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書法四大家

2020-12-22 騰訊網

1.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進士。他學識淵博,文、詩、詞、書、畫皆有極高造詣,是後人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家和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蘇軾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文人畫的倡導者,也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軾因元祜黨人案受牽連,不僅《宣和書譜》等對他沒有記載,而且書法作品也被大量毀去。世傳蘇軾書法真跡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為最,帖後有明文徵明跋,考為其30餘歲所作。至中期,名作較多,如楷書《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行書《杜甫榿木詩》、《黃州寒食詩》和《新歲展慶,人來得書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蘇軾的楷書極少,從《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二作可以看出,書作與嚴謹的唐楷大相逕庭,不僅字形多欹側而向左傾斜,且筆法自然不拘、多帶行書意。有人說他的書法,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黃庭堅為之辯白,說這是以「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來看待蘇書。也就是說,蘇軾並不強調書法的嚴謹法度,即便楷書也是如此。從墨跡上看,蘇書並非「臥筆」,不過是執筆稍偏下,依然運筆中鋒,故有筆圓韻勝之姿。他的行書,更是隨行大小,肉豐骨勁,拙中藏巧,兼有顏真卿、楊凝式二家長處。

蘇軾晚年作品相對較少,以《答謝民師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其中《答謝民師》是給謝舉廉的手札,前部已缺損,文載入《東坡集》,是蘇軾表白個人文學創作見解的一篇重要文章,書法老勁,不似《黃州寒食詩》那樣變幻多端。清代顧文彬跋中引用前人書評「東坡尺牘狎書,姿態橫生,不矜而妍,不束而嚴,不軼而豪」,來稱讚此帖書法之妙。蘇軾不計較書法的工拙、醜妍的得失,在學術的創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成為北宋的書法大家。

2.黃庭堅

黃庭堅(1045 ~ 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 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 1067 )進士。出自蘇軾門下而與軾齊名,世稱"蘇黃"。與秦觀 、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詩,存詩約 1600 首,其中不少 反映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知名的有《流民嘆》、《上大蒙籠》、《勞坑入前城》等。更多的是寫景抒懷、贈答題識之作,這類詩最能體現黃庭堅的藝術特色,如《題竹石牧牛》、《次韻子瞻寄眉山王宣義》、《登快閣》、《寄黃幾復》、《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清明》等,都能給人以美感享受,歷來為人讚賞。黃庭堅詩講究鍛字鍊句,力求翻新出奇,形成瘦硬峭拔的風格。黃庭堅詞今存180餘首,多寫戀情。 黃庭堅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風格有類其詩,以側險取勢,瘦硬奇倔。與蘇軾、蔡襄、 米芾並稱書法"宋四家"。

3.米芾

米芾(1050-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嶽外史,北宋著名大書畫家,鑑藏家。

祖籍太原,後遷居襄陽,人稱「米襄陽」。宣和年間為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

米芾能詩擅文,書畫尤具功力。篆、隸、行、草、楷各體皆能,行草造詣尤高。芾自雲學過各家各派,但從其作品觀之,得王獻之、釋智永二家最多。其書淋漓痛快,雋雅奇變,晚年書藝更達至爐火純青之境。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米芾著有《書史》、《畫史》、《海嶽名言》等,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蘇軾稱米芾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黃山谷稱米芾書法:「如快劍(石斤)陣,強弩射千裡,所擋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同為「宋四家」的蘇軾、黃山谷對米芾有如此高的評價,可謂推崇備至了。

《宋史》稱米芾書法:「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宣和書譜》則說:「書學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鎦,隸法師宜官。晚年出入規矩,自謂『善書者只一筆,我獨有四面』。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

4.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遊人,官至端明殿學士。北宋書法家,「宋四大家」之一,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莆(襄陽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從書法風格上看,蘇武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構字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儘自然,行文如行雲流水,盡現妍麗遒勁之態。

蔡襄為人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東坡、歐陽修。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 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山谷文集》)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雲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 官方《宋 史 蔡襄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許將《蔡襄傳》說:「公於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宋仁宗曾詔令他書寫御製元舅隴西王碑文和邇英閣御撰碑文。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於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 ,所以傳世作品較少。蔡襄書法墨跡多為尺牘詩翰。傳世墨跡有《謝賜御書詩》,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 「忘歸石、」「國師巖」 等珍品。

