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賁門失弛緩患者的福音——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

2020-12-26 瀟湘名醫

魯網8月20日訊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高難度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為進食困難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家住單縣的患者李碩半年來一直存在間歇性吞咽困難,吃飯難以下咽,只能吃一些流食,導致他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到多家醫院求醫問藥,但治療效果一直不佳。不久前他來到單縣中心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後住入消化內科二病區。為了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帶領全科人員,認真研究病情,組織科內疑難病情討論和院內多學科病例會診,充分評估病情和麻醉評估,制定詳細的符合患兒情況治療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報告醫院有關職能部門,在得到醫院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對其進行經口內鏡食管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這種內鏡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不用開刀動手術,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最佳微創治療手段。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相對少見的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由於食管胃結合部的肌肉緊縮、不鬆弛,吃下去的食物不能進入胃內而堆積在食管中下段,因此患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而致咳嗽、肺部感染等。長期進食障礙可導致營養不良,年幼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生長發育不良。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藥物、內鏡下注射肉毒毒素、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等,因不能解除食管下端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復發率較高。外科手術切開食管下端括約肌雖然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因此患者接受度低。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 POEM正逐漸成為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一種良好的選擇。POEM術於2010年由日本學者正式引入臨床,兼有微創治療的優越性,和開放手術直視的優點,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充分體現「微創治療」的優越性,正越來越受到廣大賁門失馳緩症患者的青睞。

進行常規無痛內鏡麻醉下,內鏡檢查發現下食管管腔擴張迂曲呈乙狀結腸形態,黏膜下層出現嚴重黏連,手術風險高,操作難度大!由杜煒主任主刀,帶領團隊做內鏡手術,手術歷時2個小時,隧道技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順利建立黏膜下隧道至賁門下方,應用漸進性全層肌切開技術,離斷其環形肌及縱形肌,應用多枚金屬夾封閉2cm長度的隧道入口,成功完成手術。消化內鏡隧道技術,以超級微創的手術理念,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這標誌著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鏡微創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重點發展內鏡技術,培養了一批優秀醫師,熟練掌握內鏡技術,在消化道巨大息肉(EMR)、消化道早癌(ESD),黏膜下腫瘤(STER)和膽總管結石及膽管癌疾病(ERCP)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安全高效開展手術,截至目前已經運用內鏡技術為幾百名患者解除了病痛。(通訊員 劉朝暉 劉亞魯 杜煒 韓東)

