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VS李宗盛:年少讀不懂詞中意,中年方悟曲中情

2020-12-18 隨言草創

如果你不懂愛情,不妨讀一讀北宋的詩詞。因為宋詞的格式,多以長短句的形式存在,極富韻律,相當有節奏感,類似現代的流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詩詞中,除了文字柔美,更別有一番意境在其中。

眾多宋代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他的文學價值,曾被蘇軾譽為「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即使一萬人,都不如他一人;李清照評他的詩詞專攻情致;王國維稱其詩意最為悽美婉約。故,他延續了柳永的婉約風。

沒錯,他的詞多以情愛為主,人世間的愛恨情愁,都在他的一字一句中,纏綿悱惻。

好比,這首《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某一日,秦少遊看到西城的楊柳,在春日裡格外柔媚地飄動,勾起了對昔日往事的回憶。想起那一場離別,仍是憂心難耐,淚水難收。在第一句,作詞人用了一個詞「弄春」,他將楊柳在風中搖曳的姿態,描繪得婀娜多姿,既有少女的柔美,也有女子的嫵媚。然而,令人遺憾的,正是這種美,在離別時消逝無終,令人思及落淚動容。

使人記憶猶新,難以忘情的,是那位心愛的女子,曾為他拴住歸來的船繩,令他的心從此有了歸屬,不再漂泊無依。正是那份溫情脈脈,為他鉻下了深刻的印記。第二句中「系歸舟」,寫出了男人對家的期盼與眷戀。余光中的《鄉愁》中有一句「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正契合了秦觀對家的牽絆之情。

只是,在郊外的那座赤紅色的橋頭,再也見不到牽掛的人兒,唯有溪水獨自潺潺而流。正應了李清照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碧野」指的是長滿青草的野外,流淌著碧綠的江水,而「朱橋」那裡架著一條赤紅色的橋,當日相戀的人,已不在橋頭等待。「水空流」這三個字,恰能體現作者見不到愛人,萬念俱空的悲傷。

他知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永遠不會為了少年而停留,那種傷恨,卻上心頭,幾時方休?明代詩人李唐賓說過「韶華將盡,三分流水二分塵」。指的正是秦觀所言,所有的青春,都是有限期的,既是遺憾,也是一種悔恨,恨一切的離別。

讀到這一句「恨悠悠,幾時休?」便想起了李宗盛作詞,周華健成名之作《讓我歡喜讓我憂》那幾句經典歌詞:愛到盡頭,覆水難收,愛悠悠,恨悠悠;為何要到無法挽留,才又想起你的溫柔……在深夜無盡等候,獨自淚流,獨自忍受。

或許,是因為李宗盛讀懂了秦觀的這首詞,看盡落花飛絮時,他再次登上舞臺,回想起與林憶蓮的愛情,化作一江春水向東流,哽咽著,說多了都是淚,止不住心頭陣陣的憂愁與遺憾。世人都認為男子沒有幾個痴情種,或許只是因為,他們背負了多情與不專情的罵名。但,當一個男人付出感情的時候,那是真心在付出,他會對所愛的女人很好,好到令她淪陷。只是,這份愛消逝的時候,他們是真的不愛了,只是很少人知道他們也會落寞,也會在情感上做垂死掙扎。

多情的人,總能比理智的人,更難以忘懷那份情感牽絆。就像李宗盛在《當愛已成往事》中寫下:忘了痛或許可以,忘了你卻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離去,你始終在我心裡。前些年,李宗盛在臺北舉辦的那場《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上,他曾表示,年紀越大,越容易懷念過去,他很想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曾經有人問他,為何這樣懂女人的心思,他開玩笑說,因為身邊的女人太多,以至於每一位途經他生命中的女人,都在他內心留下了一份抹不去的情絲。

他為自己的多情,在歌詞間埋下了情種,就像秦觀的多情,都埋藏在他的詩詞之中。

秦觀在另一首《江城子》中唱道: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

在《臨江仙》裡寫下結束語: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再如他的《千秋歲》,道出了多少女子的心聲:攜手處,今誰在?

