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5日訊(通訊員 陶軒)近日,桃源縣漆河鎮林業管理站工作人員接到勒馬山村村民楊菊初電話,可能捕獲了一條娃娃魚。掛了電話後,工作人員立馬趕到現場,只見一個紅色的膠盆裡放著一隻長約60多公分,四肢腳掌分開呈五趾型的魚。經鑑定,未發現外傷,是一條野生娃娃魚。
每天在株湖壩裡捕些小魚蝦的楊菊初,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捕到一條「怪物」上來,給兒子打電話才知可能是娃娃魚,屬於國家保護動物,買賣和食用會判刑,便立即向政府報告了消息。楊菊初說道。
楊菊初還熱心地帶工作人員去察看了捕獲地點,描述了發現娃娃魚時的一些情況。經請示縣林業局森保站,娃娃魚當天就被放生到水質優良的白洋河內。
近年來,桃源縣通過懸掛宣傳橫幅、LED顯示屏、電視、村村響、網絡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大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群眾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了,對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也有了更多了解。
據悉,娃娃魚,學名叫中華大鯢,是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因叫聲似嬰兒啼哭而得名。娃娃魚和恐龍同時繁盛於三億五千萬年前,被稱為「流動的活化石」。娃娃魚以水生昆蟲、魚蝦為食,它對水質和環境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中。
野生娃娃魚屬于禁捕禁售野生保護動物,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保護。公安機關也將對違法捕售的行為,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責編:吳昱]
[來源:桃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