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雖然有5000年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才有了國旗,當時李鴻章代表大清到西方開會,發現到會的國家桌前都有國旗,於是回到皇宮,最終選定了龍旗作為大清的國旗,並發放到各藩屬國,以後場合要用龍旗。
一個國家的國旗是不準別國使用的,但是有一個國家一直延用龍旗,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但是大清使用的五爪龍,他們則改成四爪龍,並將顏色改成白色,作為他們的國旗。下面就帶領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不丹這個國家!
不丹王國(藏語拼音:Zhugyü,威利:vBrug-yul),簡稱「不丹」,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內陸國,面積38394平方千米,2017年,不丹人口807610人。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不丹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國同不丹籤訂了《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裡的地區。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烏顏·旺楚克成為世襲國王。1910年1月,英國和不丹又籤訂了《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英國的「指導」,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1971年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國名
不丹王國
國旗
不丹國旗是一種龍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金黃色和桔紅色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中間一條白色的飛龍,四個爪子各抓一顆白而亮的寶珠。金黃色象徵國王的權力和作用;桔紅色是僧侶長袍的顏色,象徵佛教的精神力量;龍象徵國家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龍爪上握有白珠,象徵威力和聖潔。
國徽
不丹的圓形國徽以兩條風格獨特的金龍為主體。兩條相向的巨龍前爪託著一束光明之火,巨龍周圍雷電霹靂。巨龍環抱由紅色霹靂組成的十字圖案。位於喜馬拉雅山谷地的不丹多雷電,崇拜神龍的不丹人認為雷電霹靂是神龍的嘯聲,來自蒼穹,令人敬畏。國徽上的雷電霹靂圖案同時還顯示喇嘛教僧侶的權威。國徽外圍是一條白色環帶,頂部用藏文寫著箴言「光榮的不丹是不可戰勝的」。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不丹總人口為736453人,人口增長率約為1.8%。
不丹的民族可分為三大類:
●沙爾喬普人,居住在不丹東部的土著人;
●噶隆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紀藏族移民的後裔;
●洛沙姆帕人,或譯尼泊爾洛昌人,19世紀末期移居不丹,洛沙姆帕(意為南不丹人)是說尼泊爾語的民族。
習俗
著裝風俗
不丹男子傳統服飾為斜開襟的挽襟半長外套,稱為「果」(Gho),腰間扎一布帶,夏天可著短褲。衣料一般為棉布,高級的為毛料。足下著長靴或皮鞋,長筒襪。女子為緊身長袍,多為黑色,稱為「幾拉」(Kira或Kera)。男女在正式場合均著披肩,但披肩顏色、樣式根據地位不同有嚴格區別:國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為黃色;政府部長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師為桔色;皇家顧問委員會及法院代表為藍色,無穗;政府官員為紅色,無穗;一般公民為白色,兩頭帶穗。
喪葬習俗
不丹人相信生死輪迴,在葬禮上耗資巨大,舉行多項儀式以求逝者能有更好的來世。在逝者去世後第7、14、21和49天分別舉行儀式,並由佔星師卜算挑選吉日火化屍體。逝者離世後的3年,每年逝世紀念日都要以逝者名義豎起經幡,舉行儀式。逝者親友攜帶酒、大米或其他物品前來參加儀式。
飲食習俗
不丹人在吃飯、喝酒、喝茶之前,需將少許食物、茶酒向空中拋灑,以此供養上師三寶;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不丹人好飲用低度酒,該國法定飲酒年齡是18歲以上。除周二(禁酒日)外,酒吧都有酒供應。宴請賓客時,先上茶或酒並進行交談。用餐期間一般不說話,餐後客人旋即告辭,不再逗留。依照宗教習慣,喇嘛忌菸酒,但可食葷。許多不丹人隨身攜帶檳榔,與他人分享檳榔是友好的表示。
旅遊
不丹許多寺院和城堡都修建在環繞廷布穀地的山頂上。在西邊,建築在海拔10000英尺的帕卓汀寺院俯瞰全城,它建於1748年。在以後的幾年中又不斷地修建,從帕卓汀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環繞的群山。
離廷布不遠的德欽曲林宗是王宮。除了國王以外,王室的成員都居住在那裡。它坐落在寬敞的草坪、池塘和柳樹中間。這座美麗的三層建築物,從建築風格到它的陳設都是按照傳統形式修建的。在宮殿的另一邊是唐古差瑞,它是不丹最古老的拉康(神殿),僧人們到這裡修煉他的靜座和飛升的方法。在廷布穀地,使人感興趣的地方還有為了紀念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國王而修造的佛塔,手工藝品商店和玫瑰園。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隨時為大家分享不同國家的人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