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傑克遜,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

2020-12-17 上遊新聞

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向來是美國總統權力與威望的象徵。

這間辦公室兩側的牆上,會懸掛在任總統最中意的人物肖像。選擇誰,往往能反映出總統的政治密碼。

在川普執政的近四年時間裡,這裡懸掛著兩位前總統的肖像。

其中一位是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開國元勳,《獨立宣言》的主筆。天資聰穎,智慧超群,後人無不敬仰。

| 2017年8月20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景。

另一位則是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平民出身,戰爭英雄,最後一位參加過獨立戰爭的總統。

在中國,傑克遜可能不太出名,但他在美國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傑斐遜。

| 安德魯·傑克遜(1767- 1845年),在1829至1837年期間擔任美國總統。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兩人肖像並列是件十分有趣的現象:傑克遜崇拜傑斐遜,但他建立的民主黨終結了傑斐遜的民主共和黨。一前一後,有承續,也有改變。

一位開創了現代民主黨的人物,為什麼會出現在川普的辦公室?

原因與政黨無關,傑克遜本人,是川普最崇拜的政治偶像。

早在2016年,歐巴馬提議把傑克遜的頭像從20美元鈔票撤下時,川普就極力反對;2017年3月15日,川普正式就職不久,就參加了紀念傑克遜誕辰250年的活動;

| 20美元上的安德魯·傑克遜。

在今年的BLM運動中,示威者曾試圖拉倒傑克遜的雕像,本來沒怎麼發聲的川普坐不住了,發推警告示威者,小心牢獄之災。

川普之所以如此維護傑克遜,是因為他從傑克遜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傑克遜是美國首位成功依靠平民,而非政治精英取得權力的總統。2016年,作為商人的川普競選總統,走的是傑克遜的路。

川普與傑克遜的特殊聯繫,用另一個詞描述更為準確:傑克遜主義(Jacksonian)。

這個詞由美國歷史學家Walter Mead所提出。他認為,美國國內存在基數龐大的傑克遜主義者,他們在1828年讓傑克遜競選獲勝,也在2016年把川普送入白宮。

2020年的選舉,傑克遜主義者是川普獲得近7400萬選票的關鍵力量。

W.Mead還說,傑克遜主義是現代美國力量的本質源泉之一。

| W.Mead(1952年—),美國歷史學家,《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公號後臺回復傑克遜,即可獲得他的經典文章《傑克遜主義傳統》英文電子版。

圖片來源:New America

和傑斐遜不同,傑克遜是一位極具爭議的總統,即使是川普也沒有否認這一點。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向記者這樣介紹傑克遜的肖像:

「這是偉大的安德魯·傑克遜,一位偉大的將軍,也是一位偉大的總統——但卻是一位有爭議的總統。」

(That’s the great Andrew Jackson, who actually was a great general, and he was a great president — but a controversial president.)

從將軍到總統,傑克遜究竟經歷了怎樣波瀾激蕩的一生?

「危險的人物」

在介紹傑克遜之前,我們先來看看1824年,81歲高齡的傑斐遜對他的一段評語:

「我對傑克遜將軍任總統職之前景感到驚恐。就我所知,他是最不適合擔當此職者之一。他對法條與制度少有重視,而實際上他是個稱職的軍事首長。他火氣沖天。在我任議長時,他是個參議員,因脾氣急躁,他就是不能條理分明地說話。有太多次,我看他是想好好的講,卻因為狂怒而嗆咳。他的火氣現在無疑是小多了;自我認識他起,他就一直試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但他實在是個危險的人物。」

傑斐遜的評價,簡單說就是,傑克遜是一位稱職的軍事首長,但脾氣不好,如果擔任總統會非常「危險」。

軍事首長和總統,這兩個身份貫穿了傑克遜的一生。

傑克遜的軍事生涯,從少年時代參加獨立戰爭就開始了。

傑克遜出身非常平凡,父母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來到偏遠荒涼的南部殖民地墾荒。出生前三周,傑克遜的父親在伐木時因傷意外離世。

作為一個遺腹子,年幼的傑克遜沒能上學接受正規教育,但母親誠實勇敢、堅強不屈的性格深深影響了他。

1780年,傑克遜13歲的時候,當時的北美十三州正在進行擺脫英國的獨立戰爭,大陸軍處在最艱難的時期。

在母親的教導下,小傑克遜與哥哥參加了戰爭,以信使的身份幫助民兵。兩人曾一度淪為戰俘,被送去為英軍服務。但傑克遜厭惡英國人,拒絕為軍官擦鞋,結果被刀砍傷,在手上和臉上留下疤痕。

| 少年傑克遜被俘期間,拒絕為英軍軍官擦鞋,結果被砍傷,在左手及左顱上留下疤痕。

圖片來源:Wikipedia

所幸,母親將他們保釋出來。但在俘虜期間,傑克遜和哥哥染上天花。傑克遜活了下來,可哥哥卻因此喪命。一年後(1781年),母親在獨立戰爭中死於霍亂,傑克遜便成了孤兒。

哥哥和母親相繼去世,對傑克遜的心靈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他將這一切歸結於英國人引發的戰爭,把帳都算在了英國人頭上。

戰爭結束後,傑克遜在身邊律師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法律知識,準備當律師。1787年,傑克遜遷居田納西地區。在律師行業,傑克遜白手起家,做得風生水起。

1796年田納西成為新州後,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傑克遜先後擔任了田納西州的聯邦眾議員、參議員以及州最高法院大法官。