但凡經歷過感情的離離合合,託付過深情的,都能引起深深的共鳴。

秦觀的詞,也許多是兒女情長,可人世間,怎能少得了一個情字呢?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份愛的火苗,遇到讀懂你的人,就是幸運;遇到不解風情的人,就是悲哀。

能寫出或唱出情愛的人生哲理的人,不得不說,他們的內心是柔軟的,是通透的,或許負過許多人,但他們將愛情刻畫得那般真切,細訴紅塵男女在相遇、相知、相愛,到分離,這一段歷程中,相似的經歷與感觸。

年輕時,我們只道是愛情有甜蜜,有青澀,卻不知道終有一天,誰會成為誰的過客;人到中年,才會發現,愛如細沙,握不住,易流逝,曾經的美好,不顧一切,都會變成匆匆,太匆匆。

如果你問李宗盛,明知道會離別,後悔當初相識一場麼?他肯定會告訴你,人生需要領悟,而愛必有代價。

都說「年少不懂曲中意,懂時已是曲中人」,秦觀也罷,李宗盛也罷,活在凡塵俗世中的我們也罷,不管你現在懂不懂過來人的肺腑之言,請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因為人生終有離別時。

不知道你是否已經讀懂了詞曲中的那份留戀呢?

歡迎留言,關注我@隨言草創,一起讀點古詩詞。

相關焦點

  • 年少不懂李宗盛,愛過方知林憶蓮,願你永遠不懂李宗盛
    2014,李宗盛如願在臺北小巨蛋舉行了個人演唱會,當無數經典的歌曲在空中迴蕩時,我們不僅感嘆眼前這個鬢角發白的男人如今已是不惑之年,而那個讓他一生鬼迷心竅的女人,大概就是林憶蓮吧。當屏幕切換到林憶蓮的MV時,兩人隔空對唱那首當愛已成往事,李宗盛注視著屏幕深情而又遺憾,當他開口唱第一句的時候,已經抖得無法發聲,他努力咽住哽咽,卻還是沒辦法唱下去,或許他依然深愛著林憶蓮,那種愛而不得,那種歲月蹉跎大概只有他自己清楚,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幾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底。
  • 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僅28字,年少時讀不懂,中年時再讀紅了眼眶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少年到中年不過是眨眼間,年少時讀不懂的詩如今再回頭看看,竟是讓人胸口發熱,淚流滿面,它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別名《送元二使安西》。
  • 年少不知父母恩,悟時也是無以報。唯有真心待生活,方可慰生我情
    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凃半生人。你討厭父親的平庸卻不知他也曾是個懷揣夢想的少年。你嫌棄母親的嘮叨卻不知道她也曾是個溫柔美麗的少女。身無饑寒,父母無愧與我。若無長進,我何以待父母。彈指之間,自己就這樣子,從年少變成了父母,而且就是這麼碌碌無為的度日子,一點長進都沒有。坐下就想睡,睡下來又幻遊著,搞得糊糊塗凃一天過一天的,送走了美好年華。每一次自己唱著一首首熟悉的歌或者是聽著一曲曲優美的由子時,自己也總是感嘆「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七夕夜,秦觀思念愛人,寫下一首名作,詞絕美卻讓人想哭
    我想,一代詞宗秦觀,或許最懂其中滋味。古代當官的男性,46歲算是正壯年的時候。而在志得意滿時突然被削職,一貶再貶,這應該是妥妥的中年危機了吧?事業上遇到中年危機有多可怕?這一年的七夕,夜涼如水,48歲的秦觀一個人抬頭望月,內心孤獨,一時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詞句是真美啊,但旁人看了卻忍不住想哭。
  •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
    人們都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是用情至極的人,他的每一句歌詞都包含了他深深的情感,或是對自己的愛情的感懷,或是對朋友遭遇的憤慨,或是對人生的無奈,或是對生命的敬畏。李宗盛的歌也許不像其他創作人的歌詞句句押韻,但是卻總能打動我們的心弦。
  • 秦觀很悽婉的一首詞,感嘆時光飛逝,物是人非,最後一句寫盡憂愁