蔡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 。前人在評論蔡襄書法時,都認為它「形似晉唐」,如元倪雲林曾跋云:「蔡公書法有六朝、唐人風,粹然如琢玉。」他的行書《澄心堂紙尺犢》可看作是蔡襄傳世墨跡中最典型、最蹈循晉唐故土的代表作品。此作秀妍恬淡,頗具晉唐人的韻致。全文以行楷寫成,結構端正略扁,字距行寬緊合適,一筆一划都甚富體態,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楷書入宋以後,蔡襄應是宋代楷書的第一人。《晝錦堂記》是蔡襄大字楷書的代表作品。它汲取顏書筆意成之,嚴謹遒勁、方圓兼備,頗有顏楷寬博大度的風神。此作乃蔡襄為當朝重臣韓琦所書。為了表示對韓琦的敬重,蔡襄在創作過程中別出心裁,每字單獨寫上幾十遍,擇其最佳者進行拼合,故《晝錦堂記》又號「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開來寫,無論字間的呼應,還是章法的貫氣都會受到破壞,因之《晝錦堂記》是得失參半的——單個字是完美的,整體的排布上卻存有顧盼失神之弊。

蔡襄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總體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新的意識略遜一籌。明季徐青藤嘗評蔡襄書云:「蔡襄書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勁淨而勻,乃其所長。」點出了蔡襄書法的優劣長短。蔡襄固然不是一個嶄新風格型的大師,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承前啟後,為後世所矚目。

