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國人的動畫片,徵服了日本人。|百家故事

2020-12-22 視覺志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丨不一

1984年,高畑勳和宮崎駿一行人來到中國,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觀看了中國第一部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震撼不已。

高畑勳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回憶道:「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這部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動畫作品,濃墨淡彩,至今看來仍是驚豔。

在很長一段時間,提起國產動畫,總會因低齡幼稚遭人詬病。直到近兩年,一系列優質動漫的出現,才又讓我們看到了國漫的驚豔。

有人說:國漫正在崛起。

但每次聽到「崛起」這個詞,總覺得心裡有點塞:或許很多人已經忘了,國產動畫曾經也是個王者。

/01/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就此拉開了中國動畫驚豔的序幕。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動畫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造了近500多部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現在的影視圈,好像有種默契:什麼火拍什麼,別人拍火了自己也要敢緊拍;自己已經拍火的,迫不及待就把續集提上日程......

然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的特偉卻堅持:「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

那時廠裡的藝術家們,常常開展討論會,討論會有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神仙會」 —— 因為在討論會中,大家邊喝茶邊聊,想什麼就說什麼,無拘無束,沒有任何顧忌,再天馬行空不可思議的想法,在這裡都可以暢所欲言。

就是這份自由,和對「不模仿」的堅持,才有了那一次又一次的「獨一無二」。

1956年

《驕傲的將軍》

採用京劇臉譜搭配傳統服飾的造型設計

創造性的揉入京劇舞臺元素

自此開創中國「民族風格」動畫片的先河

1958年

《豬八戒吃西瓜》

吸取皮影戲、北方剪紙、窗花的藝術特點

開創了新的美術片種:剪紙片

最初因為沒有任何經驗第一次試拍宣告失敗

但剪紙片試驗小組卻沒有放棄

經過一年多的不管嘗試製作才拍攝成功

1960年

《小蝌蚪找媽媽》

把中國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

創造享譽世界的水墨動畫片

這部作品以齊白石的畫為原型

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

這也大概是我們最早的美的啟蒙

1960年

《聰明的鴨子》

這部中國第一部摺紙片

在第十一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放映時

便收到一致好評

1961年

《大鬧天宮》

當年,它在美國上映後

美聯社這樣報導

「這部動畫惟妙惟肖

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

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如今看來仍是驚豔

1979年

《哪吒鬧海》

這是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

擺脫了原著《封神榜》的主題和立意

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

與《大鬧天宮》並稱「中國手繪動畫雙璧」

1980年

《阿凡提的故事》

作為中國第一部木偶系列片

至今豆瓣評分仍高達9.2分

其中《阿凡提種金子》還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

1986年

《葫蘆兄弟》

多少80後的童年是它

多少90後的童年是它

多少00後的童年還是它

1991年

《眉間尺》

作為一部給成年人觀看的動畫

這無疑又是國產動畫一次全新的嘗試

1999年

《寶蓮燈》

這部1999年上映的動畫

拿下2900萬元票房

比同年上映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

高出一倍有餘

《牧笛》《鹿鈴》《山水情》

《雪孩子》《九色鹿》《神筆馬良》

《天書奇譚》《鷸蚌相爭》《黑貓警長》

......

無一不追求創新

無一不是精品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還記得最近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指出:中國動漫藝術在主題和風格上都要走出中國道路,挖掘自己的本土資源。

事實上,水墨、皮影、摺紙、剪紙、壁畫......幾十年前,中國老一輩動畫創作者就已經走在中國道路上,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在這條路上走著的人,走著走著就迷路了。

/02/

那些年,國產動畫獲得的榮耀,現在看來,亦是震撼。

60年前的那部《小蝌蚪找媽媽》,創作後就拿下了被譽為「動畫奧斯卡」,世界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動畫節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的短片特別獎。

59年前的那部《大鬧天宮》:

日本動漫鼻祖手塚治虫就是受它影響,棄醫學習動畫。這部動畫在44個國家連續放映,轟動一時。再來看看它獲得的獎項: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菲格臘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第二屆電影百花獎

......

