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據路透社消息,深圳大疆科技正尋求裁員1.4萬人,裁員始於三月,削減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銷售團隊。
路透社說的雖然有板有眼,但肯定不會裁1.4萬,因為大疆一共也就這麼多人....大筆一揮就想把中國無人機巨頭給寫沒了,安的什麼心?
其實大疆被外媒盯著不放是有原因的,這可是中國70多年來唯一的壟斷科技巨頭,年營收近200億、壟斷全球無人機70%的市場份額,地位絕不亞於華為。
最關鍵的是,大疆是唯一讓美國人束手無策的中國科技公司,連美軍都對它的產品上癮....
2006年,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的汪滔在深圳成立大疆無人機,6年後大疆精靈1面世,因為操作簡便、遠低於市場價,引發轟動。
可怕的是,大疆成名後沒像蘋果那樣擠牙膏式創新,反而瘋狂迭代產品,每次出新都是顛覆,直接把前作拍在沙灘上。
比如2015年大疆推出精靈3——真正的一體式四旋翼無人機。不到1年,高潮又來了,更穩、更智能的精靈4橫空出世。
它多出自動避障、指點飛行和視覺追蹤這三大創新功能,不止猛甩對手幾條街,連前作也被徹底顛覆,這才是革自己命的硬核科技公司。
關於大疆無人機帶來的顛覆性體驗,就像2014年美國《時代》雜誌的評價:智慧型手機、高科技照相機讓我們從各種角度欣賞和拍攝世界,但它們都沒有像無人機那樣拓展拍攝的空間。而在無人機中,很少有人像大疆創新做得這麼好.....
此後幾年,因為大疆無人能敵的產品優勢,國內外同行被逼的不是倒閉就是裁員,連美國最大的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也被打得節節敗退。
最終大疆統治了全球無人機市場70%的市場份額,對手們統統被歸到「其他」,根本無力與之一戰,堪稱獨角獸中的戰鬥機。
一個令人膽寒的中國科技巨頭,就此誕生。
公開資料顯示,DJI大疆創新成立於2006年,專注無人機系統研發和生產,作為民用無人機領導企業,目前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以上市場份額,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被稱為是一隻超級獨角獸。
據《華爾街日報》稱,大疆創新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製造商,這家公司每年要銷售出數以千計的售價約1000美元的四軸飛行器。
大疆創始人和CEO汪滔此前曾放出豪言:「國內任何一家(無人機製造商),2000塊以上的,銷量最多的時候是我們的1/20」。
資本也是排著隊地給大疆送錢,大疆的一位機構股東說,「有人送錢都是好幾倍地送,不要都不好意思」。還有人說:「(大疆)持股人現在不太願意稀釋手中的股份,因為它就像一臺印鈔機。」
大疆產品能所向披靡,一是有技術信仰。汪滔向來恃才傲物,他曾說這個世界太笨了,笨的不可思議,也炮轟過國產手機行業本質就是小家電,不過是套了層網際網路的皮,技術門檻還不如空調高。
傲是傲了點,但他調教出的大疆確實底氣十足。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大疆一直以技術創新為命脈所在,專利申請數多年保持行業首位,僅2016年就達到874項,頗有華為科技長徵的氣勢。
正是因為大量研發投入,大疆屢出爆款一代比一代顛覆。以最新的Mavic Mini為例,既能滿足複雜的飛行、拍攝需求,又非常便攜,摺疊起來竟然只有手機那麼大。
此外,大疆很早就有意識打造無人機產業鏈,從軟體研發,到硬體製造,力求每個零件都是中國製造,自主產權。
單就這點而言,國內能做到完全掌握核心專利,又完全不依賴美國技術的科技公司,除了大疆沒誰了吧?
二是對人才的重視。在人才培養上大疆向來犀利,大膽給身懷絕技的人才提供資源、資金、平臺去一展所長,一句話「你行我就讓你就上」。
2012年,汪滔為初代無人機懸停、穩定、360度拍攝等問題犯難時,公司裡一個沒畢業的大學生大膽提出解決方案。汪滔當即就讓他領導上百人,還給了數千萬研發資金。2年後,大疆精靈2問世,成為第一架能360度無遮擋拍攝的無人機。
2015年至今,大疆又豪擲3億元舉辦「RoboMaster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你能想到大疆堅持搞這種賠錢比賽,僅僅是為了給有才華的人一個展示的機會?
