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文聖一脈五嫡傳思想,齊靜春青出於藍,陳平安性本惡

2020-12-16 倔強的他

今天來談一下《劍來》文聖一脈五位嫡傳,既為嫡傳,那我們解讀一下他們分別傳的是文聖的哪些思想。

大家都清楚,故事寫到今天,文聖老爺的背景已經出來。

首先《劍來》中有」三四之爭「就是說老秀才和亞聖之間的思想爭鬥,而歷史上的荀子思想也是很針對孟子的。除此之外,文聖神像在書中被移走了,而歷史上的荀子也是沒有進入孔廟中配祀。

文聖老爺

大弟子崔巉-事功學

崔巉,文聖大弟子,大驪國師,傳「事功之學」,崔巉與文聖提出事功之學不被認同,因為文聖與至聖先師討論過,認為不可行。(文中有過解釋,記不清是不是和至聖先師討論,但給出的答案是不可行)

事功之學崔巉影分身崔東山說過:

我之宗旨所在,便是將生死、七情六慾這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設置出九條相對籠統的大綱,再細分出三十六種細則,在這綱目之外,還有三條最根本的計算規矩,相互間縱橫交錯,其實就是一座棋盤罷了。人之所想所思,每一個念頭,都在這棋盤上邊枯榮生滅,為何起,為何落,皆是有理依循。

簡單來說就是:

使天下皆出於治,務實而不務虛的。

崔巉

老二左右 所積而致的成聖之道

左右很為難,大劍仙,劍練的好書讀得更好。左右的路很平穩,文中描述我理解為左右一直在追求「積」,讀書更好,練劍更好,但是左右很為難,因為他認為還不夠好,哪怕13境,哪怕14境。

大戰落幕後,左右獨自坐在城頭上飲酒,老大劍仙陳清都露面後,說了一句話,「劍術高,還不夠。」哪怕是面對這位被阿良敬稱為老大劍仙的定海神針,左右也只回答了一句話,「那就是劍術還不夠高。」

「小齊要我做你的護道人,我沒答應。就像先生當初要我保護小齊,我還是沒答應。自己挑選的腳下大道,要什麼護道人。」

所積而致就道德修習而言,荀子認為最高的要求就是「成聖」。荀子堅持自己的理論的一貫性,認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聖人與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也只有經過後天的努力,才能夠成就自己,「聖人者,人之所積而致也」。

