶來無限的利益,以及抓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胃就等於抓住了他的全部的道理,讓Engineer們死心塌地的留著。

日本「超級大胃王」木下還來這裡直播過試吃節目。

聖誕節還特意為員工準備了烤火雞。

關於租房。

據說,東京的googler喜歡住在中目黑。就是那個春天大家都會跑去看櫻花的地方。員工們有專門的Agent帶著看房,全程英文,汽車接送。

但貌似沒有租房補貼。

不過月租對於googler來說也構不成什麼壓力,何況過一兩年之後就能靠自己買房了。

總的來說,在谷歌日本工作的感覺應該是非常非常好的。幸福感強,掙得多,幾乎不怎麼加班,吃得好住得好玩的好社風也很好。如果非說有什麼劣勢的話,還是日本的IT行業總體薄弱的大環境吧,工程師總體的水平肯定比不過矽谷那幫人。而且呆膩了沒有地方可以跳槽,這邊沒有Facebook,沒有遍地的startup。即使有,人家也開不出谷歌的工資。就是有同樣的工資,work life balance也不如。想要追求技術之極道的話,這裡不是首選,但要追求美景美食文化豐富的幸福感,Google office of Tokyo幾乎是最強的了。

賽依還記得,2018年冬天東京下了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雪,一位日本攝影師來到森大廈跟前,給這座港區巨人拍下了一張十分驚豔的照片。雪夜裡的森大廈如一座通天巨塔,這種夢幻和先鋒感,真的很配得上谷歌這種頂級的IT企業。



最後,關於好不好進的問題。

據賽依的了解,不好進。

日本谷歌放出的職位非常少,內部還有不少人想transfer到東京來,總之競爭很激烈。

在我有限的視野裡,也沒聽說哪個新卒直接就職到谷歌的。

不過,Google近年要搬到涉谷了,高大上的新office。新的大樓有一種掛滿了衛生紙的感覺,必將成為新地標。

大樓和東急的車站直連,非常方便。所以兩年之後一定會擴招,實在對Google Japan感興趣的同學,建議多看看他們的career網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順手搬運一下谷歌日本的面試問題和要求的人才像:

以上。

下次要寫的企業:任天堂。

- END -

還想看到更新的話,記得關注這個公眾號哦。

另外,也可以直接加我微信。

賽依拉你進入島國現役程序猿群,大家一起歡樂吐槽( ^ω^ )

加我請做簡單的自我介紹並說明來意,儘量不要閒聊,謝謝。

免責聲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如果你想了解程式設計師,可以掃碼關注本號;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也可以掃碼關注本號;

如果你想了解在日本的程式設計師,那麼,請一定一定:

掃碼關注本號

相關焦點

  • 豪車鄙視鏈,為何雷克薩斯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每個圈子都有鄙視鏈,玩遊戲的時候主機遊戲玩家鄙視PC遊戲玩家,端遊鄙視手遊。在奢侈品圈裡也是這樣,穿巴黎世家的瞧不起穿AJ的,穿AJ的看不起穿耐克的,穿耐克的看不起穿李寧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山寨爆款和淘寶爆款。
  • 夏天草莓鄙視鏈,這顆世界上最貴的草莓,穩坐頂端!
    這個草莓生長在日本,被叫做「美人姬」,也是世界上最貴的草莓,一顆售價14000日元,700元人民幣,這種草莓雖然價格昂貴但卻供不應求,每年產量有限,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氣,口感比一般的草莓好幾十倍。如果夏天草莓界也有鄙視鏈,那麼毫無疑問,這顆世界上最貴的草莓,穩坐頂端。
  • 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有鄙視鏈?
    有的人把這種自豪感歸結成為一種大學鄙視鏈,也有人認為談不上鄙視,只不過是自身的優越感作祟。 其實不光是國內,在日本的中國留學圈也有著這樣一種鄙視鏈,我們來看一下吧! 國公立大學>私立大學 日本的大學群屬於東西文化的融合體,我們都知道西方大學是私立好於國立,而咱們東方諸國則是國立好於私立大學。
  • 盤點:留學圈的鄙視鏈,過於真實!
    鄙視鏈,它如同空氣一樣,隱藏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如今各個大廠在招人的時候,都明確指出非985、211學生不要,非碩士、博士不要,簡直不要太殘忍......就連打遊戲都是,打Dota的鄙視打LOL的,打LOL的鄙視打王者榮耀的……留學背景鄙視鏈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此類問題一出,就容易被討論成另一個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 留學圈的完整鄙視鏈,過於真實!
    美國有著以紐約為首的大都市,無疑是教育資源和工作機會最豐富的地區,因此穩穩地坐在了鄙視鏈的頂端。然而英國也不甘示弱,認為自己提供了」貴族化的精英教育「,堅定鄙視非英國地區的留學生。
  • 吃喝也有鄙視鏈?人類的欲望本沒錯
    類似的鄙視鏈裡,多少都如此:硬核玩家,看不起甜甜膩膩的。這鄙視鏈有道理麼?世上咖啡最著名的產地裡,當然有巴西與哥倫比亞。日本茶道講究清敬和寂,口味上也素雅純正,尤其濃茶,乍喝實在不慣。但茶會時按例也有和果子:豆沙、麻薯、慄子、葛粉,和三盆糖……各色做法,都求個甜味。阿拉伯人以前,喝咖啡確實經常不帶糖,但人也不是空口白喝:土土的咖啡壺,配甜甜的椰棗。
  • 興趣班還有鄙視鏈?教育孩子不能光「氪金」
    近來,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成為鄙視鏈中的新產物,迅速佔領各教育培訓公眾號的頭條。這些公眾號會信誓旦旦的告訴你,「老三樣」早就爛大街了,現在孩子學馬術、管風琴、圍棋才算高大上。無論是運動類、樂器類,還是棋類,鄙視鏈頂端項目遵循一個共同邏輯:冷門、高貴。
  • 「天才碼農」李啟威的萊特往事|OKEx區塊鏈往事
    作為山寨比特幣的加密資產,萊特幣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而它的創始人李啟威擁有麻省理工和谷歌的光環,從CoinBase離開後,All in了萊特幣,開啟了LTC的「數字白銀」時代。今天,《區塊鏈往事》向你講述「天才碼農」李啟威的區塊鏈故事。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第一名很「壕氣」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第一名很「壕氣」《中國新聞周刊》曾對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專門進行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結論。在運動類興趣班中,跑步是鄙視鏈的最低端,而花費高昂的馬術則是鄙視鏈的最頂端;在樂器類,鋼琴是鄙視鏈的最底端,而冷門的管風琴則是最頂端。
  • 碼農在一號線
    老碼農心中的BGM是beyond,新碼農心中的BGM是李健,貝加爾湖光輝歲月在軟體大道上空飄蕩。情到深處時,碼農們熱血沸騰,每一個細胞裡都塞進了Bob Dylan。他們捫心自問:這雙寫代碼的手,是否也能用來彈吉他。但這樣的念頭稍縱即逝,就像偶爾劃破夜空的流星。碼農深知,自己深愛的還是代碼。