稱它是同一時期的世界之最,一點都不過分。

41年前的那部《哪吒鬧海》:

成為第一部在坎城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象徵著當時動畫電影界的最高水準。

如新華網所評論的:多少年後,哪吒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雨中橫劍自刎的一幕仍歷歷在目。

36年前的那部《鷸蚌相爭》:

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

第六屆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

32年前的那部《山水情》:

豆瓣高達9.2分,被日本動畫界稱為「奇蹟」,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一眸之間,一琴之聲,卻抵過萬語千言。

2006年,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評選了「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山水情》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作品。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何以精品頻出?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現在大家都想著往前衝,人人都想佔點兒便宜,這跟過去不一樣。那個時候進劇組的人,不在乎多少名利,大多都很單純地想著,能為那部劇做點什麼。

無非用心二字。

那是大師尚未遠去,人心尚且有敬畏的年代。

就像有人評價《山水情》:「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同中國人的耐心競爭。」

/03/

1981年出品的《九色鹿》源自敦煌莫高窟古老的壁畫。

為了這部動畫,創作團隊從上海出發,跋涉了兩個月到達敦煌,在莫高窟裡呆了整整23天,從早到晚臨摹壁畫

「每一筆、每一畫我們都細細揣摩,通過臨摹去發現它的筆法和構思,想著如何畫這個故事。」

24分鐘的動畫,主創團隊卻設計200多個場景,畫了近2萬張畫。

最後神鹿飛走,變成遠方的一點。

遠走的,還有當年的畫師,技近於道的匠心。

《阿凡提的故事》的美總導演兼美術設計,為了設計故事中的人物,坐了七天七夜的車,專門到喀什採風,

水墨動畫《山水情》還請來了著名國畫名家李可染、程十髮參與藝術指導,將中國畫的水墨技巧展現得淋漓盡致。

片中的古琴音樂來自我國知名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他曾經回憶,當時為了動畫裡人物彈琴指法的創作,好幾個畫師一直圍著他,從不同角度畫同一個指法。力求完美

在《哪吒鬧海》裡,李靖撫琴的指法和音樂同樣配合的天衣無縫。

《大鬧天宮》創作時,形象、動作,場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畫師們跑到戲劇學校、文化廣場,觀察京劇演員的身法動作,舞臺姿勢。還特意請了當時的「南猴王」,讓老人家說戲。

到最後每個畫師學會了翻雲手,舞花棍,就是為了讓孫悟空,更有猴子味道。

片子中的各處神殿,是畫師們大冬天遍訪故宮、頤和園、西山碧雲寺等各處得來的。甚至連神仙腳下的雲彩,都是畫師們臨摹下廟裡的菩薩雕像,然後以此為素材創作出來的。

那個時代,提起名利總是有點輕,所有人竭盡全力,追求的,正是如今說出來都覺得有點矯情的詞:「理想」。

參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雪孩子》《天書奇譚》等影片創作的動畫師陸青,有時候好幾天不眠不休,只為了嘗試一個新的想法,呈現一個更加動人的動畫世界:

「動作設計假如搞得好的話,就會為這個片子加分。我們就是演員,要設想得好,導演的是想法如果是一分,我要加到二、三、四、五、六分。」

作曲家金復載堅持:「配樂是定做,不是批量生產。」

他會根據每一部動畫的風格,選擇不同的樂器,做各種嘗試創新,在《三個和尚》裡就使用板胡、墜胡、篳篥、木魚等多種民族樂器。

拍攝《哪吒鬧海》時,正逢戰國曾侯乙編鐘出土,金復載特意趕赴湖北,錄下了千年前的聲音,融入了動畫裡。

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沒頭腦和不高興》《豬八戒吃西瓜》配音的,中國最傑出的配音表演藝術家之一邱嶽峰,將人物性格掌握透了才會去配音:

他說:「配音演員不應該只讓觀眾聽出『字兒』(臺詞),還應該讓觀眾聽出『事兒』(潛臺詞)。如果再能使觀眾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愚人買鞋》裡

邱嶽峰包攬了旁白、王七、鞋店掌柜

創作《葫蘆兄弟》的那兩年,包括胡進慶在內的所有劇組人員,沒有休息一天。

胡進慶一人同時兼任「導演」、「編劇」、「造型設計」,為了不讓片頭自己出現太多次,他還換了好幾個名字。對於他而言,能創作出一部好作品,一切就都值得。

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不容易,大家卻都拼盡全力想做到最好;現在,很多事情都變得容易了,人心卻也變得浮躁了。

/04/

很多人說:「動畫片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

但在當年的動畫裡,我們卻看到了一些和低齡幼稚無關的東西。

正如《葫蘆兄弟》導演胡進慶所言:「一部好的動畫片,應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涵。」

《山水情》近19分鐘的動畫,每一幀都是一幅唯美詩意的中國畫。水聲,風聲,鳥啼,蛙鳴,竹葉,明月,群山,流水......呈現出來的美都是有故事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雪孩子融化時,泣不成,但還是很感謝這部《雪孩子》動畫片,讓我們漸通人事,懂得離別的疼,才會珍惜相守。

《三個和尚》僅僅三個人物線條簡單的不像話。故事也幾句話就能概括的過來。只是當年在電視機前哈哈大笑的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麼簡單的一個動畫,竟然影響我們那麼久。

《阿凡提的故事》也講道理,卻不把兒童當成無知和幼稚的代名詞,相反,它會用充滿「大人味」的方式來講故事,不生硬,不庸俗,充滿了人情味。

《新裝的門鈴》不到5分鐘的室內情景劇,沒有任何對白,卻在34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觸動,有人看到的是小市民價值認同,有人看到的卻是是現代人的孤獨.......