文聖曾問左右「為何不飛升離去?」,並大怒道,「為何藉機不離開這座天下?」

因為左右還有成為自己的「聖」。

左右

老三君倩 有教無類

傻大個,劉十六,君倩,妖族。文聖推崇至聖先師,其餘誰都不服,這裡我認為劉十六是文聖對有教無類的解讀。

只驅龍蛇不驅蚊

文聖對傻大個的一句評價,這裡我認為兩層意思。

1.戰力很高,對小米小蝦懶得出劍。

2.是文聖對劉十六的感慨,本身是妖族,相當於蚊。如今已經成長為只驅龍蛇不驅蚊的存在,也從側面印證有教無類的成果。

猜測本書完結後,劉十六會走有教無類的路。

劉十六

老四齊靜春 青出於藍

齊先生,有三個本命字,有望立教稱祖。文中文聖有青出於藍的說法,指的就是齊先生。

在小鎮與弟子解讀「當仁,不讓於師」可以看出齊先生走的是青出於藍的路。

讀書人應該尊師重道,但是在仁義道德之前,不必謙讓。齊先生問道:「不必謙讓?修改成『不可』,又如何?」

齊先生遠觀小鎮

老五陳平安 外王學說-性本惡

陳平安很明顯,就不多說。

1.陳平安的經歷,小黑炭「賠錢」的經歷,都指的性本惡。

2.另外,小夫子作而論道,說那順序。在書簡湖問心,理解那順序之說,都為陳平安性本惡之說打下基礎。

陳平安

相關焦點

  • 劍來:文聖一脈嫡傳集合!陳平安領銜應到十四人,實到十二人!
    齊靜春學生雖多,天賦超然者亦不在少數,宋集薪、趙繇、李寶瓶、林守一、李槐各個都是絕頂之資,齊靜春卻因聖人身份不願「監守自盜」,後來又因守護驪珠洞天身死,所以上述五人並不算齊靜春的嫡傳弟子,即便是李寶瓶也只能算是學問繼承人。關門弟子陳平安。
  • 劍來:說說五大最強傳承勢力,雙十四境的文聖一脈名列榜眼!
    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劍來世界」中已知最強的五大傳承勢力。第一,白玉京。道祖嫡傳勢力,白玉京三大掌教具是道祖嫡傳弟子,都為十四境,代師收徒的大掌教道法最高、手執仙劍的餘鬥殺力最強、道法自然的陸沉最逍遙,在這三人之下還有小師弟山青,目前尚未成長至巔峰,但仍舊不可小覷。
  • 《劍來》齊先生告訴陳平安:君子可欺以之方
    《劍來》一書中,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可能就是齊靜春的人生境遇了。他作為文聖四位嫡傳弟子之一,可以說在學問上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為了保全龍泉小鎮土生土長的鎮民選擇了犧牲自己。相信大家在讀到這裡的時候也是第一次從齊靜春身上感受到了鋒芒,不由得讓人心情舒暢。由此可見,齊靜春在來龍泉小鎮做聖人之前是如何的意氣風發,那時的他肯定也跟阿良一樣,遇見美好就盡力保護,看到不平也會拔刀,毫不猶豫!那麼,在龍泉小鎮做了六十年聖人的齊靜春最後為什麼非要選擇以「身死道消」的方式來保全龍泉小鎮呢?
  • 劍來:說說四對兒神仙友誼,阿良為了齊靜春怒斬小白玉京!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劍來世界中的四對兒神仙友誼,打架、喝酒、看直播他們樣樣不曾拉下。一,齊景龍和陳平安。初相遇時前者是北俱蘆洲年輕一代第三高手、著名的「陸地蛟龍」、元嬰境劍修;而後者不過是一個五境武夫、剛剛涉及練氣一途的無名小卒,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卻因一個叫陸拙的傢伙而相識、又因思想上的接近而成為了至交好友。二人初識的一番交談讓陳平安忍不住要請齊景龍喝酒,而從來不喝酒的齊景龍也因興致勃發破了酒戒,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 劍來:文聖復位!送別崔瀺和齊靜春的他為人間付出太多!
    就說五大嫡傳弟子,老大崔瀺本就以「彩雲局」名震天下,被視為文廟副教主的合適人選,後整合一洲之力擊碎蠻荒天下陰謀,更以十四境修為先謀賈生、後絕天地,能人所不能;二弟子左右才情、劍術皆高絕,尤以劍術「浩然第一」聞名於世;三弟子齊靜春青出於藍,本可立教稱祖、卻為六千凡人放棄生命;四弟子劉十六拳重心誠,拳碎神靈、尊師重道兩不誤;關門弟子陳平安,一天之內教兩座天下共看之!
  • 《劍來》:文聖一脈學說被推崇,陳平安卻悶悶不樂,原因何在
    #劍來#《劍來》陳平安從劍氣長城出來之後,到大泉王朝和姚氏家族一起商議一些事情。01 捧殺《劍來》這本書所涉及到的一些道理很多,其中就有一個很至關重要的就是捧殺。我記得之前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劍來》被稱作第五名著的論斷,當時就有很多書友在聲討我。我並不是在推薦這個名頭,我只是在闡明過分捧高一本書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其實文聖一脈的學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 劍來:最悲情的人物之一,大儒豪齊靜春
    有關於齊靜春的筆墨,只有前期的一點,少得可憐,但是,有關於齊靜春的印象,卻縱觀整部小說,多的驚人。在之後,齊靜春多次指點陳平安,對於這樣一個角色,也是在不斷的鮮活,特別是說他作為一個儒家先生的模樣,大部分時候,其實都是不問世事,僅僅只是在書院中教導著學子,而作為這片驪珠洞天的守護聖人,也很少看到他對這方天地的守護,所以,對於這個角色前期的強硬態度,我認為是遠遠比不上阮邛。
  • 《劍來768》還在奇怪文聖一脈的姻緣風水嗎?官宣其真實意義
    《劍來》有個長盛不衰的梗,就是文聖一脈的姻緣風水,上到先生,下到弟子,無論是老秀才,還是崔巉、左右、齊靜春,算上半個弟子的「劉十六」,記名弟子的茅小東,個個都是「單身狗」,而且還都是憑實力單身。老秀才對此頭疼不已,一脈之內都是如此,難免讓世人誤以為先生有問題,會影響自己「儒雅、偉岸」的形象。