【來源:魯網菏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了胃鏡下食管下段及賁門括約肌切開(POEM)術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日,渭南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渭南市消化病醫院)成功開展了胃鏡下食管下段及賁門括約肌切開(POEM)術,解除了李先生多年不能順暢進食的痛苦。李先生兩年來,進食困難、間斷噁心、嘔吐,到渭南市第二醫院求治,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消化內科經術前評估、討論、確定治療方案,順利實施了POEM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現李先生已能順利進食,不再有進食不暢、噁心、嘔吐等不適。POEM手術對胃鏡操作技術要求高,故未能廣泛開展。
  • ...吐奶、肺部感染……他們成功為9個月患兒施行賁門失弛緩症POEM...
    手術現場(央廣網發 院方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1日消息(記者鄭澍)近期,中山一院消化內科憑藉內鏡技術,成功為一名9個月大的賁門失弛緩症嬰兒實施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患兒術後恢復良好。該患兒在其他醫院行球囊擴張治療無效,因經口進食反流誤吸風險大,當地醫院為其留置空腸營養管,勉強維持營養。中山一院消化內科邢象斌教授是豐富的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相關經驗的專家,且曾為一名20個月大的外科術後復發的賁門失弛緩症患兒成功實施POEM手術。患兒父母在得知此事後,前來就診。
  • 渭南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順利開展首例POEM術
    渭南市第二醫院成功完成首例胃鏡下食管下段及賁門括約肌切開術(POEM)。6月5日,渭南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渭南市消化病醫院)成功開展了胃鏡下食管下段及賁門括約肌切開(POEM)術,解除了李先生多年不能順暢進食的痛苦。
  • ...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的POEM...
    近日,食管胃腸內科王常會主任醫師、內鏡中心胡月華主任醫師帶領食管胃腸內科內鏡微創治療團隊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外科Heller手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POEM手術。患者中年女性,28年前因進食阻擋感診斷賁門失馳緩症,於外院胸外科行Heller手術。3年前患者再次出現進食阻擋感,1年來症狀加重,伴胸骨後疼痛,進食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發病後就診於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食管炎,食管擴張,賁門失弛緩術後表現;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符合賁門失馳緩症表現。
  • ...治療賁門失弛緩及食管多發憩室手術 周平紅教授團隊為哽咽反嘔...
    為解進食之苦,龔先生在香港四處求醫,被當地醫院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合併多發的食管憩室,該院醫生表示鑑於同時治療賁門失弛緩和食管巨大憩室的經驗有限,外科手術的難度和風險又很高,建議患者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賁門失弛緩症專家周平紅教授求診
  • 【科室介紹】嶽陽醫院消化內科
    消化內科介紹嶽陽醫院消化內科是以中醫特色為優勢、以內鏡技術為依託、以科研成果為引領的綜合性消化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嶽陽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開展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常規開展EMR、ESD、EUS、ERCP、POEM、EUS-FNA、膠囊內鏡等。擁有「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慢性肝損」「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變」「炎症性腸病」等特色專科,年門診量達10萬人次。有藿蘇養胃口服液、芍術健胃顆粒、鬱茵利膽顆粒等5種療效卓著的特色製劑。
  • 一封來自湘雅醫院的隨訪信,被患者保存了33年
    她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當年名為「湘雅醫院」)求醫,被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隨後在胸外科進行了Heller肌層切開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手術後兩周左右,她順利康復出院,回到了老家湘潭。經過消化內科、胸外科及心臟大血管外科的多方尋找,原來寄出這封隨訪信的便是原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萬俊。一份信念貫穿終生,以術後隨訪不斷提升醫療質量上世紀80年代,賁門失弛緩症Heller肌層切開手術還是一門新開展的醫療技術,在三腔二囊管輔助下,手術會相對容易進行,肌層切開比較徹底,治療賁門失弛的遠期效果較好。
  • 一封穿越33年信件,引出中南湘雅醫生和60歲患者的感人故事
    1一封信件穿越33年——60歲患者尋找當初寄信醫生1981年,二十歲的蔡女士出現吞咽極度困難,甚至連溫水都難以喝下的情況。她來到長沙的湘雅醫院求醫,被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隨後在胸外科進行了Heller肌層切開手術。
  • 賁門「保衛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本文轉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專家簡介:張國新,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江蘇省「衛生領軍人才」,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常務。
  • 一年來面對美食難以下咽 「POEM」恢復吃的快樂
    鄭州市三院消化內科主任黃書亮接診後,立即為小張安排了相關檢查,結果顯示:小張得了賁門失弛緩症。  面對診斷結果,小張一頭霧水,啥是賁門失弛緩症?賁門失弛緩症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於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弛緩不全,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滯留,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蠕動減低及食管擴張的一種疾病。
  • 贛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治癒一疑難小腸出血患者
    該男性患者,今年60歲,因消化道反覆出血在縣醫院治療效果欠佳,由興國縣轉入贛州市一家「三甲」醫院治療。該患者在住院期間仍然反覆出現大量便血,多次行胃腸鏡檢查均未能明確出血病灶,後行介入治療後亦未成功止血,該院考慮患者反覆出血,生命垂危,在綜合多學科會診後行急診剖腹探查術,術中患者行橫結腸至迴腸部分切除術並腹部造口。
  • 北京知名消化內科專家來烏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坐診
    北京知名消化內科專家來烏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坐診 2020-12-15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開展的胸腔鏡治療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孫峰松 楊康寧 家住寧陽的王先生,一月前吃飯時感覺吞咽不適,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食道中下段大約有5cm不規則樣狹窄,胃鏡證實食管鱗癌。
  • 醫生的隨訪信,患者珍藏33年
    生病住院的蔡女士1981年,當時20歲的蔡女士出現了吞咽困難的現象,最後甚至漣水都難以咽下,於是蔡女士來到了湘雅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蔡女士為賁門失弛緩症。有沒有繼續在當地醫院檢查?術前術後體重是否有差別?」1987年6月,蔡女士意外地受到了一封來自湘雅醫院胸外科的信件,在信件中仔細詢問了蔡女士最近的身體狀況。
  • 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緊跟醫學前沿 開展內鏡下診療技術
    紅安網消息 紅安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是黃岡市甲類臨床重點專科,2017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專科,科室在全市率先開展多項內鏡下診療技術,使得消化疾病的治療更加高效、快捷、安全和無創化。70歲的張先生因結腸息肉曾於2019年到省人民醫院做過手術,今年8月底複查發現息肉增多。針對張先生病情,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迅速制定診療方案,採用胃腸道息肉切除術、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和鈦夾止血術,短短5天時間張先生就康復出院。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病史:患者1974年起病,病前因家事經常鬱鬱不樂,繼而常在吃飯時打嗝,持續約1月餘。此後自感食物在胸骨後部梗阻,吞咽障礙,吃飯用開水衝吞才能咽下,且症狀逐漸加重,甚至連進食半流稀粥也感吞咽困難,如勉強吞下即嘔吐。曾在某醫院作Ⅹ線食管鋇餐檢查,診斷為「賁門痙攣」。
  • 人物丨城廂區醫院蔡寧:消化內科患者的健康守護者
    人物丨城廂區醫院蔡寧:消化內科患者的健康守護者 2020-09-11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食管裡建「隧道」 中山醫院「內鏡魔刀」周平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
    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由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領銜的團隊就通過世界首創的多項內鏡新技術,讓更多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周平紅團隊把內鏡變成一把手術刀,劃開世界大門,奠定了中國在消化內鏡領域的領先地位。周平紅團隊針對其內鏡微創治療難度大、風險高等問題,首創了多項內鏡新技術,創建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取代外科手術成為符合適應症患者治療的黃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