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大學新生開學的日期慢慢靠近了,在山東禹城市李屯鄉大紙坊村,今年考上大學的王延良忙碌於開學前的準備之外,還在為媽媽的手術奔走。幾年前媽媽因為車禍骨折,右腿裡的鋼釘至今留在身上,自己去賺錢,幫媽媽做個手術,把鋼釘取出來,是他這個暑假最大的願望。
媽媽腿上的鋼釘一直是他的「心病」
在大紙坊村算得上相對偏僻的家裡,看著媽媽右腿膝蓋處高高的突起,王延良很是心疼。「一到下雨陰天,就不舒服,但好幾年了,我在上著學,媽媽也一直不捨得花錢做手術把鋼釘取出來。」王延良說。
在王延良還小的時候,爸爸因為腦出血導致整個左側身體偏癱,媽媽便一直是家裡的頂梁柱,但在三年前,王延良參加中考前不久,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媽媽右腿骨裂,鋼釘也便是從那時候開始留在了媽媽的腿裡。
「這些年,主要靠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上高中的學費其實也是免了的,但爸爸媽媽都幹不了什麼重活,讓她把鋼釘取出來,都以先供我上學為由一直這麼拖著。」媽媽說起自己的腿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王延良每看到媽媽腿上那塊高高的突起,心裡就不舒服。
平時天氣好的日子,媽媽會帶著爸爸走街串巷收廢品,這是一家人主要的收入,媽媽沒上過學,稍微複雜點的帳就算不清,爸爸的主要職責就是算帳。收入不高,兩人的花費也總是十分節省,爸爸這些年的拐杖就是一根木棍,現在用的拐杖還是前不久當地誌願者到家探訪時給送來的。
王延良今年被保定學院錄取,他覺得大學生活可能會非常忙碌,也不能經常回家。「所以就想在我上大學前,把媽媽的腿給治好。」
剛高考完就去打工,一月賺了三千塊
「之前我還小,做不了什麼,但現在也是個成年人了,就要擔起這份責任。」王延良說,家裡沒錢,所以他剛高考完就籌劃著自己去打工掙錢,先把媽媽取鋼釘的手術給做了。「也諮詢過別人,都說鋼釘越早取出來越好,再等幾年,媽媽就要多受幾年罪。」
高考結束後,王延良在家待了兩天,隨即便到了濟南,在一家飯店當起了服務員。除了志願填報的那兩天,王延良沒休一天假,直到8月底,他幹了一個多月時間,發到手的工資差不多有3000塊。「工作其實也不是很累,能多幹幾天就多幹幾天,媽媽的手術一定得做。」
「其實還可以幹幾天,但一方面有些開學前的準備工作要做,更重要的是,媽媽手術需要早做,最好是在我開學前能康復出院,要不然爸爸照顧不了她。」王延良說。
雖然媽媽一再拒絕,但打工回家,王延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媽媽去了醫院。「醫生說什麼時候準備做手術了隨時去醫院就行,但手術費比我預想的要高,需要五六千塊錢,而且醫保沒法報銷,手頭的錢還不大夠。」王延良說,「再想想辦法,只要我在家,什麼活我都可以幹,但我不在家了,身體健康的媽媽就是家裡的頂梁柱。」
生活要自立,家裡倒塌院牆都是他砌的
9月2日,帶著媽媽在醫院住了兩天院後,媽媽執意不再做手術,王延良只得又帶著媽媽回到家。「原本計劃2日上午做手術的,但費用比較高,又聽大夫說鋼釘現在暫時不取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媽媽就堅持不做了。」
「孩子其實挺孝順,這就夠了。」王延良媽媽說,這幾年,雖然家裡狀況不太好,但最讓她欣慰的就是兒子懂事又貼心。「只要他在家,什麼活都是他幹。」
王延良家裡的房子在村子裡算是比較老的,家裡用紅磚砌的院牆也顯得有些簡陋。「你看磚縫那麼寬,這都是王延良自己砌的,東邊院牆年久失修原本都倒塌了,去年暑假找了個鄰居幫忙,他就把院牆、廁所都給砌了起來。」
「雖然兩個大人身體不好,掙不了什麼錢,但孩子挺爭氣,我們也不能給孩子丟臉。」王延良媽媽介紹,雖然是建檔立卡幫扶的貧困戶,但這些年,撿田螺、收廢品,她和丈夫能自己幹點事也都沒想過要閒著。
「不指望家裡能為我做些什麼,未來肯定都得靠我自己,生活就要自立。」王延良說,對大學的生活很期待,他也非常感謝這些年來自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但上了大學,他更想依靠自己。「到了學校裡看看能有什麼樣的機會吧,至少寒假裡還得去打工,也減輕點父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