  • 《劍來》崔東山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性格乖張,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在《劍來》中,崔東山是陳平安身邊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他本來是大驪國師崔瀺的一個分身,他的靈魂也是來自崔瀺分割過來的,想算計齊靜春,結果失敗了,齊先生給崔東山打落了上五境,老秀才又讓崔東山與崔瀺失去了聯繫,於是,崔東山也就成為崔瀺之外獨立一人了。可能為了懲罰崔東山,老秀才又逼迫著崔東山拜陳平安為師,一開始崔東山還不情不願的,但是惹不起老秀才,崔東山也就很無奈地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 《劍來》陳平安在文聖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
    在劍來一書中楊老頭曾與李二說過,一方道統,想要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需要三名弟子,一個是「能大用」,即挑大梁、鎮場子,有裡子、增面子;一個能「續香火」,即有韌性、懂事理,懂謙讓、能挑擔;最後一個必須「有意思」,即天賦好、根骨好,卻不一定要對師父和師門如何感恩。
  • 劍來:十五位現存的十四境修士,陳平安險些擊敗一位!
    遍觀五座天下,文聖也算是最優秀教師之一,教出兩位十四境、一位飛升境瓶頸劍修、一位不低於飛升境巔峰的妖族,關門弟子更是獲得了劍靈的認可,未來大道可期。蕭愻本是劍修,卻選擇了以地利的方式合道,對其戰力有巨大限制,故而雖高出一境,在天外天也只能和飛升境瓶頸的左右四六開。雨四的靠山,蠻荒天下本土十四境大妖,當年白澤聽從禮聖之言交出大妖真名時有意隱瞞下的同輩大妖,可到目前為止尚未正式出境。
  • 《劍來》:齊靜春當年便已十四境?又為何求死?喊話周密,可贏?
    《劍來》,繼白也劍落扶搖洲之後,寶瓶洲戰場也出現了極大的意外——齊靜春復生,並且已有十四境的恐怖修為。而從崔東山、崔瀺的解釋當中,隱約可以判斷出,原來齊靜春當年便已有十四境。#劍來首先,齊靜春當年便已十四境了?應該不是,但只差臨門一腳。這一章名為《三本命一十四》,即是說三個本命字湊齊時,齊靜春便是十四境齊靜春。而當年驪珠洞天最後一戰,齊靜春的第三個本命字尚在形成之中。不過,那臨門一腳並非齊靜春無法跨出,而是沒有跨出。
  • 《劍來》:阿良應該沒了
    阿良,在《劍來》中,人氣度從未跌出前五行列,深受眾多翻書人的喜愛。他是亞聖嫡子,但是他卻從來沒有依靠過自己的身份,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喝最烈的酒,逗最美的妞,一生什麼武力、劍道毫不在意,帥,才是重點。拿著樹枝,對著蜀葵便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問劍。
  • 劍來:陳平安再見小寶瓶,文聖說要與天下為敵會否成真?
    眼下的文聖一脈可以算是浩然天下新生的一隻雛鳳,要成長就必須汲取營養,只是誰又甘願割肉相投呢?其實將浩然天下比作老鴰窩並不為過,禮聖帶人於天外天抵禦神靈餘孽肆虐天下、陳清都坐鎮劍氣長城不教一妖一獸囫圇過關,承平日久的浩然天下讓很多人心中生出了天地本該如此、甚至天地不該只如此的自私想法。
  • 劍來:說說禮聖、亞聖、文聖三人到底誰才是教育達人!
    與文聖一脈的精英路線相比,亞聖一脈的教育方式堪稱廣撒網,就像陳淳安說的那樣,亞聖一脈陪祀聖賢數量最多、香火也最鼎盛,還出了阿良、陳淳安這樣不次於文聖一脈弟子的精英人才,那是不是說亞聖的教育方式就要強過文聖呢?其實不然,亞聖一脈香火雖鼎盛,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良人不少、渣滓同樣不少。
  • 劍來:寧姚和陳平安的感情起源
    一切都是那兩句話:浩然天下陳平安來見寧姚;飛升城寧姚來見陳平安。其實寧姚最先見到的是齊靜春當時的書童趙繇,而第一個對寧姚一見鍾情的人也正是趙繇,當時才看見寧姚就漲紅了臉,後面還自己神不知鬼不覺說了一句「她好香啊」,寧姚因此大發雷霆,如果不是齊靜春在場,說不一定趙繇得吃不小苦頭。(難道寧姚有體香?)
  • 《劍來88章》:那一天陳平安出小鎮,風雲即起
    小鎮驪珠洞天篇章即將結束,沒想到一窮二白的陳平安坐擁五座大山,真是走了狗屎運,否極泰來。這五座山分別是落魄山,寶籙山,仙草山,彩雲峰,真珠山。五座山頭,三百年期限。一下子發家致富成了富人,擁有幾座大山,陳平安就夢想著先娶個媳婦,成家立業,以後傳給子女,子女將來再傳給他們的子女,想想就有些小激動。買山這件事,是陳平安一生中的大事,也沒有爹媽可以商量。
  • 劍來章評之774文聖一脈的學生們
    人之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但逐還是要逐出點什麼來的。雞犬城,別稱得道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山上城,別稱規矩城。知規矩,守規矩,護規矩,方為真正登山人。中四城。白眼城,別稱無用城。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 《劍來》: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是不講道理
    《劍來》:周折許久,陳平安終於找上了來自大端王朝的那個武夫,說要問拳,並且在對方詢問為何問拳時,簡單而霸氣地回答了三個字:不為何。而那綠竹劍鞘本也不屬於裴杯,只是她覺得綠竹劍鞘與她的佩劍比較般配,這才吩咐手下人去取來的。她也想到了手下人是強買的,只不過沒想到劍鞘的主人是陳平安極為親近和敬重的江湖前輩……拳頭硬就有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