金復載曾經評價特偉的一段話,也道盡了那個時代,動畫創作者的堅持:

「動畫電影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行當,需要天馬行空;特偉所考慮的,是發揮每個人的個性,也就是每一部作品如何與別人的不一樣,如何與自己的上一部不一樣。他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無論是60、70、80、90年代的人,我們都應該慶幸,經歷過國產動畫最好的時代。

國漫曾經的那份堅持,那份耐心甚至匠心,如今回頭再看,它不只是作品,更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心中頓時感慨萬千。

用心做事的人,永遠不會被遺忘。

相關焦點

  • 這部國漫早在1960年,就徵服了日本畫家!
    說到日漫我想很多漫迷都很喜歡,並且有的漫迷也是認為國漫不如日漫,不管是劇情還是場景,但是小茶想說的是國漫真的比日漫後,不信你看這部動漫,早在1960年就徵服了日本人!國漫其實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早在多年前,傳統的民間技藝「皮影戲」就屬於動漫類的,並且我國的動漫也是早於日本好多年,尤其是在1960年上映的一部動漫,它令宮崎駿都讚嘆不已,這部動漫就是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說到《小蝌蚪找媽媽》這幾個字大家也是很熟悉,因為小時候我們基本上都學過這篇文章!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日本進口動畫片!
    回首當年,放學回家守著電視看動畫片的場景歷歷在目。你還記得幾部經典的日本進口動畫呢?今天,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搭乘時光列車,重溫那段幸福的回憶吧!我曾經還以為這是中國人自己做的動漫,因為故事的背景用的是中國人的形象,小當家穿的是馬褂,大家做的是中國菜,說的是中國話。這部動畫應該可以體現中國料理在日本的出名,作者處於對中國菜的認可執著了這部動漫,對於我來說,小時候看著小當家做出美味有發光的菜餚,簡直就要流口水了。
  • 想徵服中國?此人豪言:四億中國人打不過六千萬日本人?開玩笑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先後佔領了北平、天津和上海。11月8日,太原淪陷,南京淪陷。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中國。甚至,日本軍隊發出了惡毒的吶喊:「在三個月內徵服中國。」太原失陷後,國民黨西安營主任蔣文鼎驚慌失措,立即計劃棄城逃跑。
  • 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
    他們於1953年5月29日從相對容易的尼泊爾南坡登頂珠峰,尼泊爾以此叫囂中國關於珠穆朗瑪峰的主權問題。作為中國的珠穆拉瑪峰,1960年之前卻從未有中國人的腳印,這對中國的登山家們以及數億的中國人而言都是一種恥辱。中國的山,我們中國人必須登上去。帶著這樣的信念,中國人經歷了重重險阻。
  •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忍者神龜」|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母衣的竹製骨架)02母衣不可貌相眾所周知,古代日本人身材十分矮小,如果佩戴著母衣,當戰士騎馬時,一次瘟疫相當於八次二戰,原因是歐洲人一輩子不洗澡|百家故事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這是蘇聯曾經發出的邀請,現如今世界最高峰已經被徵服,每年有來自全世界成百上千的人登上珠峰,其中很多都是業餘的登山愛好者,這得益於我國登山隊員第一次在「第二階梯」打的鋼錐和1975年在鋼錐基礎上架的6米「中國梯」。
  • 日本人究竟歧不歧視中國人
    好多人一直問我,日本人對中國人好不好,歧不歧視。我的答案是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歧視的。那下面我分析了一下歧視的原因。首先國家媒體宣傳,我是2005年來的。那時中國收入偏低,但是生活吃喝方面也是比較富足的。當時我在日本飯店打工的時候。
  • 《永遠的零》 :中國人的費解 日本人的糾結
    但令人奇怪的是,與一年前主流媒體的「罵聲如潮」相比,一年來網友的反應卻是出奇地平靜。在網上,你幾乎找不到一篇像樣的評論。  一是因為時間已久,「憎日派」罵人的激情已冷;二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對這部電影根本沒有看懂。不僅那些逢日必反的「憎日派」看不懂,就連我身邊這些練習日本劍道的「知日派」也是一頭霧水。日本劍道進入中國已有17年。如今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劍道館40多家,近兩萬人常年練習劍道。
  • 《阿基拉》:看1988年的動畫片如何實現它的預言(中)
    每個人都在關注日本動畫《阿基拉》,但這部動畫並不局限於「神預言」。(由於分為上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1982年,網絡朋克經典電影《銀翼殺手》登陸日本,但由於宣傳策略欠佳,廣大觀眾認為這是一部類似《奪寶奇兵》和《星球大戰》的動作/冒險片。
  • 2019年日本電影票房排名,動畫片佔了半壁江山
