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除中考生外,全市百萬中小學開啟暑假生活。與往年相比,「居家」「防疫」成了今年暑假的主題詞,假期作業減少了「出去走一走」的環節,不過各校老師通過巧妙的方式引導鼓勵學生「心遠行」。
在小空間裡巧心思完成作業
今年不少學校都大開腦洞,請孩子充分利用「小場地」動起來。
門頭溝區新橋路中學給學生們布置的暑假作業,完成起來幾乎不用出小區門。比如在廚房可以做物理作業——利用飲用水和食用油來認識物質的密度,在室內利用吹氣球和氣球排氣的過程來認識反推力。在小區裡散步可以完成地理作業——通過觀察自然景觀特點來進行實際方向的判別,通過觀察記錄日出日落時間來感受晝夜長短變化,並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該校老師介紹,各年級都結合學科特色,布置了有創意的作業,比如參與「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實踐活動、學做一項家務勞動、寫一首小詩……學生不用出遠門,既能鍛鍊身體也能開動腦筋。
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的暑假作業就是一本「暑假導覽」。
老師們巧妙地將「愛閱讀」「愛運動」「戰疫海報」「抗疫我先行」「人人有特長」「家務勞動」「學科內容」等十項內容融入作業,引導學生在家也可以從藝術、科學、勞動、閱讀、體育鍛鍊等方面充實自己,過一個有收穫的假期。
「搭乘」書籍行「千裡」覽「古今」
身不動,心卻可以開展一次遠行。這個暑假,很多學校為學生量身定製了「旅行線路」,有些主打是「穿越古今」,有些則提出要「日行千裡」。他們選擇搭乘的「交通工具」都是書籍。
五裡坨小學三年級學生就將從閱讀中獲得成長,他們的暑假作業包括家庭親子閱讀環節。古城中學初中8年級學生會利用假期,自主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用思維導圖形式呈現每部分的內容。該校高中學生則要選擇一本社會發展簡史的書籍閱讀,以坐標軸的方式呈現人類社會發展歷程。
逛過更要思考,「旅行日記」也成為一些學生暑假作業的內容。比如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高一學生的暑假作業不僅要閱讀,還有「小論文」。學生們通過書本了解「小康社會」,梳理我國扶貧政策的時間路線圖,為祖國發展提出個性化建議。電廠路小學則利用假期組織學生雲端開眼界,參加「奧林匹克青少年美術大展」和「音樂展演」。
「雲家訪」讓老師與家長共育
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今年經歷了「超長」居家期,家長和學生「相看兩厭」的話題一度登上熱搜。為了疏通親子關係,門頭溝區、石景山區等多區都將在這個假期啟動一輪全覆蓋式的「雲家訪」。
門頭溝區教委介紹,暑假期間,各校老師要對每名學生進行一次一對一的線上家訪,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也要帶頭參與。通過這種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成長環境、在家表現、學習和生活習慣,與家長共同商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策略。同時,班主任、相關專業教師還會與家長共同為有需要的孩子制定「個性化共育方案」。
石景山區的學校假期將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該區教委介紹,學校會指導家長觀摩學習「北京市網上家長學校」提供的家庭教育微課、講座等各種優質資源;指導學校通過網上家長會、雲端家長學校、給家長一封信、線上家訪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的家長講堂活動,引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掌握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樹立良好家風,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本報記者 劉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