三是近乎自虐的高標準。縱觀20年來的偉大科技產品,無一不是以極致為己任,比如開創智慧型手機盛世的iPhone系列。
當然,極致的背後往往都是自虐,這意味著你必須做世界一流的產品,靠性價比取勝的二流產品永遠做不到革命式創新。
關於大疆的極致追求,從汪滔嘴裡的狂話就能窺見一斑:「我們不會設想去做世界二、三流產品,靠便宜取勝——便宜,是自己沒本事,拿不出好貨來。」
得益於這些核心壁壘,大疆成為全球無人機領域的絕對王者,一改西方對中國製造便宜低質的偏見。它的成功,足以說明在高科技領域,我們同樣可以做到世界領先。
大疆無人機功能究竟有多強?此前還發生了一個關於打臉白宮的小故事。
2015年美國白宮的工作人員突然在草坪上發現了一架無人機,在這個可以說防護最嚴密的地方,沒有任何人看見,也沒有引發任何警報反應,就堂而皇之的出現了一架無人機。結果事後調查,是一個醉漢,不小心操作大疆無人機飛到了白宮上空,落在了草坪上,這讓無疑是打了美國人的臉,足以笑話好久。
但是,美國即使看不慣它,也不得不依賴它。大疆早已是美國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產品,佔據美國80%的無人機市場份額,美國銷售收入也佔據了大疆40%的營收。
美國早就對大疆動手了,早在2017年就以「將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和執法數據提供給中國政府」為理由展開了對大疆的調查與制裁,並大幅提高了關稅。
不過大疆絲毫不怵,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漲關稅是嗎?那我就漲價!硬剛的大疆直接宣布北美市場的無人機漲價13%,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大疆在美國的銷量不降反增,市場份額還提升了2個點,達到了74%的市場份額,後來還成了美軍的採購商。
此外,美國企業拼了命地追趕大疆,但最後還是被後者拍死在沙灘上。比如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的3D Robotics,曾被福布斯稱為「大疆的強大對手」。
原為大疆美國分公司負責人吉恩還加入了3D Robotics,準備大幹一場,據說,吉恩在開會時總是說「我要弄死大疆」。兩年之後,他們押注全部資金的無人機Solo終於面世,售價僅1700美元,本來以為可以一雪前恥揚眉吐氣了。
結果你猜怎麼著?四個月之後,大疆精靈3橫空出世,技術更高一籌,還比Solo便宜了整整700美元。價格和技術雙重碾壓作用下,3D Robotics的Solo只能淪為廢品,公司資金鍊也由此斷裂,要幹翻大疆的它,最後自己卻翻了車!
如此豪橫的大疆,當初卻是無人問津到「連員工都不願意進來看一眼。」2006年大疆在深圳創立,初創人員僅有4名,且只有創始人汪滔懂得無人機技術,還需要手把手的教人。更糟糕的是,大疆幾乎招不到任何優秀人才,因為創業的起點只是20平米的庫房,就算有人願意過來看一看,看過之後也會離開。
然而,大疆卻迅速實現「逆襲」:2006年,大疆只有4名員工;2011年,大疆90名員工,年收入420萬美元。2014年,公司年收入超過1.3億美元,員工人數達到1240名。2011到2015年,大疆創新銷售額增長近100倍。直到今天,大疆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
壟斷帶來的,是超乎想像的利潤:2015 —2017年,大疆營收為59.8億、97.8億、175.7億,連年保持高速增長。據大疆董事會預計,到2022年營收可暴漲至1700億元。
更猛的是,大疆竟然成功抵禦美國打擊。大疆無人機壟斷市場後,美國人又露出無賴本色,正面競爭不過就搞起封殺,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全面禁用大疆。
沒想到1年後,美國軍方因為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只得繼續選用大疆無人機,搞得美國束手無策。
這就像國產手機品牌一直依賴高通晶片一樣,人家已經做到領先了,除了繼續用你別無選擇。
想當年美國用晶片、作業系統徵服全世界,如今大疆用高端無人機徵服美國,也算揚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