然而,一腔熱血的傑克遜,最渴望的還是上陣殺敵。

1802年,傑克遜當選田納西州民兵指揮官,管理當地的民兵組織。兩年後,傑克遜辭去大法官職位,「重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1812年,美國和英國爆發第二次戰爭。美軍在戰場上接連失利,傑克遜帶領民兵前往戰地,加入了美軍。在戰爭中,傑克遜屢創戰功,樹立了威望。

因為作戰強硬、毫不手軟,還獲得「老山胡桃」(Old Hickory)的稱號,因為老山胡桃木號稱是「世界上最硬的木頭」。

1815年的紐奧良戰役,傑克遜率領6000名民兵,應戰兩倍於自己兵力的英軍。戰爭結束後,英軍死傷2000人,而傑克遜部隊傷亡人數不到100人。

因為戰績卓著,傑克遜被擢升為少將。

| 紐奧良戰役中,傑克遜佔領英軍高地。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不過,傑克遜頗為狠辣的作風也引來非議。

1817年,他指揮軍隊與印第安人作戰時,佛羅裡達地區有兩個英國人賣武器給印第安人。當時的佛羅裡達還是西班牙領地,傑克遜以自衛為由,率軍突襲該地,俘虜當地總督,並抓住那兩個英國人,帶回美國判決絞刑。

此事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指責的聲音。

不過,當時的國務卿小亞當斯(美國國父約翰·亞當斯之子)樂見其成,為傑克遜辯護。因為此事足以迫使西班牙交出佛羅裡達給美國。1819年,傑克遜成為佛羅裡達的首任州長。

隨著傑克遜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支持率越來越高,他開始謀求政治成就上的突破。1824年,傑克遜參加總統競選,小亞當斯也有意總統之位。

就這樣,戰時的盟友變成了強勁的對手。

當時民主共和黨一家獨大,傑克遜和小亞當斯,以及其他兩位候選人都出自該黨。但是總統之位只能由一個人擔任,黨內分裂不可避免。

傑克遜與小亞當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開國元勳亞當斯之子,一個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一個政治經驗豐富,有華盛頓政治精英的支持,另一個戰功赫赫,頗得民眾喜愛。

但這次選舉,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結果爭議的選舉。

不管是普選票還是選舉人團票,傑克遜都在4個總統候選人中以優勢領先,不過因為沒有過半數,所以只能由眾議院投票選出。

由於是政治精英投票,形勢明顯對小亞當斯有利。因此在眾議院投票中,小亞當斯當選總統。

對於選舉結果,傑克遜當然是不服氣的,他抨擊這是眾議院與小亞當斯的「腐敗交易」,表明華盛頓政治精英與底層民意之間的隔閡。

於是,傑克遜帶領自己的支持者從民主共和黨出走,建立民主黨,而小亞當斯一派稱為國家共和黨。

傑克遜標榜自己作為華盛頓「局外人」的身份,與小亞當斯繼續較量。

1828年,傑克遜捲土重來,他開創了舉辦黨內代表大會提名候選人的傳統,這個傳統被兩黨接續至今。

他還在底層開展競選拉票活動,這在華盛頓精英圈是前所未見的。傑克遜的競選口號也非常吸引人:「為可以戰鬥的傑克遜投票,而不是只能寫字的亞當斯」「安德魯·傑克遜和人民的意志」。

| 傑克遜的競選海報。

此時,小亞當斯早已不是對手,傑克遜獲得南部和西部全部的選舉人票,輕鬆取勝,當選為第七任總統。

就這樣,傑斐遜口中一個「危險的人物」,一個實在沒有總統樣子的人,當上了總統。

總統就職那天,白宮盛況空前,但在政治精英面前出現了離奇混亂粗魯的一幕:超過2萬支持者出席了傑克遜的就職典禮,其中大部分都是西部牛仔和平民,這些人甚至將餐桌搬到白宮外花園大吃大喝。

不過,傑克遜在底層的受歡迎程度也可見一斑。1832年,傑克遜輕鬆贏得連任。

爭議頗多的從政生涯

八年任期,傑克遜做了許多影響深遠的事情。有好有壞,爭議頗多。

第一,繼續降低選民投票的財產限制。

最初的總統選舉,只有擁有土地財產的白人男性才有資格投票。1812年到1824年之間,西部6個新州加入聯邦,這些州的立法機關都將投票權擴大到非土地所有者的白人男性,其他州也跟著降低了財產限制。

到了1824年大選時,美國全國還有6個州沒有廢除財產限制;1828年,這一數字減少為3個。除此以外,24個州中只有2個州的選舉人是由立法機關推選,其他所有的州都由選民來投票。這也是傑克遜能當選的重要原因。

到傑克遜任期結束時,全國幾乎所有成年白人男性都獲得了選舉權。後世稱傑克遜當政這段時間為「平民時代」(Age of the Common Man)。

前面提到的歷史學家W.Mead在《傑克遜主義傳統》(The Jacksonian Tradition)一文中也說:

「在傑克遜擔任總統期間,男性普遍的選舉權真正成為美國政治和政治價值觀的基礎。」

第二,維繫聯邦統一,制止分裂危機。

看不起政治精英的傑克遜,原本是個支持州權的人,可是擔任總統以後,南方一些州因為關稅問題多次叫囂要脫離聯邦,作為總統的傑克遜不能坐視不管。

1832年,傑克遜更是以派駐軍隊來警告南方,平息分裂勢頭。

第三,擴大行政權力。

傑克遜上任後,多次使用否決權,擱置國會通過的法案,他使用這項權力的次數是歷任總統之最。傑克遜因此被時人稱為「國王安德魯一世」。

而且,他任人唯親,將近千個行政職位分配給自己黨內的親信,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的政黨分肥制(Spoils System)。

