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編精心選譯了《賽斯修煉法》系列書籍中的第二本《賽斯修煉法:創造你自己的幸福》一書的序言。譯罷掩卷,覺得這真是一本把賽斯心法落地修習、理論聯繫實際的好書,牆裂推薦給大家!
《賽斯修煉法》的作者Nancy Ashley南希•阿什利,是夏威夷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主講寫作。她寫了三本《賽斯修煉法》,目前只有第一本有中文譯本。
1984年夏天,在瓦胡島北岸我的海邊小屋裡,有一個從加州來的客人和我一起研討了兩個月,以我即將出版的《賽斯修煉法:創造你自己的實相》為重點。每天,我們都會坐在有紗窗的門廊上聊上幾個小時,兩人的腿上各抱著一兩隻貓,看著外面波光粼粼的大海和洶湧的海浪,涼爽的信風從我們身邊吹過。
麥格納把我看作是她的導師,但我並沒有把她看作我的學生,因為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和她從我身上學到的一樣多。她問了我許多深刻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挑戰了我對賽斯資料的理解極限,也引發了我希望能融入自己書中的領悟。這位女士在她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極度不快樂(儘管她聰明、美麗,又有才華),她決心改變。幾個月前,我們在大陸見過面,彼此之間立即產生了共鳴。當麥格納開始閱讀《賽斯修煉法》的手稿時,她意識到她自己有了重大發現——就像我在十來年前第一次閱讀賽斯資料時的感覺一樣。然後她問,夏天能不能和我一起學習。我當時沒有新的寫作計劃,很高興有她。感覺好像自己已經為《賽斯修煉法》耗盡心力,因為從複雜而龐大的賽斯資料中提煉出我認為最重要的概念,把它們解釋清楚,然後再設計出踐行這些概念的練習,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我非常想多寫一些關於賽斯哲學的文章,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發現賽斯哲學是如此的有價值。
每天早上,麥格納都要在日記裡寫上幾個小時。她從《賽斯修煉法》的某個章節裡選做一個練習,並描述她的反應。然後我們會坐在門廊上聊天。這些概念激發了她的知性,她發現這些練習有助於發掘她以前沒有意識到的信念。就像許多和我談論過賽斯資料的人一樣,她發現一開始很難接受它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完全通過我們所抱持的信念創造了自己的實相。像她之前的許多人一樣,在談到過去的不幸事件時,她會問:「但我為什麼要為自己創造一個那樣的實相呢?」不過,在她開始發現對自己抱有的一些信念之後,她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麥格納可以看出,她的實相與她所持的信念是一致的。基本上,那些信念就是她是無價值的、無能為力的、沒有吸引力的。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並相信了這些信念,即使她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信念仍然在起作用。有趣的是,麥格納從理智上知道這些信念沒有一個是「正確的」,但她仍然相信它們。她「理性」的頭腦告訴她,相信這些是無稽之談,但她的情緒(總是由信念產生的)卻告訴她,事實並非如此。
即便如此,麥格納還是感到很欣慰(就像我和我認識的其他人一樣),因為她真正看到了她自己的信念創造了她的時空體驗。她的信念是「不切實際的」,但至少它們解釋了為什麼她經歷了她所經歷的一切。在這之前,她根本不明白為什麼她沒有找到幸福。在她的一生中,她總覺得自己不走運,命運對她不像對別人那樣莫名其妙地報以微笑。在看到她通過自己的信念為自己創造了一切之後,麥格納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感。她不受命運的擺布,只受自己信念的支配。
於是,麥格納準備好了下一步——擺脫那些她不喜歡的信念,那些創造了不幸現實的信念,用那些更能給她帶來幸福的信念取而代之。正是在這個階段,她退縮了。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其他和我一起研習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逐漸接受這樣的觀念:他們要為創造自己的實相負責,他們的信念決定了現實會是什麼樣子。他們真的看清了這一點。但當涉及到擺脫他們的任何信念時,他們卻會反抗。這讓我困惑了一段時間,直到我最終發現,在很大程度上,人們傾向於把他們的信念視為其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信念就是他們自己,他們就是他們的信念。換句話說,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信念,除非擺脫自己!自我毀滅!
我曾試圖用賽斯的比喻讓這些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信念,賽斯把信念比作可以隨意重新擺放或丟棄的家具。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似乎沒有幫助,也許是因為家具是如此明顯地有形有相,而信念是如此明顯地無形無相(直到信念的結果顯現於時空實相中)。他們仍然繼續把自己的信念看作是他們自己。所以,像麥格納一樣,和我一起研習的人可能在理智上接受了改變信念的想法,但在情感上卻抵制它(因為他們相信那會毀滅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在我看來,還需要另一個比喻。結果,麥格納提供了它。
有一天,我們正在討論她剛剛做過的一個練習,就像以前多次發生的那樣,她發現了一些她從未意識到的信念。但是,像往常一樣,她沒有為自己終於將這些信念曝光而感到高興,反而對自己當初就有這些信念而感到不滿。正如她以前多次做過的那樣,麥格納並沒有利用她在練習中的發現來作為改變自己的手段,而是作為支持其舊信念的另一種方式,以此"證明"擁有這些信念的她是無價值的。我很惱火,向她指出了這一點。她情緒激動地回答說:「南希,我也沒辦法。我習慣了不快樂!」
我們面面相覷,臉上同時亮了起來。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解上的突破就此產生了。我們以前從未由那個角度看待過這種情況。當然,一旦我們真的看到了它,它似乎是如此明顯,正如所有的真理一樣:麥格納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她所抱持的導致她感覺不快樂的信念,只是習慣而已。心靈的習慣。她已習慣於不快樂。我心裡想,我以前怎麼從來沒有這樣看待過信念——把它當成習慣呢?
