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姓,為古老的姓氏,春秋時已有龍子,舊因先秦史料缺乏,以為出自唐堯之御龍氏,隨著西周史料的不斷豐富,能確切考證是源自顓頊帝高陽氏的嬴姓,和帝嚳高辛氏的子姓。
一、出自嬴姓,以國為氏。西周時,皋陶後裔封於共國(又稱「龍」或「龏」,今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為周諸侯,伯爵,稱共伯(金文作「龍伯」)。共伯和曾代周厲王而立,攝行王政,史稱共和行政。共國滅於衛後,其子孫後人稱龍氏,部分或為龏氏,而非共氏。即為河南龍氏。
二、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室後裔,領有龍地(即共國),以領地為氏。商朝金文的「子龍」即子姓龍氏貴族(參見攸姓等),子龍鼎即為子姓龍氏的禮器。商末尚活躍於共國地。此亦為河南龍氏。
三、出自嬴姓,以國為氏。春秋時,江淮之間有群舒國,皆偃姓(即嬴姓)。其中有舒龍、舒龏,疑為共國滅後,共人南下與同宗之舒人所建。舒龍國滅於楚國,其後人以國為氏。即為安徽龍氏。
四、出自嬴姓,以國為氏。商朝時,皋陶後裔封於共國(今甘肅省涇川縣),侯爵。周滅商後國入於周,其後人以國為氏,稱龍氏(先秦「龍」」共」同)。此支即為甘肅龍氏,漢朝時發展成天水郡望族。
商朝有龍母尊、子龍鼎、「子龍」銅戈、子龍壺、子龍爵、子龍斛等,周朝青銅兵器有龍伯戟、龍伯作奔戟等,清華簡《系年》有:「乃歸厲王於徹,龍伯和立。「春秋早期青銅器有樊夫人龍嬴壺、樊夫人龍贏匜等(樊國國君夫人嬴姓龍氏,嬴姓共國與姬姓樊國的兩國公族之間互相通婚)
中文名
龍
外文名
long
說 明
中國古代百家姓之一
歷史名人
龍子、龍賈、龍且、龍伯高、龍膺
排 序
第81
堂 號
世師堂、八德堂、敦厚堂
目錄1 源流
2 遷徙分布
3 郡望堂號
▪ 郡望
▪ 堂號
4 宗族特徵
5 江西家譜文獻
6 湖南家譜文獻
7 河南家譜文獻
8 廣東家譜文獻
9 字輩排行
10 龍姓楹聯典故
11 古代龍姓名人
12 現代龍姓名人
▪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源流編輯龍姓,在宋朝排名256位,僅佔當時全國人口的0.05%;而在2009年人口統計中已排列到第80位。時至今日,龍氏為華夏大家族的一大動力。(李全安《巨族》)
龍姓的源流清晰,舊言出自御龍氏或豢龍氏,隨著西周史料的不斷豐富(商周金文及戰國竹簡等),能確切考證是源自顓頊帝高陽氏的嬴姓,和帝嚳高辛氏的子姓。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西周時,皋陶後裔封於共國(古稱「龍」或「龏」,今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為周諸侯,伯爵,稱共伯(金文作「龍伯」)。共伯和曾代周厲王而立,攝行王政,史稱共和行政。因先秦「龍」」共」「龏」為同一字(王冠英,李學勤等考證),共國滅於衛後,其子孫後人稱龍氏,部分為龏氏(漢朝有龏遂,今誤作龔遂),而非共氏。共國在今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河南、山西交界處),即為河南和山西龍氏。河南輝縣市的龍氏中州原字派,是龍氏最早產生的字派,達數千年之久,即為一佐證。
源流二
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室分支,領有龍地(即共國),以領地為氏。商朝金文的「子龍」即子姓龍氏貴族(參見攸姓等),子龍鼎即為子姓龍氏的禮器。商末尚活躍於共國地。亦為河南龍氏。
源流三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春秋時江淮之間有群舒國,皆偃姓。其中有舒龍國、舒龏國,疑為共國滅後,共人南下與同宗之舒人所建(群舒建立時間在共國滅後約20年)。後舒龍國滅於楚國,其後人以國為氏。舒龍國在漢朝為龍舒縣,即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即為安徽和湖北龍氏。
源流四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商朝時,皋陶後裔封於共國(今甘肅省涇川縣),侯爵。周滅商後國入於周,其後人以國為氏,稱龍氏(先秦「龍」」共」同)。此支即為甘肅龍氏,漢朝時發展成天水郡望族。
源流五
出自姬姓,以封邑為氏。周公之後。春秋魯有龍邑,在今山東泰安西南,魯大夫以邑為氏。春秋晉亦有龍邑,晉大夫以邑為氏。此支當為山東龍氏,及河北龍氏的來源。
源流六
出自姬姓之羋姓,陸終之苗裔。為楚國貴族的衍生姓氏。衍生的單姓一百四十三之一。
源流七
出自姬姓,以封邑為氏。衛國滅偃姓共國後,封姬餘等於共。其後代或有為龍氏和龔氏者。
源流八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九
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十
出自虞舜時期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十一
出自夏代孔甲時期御龍氏劉累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劉累為唐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十二
西漢和唐宋時代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裡縣西北。
源流十三
其他少數民族有龍姓,①《北史》所載,西域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君王皆為龍氏,如龍鳩屍畢那、龍突騎支等[1] 。焉耆的部分龍姓人於公元九世紀遷徙到了河西走廊的張掖、酒泉和敦煌地區,被當地政權稱為「龍家」。[2] 據日本學者土肥義和統計,在敦煌藏經洞文書記載的10500個人名中,龍姓人有82個,他們應都屬於「龍家」。②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遷徙分布編輯歷史上龍姓的遷徙與分布