其實,早在1801年,傑斐遜就任總統,政黨分肥制就存在了,傑斐遜用本黨人替換掉卸任總統亞當斯的人。不過,當時都是政治精英之間的較量,官職對於普通平民來說機會很少。

傑克遜的做法,打破了政治精英壟斷官職的狀況,這雖然有助於民主,但是分肥制延續下來後,滋生出大量的政治腐敗。

每個執政黨都在極力借官職來鞏固地位,最後演變出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的現象。直到1883年,國會通過新的法案,才終結了這一體制。

第四,強硬外交。

傑克遜的外交政策延續了作戰風格,強硬、不妥協。他逼迫法國支付賠款,主張積極擴大聯邦版圖,曾試圖用500萬美元從墨西哥手裡買下德克薩斯。

直到退休,他還在為德克薩斯加入聯邦而四處奔走。

第五,敵視原住民。

傑克遜在軍旅生涯中曾和印第安人打過仗,對原住民的觀感並不友好。

1830,傑克遜支持通過《印第安人撤離法案》(Indian Removal Act),迫使佛羅裡達的原住民遷往偏僻荒涼的西部。因為路上沒有食物保障,饑寒交迫,死去了4000多人。

| 1830年通過《印第安人撤離法案》後,州政府對原住民進行了強制搬遷,路上因疾病和飢餓,死傷無數。這條遷徙的路也被稱為「淚痕之路」(Trail of Tears),圖為淚痕之路紀念碑。

圖片來源:Wikipedia

此外,傑克遜還參與過奴隸交易。到他去世時,家裡還有161名奴隸。

對原住民的態度,也是美國人對傑克遜態度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實際上,傑克遜在美國最好/最偉大的總統排名中,很長一段時間都能躋身前十位。但近年來,出於對美國歷史與現實的反思,對傑克遜的批評聲開始變大。

第六,在經濟上的不同觀念。

聯邦黨人支持中央銀行的設想,因此在1791年和1816年分別授權成立了國家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管理聯邦政府的財政。

可傑克遜同傑斐遜一樣,都討厭這個想法。他認為,銀行可能影響選舉的純潔,成為顛覆民主的工具。

因此,當1836年第二銀行的特許狀到期後,傑克遜否決了延長請求,取締了該銀行。

缺少了調控聯邦財政的機構,州地方銀行隨意發放銀行券和貸款,引發通貨膨脹。再加上英國顧及本國經濟,撤出在美國的投資,1837年,美國經濟陷入蕭條。

儘管頗具爭議,但傑克遜能從一眾政治精英中脫穎而出,穩坐白宮八年,還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的。正因如此,後來歷任總統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傑克遜的影子。

因為他們看到,傑克遜身後的支持者在美國擁有龐大的基數,入主白宮,缺少不了他們的支持。

這些人,就是傑克遜主義者。

誰是傑克遜主義者?

在美國,支持傑克遜或具備傑克遜特質的人,他們有一些共同特徵。W.Mead總結了五點:

特徵一:自力更生(self-reliance)。

W.Mead認為,傑克遜主義者出於對榮譽的珍視,看重個人自力更生的能力。他們堅信,自己可以和傑克遜一樣白手起家,靠努力積累財富和獲得社會地位,而不用依賴家庭繼承或者國家福利。

因此,在評價一個人時,能否自力更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W.Mead特別指出,外國人常常將美國看成熱愛青人年、鄙視老年人的社會,但這種看法並不適用於基數廣泛的傑克遜主義者,畢竟61歲當上總統的傑克遜,70歲當上總統的川普,都是老人。

他們對於魅力突出,個人能力超群的人,相當尊重。

特徵二:講究平等(equality)。

在尊嚴和權利上,傑克遜主義者講究平等,儘管團體、社會組織、國家有自己的領袖,但領袖的權威只能源於自己的認可,而不是來自強力的施壓。

追求平等,讓傑克遜主義者反感任何形式上的特權,也反感帶有等級色彩的精英群體。

不過,這種對平等的強調,反映到社會制度和契約制定上,並沒有讓傑克遜主義者走向結果平等的訴求,反而更在意程序上的公平。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如今傑克遜主義者反對「肯定性行動」的原因,他們認為,同樣的分數,黑人能進藤校,白人和亞裔卻都不能,美國社會正在侵害個人平等,讓個體的努力變得沒有價值。

特徵三: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W.Mead總結說,對於傑克遜主義者來說,自我實現不僅是一項權利,而且是一項義務。

這種信念下的個人主義,壓倒了集體主義。但它又尤為在乎家庭與社區是否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美國社區文化發達,也受此影響——價值觀相同的人融合在一起。

同時,個人主義有強大的同化能力,成為美國夢的精神根基。外來移民一代代侵染在這種文化之下,希望靠著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逐漸淡化與母國的精神聯結。

