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功夫電影,就不得不提武打巨星李小龍。作為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龍不僅讓中國的功夫傳播到全世界,還將「功夫」一詞寫入英文詞典。
可以說,在不少外國觀眾眼裡,李小龍的名字本身就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功夫符號。
可惜李小龍雖創下無數影壇傳奇,卻不幸英年早逝。此後李小龍之子李國豪接過李小龍的大旗,帶著中國功夫繼續在影壇不斷書寫新的傳奇。
在李國豪的努力下,中國功夫電影佳作頻出,而李國豪本人也因此成功闖入好萊塢,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功夫新星。
誰知就在此時,噩運卻再次降臨。1993年,李國豪在片場因故去世,而他究竟死於謀殺還是意外,至今仍爭議不休。
那麼,李國豪意外去世前,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01、子承父業
作為李小龍膝下唯一的男丁,李國豪從小就被李小龍視為功夫接班人寄予厚望。在李國豪的記憶裡,父親常常在外拍戲,有時數月也見不上一面,但父親回家後,無論再忙再累也總會抽出時間來指導自己的功夫。
有時遇到李國豪尚未熟練掌握的動作,李小龍便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向兒子傳授動作要領。在李小龍的悉心教導下,李國豪的功夫漸漸變得有模有樣,舉手投足間都帶著李小龍的影子。
只可嘆天有不測風雲,李國豪八歲那年,嚴厲又溫情的父親突然猝死,李國豪傷心之餘,遠走美國洛杉磯,隨後進入波士頓埃馬遜卡列電影學校學習,似乎有意避開香港這片傷心地。
但美國的生活遠沒有李國豪想像得那麼順遂。進入電影學校後,李國豪發現自己最喜愛的還是功夫,於是,李國豪毅然選擇中途輟學,轉身走上了職業武打演員之路。
可惜,好萊塢的演員競爭比香港更激烈。毫無人脈基礎的李國豪,一開始只能跑龍套或是做替身演員,直到1986年,李國豪才靠著影片《功夫電影版》拿到一個小角色王鍾,此時距李小龍去世已整整過去12年。
角色雖小,李國豪卻演得很認真。出色的表演讓李國豪贏得了業內同行的認可,也為李國豪打開了進軍好萊塢之路。《功夫電影版》播出後,李國豪片約不斷,略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來找李國豪的影片幾乎全是讓他出演配角。
一開始,李國豪收到邀約時還有些暗暗欣喜,誰料配角一演起來就遙遙無盡頭,而影片播出後又加深了各路導演對李國豪的刻板印象,導致來找他的作品不是配角便是低成本影片。
李國豪不禁有些著急,他明白,功夫演員的事業黃金期很短,照此發展下去,他永遠無法達到李小龍的成就。為此,尋找自己職業生涯的突破口,便成了擺在李國豪面前最迫切的任務。
恰好此時,號稱耗資1400萬美金的影片《烏鴉》找到了李國豪,邀請他在片中飾演埃裡克·德雷文,李國豪大喜過望,立刻接受了片方的邀請,並將這部作品當作自己演藝生涯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02、死因之謎
為了演好《烏鴉》,李國豪做了很多準備。自從接下合約以來,李國豪每天都會抽空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常常弄得自己精疲力盡。
等到進入劇組後,李國豪發現片方為了節約預算瘋狂趕工期,同劇組的演職人員全都意見很大,可李國豪出於「敬業精神」的考慮,還是極力配合片方的工作要求,不斷加班加點完成拍攝計劃。
累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李國豪就用幽默來緩解壓力。比如劇中有一個橋段需要李國豪演負傷倒地,道具師提前在李國豪腹部綁了血袋,李國豪有時就指著身上的道具和同事打趣道:「你們知道嗎?我身上的血要比你們多好幾倍」
在場的工作人員一聽,無不哄堂大笑,多日加班的疲憊一掃而空。鬨笑聲中,一位工作人員笑著對李國豪說:「演完這部戲,我可得好好睡一覺。你呢?打算做什麼?」
李國豪的眼神突然溫柔起來,他說:「我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她在好萊塢做製片助理,演完這部戲,我們就結婚」。
說完,李國豪嘴角上揚,划過一個優美的弧形。
讓李國豪沒有想到的是,他心中所有的美好期待,卻在3月31日的深夜全部戛然而止。當時李國豪正與麥可·麥西搭檔拍攝一場槍戰戲,麥可·麥西按照劇情,用道具槍向著李國豪的腹部射擊。
「砰」,一聲槍響過後,李國豪應聲倒地。一股股鮮血從他的腹部流出,導演看著這一幕,心裡暗贊李國豪演技甚佳,幾可亂真。
「好。卡!」,隨著導演一聲令下,與李國豪搭戲的麥可·麥西立刻走出角色狀態,然而,李國豪卻沒有再站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在場的工作人員才發現情況不對勁。他們衝向李國豪,發現他早已重傷暈厥,慌亂之中,劇組人員緊急找到醫護人員萊德·巴塞來現場搶救,隨後又將李國豪送去了附近的新漢諾瓦急救中心。
令人遺憾的是,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雖然全力搶救,李國豪還是因傷勢過重,不幸離世,年僅28歲。
李國豪的意外死亡,引發了巨大的輿情。眾多李國豪及李小龍的影迷紛紛要求查明李國豪死亡真相,迫使警方迅速介入此案展開調查。
調查結果很快公布於世,原來李國豪的死因是道具槍意外發射出真的子彈,導致李國豪因槍傷失血過多,但這份警方的調查結論卻引發了更大的輿論高潮,影迷們紛紛質問,為何拍戲的道具槍裡,發射的子彈卻是真的?李國豪之死是不是有人蓄意謀殺?