先秦時期,龍姓主要分布在甘肅(商朝共國之後),安徽湖北(舒龍國之後)和河南山西(商朝子龍王族及周朝共國之後)。
漢朝時期,據郡望可知,甘肅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間地已是龍姓繁衍的三大中心。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和其他姓氏一樣,歷經北方幾個朝代的胡亂,龍氏在北方中原地區已人丁稀少,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布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宋元之際,受「大時代影響」,龍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和其他漢姓氏族一樣,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而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地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龍氏從西北、中原遷居到東南各省,遠離戰亂有關。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佔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龍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明清兩朝龍氏的分布中心由北方戰亂地區轉移到較為安定的東南各省,龍氏好學且出仕為官有關。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布於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重慶,這五省區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2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雲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雲南南部,龍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雲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陝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連接地區,龍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一o.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3]
郡望堂號編輯郡望武陵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漵浦南);
天水郡,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邽(今天水市);
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禹淑郡,南宋寧定嘉定17年(公園1224年)治所在東川袁柳塘(東城園藝塘)(今湖南會同藕塘坳)
堂號「世師」、「八德」、「經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燕府等。[3]
宗族特徵編輯一.龍姓的源流清晰,在明代以前是小姓(排在兩百位之後),只限在河南、山西、安徽等舊地,自明朝開始,由於遷居到東南各省,遠離戰亂,龍氏好學且人才輩出,出仕為官者眾多,開始興旺。龍姓亦隨著官所而流衍各地(如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山東、浙江等地)。
二.龍氏子孫秉持家風,歷朝歷代皆有出仕者,皆清廉為官,為一方百姓稱頌。無愧皋陶後人。
三.龍氏重視保存族譜,及牌坊,宗祠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 龍家大院,龍伯高墓,廣東四大名園之清暉園等。
四.有些少數民族的的漢姓也為龍姓,如唐朝的西域焉耆國,以及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族均有龍姓。
江西家譜文獻編輯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學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文等纂修,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目錄、臨支、韶支、偉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錄。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鳳斌等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目錄、善支、臨支、西房、東繼等世系。