移民三代也很少會認為自己是英國人、德國人、中國人、韓國人,而是認同自己美國人的身份。

對個體價值的強調,出現了不同族裔通婚,非裔美國人當上美國總統,亞裔成為部長、州長的現象。

但並非所有移民都能接受這套價值觀念,對於那些由於文化、宗教以及政治觀念的差異,而無法和傑克遜主義者在價值觀上達成默契的人,很容易就被他們排斥。

在傑克遜主義者看來,眼下數量龐大的外來移民正在衝擊他們所珍視的價值觀,所以他們從排斥不認同自己價值觀的移民,變成反對移民。

特徵四:金融精神(financial esprit)。

傑克遜主義者主張自力更生,通過利用金錢來完成自我實現。

對他們來說,資本不是萬惡之源,信貸也不是消費主義的陰謀。

因此,他們傾向於支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國內福利和國外援助都持懷疑態度。

像傑克遜一樣白手起家的創業精神,可以說是一個傑克遜主義者的標配。

特徵五:勇氣。

除此以外,傑克遜主義者強調為了維護榮譽而所需的勇氣。他們跟傑克遜一樣,都喜歡舉行決鬥,一戰分勝負。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講究榮譽的戰鬥心態,和一部分黑人群體崇尚勇氣的價值觀相當吻合。兩者結合,轉化為一種美國式的愛國主義,也即是,在國家危機時刻不能退縮,服兵役是一項神聖的職責。

只要基於以上特徵,無論什麼文化背景的移民,一旦來到美國,在起初遭到排擠以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就會迅速美國化,成為傑克遜主義者的一份子。

可以說,大眾層面的美國化就等於傑克遜主義化。

因為以上幾個特徵,傑克遜主義在近兩百年時間裡有了存在的基礎。哪怕傑克遜創立的民主黨早已改頭換面,傑克遜本人反成了共和黨川普的政治偶像,傑克遜主義的精神內核依然沒有大的變化。

另外,傑克遜主義者所持有的特別觀念,也值得注意:

一是對待戰爭與榮譽的態度;

榮譽與權利是傑克遜主義者拼死要保衛的。如果不被尊重,或者榮譽受損,他們會抗爭到底,哪怕用上武器,搭上性命。

這種信念,幾乎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翻版。

並且,憲法第二修正案給了傑克遜主義者重要啟示:一旦權利被侵犯,就應該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無論這種侵犯是來自於內部的美國政府,還是來自於外部的其他國家。

從軍人傑克遜到之後的傑克遜主義追隨者,都十分清楚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敵人。

體現在外交事務上,就會變成兩種不同的策略:遇到體面的敵人,榮譽心讓他們選擇打幹淨的戰爭;遇到不體面的敵人,就打骯髒的戰爭。

這種觀念反映到信奉傑克遜主義的總統身上,就是發動高強度的戰爭,並在戰爭中殘酷無情,直到敵人屈服。W.Mead總結為:

「別去惹國外的人,除非他們惹了你。但如果他們攻擊你,那麼就盡你所能(進行報復)。」

如今,美國的軍事開支為全球最高(約佔37%),軍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也與傑克遜主義有密切關係。

對傑克遜主義者而言,作為三軍總司令的總統,遇到對外戰爭,要麼死命打,要麼就別打,沒有有限戰爭這種中間選項。

而且,一旦開打,敵人只有一個選擇:無條件投降。投降本身不能有任何條件,但可以按照榮譽給予戰敗國優待。

比如說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杜魯門直接投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最終無條件投降。

對於日本戰敗後保留「天皇」制度這一處置,也是基於美國對日本制度的調查研究而做的決定(從未到過日本本土的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就是為了研究如何處置戰敗後的日本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寫下了名著《菊與刀》),而非日本自己提的條件。

麥克阿瑟在日本戰敗投降後對美國人的演講中,特別強調美國的戰鬥傳統:

「你們的子女已經以美國軍人沉穩堅毅的戰鬥精神,完美而忠誠地履行了使命。 這種精神與敵人僅僅建立在神話般虛構的狂熱相反,是以歷史上實實在在的傳統為基礎。」

之後的韓戰,杜魯門不願意再用原子彈引發世界大戰,遭到麥克阿瑟的反對。麥克阿瑟堅持「勝利是無可替代的」,導致他直接被杜魯門解除職務。

但與此同時,艾森豪抓住了杜魯門因為韓戰以及戰爭後期和談(因戰俘問題而沒談妥)中略為後退的態度,為自己競選總統造勢。

他不僅在國內放下狠話,不惜一切代價要取得戰爭勝利;而且據艾森豪本人稱,他曾暗自威脅蘇聯,如果不幫美國啟動和談,就算再放一次原子彈,也在所不惜。

麥克阿瑟和艾森豪,都可以看作是典型的傑克遜主義者。

二是悲觀主義與對精英群體的不信任;

在W.Mead的分析中,傑克遜主義者有一種源於基督教原罪的悲觀主義。人類的社會秩序,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更加不可能媲美於天國。所以,任何有烏託邦色彩的秩序或者構想,對他們來說都是不靠譜的。

這種悲觀情緒體現在美國的內政外交上,就是反對那些帶有美好願望的,訴諸集體的政治允諾,無論是聲稱要改善人們處境的福利制度,還是輸出援助以維護地區和平。

這種觀念,連同傑克遜主義者對自力更生與個體主義的偏好,催生了他們對精英群體的不信任。

這也導致傑克遜主義者給人留下反智、反精英的印象。

三是建立在直覺上的現實主義。

W.Mead認為,美國之外的人,之所以把握不了美國外交政策的脈絡,要麼高估,要麼低估美國採取相關措施的決心,原因不在於其他,而在於把美國看成是一個意識形態一以貫之的國家。

