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分手後的兩個人,到底有沒有複合的必要?
人們總說: " 不要走回頭路,不要愛舊時人。" 可現實是,那個讓我們一見鍾情的人,後來還會被我們反反覆覆地愛上。
愛上一個陌生人很難,徹徹底底放下一個愛過的人,其實更難。
想起之前看《樂隊的夏天2》時,馬東在現場問周迅:" 這麼多年過去了,樸樹在你心裡是Silly Boy嗎?"
周迅聽到這個問題後,明顯有些發愣,隨即毫不避諱、坦坦蕩蕩地回答:" 我覺得他不是,他非常清醒,非常忠於自己,相比之下,自己反而是那個Silly Girl。"
這段對話挺讓人感慨的,他們曾經是人人豔羨的金童玉女,直到後來兩人分別戀愛結婚,還是有很多人期待著他們複合。
多年過去,他們早已沒有了複合的可能。但談及對方,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還是令人動容。
我身邊有挺多女孩,表面上是個颯姐,前任回頭時卻沒有一個不心軟,仿佛當初傷害自己的是另一個人。
複合後對方的一點點改變,都讓女生欣喜若狂,隨便幾句承諾就會讓她們相信,那個人真的能陪你走完餘生。
我們帶著一股 " 我偏要勉強 " 的倔強,以為能換來一個圓滿結局,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
我大學的室友,跟她前任是高考後在一起的,室友平常是個很有主見的女孩,可在戀愛裡,各種委屈求全,吵架了永遠第一個道歉,分手了也是她主動求複合。
第一次複合,她給他發了很多簡訊訴說思念。第二次複合,她省吃儉用買了一對情侶戒指。第三次複合,她直接找到他的學校,在對方寢室樓下等了整整一夜。
男生雖然每次都很感動,可過不了多久,還是會跟別的女生曖昧,一直到最後,室友終于堅持不下去了。
她說,其實自己早就累了,也知道他改不了,但就是不甘心,不願意放棄。
兩人就這樣糾纏了三四年,還是徹底分手。男生還是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樣,懊悔,道歉,求複合,可室友不願意耗下去,也耗不起了。
感情裡最怕的就是,有人仗著被愛永遠高姿態,以為自己道歉就應該被原諒。可裝慣了大人的人,也會有希望到別人那裡當小朋友的時候。
如果賭局遲遲看不到贏面,我們能做的唯有放手。
電影《愛的溫度》裡說,兩個人分手後複合的概率是82%,但複合後能一直走到最後的只有3%,那97%再分手的理由,其實都跟第一次一樣。
很多情侶一開始複合時,都篤定自己是那3%。但往往再次分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那97%,傷口沒有癒合,不過是同樣的地方再裂了一次。
分手後複合,是和好如初,還是重蹈覆轍呢?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愛的程度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些複合後走到最後的人,靠的不僅僅是純粹的喜歡和衝動,一定還有反思和勇氣,以及敢於解決感情中潛在問題的決心,兩個人有慢慢變好,而不是在一段破裂過的感情裡彼此消耗。
世界上沒有100%的人,是兩個50%的人,有心動,有默契,有面向未來的動力,才最終攜手共進,變成了100%。
相愛的唯一證據,並不只有相守,如果他有更好的歸宿,不妨就把手中的線剪斷,祝福他越飛越高,越過越好,寬恕對方,也放過自己。
在這個追求 " 素食愛情 " 的時代,與一個人從 " 你好 " 到 " 我愛你 " ,需要時間,需要運氣。
不小心交了錯誤作業的你,會厚臉皮地把作業本要回來,用橡皮擦塗塗改改,這再正常不過了。
不是所有複合都不會有好結果,關鍵在於兩個人是否能心平氣和,解決好之前感情裡的問題。
如果可以,恭喜你,可以用認識別人的時間,重新愛上那個人。
如果試過了還是不行,也不必沮喪,你沒有走錯路,你只是更堅定了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