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康樂坊龍氏族譜不詳,(清)龍發祥等纂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龍友松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上下冊、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冊、3~4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二十卷,(民國)龍景召纂修,民國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冊,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國)龍兆升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下冊、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冊、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井龍氏族譜,(民國)龍賡蕘等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今僅存卷首上冊、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龍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進賢源溪龍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複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家譜文獻編輯湖南醴西高橋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七卷,(民國)龍紀官、龍起清等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南長沙龍氏族譜十六卷,(民國)龍佩璋修,龍翰青、龍鶴齡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茶陵雲楊龍氏族譜,(清)龍憲章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續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龍群驂、龍明輔等纂,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陰龍氏續修族譜十二卷,(清)龍昌滿、龍世路等修,龍舒甲、龍澤生等纂,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文會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零陵龍姓六修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龍福雲修,龍海源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龍氏續修族譜六卷,首二卷,(清)龍惟遠、龍惟祝等纂,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新化龍氏族譜一卷,(清)龍湘水、龍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湖南新化龍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常德龍氏族譜,(清)龍承先等修,龍承吉等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井華龍氏六修族譜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五修譜,(民國)龍振甲等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南家譜文獻編輯河南新密密縣龍氏家譜,(現代)龍雲興等修,1993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家譜文獻編輯廣東省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恆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鉛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南海重修龍氏族譜十卷,(清)龍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廣東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愷等總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省順德縣檔案館。
龍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溈寧龍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主張餓待考,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族譜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十一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城南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編輯龍氏中州字派(河南輝縣):宗嗣興道懷,欲令建表翁,寶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顏定便遠志,漢奇甫豔均。(河南輝縣產生的字派,達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
龍氏族譜編輯委員會至全國龍氏統一新字輩:「發揚敦厚秀德樹立武陵雲升振創賢元雄偉統導環宇盛榮」。
