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106字,閱讀約5分鐘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016字,閱讀約5分鐘
「食屍鬼」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童話故事中,常被長輩當作恐嚇不聽話孩子的最佳對象。雖然世人常常津津樂道,但沒有人會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食人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印度有這樣一個族群。他們吃屍體,用灰擦臉。它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印度食屍者:以屍體為食,與死人為伴
追溯到很久以前,這個名叫阿戈裡斯(Aghoris)的部落紮根於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阿戈裡教最初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幾千年前,他們和所有正常人一樣,農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部落開始追求永生。他們崇拜太陽,渴望像太陽一樣不朽。於是,阿戈裡斯部落的首領開始命令他的族人改變所有的生活習慣。
阿霍裡斯認為,死者身上有魔力,他們或許能讓人起死回生,甚至長生不老。因此,在那個部落裡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習俗,那就是人死後,他的屍體不會像常人一樣被火化或埋葬,而是成為部落的食物。
這話聽起來聳人聽聞,拋開一切道德問題不談,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屍體上的細菌往往能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對人體的危害不可小覷。然而,這些走火入魔的族群卻失去了所有的理智。他們狂熱地追求永生,甚至不惜犧牲一切。
因此,吃屍體成了這個部落的特定習俗。每當有人死去,他的部落自然會在義無反顧地吃著他的屍體的同時,為他的離去而悲痛欲絕,希望他能為這個部落貢獻最後的力量。甚至連死者的血親也會前來分一杯羹,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而沒有考慮到他是至親中的至親。
但不是每天都有人死,而阿霍裡斯每天都需要一日三餐。為了讓自己早日長生不老,他們用自己的想法衝擊恆河。
印度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母親河。就像黃河對中國人同樣重要一樣,恆河對印度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恆河也成了印度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印度人認為恆河無與倫比,能淨化人,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把它當成天然的澡堂,就連身居高位的貴族也不例外。
每當洗澡的時候,恆河上都是印度人。不僅如此,恆河也被視為輪迴之地。印度人認為,只要把屍體扔進恆河,河水就能把人送到安息的地方。
於是,恆河就成了印度人處理屍體的天然場所。時至今日,印度仍有許多家庭將屍體拋入恆河。雖然這種信念聽起來令人嚮往,但它確實在不知不覺中汙染了恆河的水源,也是印度傳染病居高不下的原因。
然而,印度的這一傳統習俗卻無形中影響了阿戈裡人。在沒有人死亡的情況下,阿戈裡一家去恆河打撈屍體,即使屍體已經腐爛。不過,這對阿戈裡人來說並不重要,他們仍然以恆河的腐肉為食,甚至認為這樣的屍體更加有效。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屍體的消失,印度人開始懷疑其中有人在工作,於是順著下遊的恆河,試圖一探究竟。當印度人發現Aghoris的存在時,他們無疑感到震驚。
儘管印度的習俗在我們看來是敬而遠之,但印度人無疑比阿戈裡斯的無理做法更好。
雖然印第安人希望教訓這些野蠻人,但由於多年的艱苦生活,阿格霍瑞斯人並不像普通人那麼強壯。
印第安人也只好口頭上了一課,就像走失的狗一樣逃到了這裡。畢竟,誰也不想和吃屍體的部落發生正面衝突。
但這也無形中膨脹了這群阿格瑞斯人的內心,他們開始固執地認為自己的信仰是其他種族無法比擬的。
於是,他們開始宣傳自己的習俗:他們不再只吃屍體,甚至開始用灰燼擦臉,認為這能讓他們從冥界獲得神力;他們開始用人的骨頭當茶杯,他們認為這會把死者的力量轉移到自己身上。他們開始用死屍當床,甚至開始吸罌粟花,讓自己產生幻覺,以為自己是上帝的使者。
這個瘋狂的族群至今依然存在,因為他們與世隔絕多年。他們仍然追求自己的信仰,認為自己終有一天會長生不老。
他們不知道如何治病,不知道如何耕種,甚至不知道外面的一切。他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虛幻的神靈身上,實在可悲可笑。
直到現在,Aghoris人還堅持著吃屍體的習俗。儘管歷史已經明確警告他們,吃屍體不會獲得永生,但這些可憐的人仍然沉浸在他們的幻想中,他們拒絕從幻想中醒來。
因此,阿霍裡斯人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仍然使用落後的生產方式。每當疾病來勢洶洶,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求神拜佛,希望上帝能幫助他們脫離危險。
毫無疑問,這使得今天的阿霍裡斯數量大大減少。也許有一天,阿戈裡斯會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成為一個傳奇的部落。
社會主義雖然尊重每個國家的信仰,但信仰絕不是萬能的。我們對信仰的尊重並不意味著我們允許他們為所欲為。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適當的保存和傳承是有益無害之舉,但同時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盲從只會限制我們自己的腳步。
我們在傳承信仰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決不能被時代大潮拋棄。雖然傳承傳統文化必不可少,但也必須發展科技力量。改革創新永遠是國家發展的第一位。我們也要相信科學,拒絕迷信,做有思想,有擔當的新時代接班人,而不是思想落後。自滿的繼承者。
這裡是《等一個喜歡的人》,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這裡是《左右劉三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