影迷們的懷疑,警方不是沒考慮過。為此警方還專門傳喚了與李國豪搭戲的麥可·麥西進行審問,但據麥可·麥西介紹,理論上他發射的子彈應該是空包彈,至於為何變成實彈,他毫不知情,整個過程裡他只是按照劇情設計完成表演。
為了驗證麥可·麥西的說法是否屬實,警方找來了劇本,又調查了眾多演職人員,最終證明麥可·麥西在演戲前從未接觸過道具,不可能對槍枝動手腳,李國豪之死,或許真的是個意外。
結論一出,影迷們立刻不幹了。他們指出即便麥可·麥西不是兇手,也無法說明李國豪之死是意外事件。
一來負責槍枝的道具師與負責彈藥的特技師都接觸過兇器,存在謀殺李國豪的嫌疑,而武打片的劇組按常規應該配備醫務人員,可《烏鴉》劇組卻沒有任何急救措施,這顯然不符合常理的。
影迷的質疑聲尚在耳畔, 洛杉磯的一名槍械專家又提出了更精準的剖析。這位專家詳細閱讀了警方報告,發現李國豪身上的致命傷是一顆點四四口徑的子彈造成的,但解剖人員卻沒有找到子彈出口。
在槍枝專家看來,這樣的傷勢說明射向李國豪的子彈速度比正常的慢,於是這位專家忍不住大膽猜測,或許是道具槍裡提前有人從槍口塞入一枚啞彈,這樣警方在檢查彈夾時就不會發現破綻,而當演員麥可·麥西發射空包彈時,空包彈剛好將提前放入的啞彈頂出,從而導致了李國豪死亡。
可專家的意見很快遭到了劇組工作人員的反駁,在劇組看來,即便真有啞彈,也有可能是槍枝上次使用時遺留的空包彈,而遺留的空包彈導致槍被卡住,再次使用時就將前一次子彈上的金屬片帶了一些飛出,結果不幸導致李國豪死亡。
但這一切僅僅是個意外,槍枝使用時遺留啞彈,在當時的劇組並不算什麼稀罕事。因此劇組雖對李國豪意外離世表示哀悼,卻不認可謀殺說。
雙方各執一詞,莫衷一是。偏偏處於裁判位置的警方又無意追究此事擴大影響,最終,警方宣布李國豪之案證據不足,還需繼續調查,就此將此案不了了之。
然而,警方雖不再過問,影迷們與華人同胞們卻沒有忘記李國豪之案。
2018年,曾與李國豪合作過的香港導演于仁泰透露,李國豪去世前,已經在好萊塢大道買下豪宅,或是準備當作婚房,而李國豪之死也與房產有關,疑似暗指李國豪死於謀殺。
無獨有偶,不少影迷也對李國豪之死猜測不斷。比如曾有影迷提到,李小龍與李國豪都是壯年意外死亡,而李氏父子去世時都正值事業上升期,這不禁讓粉絲們懷疑李國豪或死於謀殺,而兇手就是那些認為李國豪擋了自家財路的人。
粉絲們提出的猜測,李國豪的親屬們並非沒有考慮過。事後李國豪的母親將劇組告上法院,希望為愛子討個公道。然而官司一路打下來,法院卻因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謀殺成立,仍然判定李國豪是意外死亡,整個劇組沒有人需要對此負責,僅需承擔少許賠償費。
如此一來,李國豪一案在官方層面便算蓋棺定論了。可公道自在人心,劇組負責保管槍枝的道具師,自此進入了行業黑名單,別說再保管道具,就是搬道具也沒人找他。
而意外殺人的麥可·麥西,則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李國豪死後,麥可·麥西整整一年歇業在家,此後又做了數年的心理治療,卻一直走不出當年的陰影。
直到2005年,麥可·麥西才第一次面對鏡頭回憶起李國豪之死。當時麥可·麥西面色痛苦地提到,原本這場戲並沒有自己向李國豪開槍的劇情,可臨開拍前一分鐘,導演突然改了戲,結果造成了這場悲劇。
短短一句話,不禁讓李國豪之死又多了幾分懸疑色彩。奈何逝者已矣,再多的疑點與猜測,俱化為煙雲。唯有那一部部被奉為影壇經典的功夫片,時至今日,仍無言地述說著李氏父子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