入黔開基始祖龍天鰲公 支系字派:天 生 成 首 應;自 世 朝 文 國。登 明 廷 紹 開;毓 從 尚 宗 懷。耀 春 英 恆 惠;體 用 常 恩 源。 慶 泰 尊 榮 顯;謙 讓 仁 義 賢。邦 正 家 和 順;寬 厚 孝 恭 廉。 才 卓 淵 學 賦;戎 衛 永 康 全。 銳 熾 強 剛 鑑;湛 美 壯 雄 傑。奇 偉 經 周 慎;群 博 韜 宏 策。 軒 昂 端 莊 俊;福 祿 壽 輝 延。科 教 興 華 夏;德 法 定 乾 坤。
湖南邵陽綏寧(東山、峨公、朝儀鄉)龍氏宗麻公支派字輩:
欲令建表翁,顏定便遠志,漢奇甫豔均,幸嗣興道懷,憲章開景運,立本正家邦,繼述昭先德,克承永世昌,兆祥肇大虞,祖名載典冊,惟允秉綸言,主賓顯萬國,治賦贊助善,見稱於孟子,品純才茂美,忠誠樹綱紀,敦厚基福澤,周慎重時賢,歷代貽良範,祚胤慶綿延。
四川龍氏統譜字輩:「文明經濟昌祖澤裔芳遠定憲安中華齊家丕達顯慎廉世德延紹承名宗演賢聖立先路嗣哲鹹思勉智仁禮義和守則猶克展誠正修治平學道業宏闡孝友睦任勤從善應果敢熙樂臻大同化成期早晚」。
四川開江龍氏字輩:「漢朝虎聯君成興為友德茂學慶捷言」。
四川達州龍氏字輩:「獻必鳳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榮華國」。
四川屏山龍氏字輩:「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本聖賢孝弟承先澤忠信純由天仁義著家國禮智淵源遠」。
四川長寧龍氏字輩:1「裕霄映時太密慶恕祖宗月應仕大必友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繩方翼進心一可生明」。
四川長寧龍氏字輩:2"忠孝傳家本,詩書振國梁。祖宗輝可繼,萬代有榮昌"四川安嶽龍氏字輩:「福秀朝興廷乘泰世大猷騰飛昌自升巨慶時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貴嘉善嗣遠明」。
四川瀘州龍氏字輩:「大運啟朝騰榮福成代興仕正德倫顯萬壽永遐寧」。
瀘州合江字輩:世天世澤啟,安邦定國祥。
四川廣安龍氏字輩:「伏世朝大啟,仕秀永方長,騰漢祥雲見,證清得正光,從來深必海,化雨濟時昌」。
四川犍為縣龍氏字輩 :「文章仕世大雲正,朝遇賢臣遠會順,河清海晏慶昇平,萬國翰林喜澤潤」。
四川射洪縣龍氏字輩:「君仕禮儀重,明德永遠興,安定朝庭內,居保太平春」。
重慶萬縣龍氏字輩:前面記不得了,後面是『一四三國順,萬代永吉昌,道遠承先德,福祿慶習光。。。。'
重慶大足龍氏字輩:「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光(本)耀(聖)先(賢)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國昌」。
重慶大足龍氏字輩:「成明國尚正仕其懷先德思能壽吉昌忠厚貽謀遠慈孝家慶長振聲騰孟彩永世發書香」。揮耀鋒錦程清禮義
重慶開縣龍氏字輩:「海滕登文正紹啟永仕通顯代廷光遠恩澤榮華志立宗」。
湖南溈寧龍氏字輩:「國正朝綱立家和世連興篤修恢祖業忠孝德傳經」。
湖南永州龍氏字輩:「胤相賢繼天恩克紹伊尋沅索」。
湖南藍山縣龍家坊村:「天德子仁彥思汝遠昌盛文華恩錫光耀日新先宗顯尋沅索」
湖南零陵、祁陽、東安龍氏合族字輩:「祖澤裔芳遠甲第書生香瑞獻榮華慶紹聲古道彰定憲安中華齊家丕達顯慎廉世德延紹承名宗演」。
江西萬載龍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傅家詒哲方來垂徽及遠」。
江西樟樹龍氏字輩:「仕道德佳升繼永昌洪明正遠起煥文章先澤鎰厚成芳有光」。
江西奉新溫沙坪龍氏字輩:「汝惟宗隆萬世昌 起瑞發祥邦家光 勳業煕升承祖德 後昆蕃盛有餘芳 宏開景運生清福 富貴榮華定顯揚 玉樹聯輝長衍慶 文章濟美毓賢良」。
安徽桐城龍氏字輩:「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國其道大光眷深秩顯功沛澤長世綿代遠萬眾民香」。
江蘇龍氏一支字輩:「兆升元吉宗業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
貴州麻江龍氏字輩:「再正通勝秀繼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邦」。
廣東番禺龍氏字輩:「天潢演派裔顯清時雲乃葉瑞丕振倫彝蒸熙濟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光維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龍氏一支字輩:「萬代家族全世忠福世全光明興安邦良善聖佑年」。
山東滕陽龍氏字輩:在為嗣宗 世克尚同 應宜振興 敦厚周慎 肇開允昌 鍾淑毓秀 衍慶繼長 雲海騰啟 華國文祥
重慶奉節龍氏字輩:(記不全了,記得一句,自己上下的幾輩人。從我祖父那輩,我自己是宗字輩,)顯陽宗祖在玄良,(你們可以去調查一下)。
四川萬源龍氏一支字輩:明正治世玉 ,海國思雲崇 ,為能培萬代 ,圖會智朝忠。
龍姓楹聯典故編輯四言通用聯:
源自上古;
望出武陵:全聯典指龍氏的源流和郡望。
伯高敦厚;
經德文章: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京兆人龍述,字伯高,光武帝時任山都長,大將馬援在《戒兄子書》中說:「龍伯高敦厚而周密謹慎,不妄加議論,生活節儉,廉潔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歡他、看重他,希望你們都向他學習。」光武帝看了馬援的這封信,提拔龍述任零陵太守。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臨桂人龍啟瑞,字輯五,號翰臣,道光年間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經德堂文集》。
圖傳來鶴;
夢應成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鐲,字琢成,乾德年間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們視他如父母。一天,一群白鶴飛來,從早到晚不離開,州人繪《來鶴圖》稱頌其德政。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龍起,相傳曾在夢中乘龍騰空而起,回頭見有絡駝在身後。後來登第,排在他後面的人叫駝起。
