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一直影響此國—不丹,此國的國旗竟然採用的中國龍旗!

2021-01-08 世界地理各國

中國古代雖然有5000年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才有了國旗,當時李鴻章代表大清到西方開會,發現到會的國家桌前都有國旗,於是回到皇宮,最終選定了龍旗作為大清的國旗,並發放到各藩屬國,以後場合要用龍旗。

一個國家的國旗是不準別國使用的,但是有一個國家一直延用龍旗,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但是大清使用的五爪龍,他們則改成四爪龍,並將顏色改成白色,作為他們的國旗。下面就帶領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不丹這個國家!

不丹王國(藏語拼音:Zhugyü,威利:vBrug-yul),簡稱「不丹」,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內陸國,面積38394平方千米,2017年,不丹人口807610人。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不丹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國同不丹籤訂了《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裡的地區。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烏顏·旺楚克成為世襲國王。1910年1月,英國和不丹又籤訂了《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英國的「指導」,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1971年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國名

不丹王國

國旗

不丹國旗是一種龍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金黃色和桔紅色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中間一條白色的飛龍,四個爪子各抓一顆白而亮的寶珠。金黃色象徵國王的權力和作用;桔紅色是僧侶長袍的顏色,象徵佛教的精神力量;龍象徵國家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龍爪上握有白珠,象徵威力和聖潔。

國徽

不丹的圓形國徽以兩條風格獨特的金龍為主體。兩條相向的巨龍前爪託著一束光明之火,巨龍周圍雷電霹靂。巨龍環抱由紅色霹靂組成的十字圖案。位於喜馬拉雅山谷地的不丹多雷電,崇拜神龍的不丹人認為雷電霹靂是神龍的嘯聲,來自蒼穹,令人敬畏。國徽上的雷電霹靂圖案同時還顯示喇嘛教僧侶的權威。國徽外圍是一條白色環帶,頂部用藏文寫著箴言「光榮的不丹是不可戰勝的」。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不丹總人口為736453人,人口增長率約為1.8%。

不丹的民族可分為三大類:

●沙爾喬普人,居住在不丹東部的土著人;

●噶隆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紀藏族移民的後裔;

●洛沙姆帕人,或譯尼泊爾洛昌人,19世紀末期移居不丹,洛沙姆帕(意為南不丹人)是說尼泊爾語的民族。

習俗

著裝風俗

不丹男子傳統服飾為斜開襟的挽襟半長外套,稱為「果」(Gho),腰間扎一布帶,夏天可著短褲。衣料一般為棉布,高級的為毛料。足下著長靴或皮鞋,長筒襪。女子為緊身長袍,多為黑色,稱為「幾拉」(Kira或Kera)。男女在正式場合均著披肩,但披肩顏色、樣式根據地位不同有嚴格區別:國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為黃色;政府部長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師為桔色;皇家顧問委員會及法院代表為藍色,無穗;政府官員為紅色,無穗;一般公民為白色,兩頭帶穗。

喪葬習俗

不丹人相信生死輪迴,在葬禮上耗資巨大,舉行多項儀式以求逝者能有更好的來世。在逝者去世後第7、14、21和49天分別舉行儀式,並由佔星師卜算挑選吉日火化屍體。逝者離世後的3年,每年逝世紀念日都要以逝者名義豎起經幡,舉行儀式。逝者親友攜帶酒、大米或其他物品前來參加儀式。

飲食習俗

不丹人在吃飯、喝酒、喝茶之前,需將少許食物、茶酒向空中拋灑,以此供養上師三寶;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不丹人好飲用低度酒,該國法定飲酒年齡是18歲以上。除周二(禁酒日)外,酒吧都有酒供應。宴請賓客時,先上茶或酒並進行交談。用餐期間一般不說話,餐後客人旋即告辭,不再逗留。依照宗教習慣,喇嘛忌菸酒,但可食葷。許多不丹人隨身攜帶檳榔,與他人分享檳榔是友好的表示。

旅遊

不丹許多寺院和城堡都修建在環繞廷布穀地的山頂上。在西邊,建築在海拔10000英尺的帕卓汀寺院俯瞰全城,它建於1748年。在以後的幾年中又不斷地修建,從帕卓汀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環繞的群山。

離廷布不遠的德欽曲林宗是王宮。除了國王以外,王室的成員都居住在那裡。它坐落在寬敞的草坪、池塘和柳樹中間。這座美麗的三層建築物,從建築風格到它的陳設都是按照傳統形式修建的。在宮殿的另一邊是唐古差瑞,它是不丹最古老的拉康(神殿),僧人們到這裡修煉他的靜座和飛升的方法。在廷布穀地,使人感興趣的地方還有為了紀念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國王而修造的佛塔,手工藝品商店和玫瑰園。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隨時為大家分享不同國家的人文趣事!!!