相關焦點

  • 公共基礎知識:北宋書法四大家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可謂宋代文學最高成就者,其詩詞開豪放一派,散文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且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並稱「三蘇」。蘇軾不僅在文學上有著卓越的成就,還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書畫家,他的書法力圖突破古人的章法,主張不拘泥於成法,創立新的體格,重視作品中個人思想感情的表達。在《石蒼舒醉墨堂》中,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而是北宋末年一大政治家,四次拜相,任期長達17年。除此之外,他還是個詩人、散文家和書法家,在這其中都有相當之高的造詣。被「俱樂部」除名的四大書法家宋太祖的局部統一,讓唐末一來長期戰亂的中國得到了喘息,社會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誕生了燦爛的文化。
  • 褚歐顏柳,蘇黃米蔡,誰是你心中的書法四大家
    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顏真卿,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了"顏體"楷書,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 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的蔡京
    蔡京雖然是個奸臣,但是藝術天賦極高,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的成就,素有才子之稱。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有一次,他問米芾:「當今書法誰最好?」
  • 走進北宋——米芾書法(全集)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米芾所書《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 郭沫若被譽為「近現代書法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水準,夠嗎?
    近日,在網絡上流傳一份「近現代書法四大家」的榜單,其中郭沫若就位列四大家之一,其餘三位還有于右任、舒同以及啟功。不止「近現代四大家」,在「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中也有郭沫若的名字。當然,這些「書法四大十大」是誰排的、排得有沒有依據或者權威性不得而知,但這份榜單還是引發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爭議——郭沫若能不能算「近現代書法四大家」其中之一?
  • 走進北宋——曾肇、蔡京書法
    北宋政治家、詩人。歷任吏、戶、刑、禮四部侍郎。自幼聰慧好學,師承其兄曾鞏。為官40年,歷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過禮、吏、戶、刑四部侍郎和中書舍人,對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個州、府任地方官時,多有政績,為人稱頌。1102年,因曾布被蔡京列為「元祐奸黨」,他受牽連,再貶知和州等地,直到1107年去世。
  • 江南四大才子的書法,祝枝山的書法比唐伯虎好很多!
    江南四大才子一直是大家熱論的話題,江南四大才子在歷史上又有「吳門四才子」之稱,他們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江南四大才子在綜合成績首推唐伯虎,而在書法領域唐伯虎不說跟有著明朝第一書法的文徵明較量,甚至比起祝枝山也頗為不如。
  • 歷代名家書法經典:蔡襄書法全集,宋四家之一,23篇書法精品
    蔡襄,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茶藝方面也有出色的研究,北宋四大家之一(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極高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博採眾家之長,也是自成一體,所以被評為宋四家之一的大V,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是屬於非常高清得版本,值得珍藏。
  • 「風神自然,率真寫意」,北宋尚意書法的形成及特點
    所以宋代書家力求突破唐代遺留下來的書法藝術理念所產生的影響,摒棄唐人書法中那些複雜繁瑣的技法,從唐人書法嚴謹法度的束縛中走出來,去追求建立新的審美氣象。宋代書家將追求心性的率真表達,將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放在藝術創作和欣賞的最重要位置,隨著宋代的文人墨客們追求自然,追求自由心態的覺醒,這種藝術上「率真、寫意、求拙、求趣」的審美觀點被越來越多的宋代書家所接受,並最終形成了宋代書法「尚意」的美學潮流。
  • 民國書法四大家系列:胡漢民書法欣賞
    民國書法四大家系列:胡漢民書法欣賞 學界公認的民國四大書法家,確切地說應為國民黨內四大書家
  • 蘇軾的書法水平在「宋四家」裡並非最好,卻為何排在四大家之首
    文·段宏剛 宋代書法圈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無疑是蘇軾(1037年——1101年)、黃庭堅(1045年——1105年)、米芾(1051年——1107年)、蔡襄(1012年——1067年),四人合稱「宋四家」,都生活在北宋時期,代表了宋代書法的最高成就。
  • 專家:康生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首
    現代書法界有個怪現象,最有名的書法牛人往往其本職工作都不是職業書法家。比如說郭沫若和康生這對書法「冤家」,兩人都不算是職業書法家,但現代書法史卻少不得為他們留個位置,而且郭康兩人的排名在各種書法榜上總是在前三甲之列。不過,郭康二人的書法歷來就是有各種爭議評價、褒貶不一。
  • 初唐四大書法家中的「奸臣」——薛稷
    薛稷和其他三位書法名家比起來成就有限,薛稷還參與了太平公主的謀逆。這樣一個人能夠晉身於「四大名家」的行列還真是個未解之謎。薛稷在官場上青雲直上,順風順水。唐中宗主政的時候,他投靠了權貴竇懷貞。竇懷貞的夫人是韋皇后的親信。韋後倒臺,薛稷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密謀造反被李隆基鎮壓,薛稷自殺身亡。薛稷死後,李隆基等人也沒放過他的屍體,實施了戮屍的刑罰。
  • 公共基礎知識: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指蘇軾一家眉山三蘇祠,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下聯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大家了解較多並且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上聯當中三蘇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下聯當中的千古文章四大家。1.韓愈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稱韓昌黎,因其祖籍為河北昌黎。又因其晚年任吏部侍郎,故稱韓吏部。諡號為「文」,故又稱韓文公。
  • 民國書法四大家,楷草篆隸精彩絕倫
    他們四位在當時可謂各領風騷,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家」,也稱「真草篆隸四大家」。 1 近代顏書大家--譚延闓 書法作品兼有藝術和文物雙重價值,國內民間所藏多集中於湖南。 作品欣賞
  • 民國書法四大家系列:吳稚暉書法集賞
    民國書法四大家系列:吳稚暉書法集賞 學界公認的民國四大書法家
  • 從這三個角度來看,「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很好區分?
    楷書對於書法創作非常重要,蘇東坡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無足道也。」許多人練習楷書都是從「楷書四大家」挑選一家起步的。那麼,楷書四大家的書法都有什麼不同呢?看到其中一家的書法,你能否準確地區分呢?
  • 《清平樂》中的北宋書法天團
    這些北宋名臣不僅文章傳頌千古,他們在書法方面的成就至今也為人所稱道。《清平樂》中書法元素貫穿全劇,對宋仁宗的飛白書創作著墨甚多。有熱心觀眾考證出了《清平樂》片頭的「清」字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孟行書《赤壁賦》,「平」字則集自上海博物館藏趙孟行書《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可見該劇主創團隊對細節的考究用心。我們不妨從《清平樂》延展開,一窺宋代書法之風貌。
  • 學好書法第一部,認識楷體四大家——歐顏柳趙,寫字先從楷書起筆
    楷書歷經千餘年的發展,前後湧現許多大家,由以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趙孟(趙體)最為著名,他們也被譽為「楷體四大家」。歐陽詢,以楷書和行書著稱,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為書法史上第一大楷書家,又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顏真卿,其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