  • 從《三十而已》的上海頂級富婆圈,看澳洲鄙視鏈!
    不完全澳洲「鄙視鏈」聊了聊至今沒分出勝負的雪梨墨爾本C位之爭,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澳洲的鄙視鏈。老鐵就聊聊不太全面的澳洲鄙視鏈,今天大致就講講城市、身份、教育這幾個方面的鄙視鏈。澳洲社會的鄙視鏈再來看看澳洲社會的鄙視鏈,這個不是按照職業衡量的,而是不動產,畢竟錢才是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根本…澳洲社會的鄙視鏈就是:
  • 中國人的日本「碼農」生活:幹活!賺錢!回國!
    【每日科技網】   來日本十多年了,作為一個「碼農」,我以自己的意志堅強的生存著,工作,成家,生兒育女,一切都很稀鬆平常,雖然談不上特別安逸,但也還算穩定。  我是上個世紀末來的日本。那陣子從中國直接來日本做IT的人還很少。記得那時候被日本人問過我是不是廚師。
  • 都是島國,英國和日本有什麼異同?
    眾所周知,英國和日本都是島國,一個在西歐一個在東亞,雖然日本無論在人口還是面積上都比英國要多出不少,但是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算是一個重量級的。作為兩個同一重量級的島國,很多事情對比起來就非常有意思(正如世界上很多人喜歡拿中國和印度相比較一樣)。
  • 「如果他再次當選,我們就離開美國」:川普移民政策與華人碼農的...
    等待審批期間她換了工作,最後輾轉去了谷歌的加州總部。在她印象中,即使抽不到H-1B,大公司也會有比較多的支持。今年4月,她又一次H-1B抽籤失敗。由於連續三年都沒有拿到H-1B籤證,在美國留學了八年之後,李清揚終於不得不離開。好在谷歌支持員工在全球分部之間轉崗,她選擇了上海辦公室。據她透露,身邊在谷歌工作、但三次都沒有抽中籤的人,她知道的至少有10個。
  • 山海經:曾有一島國在中日之間,後來消失了,日本一直惶恐
    原來這曾經還有一個島國歷史以來中國和日本一直都是隔海相望的兩個鄰國,兩國自唐朝開始便有了對外往來的貿易交往。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環海,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海島上的國家,由於日本的四面環海,經常會受地殼運動的影響,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人們無窮無盡的開發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終將有一天會迎來,這來自於地球的報仇。
  • 軼事一則:碼農何必為難碼農
    接口定義了組件需要實現功能,但是組件可沒有義務一定實現接口描述的規範,我還是希望:大部分組件開發者還是老老實實按規矩辦事兒吧,碼農何必為難碼農,對不對?
  • 促進Golang雲開發谷歌推出Go Cloud
    在程式語言界,谷歌的Golang語言可以說是當下最流行的語言之一,據官方數據全球約有100萬活躍碼農在使用Golang開發。同時雲計算也是目前技術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並且改變了我們的基礎IT架構:大量的網站、應用開始遷移到雲上。
  • 旅遊也有鄙視鏈?內容過於真實,而大部人都羨慕最後一種
    有人站在鄙視鏈底端瑟瑟發抖,有人居於鄙視鏈頂端傲視一切。旅遊自然也是如此,如今大家越來越離不開旅遊,各種鄙視鏈的版本每年都在「更新換代」。不論是出遊方式,還是出行地點,各種鄙視在旅遊領域「百花齊放」。兩極遊>歐美遊>日韓遊>東南亞遊>國內遊>周邊遊這是一條根據出行目的地遠近(花費),形成的一條完整的鄙視鏈。大多數家庭熱衷於周邊遊,一來是時間短周末不用請假就能去,也不用花費太多。比如上海很多家庭周末會去這邊的江南古鎮玩一下。
  • 機械錶大師:萬物皆有鄙視鏈,為何手錶的鄙視鏈格外的強烈?
    手錶的品牌和售價的高低,自然就會產生鄙視鏈,而新手入手的入門級手錶免不了會被各種鄙視,慢慢就會產生買更好手錶的需求。那麼手錶的鄙視鏈是怎麼樣的?如果你的入門款式選擇的美度、天梭、漢密爾頓等這類入門級機械錶,身邊的朋友肯定會告訴你為什麼不加幾千塊錢,直接選擇浪琴。浪琴屬於功能性手錶裡面的佼佼者。
  • 28歲的碼農直接退休,選擇日本開溫泉酒店,就問你羨慕不?
    進擊的碼農:郭桑! 奮鬥,選擇,歷史進程,聚齊3顆龍珠,郭桑28歲完成了原始積累,後半輩子可以任性放飛自我,實在是碼農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