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當中,我給你介紹了「一加一減」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宅在家也能高效學習。今天,我接著來給你介紹「一加一減」學習法的好兄弟,「一乘一除「學習法,加減乘除一套配齊,保證孩子事半功倍。
這個「一乘」,指的是「多線程疊加、提升學習效率」。
啥意思呢?具體來說就是,不要強迫孩子在一門學科上專注的時間過長,如果一個學科的知識學煩了,大可以切換到另外一門學科繼續學習,這種學習的方法被稱為「多線程的疊加學習法」。
誒,這可不是我信口胡謅啊,咱們就拿「種田」來說吧,人們在實踐中發現,連續幾季都種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會下降很多,因為同一種作物吸收的是同一類養分,長此以往,土壤的肥力就會枯竭。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不同的學習內容,大腦就會產生新的優勢興奮灶,而原來的興奮灶則得到抑制,這樣人的腦力和體力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調劑和放鬆。
具體來說,你可以教孩子這麼做:
1、按照學科來劃分學習時間。比如,學習語文半小時,覺得倦怠了,就寫寫數學題換換腦子。
2、按照抽象與形象來分配學習時間。比如,寫完一篇需要抽象思考的作文,可以做幾道需要形象思維的幾何題來緩解一下。
3、按照大腦區域來劃分。比如,動靜結合,寫語文作業中間可以穿插1-2個需要動手的科學實驗;再比如,數學題想不出來,那就索性大聲朗讀1篇英語課文。
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多線程疊加學習」,使腦力和體力得到有效地調劑和放鬆。
說完了「乘」,咱們再來聊聊「除」。這個「除」指的就是主動把學習任務碎片化。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那就是,孩子寫作文總是特別困難,有些孩子鼓起巨大的勇氣,坐在書桌前,準備花2個小時,完成一篇大作。但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孩子用手託著腮幫子苦思冥想,一會兒撓撓頭皮、一會兒扣扣小手,有時還會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踱步,轉眼2個小時過去了,作文剛寫了一行。
如果孩子能把寫作文這件事,做個除法、碎片化一下,應該怎麼辦呢?
比如說,早晨起床的時候,花5分鐘想想作文的基本框架,中午吃飯的時候花10分鐘和爸爸媽媽聊聊這篇作文,飯後花5分鐘把框架和聊天中碰撞出的火花在白紙上整理一下。然後拿出作文紙,按照文章框架把作文完成,有了框架、有了靈感,估計30分鐘就能把這篇作文寫完。算一算,把寫作文這個學習任務做了除法之後,完成一篇作文需要多少時間,答案是5+10+5+30=50分鐘。比起撓破頭苦思冥想2小時,這個方法是不是節省下1小時10分鐘呢?
這還只是作文一件事,試著把每個困難的學習任務都做個除法,一天又能省下多長時間呢?
好了,我來給你總結一下。今天,我教給你了「一乘一除」兩種學習方法,「一乘」,指的是「多線程疊加、提升學習效率」。不要強迫孩子在一門學科上專注的時間過長,如果一個學科的知識學煩了,大可以切換到另外一門學科繼續學習。這是被科學驗證的,可以有效提升腦力的學習方法;「一除」指的就是主動把學習任務碎片化。我給你舉了一個把寫作文這件事做除法的例子,馬上幫助孩子省下1個多小時的學習時間。算上上一期的「一加一減」,我已經教給你了「加減乘除」四種學習方法。怎麼樣?趕緊拉上娃一起練習,開啟高效學習之路吧。
(作者:杭州童媽。教育博主,多平臺原創作者,一位熱愛學習的媽媽。與你分享教育熱點話題、科學育兒知識、升學政策解讀等內容。關注我,一起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