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北遊獨立評論-點右上角-設為星標
哲學 / 歷史 / 政治
無思辨,無洞見
「女性崛起」下的秩序真空
01
「女拳」不是「女權」
Papi醬這個事,大家都知道了吧?
可能還有朋友不清楚,我再贅述下:
話說Papi醬生了個娃,在微博上曬了下自己和娃,以及一點初為母的一點小感慨,本身和「女權」沒一毛錢關係,畫風是這樣的
好,接下來,「女拳」出場,畫風突變
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是不是一臉懵逼?跟我感覺一樣:這都是哪兒來的神經病?
孩子跟爹姓,母親怎麼就成驢了?獨立女性結了婚,就成「驢婚」了?
「女拳」的思路果然清奇。
我們來講道理,一是生娃隨誰姓,是別人夫妻兩口子的權利,跟外人無關;二是生娃隨父姓不過是風俗習慣,全世界都一樣,沒有那麼多為什麼,這就是習俗。你要凡事都要跟習俗反著來,我敢保證你活不過一天。
怪不得,這些神經病被戲謔為田園女權——「女拳」,而非真正的「女權」,她們的區別可謂天壤之別。
真正的「女權」,追求的是「平權」,而不是「霸權」;
要求的是和男性同工同酬,擺脫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附屬人格,而不是反過來把男性壓於身下,肆意侮辱壓榨;
真正的「女權」追求的是和男人平等,是不當男人的孫子;而「女拳」要求的不是平等,而是要把男人打翻在地,當男人的爺。
你看,「女拳」和她們所反對的男性霸權和直男癌患者,本質上有何區別呢?完全就是一體兩面、一丘之貉而已。
好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
道理很簡單,很多人都在說,無需長篇大論。
如果北遊的文章就這麼點貨,跟別家的大路貨一模一樣,那麼你也沒有關注的必要了。
我接下來要說的,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
「女拳」再極端,也不過是少數人發神經,好比你路上遇到個神經病,人人都知道她們瘋,大傢伙罵兩句不過是情緒發洩,辯贏神經病沒啥技術含量。真正冷靜下來,就會發現,路遇神經病實在算個案,並沒有什麼普遍性的意義,自然難言深度。
真正的問題並非「女拳」為何發神經,而是讓她們發了神經還自鳴得意的底氣源自何處?那些支撐她們肆無忌憚的力量,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這個問題,才具備普遍性的意義,值得說道說道。
02
女性強勢崛起的時代背景
那麼,支撐「女拳」肆無忌憚的力量是什麼呢?
答案是,現代女性的強勢崛起。
沒有這個大背景,不要說「女拳」敢於在主流平臺肆無忌憚的發神經,就是真正的「女權」也毫無市場和社會根基。
女性的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女性經濟地位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說,父系社會的形成是因為男人有更為強大的體力,能夠勝任各種勞動強度大、風險程度高的生產活動。那麼,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在諸多新興產業和服務業中,女性已經展現出了比之男性更為強大的職業競爭力,大量需要親和力、耐心和抗挫力的工作崗位,已經被女性統治。
無論是全球第一網紅凱莉·詹娜,中國直播女王薇婭,還是中國第一網紅李子柒,總體來看,女性的網絡吸金能力早已遠勝男性。
就連微信公眾號的主要受眾群體,也是以女性為主導,很難有微信公號主的運營者會去主動得罪女性,得罪女性就意味著和自己的錢包過不去,這樣的傻事沒幾個願意幹。
以女性和兒童為主要銷售目標,也一直是現代商業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於男人,女性群體更加熱衷於消費。
毋庸置疑,女人們正在依靠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在親和力、善於分享上的性別優勢,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這不是一個短暫的偶發現象,這是資訊時代的典型特徵。
經濟地位的迅速提升,無疑大大增加了女性的社會話語權。在這個背景下,某些極端「女拳」冒頭,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現代城市女性的自我認知裡,女性在家庭裡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男人們經常用以自嘲的段子裡,自己在家裡的地位僅次於老婆、孩子和寵物狗。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逐步普及,人類生存方式的巨大變化,也造成了女性社會生存能力的巨變,時代已經到了女人不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存的階段了,對此,任何人都應該有著清醒的認知。
03
女性的評價正形塑男性
現代社會男女關係的徹底改變,可不僅僅限於經濟能力的轉換。
還記得俞敏洪當年的「女性墮落論」嗎?