    在宋詞的世界裡,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以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的豪放派;一個是以李清照、柳永、秦觀為主要人物的婉約派。豪放派的詞讀起來氣勢磅礴,詞中多感嘆宇宙間天地萬物,又揭示了許多人生哲學與自然規律。而婉約派則不同,讀起來清新優雅、感情細膩,多敘事抒情。那麼接下來,成奕想為大家分享屬於婉約派詞人秦觀的一首很悽婉的詞,這首詞就是《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 李宗盛最好聽的十首歌,李宗盛為什麼不火了?
    2、寂寞難耐《寂寞難耐》是李宗盛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中的代表歌曲,由李宗盛本人填詞譜曲演唱。1986年出版的《生命中的精靈》,是李宗盛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恐怕也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這張唱片灌注了他畢生累積的所有生命經驗,每首歌都是一個小小的世界,簡練淺白的歌詞背後,是一則則暗潮洶湧、五味雜陳的故事,《寂寞難耐》就是其中一首歌。
  • 李宗盛:當愛已成往事,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歌詞中李宗盛寫道:「……打算找個機會告訴她,我愛你她,自從結婚以後每天都在問我 「哪時候回去」……有時候覺得自己比王安還要努力,卻依然要擔心是否能夠償還銀行的利息……」。這首歌,寫出了一個中年男人的無奈,雖然想陪伴妻兒,但生活的壓力,又逼得他不得不四處奔波。婚後的朱衛茵與李宗盛,也有過一段甜蜜時光,夫妻二人生育2個女兒,生活得很美好。
  • 初聽不懂,懂了感慨,李宗盛的這些歌唱盡人生
    初聽不懂,懂了感慨,李宗盛的這些歌唱盡人生都說「初聽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曲中人」。李宗盛的歌,總有一種魔力,隨著生活閱歷和知識的不斷增加和積累,隨著世事變遷遍嘗人情冷暖,越聽越能從歌中找到共鳴和感悟。年少時聽他的歌,只能聽曲,長大了再聽,就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 李宗盛唱哭自己:我終於失去了你……
    「二十九年前,在舊金山灣區的山景城我愛上了一個女生,當然,沒戲了,離開的時候就產生了這首《生命中的精靈》。」年少時多愁善感的李宗盛,在離開的車上,哭了一路。李宗盛和林憶蓮因《霸王別姬》的主題曲結緣,後來暗生情愫。但那時李宗盛和前妻還沒有離婚,只能悄悄寫下這首歌,唱出自己與林憶蓮纏綿悱惻時的愛。
  • 秦觀在郴州旅舍寫下一首詞,因為諸多的藝術特點,被譽為千古絕唱
    秦觀的詞作抒情委婉,情景交融,語言精巧,含意深遠。《宋史》評價秦觀的詩詞時,用了一句「文麗而思深」,這首詞雖然是在寫貶謫的悽苦與悲涼,但整體上詞調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李清照《詞論》認為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中乏富貴態。
  • 心情不好的時候,讀秦觀《行香子》,失意的人生也有隨性的灑脫!
    愛好古詩詞的人對秦觀的詞一定不陌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多少分離的人當作愛情忠貞的座右銘,「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又為他的詞鍍上了憂傷的色彩。秦觀,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是一個充滿才氣,但留戀男女之情的風流才子。他的詞,多少與愛情有關。秦觀的失意人生秦觀,字少遊。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35歲考中進士,三年後經過老師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
