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鏟人,他還能站起來嗎?」----戴琳
「魯粵之戰」過去多日,球員的惡意犯規仍在發酵。戴琳在補時階段飛鏟梅方獲得第二張黃牌被罰下場,不僅沒有理險些「報廢」的梅方,還對著裁判罵罵咧咧。萬萬沒想到的,他的行為居然還有人力挺,有記者認為戴琳選擇的這個犯規的動機是正確的,並非「上戴琳逆境更逆」。當粵媒在評論區客觀指出問題的時候,戴琳居然怒懟來了一句:「我想鏟人,他還能站起來嗎?」
9月13日20點,中超第11輪的比賽在廣州恆大與山東魯能之間進行。最終,憑藉保利尼奧和艾克森的「世界波」,幫助廣州恆大2比1復仇對手。值得一提的就是,當比賽進入第96分鐘,梅方後場搶斷格德斯後持球奔襲,戴琳高速下鏟把梅方放倒,主裁王迪也向戴琳出示第二張黃牌將其罰下。
賽後,有記者在社交帳號上表示,戴琳這一次犯規外界對他有誤解,並且用「眼見不一定為實」來為他強行「辯解」。記者通過視頻畫面的剪輯,認為戴琳是為了彌補魯能後防空虛,對於梅方的攔截是一次成功的戰術犯規。並且表示,戴琳完成了他「攔截型」中後衛的職責,所以「上戴琳,逆境越逆」的說法有失偏頗。
對於這一位記者的強行「洗地」,來自廣東體育的陳凱冬提出了一個客觀的評價。粵媒認為:「無論戴琳的鏟球選擇的時機和動機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鏟在傳球線路上是不是不能做到呢?是不是就不會對球員造成傷害呢?」的確,戴琳遭到外界的口誅筆伐,並不是因為他這一次「戰術犯規」是否成功,而是高速地飛鏟梅方導致他受傷。
如果這一次暴力犯規有一點點偏差,甚至會讓梅方這個賽季「報銷」甚至是直接退役。所以,戴琳的這一次飛鏟應該考慮是否會對梅方造成嚴重的傷害,選擇更好的路線進行放鏟更加合適。萬萬沒想到的就是,戴琳居然回復稱:「我很納悶,你在這爭論什麼,我就說一句,我想鏟人,他還能站起來嗎?」
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無論是在電視前還是評論區都認為戴琳的行為不可取。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還會有人對這次犯規產生誤解呢?這一位為戴琳「辯解」的記者,他堅持的是從戰術角度評論戴琳,認為他的犯規是有效地阻擋恆大的反擊。但是,他還是對「上戴琳,逆境更逆」的意思產生了誤解。
值得一提的就是,如果為了「戰術需要」就可以暴力犯規,那麼球員帶上武器踢球就可以讓後防穩如泰山。所以,「上戴琳,逆境更逆」的說法並沒有錯誤,至少在本場比賽是繼續「傳承」。
當然,廣東體育的陳凱冬也對於戴琳的犯規有所誤解。他只是客觀地評價了這一次犯規,認為戴琳可能出於戰術考慮而犯規,但是應該選擇更好的防守路線。萬萬沒想到的就是,粵媒忘記了戴琳並不是一般的球員,而是有著「中超惡人」稱號拿牌拿到手軟的球員。根據數據顯示,戴琳在233場中超獲得85張黃牌排名「犯規榜」榜首,遠超排名第二的鄭智(62張)。
所以,戴琳壓根就是要通過暴力犯規放倒梅方,而不是考慮逼搶或者更巧妙地破壞恆大球員的傳球路線。正如戴琳所說的:「我想鏟人,他還能站起來嗎?」,就可以知道這一位球員把犯規當作兒戲,也把球員的身體健康當作兒戲。所以,這一次如此嚴重的「惡行」,有人還會對其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對戴琳長時間在中超的表現不太熟知。
正所謂:「殺人放火金腰帶」。
戴琳僅僅為了破壞廣州恆大的一次反擊,就進行惡意飛鏟的危險犯規,只是獲得一張黃牌並沒有追罰讓他沒有悔改之心。這本身就是錯誤的行為,無論他出於什麼動機都不應該為他「洗地」,這不僅對於聯賽的公平競賽精神的損害,更加是對梅方的生命安全的不尊重。所以,如果相關部門不對戴琳的行為進行監督,極有可能會下一個戴琳去傷害其他的球員。