當年意氣風發的俞敏洪,在演講中任性的發了段感慨,他說:
「如果中國所有的女生找男人的標準,都是這個男人會背唐詩宋詞,那全中國所有的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的滾瓜爛熟。
如果說所有的女生都說,中國男人就是要他賺錢,至於說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國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但是賺錢很多的男人。這正是中國現代女生挑選男人的標準。
所以實際上,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常說在女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墮落。」
言下之意,俞認為「女性墮落,則男人就會墮落,最後導致國家也跟著墮落」,這話的邏輯跟「少年強,則國強」的邏輯比,更為奇葩。
後者還只是對「人會變化,稜角會被歲月磨平」的常識缺乏深刻理解,前者就有種隔山都能打著牛的魔幻感了。
但是,我要說,我們不要犯斷章取義的低級錯誤。
俞敏洪說這段話之前,他是聲明了他是在「舉個簡單例子」,拿男人和女人的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呢?
是論證他說的這句話:
「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而不是說,寫了一本書或者是寫了一個核心素養,大家去讀,就能改變教育的方向的。」
看懂沒有?
俞敏洪原本要說:教育的方向是由評價體系決定的!
比如中國學生的教育方向是什麼?高考!
甭管吹噓什麼「素質教育」、「快樂成長」,只要高考這個評價體系不變,那決定一個學生學什麼、怎麼學,最後成什麼樣?決定因素裡面權重最大的就是高考這個評價體系。
有什麼錯?
所以,俞敏洪本意哪裡是在譴責女人呢?他分明是在盛讚女人——女人已經強悍到了,可以用評價決定男人的方向!
男人做什麼,怎麼做,最後成什麼樣?都是依靠女人這個評價體系在決定,言下之意,男人的行為模式和目標都是被女人形塑出來的!
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來形容,那就是:
「男人通過徵服世界徵服女人,女人通過徵服男人徵服世界」。
現在的問題不是女人在多大程度上決定男人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女人已經開始拋棄男人這個工具,直接開始徵服世界了!
04
亟需構建男女新秩序
在這個現實面前,還拿著什麼男權女權說事,稍顯滑稽和膚淺。
因為從根本上說,隨著男女經濟地位的徹底轉換,男性已經無法依靠經濟地位壓制女性,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舊秩序正在徹底崩塌。
而舊秩序崩塌,新秩序未明的真空狀況下,男人和女人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看待時代發展,給男人和女人重新定位,維持住基本秩序,不至於被某些極端的「男拳」、「女拳」擾亂,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問題。
由現代性引發的秩序混亂和價值紊亂,一直是當代大哲們研究的重大課題。
古典時代,在西方有《聖經》賦予的男女傳統定位和秩序,在中國,有三從四德和相夫教子設定的男女秩序,在以前的時代,這些秩序是沒有挑戰的,大家照做就好了。
而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大發展,這些古老秩序作為傳統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到來的時候,被一一擊破和拋棄,似乎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來拋棄這些傳統的秩序,但是,我們將以什麼樣的秩序來建構現代社會的男女關係?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男人和女人的生理結構和特質是不一樣的。
總體來說,男人偏理性,女人偏感性,黑人善跑跳,白人善遊泳,這些事實,我們要承認,承認事實,沒什麼好丟人的。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球員幾乎都是黑人,這是因為黑人在這個體育項目上就是有超過其他種族的天賦,他們統治籃壇是競爭的結果。如果有白人依據這個事實,去抗議NBA種族歧視,這是不是很無聊、很無理?
那麼同理,適合男人做的事情和工作,男人多一點,這些市場的選擇,並不是對女人的壓制,如果連這個都要反對,那麼所謂「女權運動」就應該打上大大的問號了。
同樣的,如果有男人遵循著古老的、刻板的古老傳統,不讓女人出門工作,或者認為女人接觸男性就是傷風敗俗,這樣的男人是不是早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女性早就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而且越來越重要,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掙錢這件事上,奉勸男人們清醒點吧:女人已經跟男人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超過半個身位也指日可待。
其次,男人和女人應該改變目前動輒相互指責的相處模式。
不但俞敏洪的「女性墮落論」引發了社會大批判,「女拳」的拙劣表演也引發眾怒,動輒非黑即白、上綱上線的隨意批評,這並不是一個成熟社會的理性表現。
天天念叨「你們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不是渣男就是盧瑟兒,這樣的家庭氛圍恐怕難言幸福。畢竟,目前人類幸福感的主要來源還是在和諧的家庭生活裡。
即使在不久的將來,姑娘們都可以像去商場選購商品一樣買個機器人來取代你家先生,機器人先生也還是需要你精心呵護的。
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那不叫「女權」,叫「女霸王」。
西方人講究秩序,認為如果沒有秩序,道德將不復存在。
中國人講究和諧,認為和諧社會是國家的理想。
男人和女人作為人類的兩個最主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目光所及的歷史和未來中,是需要攜手同行的,相互指責,沒有未來。
我希望,「打是親,罵是愛」,由「女拳」製造的小混亂,會成為男人和女人學習相互尊重、理性對話的開始。
畢竟,舊的男女秩序早已打破,我們亟待一套新的秩序來取代。
(全文完)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