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風拂過,稻香撲鼻,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擺動掀起層層「金浪」,一幅豐收的喜人畫卷,迷人雙眼……連續幾天,在東莞市厚街鎮河田社區那片金黃的稻田上,迎來了一群群城裡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割稻、打穀、曬穀……」好不熱鬧。
「能帶孩子在田間體驗稻子收割的感覺真好!」市民陳先生發自內的感慨。
▎帶孩子下農田收割稻穀,感覺真的很好
在東莞市厚街鎮河田新村一戶農莊旁栽種有一大片稻田。如今,正是晚稻收割季,田裡的稻穀長勢喜人,放眼望去,一片金黃,一串串飽滿的谷穗迎風搖擺,美不勝收。
一個個親子家庭,一位位家長帶著自家的孩子走進稻田,他們手握鐮刀,在農莊工作人員的示範下,開始了他們收稻之旅。
彎著腰,用鐮刀把一株株成熟的稻穀割下,堆放在一起,而後手捧著,放入脫穀機脫谷。稻稈上的穀粒隨著脫穀機的滾筒快速轉動,瞬間從稻稈上脫落,全部落入谷桶之中。看似簡單的勞作,不一會的工夫,讓每一位參與者滿頭大汗。
「你們知道嗎?我們吃的米飯就是這樣來的,每一粒米飯都來之不易喔,今後還要不要認真吃飯?」家長們也趁著這樣現場體驗活動教育著自家的孩子。孩子們一邊辛苦地勞作,一邊連連點頭回應。有的孩子還現場背誦起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帶孩子們前來農田現場體驗農忙時節農民伯伯的那份辛勞,感覺真的很好!」家長陳先生感慨道。
▎邀請市民免費體驗農耕樂,讓孩子們珍惜糧食
「這片稻田的稻穀已進入成熟期,為此,我們陸續邀請了一些家長和小朋友前來免費體驗農民伯伯們的那份辛勞。」農田的主人方曙光介紹說,稻田是他今年4月開墾的,今年一共種了兩季,現在收割的是秋季晚稻。
據方曙光介紹,幾年前,經過競標,他獲得了這大片稻田的種植權。「我的小時候,厚街河田社區仍然以田稻種植為主。因此,家的周邊都是一片片農田。農忙時節,自己跟在父母后面幫忙。而如今,改革開放後,厚街河田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已成了一座以工業為主城鎮了。因此,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很多都沒有見過稻穀耕種和收割的場景了。」方曙光說,正因為如此,他承包下了這片農田,希望可以打造成了一個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閒旅遊場所。讓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在秋收時節,也能來感受一下農民秋收時的那份樂趣。
如今正是秋收季,他在田間舉辦起了親子活動。他邀請了6組家庭,前來體驗秋收時節稻穀收割的樂趣。此外,他還在田間設置了6個簡易鍋灶,免費提供大米、肉和蔬菜等食材,待孩子們農忙之後再與父母一起在田間野餐。「大家反響都不錯,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親子家庭前來參加。」方曙光說,因為他擔心前來的親子家庭多了,導致鍋灶不夠用,他建了一個群,採用預約的方式前來體驗親子農家樂,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分批讓有意願前來的親子家庭前來田間體驗。
昨天的活動現場,陳先生一家四口對活動均表示非常滿意:「這個農耕活動非常有意義,既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勞動的艱辛,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全家人都玩得很盡興,非常感謝老闆的善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塗丫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方子揚、謝超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