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選帥已經塵埃落定,最後的重擔落到了李鐵的肩上。其實在裡皮辭職之後,由中國足協精心導演的這齣選帥「三人轉」實則早已演變成了「二人轉」,年過五旬的王寶山自始至終就是一個陪襯的主兒,這次選戰的實情就是「雙李」之爭,那麼,剛剛在中超年度表彰中榮獲「最佳本土教練」的李霄鵬為何會敗在僅獲得提名的李鐵的手下呢?
在上賽季剛剛結束的諸項賽事中,李霄鵬率領山東魯能最終在中超聯賽積分榜上排名第5,並獲得了足協杯的亞軍,而在亞冠比賽中,雖然沒能獲得歷史突破,但小組第一的優勢著實讓魯能球迷狂熱不已;而只在國內雙線作戰的武漢卓爾聯賽則排在魯能之後,位列第6,足協杯比賽跟魯能同處上半區的它在第二輪即被貴州智誠淘汰出局,在中超本土教練「碩果僅存」的情況下,「最佳」的評選也顯得尷尬萬分,總算是矬子裡拔將軍,把執教成績較好一點兒的李霄鵬巴拉成「最佳本土教練」,但誰都知道,雖是頒發給了同一人,這一屆的「最佳」對比上一屆的「最佳」,含金量卻是少了不少,從李霄鵬在頒獎時的尷尬發言中人們或許明白許多。
那麼,兩人同樣參加了國足主教練的競選,最終為什麼會是李鐵成為中國男足主教練,而不是帶隊成績更好一點兒的李霄鵬呢?
其實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的話或許能夠回答人們的這個問題,在與專家組的面試過程中,李鐵展示出極強的求勝欲望。「他的精神氣質,是我們希望他能帶到這支國家隊去的。」我們說,能夠將一支升班馬球隊帶來聯賽第6的位置已經是不小的成績了,而在整個賽季李鐵在指揮比賽時的那種求勝欲望,則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換言之,李鐵帶領球隊多次在比賽中創造奇蹟,就是得益於這種英雄的氣質。這正是他作為球員時就已經形成的品質,也是他一貫的長處。而就這一點而言,則恰恰是他的競爭對手李霄鵬所欠缺的。
在上賽季的中超聯賽,山東魯能與武漢卓爾掰成平手,魯能先是在中超第7輪以3-0輕取卓爾,而回到主場後,武漢卓爾又以2-1扳回一局。雖然兩隊互有勝負,但如果你看了這兩場比賽的全過程的人都看出,比賽中兩隊球員的心態和走勢都有些許不同:首回合武漢大比分輸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沒有大牌外援,本土球員又年輕,又加上積分墊底,李鐵那才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賽後就連李霄鵬都過去同情地去安慰李鐵。到了次回合,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在李鐵的調教下,球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攻防體系,重要的是他逐漸培養起了一批執行力極強的年輕球員,像這次被李鐵招進國家隊裡的明天、劉雲,就成長得比較快,在對魯能的比賽中,正是明天穿襠過劉洋後突入禁區弧線球傳中,劉雲凌空推射破門,取得比賽的勝利。
重要的還不在於這比分,而是比賽過程,僅僅相隔不到4個月,李鐵調教的武漢卓爾便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在開場之後的全場高壓逼搶,連續在山東魯能禁區內製造機會,雖然是魯能先獲得了進球,但武漢球員控制比賽的能力極強,始終給魯能以極大壓力,縱使李霄鵬想通過換人來扭轉局面,但無奈難見成效。那場比賽,如果用「潰不成軍」來形容魯能,絲毫也不為過。以至於在比賽之後,李霄鵬的執教能力再次被外界質疑,本是一手好牌,卻打得如此糟糕,也確實讓眾人摸不著頭腦,在為弱隊送溫暖的同時,魯能又給外界戴上了「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帽子。其實說來說去,李霄鵬還是缺少了一種必勝的氣質。從聯賽前三到最終的第五,從而憾失亞冠資格,他的這一弱點導致了魯能整個賽季的成績是沿著一條下墜的曲線滑行的,而李鐵的武漢卓爾則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李霄鵬的這一軟肋不僅僅體現在了這一場與武漢隊的比賽中,在聯賽的諸多場次,尤其是最後一場與國安的比賽以及同上海申花的足協杯冠軍之爭中表現尤為明顯。就山東球迷而言,跟國安的比賽那是一場非贏不可的比賽,可李霄鵬在2-0領先的大好形勢下,居然將費萊尼、莫伊塞斯和蒿俊閔三大中場主力換下來,這個十分失敗的換人的結果就是將勝利拱手相讓,其實距離足協杯決賽還有備戰的時間,說到底,李霄鵬還是缺少贏球的信心。
隨後的一連串反應大家都看到了,在跟國安比賽中留力的保守打法並未獲得奇效,在足協杯決賽中,1球在握的魯能居然人心渙散,被上海申花連灌3球,從而失去了利用足協杯進軍亞冠的資格,魯能這麼做,這也正應了偷雞不成蝕了一把米。賽後,李霄鵬也承認自己的保守戰術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沒有必勝的信心,缺少贏球的勇氣,是人的性格所致。這是硬傷,不太容易改變。就這點而言,李霄鵬當初在執教中國女足時就已經將這一弱點表現出來,性格太軟,做事太弱,能獲得了一個好口碑,是人們口中的好男人。這從李霄鵬厚道樸素的性格中就反映了出來。若再以如此的性情去帶隊打明年的中超,山東魯能恐怕又是一個兩手空空的賽季!其實,魯能真正需要的是滕卡特、庫卡和馬加特這樣的硬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