相關焦點

  • 清朝覆滅後,此國拒絕與我國建交,至今沿用大清龍旗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神聖的象徵,不丹的國旗如上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面國旗的形制是常見的矩形,但中間那條三爪蛟龍卻讓人匪夷所思。為什麼不丹的國旗上會是這樣一個圖案呢?這還得從不丹的宗主國大清開始說起。時間是1856年10月,一艘名為「亞羅號」的商船由廈門駛往廣州。船是中國船,船員也是中國船員,但卻是在英國登記的。
  • 為什麼韓國的國旗是中國文化元素的太極旗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國旗圖案留有中國文化的痕跡,一個是韓國的太極旗,一個是不丹國的龍旗。  中國的《周易》和道教在韓國頗有影響。1882年8月,兩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談判。據韓國的解釋,國旗底色為白色,象徵韓國人民的純潔和對和平的熱愛。而整個國旗則代表韓國人民永遠與宇宙協調發展的理想。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穩定等原理代表著中華民族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朝鮮半島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韓國國旗正是這種影響的反映。
  •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也是國家獨立的標誌之一。清朝末期,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加深,清廷也設計出了第一面國旗——黃龍旗。其實在黃龍旗面世之前。清廷使用的黃龍旗是呈三角形的,只不過從樣式來看,不屬於正式國旗罷了。當時,有一國家沒有國旗,我國便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來覺得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 亞洲唯一沒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一直沿用清朝龍旗,曾是我國藩屬國
    可是亞洲卻存在一個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它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之一,並且它與印度互相開放國界。現如今,這個國家已經成為國際上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它就是不丹。它之所以不與中國建交,或許最大的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1406年,明朝統治了不丹,並且封不丹的領頭人為闡化王。
  • 亞洲唯一沒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曾是我國藩屬國,至今使用清朝國旗
    封建時期的中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深受周邊鄰國的青睞認可。我國秉承友好互助的外交原則,對處於困難中的小國經常施與援手,很多小國非常喜歡和中國建交,不僅能夠受大國庇佑,還能學習先進文化,兩全其美之事怎能不好? 從古至今,整個亞洲對中國的評價都是極高的,從禮尚往來的文人風情到地大物博的大好河山,中國在歷史長河中一直獨具魅力。
  • 不丹的國旗為何是一條龍
    不丹是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內陸國,總面積38394平方公裡。不丹的國名當地語言叫"竺域",意為"雷龍之地"。不丹的國歌是《神龍王國》,首都是廷布。不丹在歷史上是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不丹成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
  • 此國沒國旗,用我國國旗替代,中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加8個漢字
    今天故事裡的國家,當年還沒有自己的國旗,表示想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直接拒絕,後來又是如何解決這個事情的呢? 時間要回到1876年,日本憑藉著明治維新取得的成果,四處進行擴張,他們的「鄰居」朝鮮便首當其衝,在正式攻打朝鮮之前,日本天皇多次向朝鮮傳遞「國書」,裡面出現了大量的「皇」、「赦」等字,讓朝鮮十分憤怒。
  • 大清滅亡100多年了,此國卻仍使大清國旗,且至今都沒和我國建交
    國旗的概念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上,其實都是沒有的,而中國歷史上第一面真正意義的國旗,是在晚清時期,李鴻章去參加世界的外交會議時,發現各國都有的自己的旗幟,而唯獨中國沒有。於是回國之後像慈禧太后稟告,希望能夠製作一面屬於自己國家的國旗,好在外交上展現中國的力量。
  • 亞洲唯一未和我國建交的國家,卻屢屢支持我國,至今仍用清朝龍旗