事實上,美國的外交政策的確受有群眾基礎的傑克遜主義影響,但這種影響出自情感上的直覺,就像前面提到的個人主義、勇氣等文化觀念,而非出自理論化的意識形態。

所以,信奉這一派的政治家,不會主張在在全球範圍內建立道德秩序,而是採取更為現實的策略去維護美國的利益。為了捍衛美國的利益,戰爭不僅不可避免,還得要勝利。

W.Mead對傑克遜主義的梳理,為我們觀察美式民粹主義提供了獨特的理性視角。

倘若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一切,就會發現,傑克遜主義並非從誕生之初就以身份差異來做區隔,而是在與其他群體的價值觀衝突鬥爭中,內在的價值觀差異外化成膚色(白人-黑人)、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婚姻(異性婚姻-同性婚姻)等基於身份的差異。

於是,久而久之,不論一個人是不是傑克遜主義者,對待移民、政治精英的態度,就被簡化等同於價值立場的表態。

排外成了傑克遜主義者的重要特徵,他們也因此被貼上種族主義者,或者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標籤。

但在今天,傑克遜主義者的價值觀和認同感,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種族邊界和地理範圍。

從根源上來說,價值觀差異才是傑克遜主義與其他主義的根本分野。

傑克遜主義者支持誰,為誰投票,由價值觀決定,而不是膚色。

四種精神傳統

當然,美國不只有傑克遜主義這種精神傳統,還有其他三種傳統與之交相呼應。

這三種傳統,分別對應三位大人物。

第一種是漢密爾頓主義,繼承的是開國元勳、聯邦黨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精神特質。

漢密爾頓的獨特標籤是「商人」。

漢密爾頓是私生子,從小被一個富裕的商人收養,這也許是他對商業產生好感的最初源頭。因此,漢密爾頓非常重視美國商業的發展。他支持政府干預經濟,主導商業發展,還推動了銀行的建設。

| 身穿著紐約炮兵服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畫像。

作者:阿隆佐-查佩爾(1828-1887)

在從政之前,漢密爾頓創辦了紐約銀行。聯邦政府成立以後,他被任命為首任財政部部長。1791年,在他的倡導下,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銀行成立。漢密爾頓還建立了造幣廠,美元自此誕生。

這種商業理念也影響了漢密爾頓的外交政策,他主張與英國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其實,漢密爾頓主義的商業精神也是繼承自英國。不過,他同時反對英國的自由貿易思想,認為這不利於國內商業的發展,而是主張貿易保護。

和漢密爾頓一樣,後世的漢密爾頓主義者追求實利,追求商業和工業力量的增長,因此也可以稱為商業現實主義。他們認為關稅、地產交易、銀行等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

要說變化的話,到了今天,美國早已不是新興的經濟體,所以漢密爾頓主義者更傾向於主張建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漢密爾頓主義和傑克遜主義最大的相同點,是都主張政府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漢密爾頓和傑克遜本人也有相似的人生經歷,都學過法律,也都從過軍。

第二種是威爾遜主義者,來自於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他的學術成就在美國總統中最高,因此他的獨特標籤是「學者」。

威爾遜在從政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他是唯一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總統。他非常喜歡寫作,即使當上總統也筆耕不輟。

在國內,威爾遜促進婦女選舉權,卻也曾為奴隸制辯護,支持種族隔離。但這不是威爾遜主義的內容,威爾遜主義是面向世界的國際理想主義。

在一戰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威爾遜原本號召「讓我們遠離戰爭」,卻不可避免地卷了進去。

與尚武的傑克遜主義不同,威爾遜用他的理想政治理念徵服了歐洲。

| 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伍德羅·威爾遜(右一),其他三位從左至右分別是英國首相、法國總理,義大利總理。

圖片來源:Edward N. Jackson

一戰結束後,威爾遜參與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

他主導巴黎和會,並發表十四點和平原則,包括消除國際貿易障礙、限制軍備、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舊帝國各民族自決,以及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等等,這些價值觀都被歐洲各國慢慢接受。威爾遜因此獲得1919年諾貝爾和平獎。

威爾遜主義者追求道德正義,更強調法治、民主,關注國外的腐敗和威權政治,致力於用普世價值改善世界,因此主張國際合作。

威爾遜主義是二戰以來主導美國外交的價值觀,不僅是國聯,聯合國等一系列國際組織的設立,也和威爾遜主義有密切的關係。

W.Mead在《特別的遠見》一文中就說:

「凡爾賽體系衰落了,但威爾遜的原則卻還活著,並且仍在指導著今天的歐洲政治:自治、民主政府、集體安全、國際法、以及一個國家間的聯盟。威爾遜在凡爾賽宮也許未能得到所有他想要的,和約也從未被參議院批准。但是,他的預見和他的外交學或多或少地為20世紀定下了基調。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或許都曾不屑於他,但今天它們都在沿著威爾遜的路線執行歐洲政策。曾經被當作虛幻而無視,如今卻是廣為接受的基礎。這不是一般的成就。沒有一個20世紀的歐洲政治家能發揮一個如此持久、有益和廣泛的影響。」

第三種是傑斐遜主義者,精神來源於開國元勳託馬斯·傑斐遜。傑斐遜獨特的標籤是「農民」。

傑斐遜雖然出身豪門之家,但他認為自己是個農民,他痴迷於研究新作物、土壤條件、花園設計等等。

今天看來,傑斐遜更像是個天才,他還精通多種語言、博物、建築等等,還是個有名的美食家。

當然,他最關注的還是農業與政治。他把對農業的喜愛與道德聯繫起來,在寫給麥迪遜的一封信裡,他說:

「只要我們的政府以農立國,就能夠在千百年裡永葆良知。」

傑斐遜以及後世的傑斐遜主義者,倡導自由平等,關注民生。

可以說,傑克遜民主就是傑斐遜民主的延伸。

傑斐遜不喜歡城市、金融、銀行,以及「大政府」;他認為英國是美國最大的威脅,因為它充斥著君主制、貴族制和商業的氣息。

在外交方面,和威爾遜主義者一樣,傑斐遜主義者也崇尚和平。但和威爾遜主義者不同的是,傑斐遜認為應該向全世界宣揚自由的價值觀,但要避免糾纏在聯盟、盟友之間。

威爾遜這樣評價傑斐遜:

「雖然是個偉大的人,但不是一個偉大的美國人」

W.Mead也將這個層面的傑斐遜主義稱為「有原則但又滑溜」(principled but slippery)的。

在這三派裡,和傑克遜主義最相似的就是傑斐遜主義。

比如,兩派精神的追隨者都對政治經濟上的精英階層深表懷疑,都喜歡一個更鬆散更小的聯邦政府,都想儘可能多地在州和地方保留權力;都關注平民的自由,熱衷於維護憲法,尤其是《權利法案》。

除了關注平民以外,他們都傾向於擴張領土。

傑斐遜的目的是為國內的農民提供耕種的土地,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農場。由他主導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參見《大國總統的能力,在於關鍵時刻的出手》),這為美國增加了一倍領土。

| 美國所購買的路易斯安那,讓當時的領土翻了一倍。

圖片譯自:Cassie Theurer

不過,兩者的區別也很明顯。

傑斐遜主義者始終主張州權,限制聯邦政府的權力。而傑克遜主義者一開始也贊成這個觀點,但正如傑克遜所做的那樣,在掌握權力後,他們更多地主張擴大行政權力,尤其是總統的權力。

傑斐遜主義者注重溝通,舉動溫和,不主張使用武力,希望削減軍費開支,傑克遜主義者則相反;

傑克遜主義者最重視第二修正案,即將持槍權視為自由的堡壘。

| 1791年12月15日,美國正式通過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紀律良好的民兵隊伍,對於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實屬必要;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這條權利法案保障美國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

圖片來源:Wikipedia

傑斐遜和傑克遜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民主黨的偶像,每年都要紀念他們,稱為傑斐遜-傑克遜紀念日(Jefferson-Jackson Day)。

直到尼克森時代,傑克遜精神才更多地被共和黨接受,而傑克遜的民主黨與現在的民主黨的價值觀念,已經差異巨大了。

不過,依靠底層選民崛起的傑克遜傳統,依然是兩黨,尤其是黨內極端派共享的政治傳統。

除了川普以外,美國歷史上的傑克遜主義總統,還有富蘭克林·羅斯福、尼克森、裡根等等。

比如裡根,和川普一樣,同樣是非建制出身,拒斥非法移民,主張減稅,捍衛持槍權。W.Mead也認為:

「裡根的知名度和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與傑克遜主義價值觀建立聯繫的能力。」

可以說,軍人傑克遜,商人漢密爾頓,學者威爾遜,農民傑斐遜,共同構成了美國精神傳統的坐標。

二戰前,傑斐遜主義和傑克遜主義佔主導地位,美國奉行孤立主義,沒有過多參與國際事務;

二戰後,漢密爾頓主義和威爾遜主義佔主導地位,主張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穩定自由國際體系。

但是傑克遜主義並沒有消失,而是在美國內部暗湧流動。

千禧年以來,傑克遜主義並沒有遠離政治舞臺,反而越來越像W.Mead在1999年說的,「成為21世紀政治發展的關鍵」。

比如,小布希退出《京都議定書》和《反彈道飛彈條約》,反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拒絕參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國際刑事法庭等,都是傑克遜主義的表現。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興起茶黨運動,這場運動的中堅力量是相對收入水平較高的、住在城郊的富裕白人,他們反對政府增加稅收,以及擴大財政赤字。

這表明,傑克遜主義者並不都是底層窮人。

茶黨運動之後,美國興起了又一波傑克遜主義浪潮的高峰,就是2016年川普的崛起。

川普上臺,歷史重演

川普視傑克遜為偶像,而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基本盤就是為數眾多的傑克遜主義者。

所以,川普想方設法調動起他們投票的熱情。為川普投票,就是為傑克遜主義者的價值觀投票,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投票。

而川普的精明就在於,他更喜歡反過來表述利害關係,如果不為他投票,傑克遜主義者會面臨怎麼樣的生存境遇。

比如,川普在今年8月份就警告說:

「要是我們輸掉這次選舉,你們可能就會忘了憲法第二修正案。」

|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核心要點為公民持有攜帶武器的權利。

圖片來源:constitutioncenter.org

當然,傑克遜主義者面臨的困境,不單是川普用言語挑動這麼簡單,還有更為現實的背景。

1990年代以來,民主黨主張的國際自由貿易,以及對移民的開放寬容,讓美國的許多郊區白人工人、小農場主失去工作,陷入貧困。

跟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們比起來,他們就是被拋棄、被遺忘的群體。

信息革命與國際新秩序,正推動美國社會發生根本轉變,他們越來越焦慮價值觀念的危機。

這不是第一次,而是歷史的重演。

1865年內戰結束後到20世紀初,美國的情況不比現在好。那時,重建南方的計劃走向失敗,黑人被隔離;政治上腐敗叢生,也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記憶。

