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20年,還有幾天馬上就要過去了。
人們希望在一年的最後,接受大家的祝福,並以此去迎接一個新的未來。
因為,今年比較特殊。
所以,一份小小的祝福與鼓勵,都會顯得格外柔軟與彌足珍貴。
「讓我們去迎接一個新的未來吧!」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
在往年這個時候,米蘭的聖誕氣氛,還會在節後再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
因為,不久後就能迎來跨年,而新的一年也就有了新的開始。
今年,我們沒辦法邁出國門。
而地球另一邊的米蘭,街上也變得空蕩蕩的了。可米蘭市政府依然在各個城市廣場點亮18棵聖誕樹與節日彩燈。
藉此傳遞人與人之間「希望與愛」的訊號。
希望讓大家堅信「愛」會永恆存在,不被困難所阻隔。
義大利,是「歌劇的故鄉」。
而歌劇,則是能傳達另一種希望與愛的另一種「藝術精神」,是歌頌的藝術。
歌劇的創造,不是單純從音樂出發的,而是從人文主義出發的一種藝術理想——真實地、有力地、戲劇性地去表達人的感情。
其實,早在今年的4月12日,義大利的復活節當日。
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就曾應米蘭政府之邀,在米蘭大教堂舉辦了這一場沒有觀眾的音樂會——「Music for hope」(希望之聲)。
到了今年的年末,他們也同樣用藝術「溫暖」自己。
在音樂家卡多·夏伊的指揮下,會有24位當代偉大的歌唱家會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聯合演出。
以紀念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但丁·阿利格耶裡(Dante Alighieri)逝世700周年上演的作品《然後走出去看星星》為題。
這是《神曲》地獄篇著名的結束語。
城市受傷後能逐漸恢復,但城市裡的人,精神不能被擊垮。
每個人都希望今年早點結束,讓新的一天能早些到來。
米蘭,全世界最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它被人稱為「義大利的精神與脈搏」。
人們賜予它的頭銜繁多:世界的時尚與設計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歌劇聖地,藝術殿堂,足球王國……
作為文藝復興的浪漫之地,有著其他城市可望不可及的藝術與文化產業。
行走在城市之間,你會發現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都能米蘭找到影子。
從這座城市匯聚的西方藝術作品裡,找到與城市中相對應的元素,並以此「親觸」屬於義大利的文藝脈搏,體會人們對優雅、時尚的追求與精神。
你是藝術愛好者,可以去維多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畫廊,探尋米蘭曾經的藝術之路,低頭見地上的公牛;
在城市之中,人們對優雅的細節讓人驚嘆。
有座名字叫「Villa Invernizzi」的私宅,曾是義大利「奶酪大王」Romeo Invernizzi的家,他覺得火烈鳥的優雅體態,便在自家的花園裡養了好幾隻。
Villa Invernizzi裡的火烈鳥。圖/hotelwindsormilan.com
可惜,這座私宅不對外開放。
但如果你足夠幸運,也許能從周圍的欄杆縫隙裡看到它們在池塘邊悠閒散步的身影。
Villa Invernizzi裡的火烈鳥。圖/repubblica.it
如果你想仰望達·文西的傳世名作《最後的晚餐》的真跡,可以去到聖瑪利亞修道院。
達·文西創作的《最後的晚餐》,是西方藝術史上最珍貴的壁畫。
達·文西在修道院廚房裡創作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圖/夜白殘
儘管這座修道院曾遭受二戰飛機的轟炸,面目全非。
但壁畫所在的那面牆,卻得以倖存。之後,義大利傾盡一國之力來保護這幅畫。
這是保護價值連城的畫作,也是保護義大利的文化脈絡。
你還想感受更多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
還可以去由拿破崙一世創辦的布雷拉美術館,這裡是義大利繪畫的重要收藏地。
這裡有與眾不同的那幅《最後的晚餐》,更有如卡拉瓦喬(Caravaggio)、倫勃朗(Rembrandt)、貝裡尼(Bellini)、拉斐爾(Raphael)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義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館—達尼埃拉·克雷斯皮—《最後的晚餐》油畫。圖/夜白殘
在數百年前,這些西方藝術家在米蘭各處留下自己的筆墨。
而數百年後,我們在米蘭留下踏足這裡的一個個腳印。
當你去到米蘭,真切地去見到那些遺留下來的曾經的藝術,才明白濃縮在畫作裡的藝術,是經歷了無數風霜後,是與城市共生的,也是一同發展的。
被稱作是「師承委羅基奧」的義大利畫作——聖母子(持康乃馨的聖母)。被一致公認為是達·文西之作,而長期以來卻時而被歸為洛倫佐·迪·克雷蒂,時而歸為委羅基奧之作。圖/網絡
而這樣的元素在米蘭,我們隨處可見。不管是城市、建築。
藝術,一直是時尚的締造者。
在米蘭,與城市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時尚這個產業。你在這裡,能看到由西方獨特的環境、物產、音樂、藝術等自然和人文因素構成的風土。
也能感受到,因深受義大利時尚氛圍的影響下,由此誕生的奢侈品和品牌在被譽為「時尚與設計之都」的米蘭這片土地上花飛蝶舞、爭奇鬥豔。
並不斷為人類對美的追求而譜寫的意蘊雋永的樂章……
在城市之間行走,隨時都能看見藝術。
比如在Fondazione Pirelli旗下的Hangar Bicocca現代藝術展覽中心裡,可以看見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創作的《七重天塔》巨型裝置的巍峨氣勢。
還能看到由百年歷史的釀造廠改造而成的普拉達基金會。
普拉達基金會裡裡的「金樓」Haunted House。圖/Fondazione Prada by Bas Princen
這裡有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依照米蘭舊式咖啡館設計的老式酒吧Bar Luce。
韋斯·安德森設計的酒吧Bar Luce。圖/Fondazione Prada by Alessandro Grassani
這裡還有過一場「沒有原作」的雕塑展。
聽起來這件事情幾乎「十分荒謬」。但在「不改寫藝術」的米蘭,將當代文化加入可以藝術之上追加藝術。
空間內的展覽。圖/Fondazione Prada by Les Éclaireurs
達·文西的那幅《最後的晚餐》,百年來經過多少筆的修復早數不清了。
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古典藝術作品女性修復師——比寧·布拉姆比爾。1977年開始,她開始為達·文西的畫作《最後的晚餐》進行修復工作。
當看到原畫時,依然會覺得比各大美術館展出的那些,由高科技還原技術呈現出來的《最後的晚餐》都要震撼。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它與「它」才能重生。
而早在四月份,身在米蘭的中國姑娘盧塞說——
「期待這個世界的重生」。
時間柔軟,輕得無處尋覓,又落在歷史與人們的肩上。
關於米蘭,我們或許有成千上萬種途徑可以知悉它,但它在每個人的心裡,都能是一種「重生」與交流。
米蘭,一定會帶著希望與愛去抒寫未來與新的城市篇章。
點擊下方公眾號【探索米蘭】。
用全新方式去認識那個有著2600年歷史,匯聚了秘密與優雅的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