這個觀點非常有用,因為每個人都知道習慣是什麼,每個人都有習慣。此外,每個人都知道習慣並不代表他們是誰:習慣不是他們本身,只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最後,每個人都知道,只要下定決心,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每個人都經歷過習慣,也經歷過改變習慣,所以他們很清楚,改變習慣完全不會抹殺他們的個人屬性,儘管那確實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現實。一個完美的比喻!尤其是,與家具不同的是,許多習慣完全不是物質性的,而是精神性的,就像信念是精神性的一樣。例如,一個朋友曾好笑地告訴我,他在開車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在心裡數和自己同樣牌子的車。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養成這個習慣的,但現在,每次開車時,他都會在心裡記下沿途看到的每一輛Colt。他甚至告訴我他前一天看到了八輛,他的記錄是在一次長途駕駛中發現了56輛。
我們都有這樣的「怪癖」——在不同程度上意識到的心理習慣,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很有趣,像我的朋友數汽車的習慣一樣,也可能會發現它很煩人。如果我們發現一個習慣太煩人了,就會努力去制止它。我記得幾年前,我意識到自己不知怎麼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個工作日的早晨,當我醒來的時候,腦子裡都會把我從家裡出來,趕路去大學教書的過程放映一遍。「起床、刷牙,穿上藍綠色的褲子和淡紫色的上衣……」有一天,我發現這樣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聊,於是決定停止這樣做。第二天早上,我不由自主又開始了內心的複習,但立刻發現自己在這麼做,就停下來了。第三天,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在一個星期內,我就把這個雖然無害卻討厭的心理習慣徹底改掉了。
信念是一種心理習慣,一種思考世界的習慣性方式。作為心理習慣,它不是我們本身,只是我們的所作所為,是我們所採取的心理行動,是我們習慣性選擇的表達方式。這些思維習慣,就像其它心理或生理習慣一樣,可以在不影響我們是誰的情況下加以改變,但肯定會影響我們為自己創造的現實。比如麥格納,一旦她克服了這個障礙,不再將自己完全等同於自己的信念,她就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擺脫了那些讓她創造出不幸境遇的信念/習慣,取而代之的是創造幸福的信念/習慣。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她現在比以前幸福多了。不過,她仍然是麥格納。她並沒有在這些變化中毀滅自己,而是擴展了自己,變得比她所夢想的更是她自己。
我希望這本書(《賽斯修煉法:創造你自己的幸福》)對你有同樣的影響。或者,更確切地說,通過閱讀這本書,做練習,並在每一章的結尾練習「幸福的習慣」,你將為自己創造一個比你現在擁有的更幸福、更廣闊的實相。這項工作只能由你來做,這本書不能替你做。但我希望它能激勵你去做一些必要的工作/遊戲,包括自我探索和自我改變。為此,我列舉了很多我自己和我認識的人的例子,我希望這些例子能告訴你,你並不孤單。我認為每個人都會覺得他是唯一經歷過某些事情的人,唯一對某種情況做出這種反應的人。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確都是獨一無二的,從自己的中心看世界,但我們全都是相互連通、結合在一起的,帶著對學習和成長的渴望,渴望看到我們的信念在三維實相中戲劇化的樣子。我們都身處這個三維實相之中,而我們對他人信念的運作越了解,對自己相似(或不同)的信念就越瞭然於心。
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希望說清楚,如果你不喜歡現實中的某個方面,你可以改變它。其實,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一直在改變,因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但是你可以學會對你所經歷的變化、所創造的實相比現在有更多有意識的掌控。這其中所涉及的無外乎讓自己清醒地意識到那些導致不滿意現狀的信念/習慣,然後用能創造出滿意現狀的信念/習慣來取而代之。之前我舉了個例子,我有一個惱人的心理習慣,每天早上起床前都要排練每一分鐘的動作。就像大多數習慣一樣,我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並未有意識地去注意它。如果我最終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可能會直到今天還有這個習慣。引起我注意的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很快就發現那是一種無聊的感覺。我把這種不適和心理習慣聯繫起來,這給了我停止這樣做的動力。但停下來需要一些練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我已經習慣性地那樣想了——我的習慣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我必須對這種自動反應保持警惕,隨時注意到它,這樣我才能有意識地阻止它,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信念也是如此。在你能改變它們之前,你必須先注意到它們,而你的不適感往往會為你提供發現信念的第一個線索。對情緒的辨認(或在其他情況下,辨認出行為、記憶等等),將引領你辨認出信念。一旦你看到了,你就上路了。然後,對那個信念/習慣保持警覺,並練習其他會為自己創造更愉快實相的潛在信念/習慣。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程序,即使不總是那麼容易:我們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複雜實體,有許多(有時相互衝突的)信念在運作。
你越能接受當下的自己,你就越能接受改變,越能接受新的自我認知,從而拓展你的視野。相反地,你越是對自己的某些思維習慣感到不滿(就像麥格納一開始那樣),你就越會阻礙自己的進步,越會拒絕那些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新信念。這似乎有點矛盾,但自我接納是改變的關鍵。你必須相信此時此地你就是OK的,這樣你才會相信自己擁有更多、變得幸福是OK的。這就是為什麼本書中有這麼多習慣專門用於各種形式的自我接納。
我真誠地祝你們成功、幸福,永遠擁有廣闊的實相。玩得開心!
——加利福尼亞州格恩維爾,1988年
--品讀賽斯 ✪ 開啟智慧--
賽斯花園QQ群(搜索群號315539540)
群裡有賽斯書下載,歡迎入群交流學習
掃碼關注我
微信號 : jennylau76
拉你進賽斯讀者微信群
怎樣在「賽斯說」微信公眾號內搜索呢?
最實用秘籍在下面,滑動瀏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