對這段時期,人們提得最多的是美國所經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那一次的美國大轉型(Big shift),同現在一樣,都面臨巨大的危機,但美國最終完成現代化,不可阻擋地崛起了。

1850年,有64%的美國人靠耕種謀生; 到1900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38%,如今更是降至2%。手工小作坊被大型工廠取代,美國從農業人口居多的國家轉變為工業大國,又從工業大國轉變為信息技術大國。

推動這種根本轉型的,並不是華盛頓的政治家,而是一個個普通人。

在《大轉型》(The Big Shift)一文中,W.Mead指出,這段時期:

「經濟學家們開發出了更好的統計數據,並加強了對諸如商業周期和銀行體系不穩定等問題的分析;公務員制度改革提高了政府人員的素質;社會活動家和私人慈善家嘗試了新方法和新想法;神學家重新思考了社會問題與福音的關係。」

| 1890~1920年被稱為進步時代,美國遏制了政府腐敗,發起反壟斷監管。圖為美國女性在爭取選舉權利。

圖片來源:Coach Rosdahl

與此同時,聯邦政治體系也在順勢變革。比如建立美聯儲、所得稅制度,以及婦女投票權的推行。

到了今天,轉型的動力,來自自動化體系和人工智慧將摧毀數百萬個工作崗位。這些人的走向,決定著美國的未來。

他們正是為數眾多的、彷徨的傑克遜主義者。

川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送入白宮,儘管他看上去與傑克遜本人差別巨大。W.Mead說:

「美國人對傑克遜式的人物是如此饑渴,以至於願意把很多特質投射到這位皇后區房地產開發商身上。他成了討厭紐約、懷疑大企業的美國人的民間英雄。」

這也正是川普執政四年,不管他言論有多出格,他的支持率始終不低於40%,並且在2020年大選獲得近7400萬選票最關鍵的原因。

川普的道路,前人早有走過,川普也在歷史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撐。

但是,美國不止存在傑克遜主義這一種精神傳統,大轉型也總會到達下一個階段。

W.Mead認為,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一個個體、一個族群,乃至一個國家應對變化的能力,仍然是美國最主要的力量來源之一。

