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海的造島動作令美國如鯁在喉,屢次污衊造謠,稱此舉影響國際航行自由,還指責中國在該區域進行軍事化建設,日前美國媒體更誇張,直接奉勸中國放棄島礁防守。
日前,CNN報導稱,從二戰經驗來看,島嶼防守的難度非常大,防守方缺乏戰略縱深和機動迴旋的空間,在遭遇擁有海空優勢的對手時,島嶼處於易攻難守的不利境地。
有了這個鋪墊,美方專家話鋒一轉,矛頭對準中國在南海建設的永興島等幾個島嶼,認為中方要想守住這些孤懸海外的小島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如將兵力和資源收縮到大陸以及沿海,這樣更穩妥,而且如此一來將會有利於自由航行,獲得其他國家的讚賞和支持,國際形象會極大改善。
美方專家拿二戰期間美日太平洋奪島戰役來舉例子,部分觀點是正確的。即島嶼空間有限,所以能夠布置的兵力,安置的防禦裝備也是有限的,僅靠駐島兵力單獨對抗海空戰鬥群,是絕對沒有勝算的。
但美方指代的對象是錯誤的。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美國也不是當年的美國。島嶼是否能夠守得住,更關鍵的是防守方是否擁有制海權與制空權。當年美軍發起奪島作戰時,日軍守島部隊基本上得不到像樣的海空支援,但美軍還是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今天的中國軍隊,對南海地區擁有絕對的海空區域優勢,美軍想要奪取這些島嶼,首先要想辦法獲得南海的海空控制權,但這並非像專家說的那麼輕鬆。
首先,島嶼最大的意義是保持存在,這種存在不僅僅體現在軍機的輪流駐守,還包括對南海縱深上千公裡的情報掌握。目前主要島礁上都配備的雷達監視系統,有是整個南海地區對空對海作戰系統的一環。
其次,中國在造島之初就已規劃完畢,各島之間直線距離不超過600公裡,形成一個穩固的大四邊形布局。美軍航母戰鬥群攻擊其中一到兩個島嶼時,另外兩到三個島上駐防的空軍戰機能夠立刻起飛進行支援,除非美國海軍出動雙航母打擊群,否則很難在段時間內達到癱瘓我方島嶼戰力並進行佔領的目標。
因此,中國的南海島礁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為犄角,互相支援的一套體系。明白了這個前提條件,再來看美軍所謂的「奪島作戰」,其對手並非孤立的島礁防禦部隊,而是包括縱深的海南島和大陸的海空軍及火箭軍。
雖然中國空軍目前還有沒有像B-2那樣的隱身轟炸機,但數量較多,且經過現代化改造的轟-6K作為巡航飛彈發射平臺,執行防守反擊任務是絕對勝任的,其3500公裡的作戰半徑,配合2500公裡的長劍20巡航飛彈,能在島礁遭到攻擊的第一時間掛彈起飛,無需飛出海岸線就能向美軍航母戰鬥群傾瀉上百枚遠程飛彈,這種飽和打擊力度目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自信完全防禦。
同時,火箭軍裝備的東風-17和東風-21D飛彈可以在更大縱深的大陸腹地展開反擊,彈道飛彈的速度和精度遠高於一般武器,這一點中方在今年的演習中已經證明,而美軍也被迫承認了這一點。尤其是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幾乎沒有防禦系統能夠攔截。
飛彈雨過後,戰鬥可能已經進行了幾個小時,此時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編隊也幾乎到達了戰場,對殘敵進行最後的致命一擊。與其說中國的南海島嶼易攻難守,倒不如說美軍拿它們沒辦法,要不然也不會讓自己的專家出來忽悠中國放棄。
由此可見,美方越是「忽悠」中國放棄島礁防禦體系,越是說明美國的忌憚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