    該片根據原泰久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戰亂中的孤兒信懷抱著成為大將軍的夢想而在戰場出生入死的故事 。日本國民美女橋本環奈在《王者天下》中飾演一隻雕。,復仇者聯盟在剩餘盟友的幫助下再一次集結,逆轉滅霸的故事。
  • 30多年的回憶殺,那些讓人細思極恐的80年代國產動畫片
    八十年代,受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動畫片作為80後為數不多的電視娛樂,常常被小夥伴們津津樂道。80後接觸到的動畫片為數也不少,既有《貓和老鼠》、《鼴鼠的故事》、《希曼》等等歐美動畫片,也有《聰明的一休》、《七龍珠》、《魔神壇鬥士》等日本動畫片,但最主要的還是國產動畫片。
  • 徵服日本需要多少人?一個中國人、一個美國人做到了
    而且,對於兩位徵服者,日本人是心悅誠服,頂禮膜拜,為之立碑、塑雕像,每年祭祀不斷。因為,對島國日本來說,這種徵服是先進文明對落后土壤的開拓。                                              而這兩位徵服者,其實是日本的恩人。
  • 爆發之前的日本動畫,有太多辛酸故事
    《國王的尾巴》是一部黑白片,資源有限,片長只有區區47分鐘,就算拿到電影院也不足以賣成一張電影票,而且日本當時還面臨著外國彩色片的衝擊。1950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7)成為了第一部登陸日本的迪士尼動畫長片,預示著一系列高投資的外國動畫片的出現,它們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幾乎佔據著學校的每個假期。
  • 這次,日本替我們拍了部愛國片|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不要」。沒人想到,心念中國已久的芥川龍之介學會的第一句中文居然是這兩個字。面對湧在眼前的黃包車工、熱情的玫瑰花大嬸……芥川總會無措又有些無奈地擺手說著「不要」。
  • 二十年前的經典動畫片基本都在這裡了,數數你看過幾部?
    《鐵臂阿童木》,1963年年代好久遠啊,看過這部動畫一起唱一下這首歌「時光一去不復返,往事只能回味」,《鐵壁阿童木》是國內引進的第一部日本動畫片,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大力水手》,1960年剛剛因為沒有看過《鐵臂阿童木》而慶幸,忽然發現我怎麼看過《大力水手》啊,想想都是淚啊,不說了,先去吃幾口菠菜去。
  • 一次瘟疫相當於八次二戰,原因是歐洲人一輩子不洗澡|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1348年三月,它一鼓作氣地攻破了義大利的弗洛倫薩,並且開始從陸路和水路席捲歐洲,1348年,巴黎陷落,同月倫敦失守,翌年徵服不列顛;1349年初,黑死病越過萊茵河,五月到達巴塞爾,8月法蘭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達漢堡、不萊梅、但澤。
  • 登山與國運相連——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
    像新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輝煌時刻一樣,60年前的1960年5月25日清晨4時20分,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的瞬間。歷經千難萬險,耗時兩個月,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第一次從北坡徵服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一刻,震動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
  • 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合集
    (十二)五百年來王陽明丨心學也是心理學(十三)五百年來王陽明丨破山中賊易(十四)五百年來王陽明丨破心中賊難(十五)五百年來王陽明丨一封「情書」(十六)五百年來王陽明丨秋風掃落葉(十七)五百年來王陽明丨三個七零後(十八)五百年來王陽明丨兩個餘姚人(十九)五百年來王陽明丨心智的較量(二十
  • 看過這些動畫片的人,估計都已經結婚生子了!
    ~ 這些東西都是每天省吃儉用買來的,當時這些都是「寶藏」啊,讓人不禁的想起兒時的美好時光!~今天頭哥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讓我們一起懷念那逝去的童年!1、《時間飛船》時間背景:1974年製作的日本動畫片,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開始播出。
  • 1900,1960,2020,三個庚子年,中華民族絕地反擊的完美詮釋
    1900,1960,2020,三個庚子年,中華民族絕地反擊的完美詮釋2020年是庚子年,當我把這句話說給我老婆,對歷史一項不感興趣的她,忽然一句"好熟悉的年號?有啥大事發生過嗎?"沒錯,每個中國人熟悉的都熟悉一個詞"庚子事變"。1900年的庚子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時刻。不過因為清政府完全沒有羞恥心,庚子之變,庚子之亂,庚子國變的說法都有,唯獨沒有庚子之恥的說法。庚子之恥,是近代版的靖康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