  • 心若累了,聽一聽李宗盛的《凡人歌》,就當給自己加油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未到不惑已入味,是否滄桑早侵身。無數次,你跟自己說,那些得不到的,就忘了吧,那些等不來的,就算了吧。但有的人,再看一眼,也還是想要擁有,走得再遠,也還是忍不住回頭。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人到中年,李宗盛、張學友的歌,越聽越懷舊。歲月雕磨去年少輕狂的稜角,幾經洗鍊,淺嘗滄桑,沉穩如山,平凡而不平庸。人生這玩意,大概也就這樣吧。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歌詞很淺白,但至情至理。大千世界,試問有多少大英雄?我們還不都是為了生活忙碌的凡人。
  • 李宗盛把自己最爛的歌,丟給身邊小助理去唱,他卻意外成歌壇巨星
    有的歌「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確實有很多歌曲剛開始聽時還不理解其中表達的真正含義,然而等到你真正懂得的時候,卻已經恍然過完了半生之久。李宗盛在娛樂圈中就是一個這樣的歌手。
  • 秦觀很不婉約的一首詞,寫出春天的五彩斑斕
    但秦觀的才華不止於詞。只是有宋一代是詞的天下,論文學成績自然首看詞,秦詞獨步,當然格外醒目,再加上同時代人的詩、文、書法各有優秀者,詩就有蘇、黃、陳師道等,文又有歐、蘇、王、曾鞏等人,都是一代冠冕,秦觀的自然就不那麼受關注了, 以致長期以來,只知秦觀擅詞,而不知其有詩、文、書法方面的才華。欲識秦觀,這些是必須知道的。
  • 1991,李宗盛聽了個女人的故事,隨後寫下《漂洋過海來看你》
    年少不聽李宗盛,再聽已是不惑人,少年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作為華語樂壇的「教父級」人物,李宗盛的每一首歌都有著一段最真實的故事,也正因如此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時隔30年,至今聽起來依然很有味道。
  • 寫出最深情歌曲的李宗盛,卻做著最渣的人?情不自禁還是鬼迷心竅
    有人說,年少不知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其實,這句話已經很好地說明了李宗盛的歌曲風格,他的歌曲,表達著有著豐富情感經歷和閱歷人的心聲。歌曲當中包含著最真摯的情感,也令很多被感情所傷的人能夠感同身受 。少年人聽不懂曲中意,是因為他們還不曾經歷過因各種因素,而無奈分離的感情,也不曾了解到生活中曲曲折折的痛楚。還不了解那一句「「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於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喜歡李宗盛歌曲的人,大多都在他的歌曲中聽到自己的故事,回想起自己曾經記憶中深刻的那段感情。
  • 李宗盛最好聽的5首歌,中年男人最愛聽第3首
    《當愛已成往事》,李宗盛把愛情寫得太刻骨,林憶蓮把女人唱得太透徹。這兩人太神似,好比站在頂峰的針尖麥芒,分開也許就是宿命!李宗盛是一個能把哲學智慧和人生感悟寫進歌詞,把情感靈魂譜進歌曲的詞曲作家。林憶蓮是一個能把女人味唱進歌曲,把情感灌入歌詞的歌者。他們的故事,帶著獨特的憂傷,不需濃烈的吶喊,不用撕心裂肺的痛楚。「年少不懂李宗盛,今朝才懂林憶蓮」。
  • 人到中年的晏殊為情所困,寫下一首感人的相思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古人在描寫相思詞時寫得就很感人,並且還喜歡用女人的視角來呈現,特別是宋朝的文人,他們筆下的愛情詞當真是感人至深,譬如北宋時期著名的大詞人晏殊,每次讀他的詞那都是讓人感動不已,他也是極為深情,中年之後的晏殊更是為情所困,創作了一系列的相思詞,其中這首《玉樓春·春恨》,我個人認為寫得最好,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
  • 從一位送煤氣的工人到樂壇教父,李宗盛的人生經歷可謂是傳奇!
    說起樂壇「教父」級別的歌手,你們一下子肯定先想到的是李宗盛、羅大佑等人。而說起這些「教父」,李宗盛的經歷絕對是最坎坷的,從一位差生蛻變成大家眼中的金曲製作人,在著期間有太多太多故事,這也是他寫的歌能引起這麼大的共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