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鹿鼎記#
好傢夥,《猴鼎記》2.5分,跟《逐夢演藝圈》是一個檔次的。老張這版比黃教主還要拉垮我是沒想到的
演技用力過猛 ,只能說大家文明觀猴吧
為什麼我要把《鹿鼎記》說成《猴鼎記》呢?看下圖就知道了
感覺他臉皮好松,看上去好老,滿臉褶子沒有少年感,實際張一山還沒30,他還是不適合古裝。
張一山是有童年濾鏡有不錯的關注度,換個新人來演這部劇,早就被噴得不敢出席活動了,支撐老張的是家有兒女和餘罪,其他的都是點綴
我的意見是:陳小春版是給90後看的,黃曉明版是給00後看的,這個張一山版就是給10後的,不要搞混了啊,人家導演組的用戶定位很明顯,受眾就是心智不成熟,對一部劇好壞沒有認識的10後小孩子。
陳小春版韋小寶,也就是比韓棟版好上一個張一山版,約等於十八個黃曉明版吧
主演自己都說了「這部劇已經往卡通和搞笑那方面走了,所以表演方式上有不同」,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是迎合10後的興趣,10後就是喜歡動漫、搞怪、漫畫、搞笑多一點。
其實這個想法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演出來的效果就跟《猴鼎記》一樣,這就叫眼高手低
韋小寶:目光短淺,一切眼前利好都要狠命抓住,錙銖必較,睚眥必報,他是要在這座紫禁城活下去,所以他的行為絕對不可能為了故意滑稽。
張一山:不停的耍寶,不停的擠眉弄眼來營造劇組期待的「卡通感」,活脫脫一個具有偶像光環的小丑。
除了張一山,其實整個劇組的人都不對勁
七個老婆,長得全都一個樣,臉盲症的我完全認不出來。
唐藝昕飾演的建寧公主,在被韋小寶說破心事之後,第一反應居然是大喊「你滾」然後在地上翻滾。
好傢夥,我是在看什麼綜藝節目嗎?
索額圖和韋小寶查抄鰲拜府,兩人義結金蘭,整個過程索額圖一直在擠眉弄眼。
臉上起疹子了?還是劇組蚊子太多,要你們一直擠眉弄眼才行啊?
據說刪減了15集的內容才能過審,所以茅十八和韋小寶才認識了五分鐘就可以稱兄道弟了?這速度,咋不直接快進到大結局呢?乾脆一部電影的時長演完算了。還有海公公留下茅十八和韋小寶這兩位,理由居然是,太孤單了想找人陪。
?我命令你速來與我擊劍?
好傢夥,海公公搖身一變,直接變成老不正經了
再就是場景設計方面,換場景就是換房間,無論是妓院,茶館還是海公公的住所,都是清一色的中式家具的廂房,完全沒有任何江湖氣息,茶館該有的市井氣,海公公的家應該只有簡單的陳設,而不是全都一個樣,簡單的複製粘貼。
這壓根就沒想過和前輩tvb的高水準肩並肩,這翻拍一點都不認真
我們不是沒有翻拍也是良作的例子。張衛健版的小魚兒,劉亦菲版的小龍女,胡軍版的天龍八部,蘇有朋版的張無忌,17射鵰,不說一定比之前好,打鬥流暢、演員遴選、服化道也都可圈可點。
王新民拍的那兩版可是壓著港版打的,尤其是連城訣雪山上的武打 俠客行竹林裡的武打,草莽江湖氣、生活氣息、大部分人都是老戲骨,國產武俠劇不可多得的精品,應該武俠天花板級別的了。特別是《連城訣》,演員是要籤生死狀的,更別提顏值巔峰的舒暢嫵媚水靈,演技巔峰的六老師演什麼像什麼,吳越本色出演鄉下老實人。還有血刀老祖真是演絕了,教科書一般的演技,那個用刀刮頭的動作至今學不來,別人是在演戲,他是從小說裡走出來的角色本人。
不說了,越說越氣,這拍的是個什麼玩意,這不是來圈錢的嗎?
主創們對人物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雖然不同的版本會存在不同的地方,但前提得先讓設定能夠成立,韋小寶在整個劇目中就像一個擁有著偶像光環的小丑。
金庸故事裡的韋小寶的身上,特別是早期的韋小寶身上,起碼有幾種氣質。比如底層氣,市儈氣,孩子氣。他的一切行為都不會是為了故意滑稽,而是為了一、趨利避害。二、發洩。他目光短淺,有時候錙銖必較,凡事都要算計,一切眼前利好都要狠命抓住,這都是底層習氣,被迫的。
說到底,整個製作方並沒有深刻的理解到韋小寶的深刻內涵,可能他們更關心韋小寶的七個老婆誰更漂亮。
金庸劇肯定是要大刀闊斧的改的,現在的小孩子沒幾個看原著小說的,都是通過電視劇、動漫、電影、廣播劇、音樂、玩梗了解它的,所以完全按照原著來肯定是落後於時代的想法。
我是覺得,武俠文化的土壤還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濃厚
現在的新武俠時代,已經沒有那麼嚴謹了,只要來幾句文案,搞幾把武器,想一個很霸氣的招式,在10後眼裡那就叫武俠了唄
現在的小孩子是見不到原汁原味的東西的,都是沐猴而冠,東施效顰的模仿
怎麼說呢,就像是偷穿大人衣裳,模仿大人行為的小孩子,給人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就算我們罵的再狠,觀眾也不會幡然醒悟,然後去看老版洗眼睛,他們不會的,他們最多跟風罵兩句,然後轉頭去看別的東西。
這是事實,一代版本一代神,每個年代能夠接受的東西,在上一代眼裡都是文化糟粕。
只講戲本身的話,肯定是三個階段
韋爵爺從小是社會風月場所裡長出來的,沒有人教過他仁義禮智信,他只求生存,但他到底是個孩子,嚮往評書裡的英雄氣概,否則也不會一腔熱血的跟著茅十八上京城
這之後誤打誤撞進了宮,在海大富的身邊學到很多道理,海公公那可是人精啊,又是臥底又是總管,韋爵爺在他身上學到了城府極深,隱藏自己,學到了不能輕信別人,學到了伴君如伴虎
在陰森的大內皇宮,那種危機四伏的地方,又在神龍教、皇帝、鰲拜、天地會多股勢力的夾縫中委曲求全,前期沒有雙兒的武力加持,隨便一個人都能要他命。他要是像張一山演的這麼孩子氣,十條命也不夠他死的
之後的一系列奇遇,是很明顯能看出來韋爵爺是一步一步變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一開始只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壞孩子,到後面已經是宦海裡打滾多年的人精,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沒有人比他更懂做人,比他更加洞悉人性的弱點,比他更懂左右逢源
但是怎麼說呢,這版本給我的感覺就是
出道即巔峰,我剛開局就是滿配,只能走下坡路
劇情太趕了,第一集就進皇宮了
有點草臺班子草草了事的感覺,為了演而演,急著演完戲下班回酒店睡覺咯,戲拍完就可以付房子的尾款咯。
太孩子氣了吧
也不是說不好,在同期生裡他算是有演技的一個
但是畢竟珠玉在前,還是不如前輩
演不出韋爵爺的痞氣,倒像個三好學生
只能希望張一山別接這麼爛的戲了。
我是阿山,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