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與90初的老玩家們應該還記得,在我們小學生時期電腦尚未普及到家家戶戶的時候,沉迷於紅白機的我們初次接觸到電腦應該都是在學校的「微機課」上(排隊穿鞋套的等待是最焦急的)。
在初期的windows系統上微軟為了增加趣味性,都搭載了一些小遊戲,而除去棋牌類的幾款也就剩下《三維彈球》與《掃雷》了。
不同於《掃雷》,操作、規則簡單的《三維彈球》成為了「小學生」的最佳選擇,在那時候的微機課上想必很多小夥伴都在偷偷的玩著這款遊戲,把刷新「前人」記錄作為目標。
由於中美兩國文化不同,直至今日很多人還不知道在《三維彈球》中「控制兩個擊板保持彈球不掉落不斷得分」的玩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當時彈球類的遊戲機在美國的流行程度等同於國內的「老虎機」,日本的「柏青哥」,擁有著很高的人氣,與點唱機、桌球一起號稱酒吧三劍客。
在微軟即將發布新的作業系統的時候,恰逢《Doom》(毀滅戰士)大獲成功,德州的一家小公司「cinematronics」便製作了一個仿Doom類的遊戲演示片段拿給了微軟項目負責人。
相信老玩家們對《毀滅戰士》系列的核心應該有所了解,微軟的項目負責人也因此覺得太過「暴力」,作為一款主流系統的捆綁遊戲不太合適拒絕了他們,但是隨即他也提出了是否能製作一款「彈球檯」類遊戲的想法。
「cinematronics」公司為了與微軟的合作,就向微軟表示要設計製作一款彈球類遊戲,此舉獲得了微軟的支持。
初期的《三維彈球》並不是3D的,只是簡單的平面遊戲。但是由於微軟發布新系統前一直在宣傳自己的系統有著更強的性能,並且可以支持3D遊戲的運行,所以提出了把這款彈球類遊戲做成3D的要求。(老玩家們應該記得Windows95與98中的3D屏保,其實那也是在展示系統的性能)
至此融入Windows系統數個版本的《三維彈球》誕生了,這款遊戲同時也引起了熱門遊戲公司Maxis的注意,他們與原公司籤訂了相關協議成為了這款遊戲的發行商,而後過了不到一年他們便將原公司徹底收購。
接下來Maxis公司推出了《三維彈球》的完整版《太空軍校生》,只是這款遊戲並沒有引入國內,只有很少量的玩家玩過這款遊戲。
而在之後的Windows系統中《三維彈球》徹底「銷聲匿跡」則是因為這款遊戲無法兼容64位系統,而原公司在製作的時候對遊戲代碼進行了加密。發現此問題時距離新系統發行已經時日不多,最終微軟放棄了這款小遊戲。
小夥伴們有沒有玩過這款遊戲呢?你們的PC啟蒙作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