    而黃龍旗在剛設計出來不久,不少清朝的藩屬國都紛紛表示能否將此旗作為國旗。譬如當年的朝鮮,就極力想要借用黃龍旗作為國旗,但被清政府拒絕了。 而看到宗主國有了國旗後,作為藩屬國的不丹自然也不甘落後。其很快根據清朝的黃龍旗設計出了另一種龍旗,和黃龍旗不同的是,不丹國旗上的龍是三個爪子。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於是,19世紀60年代,清朝的國旗正式出爐。其名字叫黃龍旗,旗面為黃色,上面繡的是飛龍戲珠。黃色自古以來就是皇家的代表色,龍還寓意真龍天子,可謂十分具有封建清朝的特點了。我國是有國旗了,但作為我國藩屬國的朝鮮卻什麼都沒有。尤其是到了19世紀後期,全世界都在大力發展海軍。為了區別各國戰船,國旗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當時清軍跟朝鮮是同盟關係,看到北洋水師船上黃色的國旗。朝鮮海軍也是羨豔不已,便提出想要用大清國旗當自己國旗。反正是大清帝國的藩屬國,對朝鮮而言也無所謂。
  • 中國第一面國旗:只掛了23年就滅亡了,現在不丹王國還在使用!
    國旗是西方人的概念,中國古代是沒有國旗的,那時候咱們認為天下都是我們的,根本不存在國家的概念,有的只是王朝概念,是誰家的天下。古代打仗都沒有國旗,甚至沒有軍旗,主帥姓什麼就掛誰的旗子,嶽家軍就掛個「嶽」字旗,戚家軍就掛個「戚」字旗。
  • 不丹至今未與中國建交 現在仍使用清朝旗幟
    撰稿:奇志不丹是中國的鄰國,曾經是清朝屬國,至今不與中國建交,國旗為黃龍旗,是中國清朝國旗演變而來的一種旗幟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拒絕,於是在國旗上加8個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史記》記載有:「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浙江瑞安人曾聯松。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不容褻瀆;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是丹麥國旗,此後各國皆有屬於自己國家的國旗,而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拒絕,於是在國旗上加8個漢字。
  • 不丹跟中國有多親近?看看國旗就知道了!印度憑啥來「指導」
    印度憑啥來「指導」中國古代國力強盛,從漢代開始,就有很多的附屬國,臣服於中國,給中國納貢。他們的內心嚮往中原王朝,以至於有很多風俗習慣文字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比如日本韓國越南等等,但至今他們都不願意承認事實。
  • 這此國沒有國旗要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於是在旗上加了8個漢字
    國旗帶給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是歸屬感,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在一片領土上,旗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旗幟象徵著我們的獨立自強,但是在我們古代的歷朝歷代都沒有國旗這個概念,頂多也是打仗的時候豎起一面軍旗。王朝的興衰更替,都沒有國旗的見證。
  • 它是中國第一面「國旗」,掛23年後消失,但在其他國家一直飄揚
    也是在這個階段,我國終於有了第一面國旗,但只掛了23年,清朝滅亡了,國旗沒有了,如今,這面國旗又在另一個國家上空飄揚。旗幟當時,在意識到中國需要一面國旗後,慈禧把製作國旗的任務交給了李鴻章,希望他能全力以赴,做出最好的國旗。李鴻章接到任務後,深知責任重大,決定拉著曾國藩一起商量辦事流程。
  • 這個國家依舊沿用清朝的國旗,但卻從不和我們來往,是因為什麼?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對我國和世界的影響都是比較深遠的。清末,李鴻章參加世界國家會議,但他卻發現沒有中國的國旗,而其他各國的國旗卻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這讓李鴻章覺得臉上無光。堂堂大清竟然會沒有自己的國旗,「天朝上國」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悽慘。於是當李鴻章回國後和慈禧稟報這件事情時,慈禧太后答應,將龍旗確定為清朝的國旗。
  • 黃龍旗:第一面中國國旗是怎麼產生的
    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和皇家海軍上校阿思本很快訂購了7艘艦船組成「英中聯合海軍艦隊」,阿思本還招募了600名海軍官兵,派到各艦任職。為了使兵船區別於其他國家的船隻,李泰國和阿思本為船隊設計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國———長方形,綠底,黃色對角線交叉,中心嵌黃龍圖案。李泰國解釋說:「之所以選用綠色乃其罕為歐洲列強採用,故不致與任何其他國家之旗幟混淆。」
  • 清朝滅亡一百多年了,還在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和我國建交
    清朝滅亡一百多年了,還在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和我國建交大家都知道嗎?
  • 中 華 民 國 國 父、國 體、國 號、國 旗、國 歌|國 旗 歌、國 都、國 璽 的 詳 細 由 來!
    該委員會後仍建議採用黃埔軍校訓詞作為國歌,理由是黃埔軍校訓詞充分表現革命建國精神,不但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且代表中華民國立國精神。民國26年(1937年)6月3日,第五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5次會議通過以中國國民黨黨歌為中華民國國歌,6月16日中常會發函至通知國民政府,同年6月21日經國民政府公布實施,國歌徵選案至此遂告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