五言通用聯:
日射風平第;
星交龍宇長: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當時在座的郭功父叱責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稱詩人!」又令他寫《沙詩》。龍太初寫道:「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相傳他在瀼水遊玩,在水中發現一個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邊人個形貌怪異的人。只聽那人說:「我是九天使者,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寶物,請放回原處。」龍澄大驚,照他的話做了,再看,石盒已經不見了。
兄弟兩詩伯;
父子三畫家:上聯典指朝時期的龍襄,龍膺兄弟二人,均善詩賦,有《九芝集選》。龍襄、龍膺,武陵人。龍膺官太常侍卿。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章及其子龍顯、龍淵,父子三人均善畫虎。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龍章櫟陽人。畫虎「命筆成於一揮,識者驚賞之」。相傳,他平生所畫,止有六虎。其二子皆有父風。
七言通用聯:
龍女得柳生偕老;
賢人以孟氏始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中人物洞庭龍女,遭夫家虐待,書生柳毅幫她脫離苦難,幾經波折,
在昔曾綿科甲第;
中興復振博師家:在江西省永新縣在中鄉在中村有一棟古祠堂:「在中龍氏宗祠」,號「忠勤堂」。祠堂長29.7米,寬11.6米,高20米。祠堂由前、中、後三棟相連,相接之處有兩個天井,前天井長2米、寬1.5米,後天井長1.7米,寬1.2米。正面迴廊、洞開三扇雙合大門,後棟的左右兩側各開一扇雙合拱門。磚瓦木質結構、造型古雅,建築美觀,工藝精緻。堂內寬敞明亮,四季陽光普照,清涼氣爽。大門正中柱梁,楷字體懸掛著這副楹聯。據乾隆二年,龍氏族譜載:「忠勤翁,諱升之,字子崇、號禹山(公元1162~1226年),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始,先任潮洲監倉,轉福州帥幹,再升任浙漕賦魁。宋理宗年間著有《中興政要帝學增釋》二百卷,授通直郎、史館校勘等職。宋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學於宋理宗潛邸,宋理宗登位後,念甘盤舊學之臣,特追贈太師,賜諡號「忠勤」,並詔命在學立碑,在家鄉立祠,以勞其勳。盡菅如此賜封,然宋理宗認為褒宗先生,猶以為未足,後又下詔宮其子孫。可子孫寧可清守祠墓,不願做官。在中故有「歐隱」之名。七百五十餘年過去了,而宋理宗皇帝賜諡號「忠勤公」,並詔命立祠於家,賜匾書「特賜忠勤祠」,完整無缺,依然無遣,懸掛祠內。
八言以上通用聯:
虞舜大臣,子孫繁衍;
雷陽望族,瓜瓞綿延: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縣城龍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龍氏的起源。下聯典出本支龍氏情況。
日射風平,映詩人之警句;
星交龍字,徵異兆於科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事典。
祠宇維新,桂樹永榮龍氏族;
山川挹秀,卿雲常護狀元門:此聯為安徽省龍氏宗祠聯。「狀元」,典指清朝時期的桐城人龍汝言,字錦珊,嘉慶年間中一甲一名(狀元),歷官修撰、內閣中書,著有《賜硯齋集》。
風篆日星,功父擱吟哦之筆;
敦厚周慎,伏波示願效之書: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龍太初的事典。龍太初以詩人名義謁王安石,安石與郭功父坐。功父坐。功父叱曰:「相公前改稱詩人?」令賦《沙》詩。龍答曰:「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驚為之擱筆。下聯典指漢朝名人龍伯高事典。
【以上文字圖片均分享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九點領導力有什麼用處??九點領導力有什麼用處??
人生起點是激情,有了激情,做出承諾,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欣賞身邊的一切,心甘情願的付出,信任他人,開創共贏的局面。這些過程會增添更大的激情,從而感召到更多的人參與,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愛,分享出去,分享也是一種美德~~~
開心,您就分享出去~~~哈哈哈哈~~
LP是什麼?IN是什麼?TA是什麼?
過年後,您的團隊精彩的宏偉目標和計劃,可是到了年終又如同去年,因為某某原因,導致計劃流產沒有落地??年年計劃年年定目標就是不落地,您就找她微信號:longfeige520 諮詢吧~~
-編輯大叔:家庭教練/親子導師/企業教練:龍飛歌 導師
原名:龍家輝,龍再輝
---以下是培訓廣告---
西南首位《室內拓展特訓師》企業內訓,企業倍增的人;
《A王牌感召式營銷特訓班》《金牌店長特訓營》《青少年小領袖夏冬令營》……
《24小時黑桃A瘋狂魔法銷售班》
《LNLP銷售特訓班》、《智慧父母成就孩子一生訓練班》
《愛心手拉手 成長心連心》、3天《感召式銷售特訓營》
《生命領袖智慧訓練營》、5天《價值目標設定秘密訓練營》
【開課地點】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杭州 廈門 鄭州 重慶 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