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科大學獲2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0-12-18 科教頭條

7月17日上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頒布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以溫醫大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0項科技成果獲獎。溫醫大附屬第一醫院潘景業教授團隊項目成果「膿毒症的細菌耐藥檢測和幹細胞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新技術研發」和陳永平教授團隊項目成果「以腸道微生態為基礎的脂肪性肝病分子機制創新與臨床轉化」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另外還有1個項目獲二等獎、7個項目獲三等獎,獲獎總數位列省屬高校第一。副校長金勝威及學校獲獎代表參加會議。

一等獎項目介紹

膿毒症的細菌耐藥檢測和幹細胞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新技術研發

膿毒症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機體產生的過度炎症反應引發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發病率約5‰,死亡率高達25%。研究顯示,膿毒症73%為細菌感染。膿毒症30-51%存在微循環障礙。膿毒症細菌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三種主要細菌約佔50%。

潘景業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肺炎克雷伯菌耐藥基因新位點,大腸埃希菌耐藥基因質粒播散機制及調控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合成的潛在基因靶標。並進一步闡明細菌耐藥,播散機制及臨床意義,為快速精準診斷,快速精準隔離,快速精準抗感染,提供了有力依據,降低膿毒症的發生率。團隊進一步揭示和闡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救治感染導致的膿毒症器官功能障礙的新機制。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通過PAR1和TLR2,4/NF-κB兩條重要信號通路調控膿毒症炎症反應和凝血功能,進而改善膿毒症器官功能的新機制,並逐漸形成抑制微血栓,改善微循環,恢復器官功能的灌流活化微循環救治理論體系,降低膿毒症的死亡率。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27.516)《Stem Cells》(IF:6.022)《Inflammation》《Shock》等權威雜誌發文高度評價研究成果,並多次引用。研究成果在國內三十六家醫院得到推廣應用,共發表相關論文73篇,SCI收錄30篇。尤其灌流活化微循環救治理論在溫州市危重新冠肺炎救治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驗證,成功率達99.8%,遠高於國內外平均水平。

以腸道微生態為基礎的脂肪性肝病分子機制創新與臨床轉化

我國脂肪肝患者高達3.2億,躍居慢性肝病之首,每年因脂肪性肝病進展為肝硬化患者超700萬例,約20萬例發展成肝癌,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既往脂肪肝研究主要集中於胰島素抵抗、二次或多次打擊、脂質代謝異常及易感基因等。發病機制尚不清晰。

陳永平教授團隊從臨床上發現脂肪肝患者存在著腸道微生態明顯失衡,開創了脂肪肝腸道微生態調控的新研究領域。經歷十五年艱苦攻關,團隊在「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自然、省自然等十餘項重要課題支撐下,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合作,成功構建可精準模擬脂肪肝腸肝軸紊亂的動物模型。率先使用自主創新的基因修飾幹細胞移植術、鼠李糖桿菌上清液(短鏈脂肪酸)輸注朮及NSS脂肪肝評估模型等腸道微生態調控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早期預測、精確診治、靶向幹預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成果轉化,在國際上率先發現腸道菌群失衡環境下缺氧誘導因子對腸道屏障的重要保護作用,為脂肪肝診斷試劑盒和靶向藥物的開發奠定重要基礎,引領我國脂肪肝防治達國際前沿水平,獲得世界著名胃腸病專家Wajahat Z. Mehal等肝病學界學者的高度評價。

團隊在JOH、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Liver International等肝臟病學有影響力的SCI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並發表中華系列核心期刊論文11篇,累計影響因子超150分,被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JOH、GUT等TOP期刊引用200餘次。已獲3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項手機軟體著作權。成果在200多家教學、知名醫院應用700萬例,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成果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溫醫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項目一覽表

溫醫大參與完成獲獎項目一覽表

據悉,2019年,全省各市、縣(市、區)、省級有關部門、高校、院所等單位以及專家個人共組織提名省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709項,經形式審查、初評(網絡評審)、行業評審、綜合評審及公示,共有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

來源: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科技處 照片 | 潘力 編輯 | 胡詩雨 初審 | 高拓 終審 | 王建波