正是這種能力,讓美國在第一次大轉型後崛起。

換句話說,美國從殖民地成為超級大國的秘訣就在於:一部適用至今的憲法、一個靈活的聯邦體制、四種精神力量的交錯制衡。

這些因素組合起來,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大動蕩。

第二次大轉型正在美國發生。

相關焦點

  • 不了解傑克遜主義,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
    在中國,傑克遜可能不太出名,但他在美國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傑斐遜。 知鴉特別推出《去美國該看什麼》通識課程,通過「權利」「制度」的演變,和「美國精神」「美國夢」這些最代表美國的要素,了解有趣的美國歷史文化,開啟認識美國的第一步。現在掃碼訂閱,立享5折特惠。
  • 不了解傑克遜,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虎嗅網
    在中國,傑克遜可能不太出名,但他在美國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傑斐遜。前面提到的歷史學家W.Mead在《傑克遜主義傳統》一文中也說:「在傑克遜擔任總統期間,男性普遍的選舉權真正成為美國政治和政治價值觀的基礎。」
  • 不打針不整容模仿傑克遜 他被MJ家族邀到美國做客
    今年10月底,麥可傑克遜中國網(MJJCN.com)受傑克遜家族邀請,派出王靖元一行到MJ居住了17年的美國傑克遜家族莊園做客。在麥可·傑克遜的家中大廳(恩西諾莊園),王靖元與麥可傑克遜的大兒子王子傑克遜合影。這次正是王子傑克遜向他發出的郵件邀請王靖元到美國傑克遜家族莊園一起和傑克遜家族過萬聖節。
  • 你不知道的美國南方:紐奧良傑克遜廣場,聽著音樂佔卜更有感覺
    我們中國人去國外旅遊,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那種比較有名的地方去,我也不能免俗,這是人之常情,畢竟不怎麼有名的地方了解的人也不多,總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不過看了電影《綠皮書》以後,倒是對美國南方的風景很有些想法,對於遊客而言,美國南方既不是網紅打卡地,經濟也不那麼發達,可於別人而言這裡並不是一無是處。很多著名的美劇取景地都是在美國南方,有著美版聊齋之稱的《美國恐怖故事》就讓我印象深刻,膽子不大倒是很喜歡看這部美劇。今天要說的是,你不知道的美國南方:紐奧良傑克遜廣場,聽著音樂佔卜更有感覺。
  • 美國前總統傑克遜,種族歧視可與川普一拼,難怪雕像被破壞
    6月27日晚,川普連發15條推特,注意是「十五條」,看起來也是氣壞了,主要是追緝十五名破壞華盛頓拉斐特公園美國前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雕像的抗議示威者。這些抗議示威者主要是黑人與棕色人種,抗議美國種族歧視與不平等。
  • 專訪|小賈倫-傑克遜:受傷後長了個子 複賽無法幫助球隊最艱難
    小賈倫-傑克遜:那是很重要的一天,因此你會想要參與其中,全力以赴。考慮到有很多此前沒看過籃球比賽,沒看過我的表現的那些人,這是為自己代言的重要時刻。馬丁-路德-金日對每一個美國人都很重要,所以球員們都想在當天參與比賽,打出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孟菲斯這樣一個擁有大型民權博物館的城市,意義就更特殊。
  • 傑克遜、哈林頓面對記者追問表達對詹姆斯的支持
    虎撲10月16日訊 今日,前NBA球員史蒂芬-傑克遜和艾爾-哈林頓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他們對勒布朗-詹姆斯的支持。在談到詹姆斯對莫雷事件的發聲在美國掀起譁然時,傑克遜說:「現在不是去評判勒布朗人格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勒布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看他在場下做出了這麼多貢獻,我們不能讓這件事破壞了他(在美國)的名譽。
  • NASM來了:換一個角度,讓你真正了解CrossFit
    但也正因為相關的中文資料少之又少,加之當下CrossFit的訓練場館在國內也尚未普及,使得有很多想要進一步了解這項運動的健身愛好者缺乏了解途徑。不過沒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聊聊到底什麼是CrossFit。
  • 楊承軍教授:美國從來就沒有真正了解過中國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判斷歷來如此:從美國最近解密的71份機密史料看:1950年美國判斷中國不會入朝作戰;1964年認為中國不可能研製成功原子彈;1966年認為中國不會支援越南抗美;1978年認為中國不可能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988年斷言中國GDP不會超過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除此之外,他們更沒有預料到中國後來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美國奇聞:官方唯一認證的「鬼殺人」事件,傑克遜總統都落荒而逃!
    我寧可對付一整支英國艦隊,也不願意在貝爾家哪怕只呆一晚。——安德魯·傑克遜(美國第7任總統) 他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猛的一位總統」,他生於亂世,脾氣暴躁,常常無視法律,十幾歲就敢於拒絕替英軍軍官擦靴子而被對方揮刀砍傷,靠著自己的拳頭,「打」出了田納西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位置(跟人庭外決鬥解決糾紛),後來帶著5000人組成的雜牌軍打敗了英國精兵…… 然而就這樣一個「猛人」,竟然被一間屋子嚇得跑掉,再也不敢進去,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湖人美女老闆珍妮·巴斯,了解一下
    的未婚妻,曾一度被認為是湖人未來的掌門人,但是在北京時間19日凌晨,《洛杉磯時報》記者邁克·布雷納罕在推特上率先披露了一條令人悲傷的消息:湖人隊老闆傑裡·巴斯在美國當地時間18日上午因癌症與世長辭,享年80歲。
  • 金州扛把子Stephen Curry你是否真正了解?
    金州扛把子Stephen Curry你是否真正了解?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金州勇士隊的精神核心————史蒂芬•庫裡今天將講解大學時期的他
  • 公羊生死戰的新四分衛沃爾福德了解一下 曾擊敗過MVP傑克遜
    洛杉磯公羊即將獲得季後賽席位,但現在他們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先發四分衛賈裡德-高夫由於拇指受傷,而不太可能在常規賽最後一場比賽對陣亞利桑那紅雀的比賽中登場
  • 傑克遜真情流露:喬丹是最好的籃球手,但詹姆斯是最偉大的運動員
    近日,美國因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弗洛伊德的髮小,前NBA球星史史蒂芬-傑克遜多次就好兄弟之死發聲,聲稱要為自己的兄弟討回公道。在此次悲劇事件發生後,詹姆斯第一時間就在社交媒體發問:「為何美國不能同樣的愛我們?」此後眾多NBA球員聲援甚至走上街頭,和示威人群一起參與抗議活動。
  • BBC抹黑傑克遜紀錄片《真實的麥可傑克遜》慘敗!還遭到觀眾投訴
    《真正的麥可傑克遜:他怎麼能逃脫懲罰這麼久?》,選取陰影中的傑克遜照片來各種暗示。BBC抹黑傑克遜紀錄片《真實的麥可傑克遜》慘敗!還遭到觀眾投訴該片播出後,英國BBC電視臺收到數百起關於麥可傑克遜的紀錄片存在「偏見」的投訴。
  • 歷任美國總統之死:第七任總統傑克遜,總統中第一高手,死於肺病
    這是一個有關美國歷任總統之死的系列文章。從1776年起直到今天的244年裡,美國一共出了45任總統,除了第39任吉米·卡特、第42任柯林頓、第43任小布希、第44任歐巴馬,以及現任的川普外,其它40任總統都已經成了歷史人物。其實盤點美國歷任總統,差不多相當於梳理一遍簡約美國歷史,也別有一番趣味。
  • 《殺死一隻知更鳥》真實的10句話: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或許大家沒看過,但應該了解它的地位。《殺死一隻知更鳥》在西方影響力巨大,是美國中小學的必讀書目,圖書館借閱次數最高的圖書,以及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圖書,在最近一次民意投票中,它甚至壓倒《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很多人說,「這本書,你最好在涉世未深的小時候讀完,因為它關於做人。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八廳「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第一展區的一個玻璃陳列櫃前,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原副主席吳國禎一邊指著陳列櫃中的史料原件和複製件,一邊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我特別希望臺灣同胞都能看到,讓他們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 ...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主辦方美國堪薩斯城聯儲周四宣布,本屆...
    2020-06-12 07:51:46來源:FX168 【2020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將改為在線舉辦】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主辦方美國堪薩斯城聯儲周四宣布,本屆年會將改為在線舉辦,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這一全球頂級央行官員和經濟學家的年度集會近40年來將首次不在懷俄明州的這一山區度假勝地舉行。
  • 她的哥哥是麥可傑克遜,她也是美國四大天后之一,魅力無法阻擋
    90年代美國的娛樂圈可以說得上是群星璀璨的存在,當時如果說有天后級別的唱將,那麼珍妮·傑克遜一定算得上是一個,畢竟他在當時就是四大天后中的其中一個。他出生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州,並且在偉大的傑克遜家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