相關焦點

  • 溫州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溫州醫科大學簡介溫州醫科大學是浙江省省屬普通高等學校。
  •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最新排名,誰更強?
    2 、中國醫科大學根據「大學生必備網」提供的「2019中國醫科大學錄取分數線」可知,中國醫科大學在遼寧省內最高錄取分數線為630分(普通本科批五年制),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17分(護理學專業);普通本科批四年制最高錄取分數線為591分,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19分
  • 優秀: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0年6月10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對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表彰,我校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我校共22項成果獲獎,其中,我校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3項)、二等獎4項(自然科學獎4項)、湖南省國際合作獎1項;我校作為參與單位獲湖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 聚焦|浙江25項科技成果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浙大拿下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
    我省共有25項科技成果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我省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7項,參與完成的18項。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浙江大學是我省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和主力軍,本次共主持完成獲獎項目4項。
  • 龍巖市獲省科技進步獎再創佳績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閩政文〔2020〕209號),公布了2019年度省科技獎獲獎項目。龍巖市九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獲獎等次和數量為近三年最好成績,其中,福建龍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獲一等獎,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榮建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分別獲二等獎,龍巖雙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合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福建威而特旋壓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獲得三等獎。
  • 【無筆試】貴州醫科大學2引進人才公告(120人)
    貴州醫科大學始建於1938年,坐落在貴州省省會「爽爽的貴陽」。學校設有教學單位21個,本科專業37個,全日制在校學生22300餘人(其中研究生2600餘人、留學生200餘人);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8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9個;省部級創新團隊23個、廳級創新團隊16個。
  • 國家科學技術獎:湖南大學參與自然科學獎1項目、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結束,此次初評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4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33項,以及2019年度遺留的2項。湖南大學的國家科學技術獎1、國家自然科學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6項,其中化學組項目7項,而由湖南省提名的「螢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都是湖南大學的,初評為二等獎。
  • 全國第2!在這項中國醫科類大學排名中,南方醫科大學實力突出!
    南方醫科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也是全國首批開設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醫學專業的8所高校之一和全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 深圳海歸企業奧比中光 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文/圖 近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
  • 電子科大獲4項國家科技獎,首次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獲得2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電子科大牽頭的2個獲獎項目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張小松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網絡環境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校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
  • 西南交通大學16項成果榮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2018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共授予省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87項,其中:一等獎34項,二等獎81項,三等獎172項。西南交通大學16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牽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沈中偉教授和戴光澤教授作為獲獎代表參加大會。
  • 遵義醫科大學:紮根貴州大地 開展高質量科技創新工作
    近五年來,科技項目共立項2342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及地方的重大科技任務,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5項,其中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湧現出了一系列代表性案例,為貴州省培養了大量高質量人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提升疑難疾病診療能力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 浙大海洋學院海岸帶藍碳研究成果獲省海洋科技進步一等獎
    浙江省海洋學會近日公布了2020年浙江省海洋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成果名單,浙大海洋學院為主完成的「中國海岸帶藍碳戰略、資源監測及環境效益評估」項目獲一等獎。據悉,這是浙江省首度設立海洋科技方面的專門獎項和首個一等獎。
  • 喜訊~211大學北京郵電大學,9月份①獲2項金獎和4項北京市科技獎~
    據北京郵電大學官網信息,9月份①,北京郵電大學四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020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項目2個/銀獎項目6個/銅獎項目6個等。北京郵電大學2020年9月11日,北京郵電大學四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主持一項,參與三項。
  • 峰會主會場溫州醫科大學:地方醫學高校異軍突起的成功樣板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浙江溫州,一顆璀璨的醫學明珠正綻放出新的光芒,這就是溫州醫科大學。 1958年,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浙江省委、省政府籌建了浙江第二醫學院,由浙江醫學院分遷到溫州辦學,後以校址所在地更名為「溫州醫學院」,2013年更名為「溫州醫科大學」。 60多位浙江醫學院骨幹教師從風景旖旎的西子湖畔,一路顛簸來到東海之濱的溫州。
  • 溫州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兩岸合作辦學項目)專業:發揮兩校合作授課...
    已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2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90餘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0餘項,其中美國發明專利2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寧波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等。
  • 全國25個省、93所參賽高校,中國醫科大學獲獎22項
    此前,2019年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公布結果,中國醫科大學榮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教學風採獎1項、製作獎1項、鼓勵獎5項的優異成績,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本次比賽共評選出一等獎34項,中國醫科大學獲一等獎數量在93所參賽院校中名列第一,系中國醫科大學自參加該項比賽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由教育部與《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雜誌聯合舉辦,旨在促進課程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陳華富團隊 18年磁共振腦成像研究 破解...
    作為四川科技界最高級別的獎勵大會,此次被授予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有31項。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電子科技大學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華富及團隊完成的「磁共振腦網絡成像 新方法及其對癲癇腦機制的研究」項目引起廣泛關注。磁共振相當於「望遠鏡」為觀測大腦提供無創工具磁共振腦網絡成像到底是什麼?
  • 廣東醫科大學和徐州醫科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辦學成果:廣東醫科大學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33項,其中國家「973」項目子課題4項,「十一五」國家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項,省部項目202項,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項;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45項,其中省級科學技術獎8項、市級科學技術獎37項,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5476篇,其中SCI論文226篇,總影響因子310
  •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287項,長沙獲205項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任彬彬 文衛華)今日,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大會公布和表彰了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獲獎項目287項,其中長沙獲得各類獎項205項,穩坐「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